刘谈看着跪在下面那个恨不得五体投地,正哽咽的人问道:“你是哪里人?有何冤屈?为何不去廷尉府?”
廷尉那里才是正经处理案子的地方,哪怕不去廷尉也可以去朔方郡守那里啊。
若是朔方郡守觉得案子他处理不了,自然会一层一层的往上报。
如今这人直接跑来拦截北境王的马匹已经是违反规则。
只不过……刘谈看了一眼周围的百姓,那些百姓虽然没有直接围过来,但是有一下没一下的眼神外加恨不得竖起来的耳朵都表示他们正在围观八卦。
跪在地上的人低声说道:“草民乃是想要参加科举的学子。”
想要参加科举?
这科举都是去年的事情了,怎么现在还有人来找他?
刘谈没有多问只是说道:“来人,把他带回去。”
不管怎么说都不能在大街上审案啊。
他转头对苗瑞说道:“派人去请霍相过来。”
科举从头到尾都是霍光主持,这件事情肯定绕不过霍光。
过不多时,刘谈又回到了王宫之中,陆悬见他十分不高兴的样子,忍不住捏了捏他的手说道:“我们明日再去也是一样的。”
刘谈无奈说道:“我现在就是怀疑老天不想让我休息。”
他难得想要翘班一次,结果出门就碰上这种事情,跟谁说理去?
虽然这么想,但是当他坐在王座上的时候,表情就变得十分严肃。
刚刚拦马喊冤的那个人也被带了上来,他这个时候才正经看了对方一眼,这一看便觉得有些奇怪——这人竟然不是中原人,看长相应该是匈奴人。
是的,匈奴人,不是西域人。
跟这些人打交道久了,刘谈也多少能分得清楚对方的长相都是什么样,此时见到对方这模样却又穿着一身学子长袍,一时之间不由得有些新奇。
霍光还没来,刘谈也不能就这么干等着便问道:“说说吧,是谁给你的消息,让你知道本王会路经那里?”
那人本来老老实实站在下面,听了刘谈这话之后立刻跪下来说道:“殿下明鉴,绝无任何人跟草民勾连,只是草民听说那里是殿下出城必经之路,所以就等在了那里,殿下若是不信可以问问那周围的百姓,草民绝不敢欺瞒殿下。”
刘谈有些惊诧,合着这位还是在守株待兔?
呸呸呸,谁是兔。
他看了毕高一眼,毕高立刻会意出去吩咐一名小宦官前去打探消息。
而此时刘谈又问道:“你在那里等多久了?”
那人直接说道:“已经等了一年零三个月了。”
一年零三个月?
刘谈心里飞速换算了一下,去年夏天开始的科考,如今还有两个多月就已经过去一年了,不过那是会试的时间,乡试要开始的早很多。
这样一算基本上就是在乡试开始的时候,这个人就跑到了朔方城。
而那个时候……正巧刘谈离开了朔方城。
这个人也真是运气不好。
不对,也不能算运气不好,至少他是真的等到了。
要知道如果不是刘谈今天心血来潮想要翘班,按照正规流程,刘谈若是出城的话,这个人想必都到不了刘谈面前就已经跟随他的精锐团给挡在外面。
刘谈甚至都可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人来喊冤。
结果今天这就碰上了。
刘谈问道:“说说吧,什么事情值得你在朔方城等这么久。”
他没有问对方的来历,北境国又不是没有匈奴人,之前为了勾引,咳,是为了吸引匈奴人过来投靠大汉,从而达到分裂匈奴的目的,刘谈可是收留了不少匈奴人,并且为了留住他们还给一些匈奴人入了籍。
这个人虽然长相是匈奴人,但举手投足之间跟大汉其他百姓没什么区别,那刘谈自然也将他视为大汉百姓。
也不知道是什么事情逼得他竟然要拦驾,要知道,拦驾其实比正经跑去廷尉府告状成功的概率都低。
至于廷尉府会不会跟什么人沆瀣一气,刘谈觉得在这一点上江充做得还是挺好的,毕竟他也知道自己眼睛里不揉沙子,万一真的曝光,他就等着倒霉吧。
那人躬身说道:“草民克明翰此次想要状告当朝国相!”
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正巧霍光正在往里走。
刘谈抬头看向霍光,虽然表情依旧严肃,但眼里全是幸灾乐祸。
要知道在北境国刘谈肯定是声望最高的那个,不过除了他之外往下数最得民望的就是霍光,百姓们提起霍光来都是又崇敬又喜爱,今天竟然有人要告他,简直是千载难逢。
然而让刘谈失望的是哪怕听到这句话,霍光走进来的步伐依旧沉稳有力,并且脚下每一步都好像测量过一般,十分平均,看上去似乎并没有被影响到。
霍光行礼之后就安安静静坐在了一旁。
那个叫做克明翰的人似乎有些紧张,飞速地看了一眼霍光,然后就一直盯着地面。
刘谈问道:“你要告国相什么?”
克明翰咬了咬嘴唇,鼓起勇气说道:“我……草民告国相阳奉阴违,对参与科考的学子厚此薄彼。”
刘谈有些诧异:“这是怎么说的?可有证据?”
他的态度似乎鼓舞了克明翰,克明翰十分激动说道:“草民就是证据,此乃草民的户籍,草民乃是堂堂正正的汉人,也是北境国人,可却不能参加科举,敢问国相,难道这户籍已经没用了吗?”
霍光微微一愣,看着克明翰问道:“你……是归汉的匈奴人?”
克明翰微微瑟缩了一下,下意识地看了一眼刘谈,在发现北境王正在看他的户籍之后,他就挺起了胸膛说道:“正是。”
霍光点点头对着刘谈坦然说道:“是臣下令,归汉的匈奴人不在录取之列。”
既然不能录取,那么参加科考也就没有什么用了。
刘谈看了一眼霍光知道他肯定有他的想法,还没说什么克明翰已经直接跪下叩头说道:“殿下,草民虽是匈奴人,却有一颗向汉的心,若非殿下收留,我们部族只怕已经全都死在了草原上,我们想要报效殿下的心如同太阳一般热烈真诚,国相却将我们拒之于门外,当年殿下在赐予我等户籍之时便言明我等与大汉子民同等待遇,为何如今却又不同?”
刘谈:……
别的没看出来,这个人肯定读了很多书是真的,这小嘴叭叭的,真是个去鸿胪的好人才。
刘谈轻咳一声:“本王刚回来不久,科举一事尚未梳理清楚,你的事情本王已经知晓,如今北境国许多规章制度乃是草创,所以肯定会不完善,本王当时已经出海,国相联络不上本王也不能擅自做主,只能出此下策,倒也不是他的错,本王当初既然应承,那么自然是一视同仁的,只是不知除了你之外可还有其他想要参加科举而不成的匈奴裔?”
克明翰愣了一下,没想到刘谈三两句就为霍光开脱了出去。
而这个开脱也不是觉得霍光没错,而是将责任揽到了北境王自己身上。
北境王不在,国相联络不上不敢随意处置有错吗?没错。
有错的是北境王没有完善这一条规则。
克明翰本来就是已经打着哪怕不参加科举也要揭穿国相真面目的主意,此时却已经有些不知所措,只能下意识回答道:“有……有的。”
刘谈立刻说道:“来人,吩咐下去,统计一下还有多少被拒之门外的匈奴裔百姓没有参加乡试,重新组织一场,让他们前来朔方城参加考试,来往路费以及食宿本王承担。”
克明翰忍不住瞪大眼睛看向刘谈,他原本都已经认命了,心里面曾经想过最好的结果就是明年能够参加科举。
然而这个结果在他看来都已经是奢望,没想到北境王的解决方式大大出乎了他的预料。
一直到被送到驿馆的时候,克明翰还有些晕晕乎乎的。
从头到尾都没有插上嘴的霍光等克明翰走了之后才无奈说道:“殿下又何必如此?”
刘谈说道:“我知道你担心什么,这件事情的确是我没有规划好后面的事情,哪怕真的防备匈奴人也不能做得这么绝,大不了就是对他们的考察严格一些。”
霍光发出了灵魂拷问:“若是如此,这些人是否也要参加殿试?就算他们通过了乡试也还差一场会试。”
刘谈:……
第599章 [一更]599
刘谈深深觉得这一批考生真的是多灾多难,之前是卡在殿试上面不能继续,现在好不容易他回来了,眼看都要举行殿试了,又要往后推迟。
虽然就算举行殿试,刘谈也不打算真的把三甲给这些匈奴人,但姿态还是要表现出来的嘛。
幸好殿试的日期还没有具体确定,只是让那些考生都做好准备。
在商议完这些之后,霍光话锋一转:“殿下是怎么碰上这么个人的?”
刘谈:……
这让他怎么说,难道要让他说难得翘班一次就又被抓回来加班?
真是想一想都委屈的不行。
霍光眼看他们家殿下整个人都蔫了,看上去一脸的生无可恋,他都忍不住说道:“天光大好,殿下不如找一日出去放松一下吧。”
霍光对刘谈现在手里的文书都是做什么的心里多少有点数,简单来说真正着急处理的都处理完了,剩下的都是一些早晚都无所谓,既然这样还不如放他们家殿下出去玩。
要不然万一他们家殿下在王宫里憋的无聊了再搞出点新东西来怎么办?
哪怕他们家殿下每次弄出新东西都能让北境国的隐形国力更上一层楼,但也真的让他们提心吊胆,现在北境国也不需要那么多东西,只要能稳住现在的基本盘,然后再扩展一下和其他地区的商业。
刘谈此时对出去玩已经兴趣缺缺了,算了,反正他的王宫足够大,而且他完全可以搞点别的事情。
他想了想说道:“把各郡去年的总结文书调给我,哦,还有他们今年的规划文书。”
霍光一听也算是松了口气,行了,折腾那些郡守也行,只要不折腾老百姓,爱怎么着怎么着。
其实也不是刘谈想要折腾郡守,而是他发现到了现在这个情况,各郡其实都已经多少有出路了。
哦,除了雁门郡那种地处边境地理位置不太好的,不过雁门郡也有自己的好处。
刘谈记得那边其实有铁矿,并且存储量还不小,只是……刘谈不敢让人去探明,那边真是随时可能被匈奴劫掠,到现在刘谈都不敢说一定能守得住雁门郡。
也正因为这些郡的经济状况都好了,刘谈决定开始敦促他们搞基建。
都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今在刘谈这里基本上就是基础建设决定上层建筑。
首先就是郡城的规划,这个规划最主要的就是道路规划,如今除了朔方郡其他郡城的水泥路占比太低,他之前只要求官路必须是,剩下的道路就让郡守们看着办。
结果这些郡守一个个也不知道是穷怕了还是怎么的,竟然都不肯修路,也就敦煌郡守寇正达比较有魄力,修路修的非常积极,从进入敦煌开始到郡城然后再到通达城,一路通往互市。
除了这几个主要城池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地方也修的很快,比如说到豆制品作坊那一边的。
刘谈看着敦煌的各种发展数据,忍不住感慨说道:“要是我的手下都是寇正达这样的人,我该多省心啊。”
陆悬笑道:“想必陛下也觉得,若是天下官员都像阿谈一样,他也很省心。”
刘谈顿时大惊:“这可不行,那大汉怕是要完。”
陆悬听后忍不住大笑,深深觉得他的阿谈还真是有自知之明。
刘谈将所有数据看了一遍之后就开始思索,他现在就有些后悔为什么当初不好好学时事政治,搞得到现在他都不知道到底是先搞基建还是先扶贫。
不过想一想,现在很多问题都是交通不便造成的,交通便利的话多少会对当地的经济起到一定作用。
要想富先修路嘛。
刘谈决定给他们一个硬性指标,每年修路必须达到什么程度,为了扶持,朝廷可以进行一部分财政补贴。
当然想要补贴得先拿着成果过来申请,别空头贷款。
刘谈写这个计划的时候忽然想到了后世经常会遇到道路很不错也时不时就修路的事情,不知道……跟他如今这个情况是不是如出一辙。
要知道北境国说大也大,但是真正有人烟的地方并不多,所以觉得还能监督到位,后世那种情况……就算上面想监督也架不住下面有人偷奸耍滑啊。
刘谈吭哧吭哧写了好几天的计划书,详细到了霍光看了之后都忍不住替那些郡守点蜡的程度。
不过刘谈的时间掐的很好,正好他把计划书搞完扔给霍光去评估了,那边匈奴裔的乡试和会试也出了结果。
最后能够顺利进入殿试的匈奴裔也就剩下了克明翰一个。
刘谈看到这个结果之后忍不住挑了挑眉,心想怪不得克明翰这么执着地来要个说法,人家是对自己有信心啊。
刘谈对这个人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忍不住把他所有的卷子都调来看了一遍。
等看完之后他都产生了深深的怀疑,这人真的是匈奴人吗?
怎么做到学得这么好的?
这水平比陆悬也不差什么了,要知道虽然现在说起来都觉得陆悬不容易,但那也是相对的,当时至少他在物质生活方面是比大多数人都要强很多的。
所以陆悬接受的教育也比很多人都强,后来到了大汉他能接触到的书籍也更多一些,所以他有今天这样的学识是他本人努力的结果,同时也是他有那个条件学习的结果。
至于这个克明翰就很奇怪了,就算他再怎么天才,典故的累积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最多也就是记得快一点,可记得再快若是接触不到有什么用?
刘谈心下怀疑,忍不住让人去查一查克明翰的履历。
结果发现这个人出身也不是很好,在他们那个部族原本也是奴隶出身,只不过他运气好,八九岁的时候正好赶上了部族投靠了大汉进入了北境国,然后再加上全家人努力肯干,后来就成了北境国的良民。
376/418 首页 上一页 374 375 376 377 378 37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