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任大司农的说法,现在很多人已经不拜钱童改拜北境王了。
甚至已经渐渐有了钱童和北境王合二为一的画像。
正因为如此,大家对于这件事情没什么太大的抵触。
反正北境王也是暂代,短时间内他成不了气候,至于时间长了以后……随着燕王逐渐长大,到时候可以做的手脚也很多,现在就很好。
刘谈放下刘据的信之后心很累的叹了口气,他之前也是真的没想到燕国已经乱到了这个地步。
陆悬看着他眉头紧皱忍不住摸了摸他的脸说道:“别担心那么多,实在不行我们就提前……”
“别别别,按照原定计划来吧。”
刘谈知道陆悬想说的是提前发动战争,但刘谈想了想军队都没有训练成型,甚至很多都是新兵,就这么拉到战场上去基本就是送死。
以前大家都这么做是他们的事情,刘谈肯定不会这么做的。
而且让他管理燕国那边的边境城池他也不是那么抵触,因为说起来是分燕国和北境国,实际上这一条线都是连着的。
燕国那边混乱多少还是能够影响到北境国,尤其是雁门郡,之前刘谈就一直在关注雁门郡,只是一直没有太好的办法。
做得多了吧,代郡郡守就曾经表示北境王这是以邻为壑,但是不做他又觉得憋屈。
现在倒是好了,刘谈完全可以大刀阔斧。
唯一让他在意的就是燕国国相的人选。
只不过到现在燕国国相好像都没有选出来,刘谈在小朝会上提起这件事情之后,忍不住沉思半晌说道:“你们说有没有可能让你们兼任?”
毕竟如果选出新的官员,刘谈首先要做的就是跟这些人进行一定时间的磨合,想要快速上手政务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如果直接让刘谈手下的那波人兼任就容易多了,大家完全可以把之前的那一部分经验借鉴过来,都不用刘谈多布置,他们就能顺利操作。
刘谈这句话说完之后,除了霍光之外其他人都是面露惊恐:这就不必了吧?
就算是霍光表情也微微变色,只是他一向稳得住情绪,表现得不是那么明显而已。
都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但现在大家感觉自己哪怕不是超负荷运转也差不多,管不过来那么多地方啊。
霍光深吸口气说道:“陛下不会如此下令,否则,以后燕国和北境国又哪里还分得开?”
刘谈本来就是吓唬他们的,听了这句话之后说道:“我现在只希望能够来一个差不多的国相,其他人也不要差太多,要不然我也搞不定。”
然而实际上燕国国相却是选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窦思博。
刘谈在看到这个姓氏的时候表情就下意识的严肃了起来,虽然天下间姓窦的都未必跟孝文皇后有关,但小心点总是没错。
于是刘谈立刻让人调出了他的档案,结果这一看,还真是跟孝文皇后有那么一点关系——他乃是孝文皇后的弟弟章武侯窦少君之后。
而章武侯窦少君则是窦思博的太爷爷,窦思博的爷爷则是窦少君的庶子。
窦少君也是身世坎坷,他曾经被拐卖走,以至于当了奴隶,后来还是姐姐当了皇后之后才找到的。
窦少君被寻回之后,大臣们都警惕了起来——吕氏之祸刚过去不久,一看到皇后的兄弟简直就是心理阴影。
于是由绛侯周勃和灌夫上书称这俩兄弟出身寒微不懂礼仪学问,不能授予官职。
所以窦家比起其他皇后娘家始终要差着一点,但是当年威风的那些皇后娘家,如今大部分都已经烟消云散,而窦家虽然依旧声明不显,但能够让刘彻选来做燕国国相,应该也有点本事。
刘谈细细看了一遍这个人的履历,发现这人其实严格算起来跟霍光还有一点点像,那就是足够稳重。
只是霍光的稳重是谋而后动,一件事情如果不紧急的话,有七成把握,霍光就会动手。
如果十分紧急,那么五成把握他也会冒险。
但是窦思博却非如此,他之前也曾担任过郡守,简单来说就是朝廷不下命令,他基本上就不会搞什么新政之类的,十分的循规蹈矩。
天知道刘谈最受不了的就是这种人,这比性格不同还让人难受,这简直是三观不合啊。
陆悬见刘谈五官都快皱到一起笑道:“这么不喜欢这个人?那就跟陛下说,换一个好了。”
刘谈摇了摇头说道:“这个人已经去了长安述职,过不多久就会过来,若是我现在上书要求换人,他只怕要难做了。”
陆悬无奈:“你都这么不喜欢他了,又何必想这么多?”
刘谈说道:“我还没见他,也算不上不喜欢,只是担心日后做事没那么顺利。”
陆悬不用问就知道他在担心什么,看了看窦思博的履历,想了想说道:“我倒是觉得你不必担心他会太死板,从这些记载上面来看,这个人只是没什么自己的主意,但只要有人给他下令,他就能执行的不错。”
刘谈微微一愣,转头看向陆悬:“所以你的意思是说他会很听话?”
陆悬点头:“陛下也不会选一个会跟你作对的人来的,燕国那边如此复杂,若是燕国国相再不听话,就算是你也搞不定燕国。”
刘谈一想也是,刘彻应该不会这么坑他的。
而除了燕国国相之外,刘彻直接又将其他官员的任命放手给了刘谈。
刘谈也没有费心,直接将之前燕王手下的那一批人又给搞了回来。
也就是说现在的燕国,除了燕王的爵位换了个人,燕国国相也换了一个,剩下的基本都没怎么换。
而那些被召回来的人大多都对刘谈十分感激。
前任燕王犯的罪那可是谋反罪,他们这一群人哪怕有证据证明他们没有参与,一切都是燕王自己做的,但他们身为燕国官员,对燕王是有劝导作用的,燕王不声不响做了这么大的事情,他们竟然一点也不知道?
于是一个个都被狠狠惩处了一遍,有一些人能够保全性命都已经是谢天谢地,再没想到还有一天能够官复原职。
这些人原本想要来朔方郡向刘谈道谢的,结果却被刘谈回绝,并且他还给窦思博去了一封信,让他不要来朔方郡,直接去燕国都城就是。
说起来,燕国都城对于刘谈而言也算是故地重游,虽然这个故地是几千年后的故地。
现在燕国的都城名为蓟城,这个名字放到后世可能会比较陌生,或者认为是后世天津卫附近的蓟县,然而在这个时代,这个名字指代的却是后世鼎鼎大名的北京城。
第601章 [一更]601
这些人接了命令之后立刻就调整了自己的目的地,除了窦思博之外,剩下的人对蓟城比较熟悉一些。
刘谈计算了一下时间,发现自己还有时间搞个殿试,甚至还有时间把北境国的事情都安排好。
推迟了许久的殿试终于是到来了,大家看了日期之后一个个都有些哭笑不得——殿试的时间竟然是去年会试的时间,也就是说殿试真的推迟了整整一年。
不过就算这样也没人敢抱怨什么,能有殿试就不错了,而且这一年的时间除了过年他们基本上都在学宫进行学习,大部分人都觉得受益匪浅。
原本那些不属于北境国的考生是带着优越感来的,他们认为自己的学识比北境国的考生强上很多。
甚至觉得自己到了这里就应该立刻登科三甲,位极人臣。
然后到了学宫就被现实毒打了一顿,他们发现学宫教授的很多东西他们竟然连听都没听过?
更让他们受不了的是竟然被学宫的学生给鄙视了。
学宫的学生都是北境国的百姓,他们天然就站在自己的“学弟”们那一边,再加上这些外来人一个个还那么跳,不收拾他们收拾谁?
于是这些人直接被从各种方面碾压了一波,甚至包括体能。
嗯,北境国一向民风彪悍,也就是刘谈这些年比较关注治安,律法制定得都非常严格,全大汉都再没有任何一个都城严禁携带兵器,偏偏朔方城就这样。
而这些学生基本上年纪都不太大,也正是热血未凉的时候,随便找了个什么切磋之类的借口就把那些人爆揍了一顿。
别说,双管齐下的效果还真的不错,至少等刘谈回来的时候,这些人已经都老老实实的了。
殿试的时候这些人也都很老实。
然而再老实刘谈也没打算特别重用他们,三甲还是要在北境国之中出的。
这个想要黑幕实在是太简单了,因为殿试的题目特别唯心,属于自由回答,没有标准答案的那种,所以答得好不好还不是刘谈自己说了算。
其实他也没有太欺负那些人,他这次出的题目也是有针对性的:论北境国与西域各国之间的合作联系。
这个题目很宽泛,想怎么说都行,刘谈想要看的就是这些人的脑洞够不够大。
学问稍微差一点没关系,眼界稍微差一点也没关系,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历练形成的,但是要敢想,有的时候越是那些读的书不够多,见识过的东西不够多的人才更有脑洞。
这个题目一出来基本上就代表着北境国的考生赢了一半。
因为那些别的地方跑来参加考试的人自然是不会去考虑这些东西的。
他们不是北境国的人啊,怎么可能会关注那么多?
这也是刘谈不想给他们优待的原因。
后世就算是高考想要录取分数线低一点的地方,还要提前去那个城市买房转学呢,这些人一个个跑过来就要占据别经过考生的位置,还想拿给北境国当跳板,一个个长得不怎么样,想得到是挺美。
不过,不得不说有了科举之后,北境国的读书风气稍微好了一点,至少这一批还算不错。
刘谈选出了三甲之后唯一需要他露脸的就是状元宴,勉励一番这些学子。
然后他就要收拾行囊准备出发,只是在出发之前他让江充去找了一趟克明翰。
克明翰的确有学识,但刘谈还是没选他当三甲。
这倒是跟读书多少没关系,而是他在经济和政治方面都没什么深度,就是后世经常说的那种读死书的人。
先选读书好的还真是为了提高一下门槛,同时成绩最透明的标准,实际上等过了乡试之后,剩下的就是拼其他本事了。
克明翰若不是有那么一个老师的话,刘谈倒是有心让他去学宫给那些先生们当个助教。
可惜他的身份太敏感,所以刘谈决定让他去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克明翰对于如今这个成绩也满意也不满意,他本来也是奔着三甲去的,可惜北境国的科举满打满算到现在也不过举行了两届,根本没办法总结经验,投北境王所好。
但是也没关系,至少他还是贡士,能够进入学宫进行学习。
或者说,进入学宫可能比在别的地方更合适一些。
若是他能名列三甲,那么不是跟在北境王身边充当文书就是跟在国相身边,他想要做什么都要小心翼翼,根本不可能放开手脚。
而现在他接触到的东西的确不多,但他认识了许多人啊,能够进入学宫的人只要不是太差,将来基本上都能有个一官半职,若是能够影响这里的人,那才是大功一件。
只可惜他的老师命不好,竟然莫名其妙就死了,若是老师还在,说不定他现在就已经能够让老师去制定计划了。
可如今老师不在,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一边加强跟匈奴可汗的联络,一边自己做计划。
结果他的计划还没开始做就被廷尉江充找了过去。
在听到廷尉找他的时候,克明翰下意识的以为自己的身份暴露了,当场就想跑。
然而此时他已经身处学宫,学宫之内不仅有武侯来往巡逻,甚至还有学生自己组织的巡逻队,他想跑几乎是不可能的。
克明翰只能深吸口气,佯装镇定的跟着那人一路到了廷尉府。
这一路上他想了半天,总觉得自己还什么都没来得及做,虽然跟匈奴有所联络,但指向性也不明显,以他的身份地位还不至于能够真的跟匈奴可汗来往信件。
反正他是匈奴人,哪怕被发现了也能找借口说他在跟别的部落的亲戚通信。
退一万步讲,就算他真的已经暴露,也不可能劳动到廷尉亲自出马见他吧?
克明翰一时之间无比患得患失,等到了廷尉府之后,坐在小花厅里等了半天都没有见到江充的身影,更是忐忑无比。
在等了大概半个时辰,他甚至怀疑自己要把面前水壶里的水都喝干了的时候,廷尉江充终于姗姗来迟。
江充笑着说道:“久等。”
克明翰立刻站起来恭敬说道:“见过廷尉。”
江充伸手十分和善地说道:“不必多礼,坐吧。”
坐下之后,江充认真观察了一下克明翰,发现这个人的确有各种各样的缺点,但也不是不能用。
克明翰显然有些沉不住气,又喝了一口水之后才忍不住问道:“不知学生是否有什么过错?”
江充笑道:“不要紧张,没有什么大事。”
然而克明翰更加紧张了,江充自从脸被毁了之后日常见人就一直是比较严肃,除非是小朝会都是自己人的时候他才会放松一些,而面对刘谈……那就更加自然。
不过外人并不知道,大家甚至觉得廷尉就应该这样不苟言笑。
一向不苟言笑的廷尉突然开始笑的十分和善,想一想就觉得很可怕啊。
江充说道:“本官找你其实也只是想要询问而已,之前殿下接手燕国事务,查出燕国那边有许多匈奴王派来的细作,殿下震怒之余觉得北境国在这方面有些缺失,所以……”
江充没说太明白,但是克明翰已经想明白了。
他算不上是特别聪明的那种人,只是接触这方面的事物多,所以一瞬间想明白了很多东西,他小心翼翼问道:“殿下……是想要搜寻匈奴的消息吗?”
江充认真点头:“不错,其实之前殿下就有这种想法,只是你也知道,汉人与匈奴人毕竟长相不同,就算派过去也没什么大用,而之前殿下收留你们这些部族,也真的是想给你们一条生路,并未曾要你们去做什么,更何况……以你们当时的情况,就算去也未必有什么用。”
克明翰认真点头说道:“正是,我们原本在匈奴就没什么地位,若非殿下收留,只怕早已经走投无路,冻毙于风雪之中。”
378/418 首页 上一页 376 377 378 379 380 38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