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废太子生存指南(穿越重生)——寻香踪

时间:2021-05-22 08:51:59  作者:寻香踪
  萧彧说:“平身,王大人今日怎么过来了,不是旬休吗?”
  王启身后那人跪地便拜:“小民王涓,见过陛下。”
  王启叹气说:“今日是为了这小子而来。这是我族中子弟王涓,从小不喜读书,不务正业,偏好奇技淫巧。昨日他便没来,去城外看陛下修造的水筒车去了。”
  萧彧诧异道:“王涓起来吧。看来你喜欢那些木匠活儿。”
  王涓道:“小民喜欢一切精巧搭配的物件,鲁班锁、诸葛锁等都喜欢,昨日去看了陛下的筒车。发现构造极其简单,功用倒是尚可,有点儿意思。”
  王启忙呵斥他:“大胆!岂能妄评圣意!”
  萧彧摆摆手:“无妨,这确是一个极其简单的构造。看来你另有高见,不妨说说。”
 
 
第112章 偏才
  王涓说:“高见倒是没有。就是觉得有点儿美中不足, 水量充沛的时候,这筒车尚能靠水力带动,设若水力不够, 筒车就只能停转了。”
  萧彧点头:“的确如此。你可有法解?”
  王涓说:“这世上能御力者,莫过于人、畜、风、火、水、土。”
  萧彧意外地挑眉:“你说的人、畜、风、水我尚能明白,这火与土如何御力?”
  王涓说:“火能生热, 能使生食变成熟食, 能使硬铁化为铁水,这便是力。土虽静止不动,但植物种子埋进去, 便能长大, 动物尸体埋进去,便能腐化,这也是一种看不见的力。”
  王启忍不住呵斥:“王涓,休要在陛下面前胡扯!”
  萧彧却连连点头:“说得甚是有理。我以为这些可以用一个更贴切的词来形容, 叫做能量。”
  “能量?”王涓以手捏着下巴, 细细咂摸,许久后拱手, “陛下圣明。确乎都是一种能。”
  萧彧知道,王涓是一个对自然物理现象极度感兴趣且乐于去思考钻研的人,要是好好引导,没准还能成为一个大家呢。
  萧彧说:“你方才说到筒车的不足, 可有法能弥补?”
  王涓说:“筒车需充沛水力才能推动, 但每逢秋冬时节,降雨便会减少, 河流水面下降, 筒车便无法催动。但秋冬时节往往多风, 可以在筒车上安装风叶,有风力带动,便可御使筒车继续转动。”
  王启说:“荒唐!河面水位都下降了,还转动筒车作甚!况且秋冬时节已经无需灌溉了。”
  王涓据理力争:“五叔,这筒车的功效分明就不止灌溉,还有舂米。秋冬是无需灌溉,但人还是要吃饭的。”
  萧彧拍手鼓掌:“妙极、妙极!只是这风车小王先生可想好怎么改了?”没想到王涓还想到造风车,真是挺令人意外。
  王涓说:“这还需尝试才行。”
  王启听见萧彧管王涓叫先生,便知道这王涓还真对了萧彧的胃口,赶紧不说话了。
  萧彧说:“那小王先生便去试验一番吧。小王先生若还有其他的发明创造,不妨也拿来让我开开眼界。”
  说到这个,王涓就扼腕:“从建业走得太匆忙,我那些宝贝都没来得及带走。”
  萧彧叹息:“确实可惜。小王先生都做过什么?”
  王涓说:“那就可多了。最遗憾的便是没把我的冷壶带来,广州天这么热,冷壶正好能派上用场。”
  萧彧好奇地问:“何谓冷壶?”
  王涓迟疑了一下,还是说了:“我有个朋友,他热衷炼丹一道,他那儿有一种名曰硝石的东西,放在水中便能使水变成冰。夏日用来消暑再合适不过了。”
  王启顿时慌张地说:“陛下息怒,这孩子自小丧父,缺乏管束,我又不在建业,竟不知他交了这样的狐朋狗友。”
  前朝士大夫热衷食用五石散,连皇帝都服用,并因此暴毙。本朝太祖立国之后,禁止食用五石散,但一些世家大族依旧偷偷食用五石散。
  萧彧则说:“无妨。凡事皆有正反两面,好好利用,便能造福于人。这硝石虽然是道士用来求仙炼丹的,但被小王先生拿来制冰消暑不也挺好吗。不过硝石制冰到底是雕虫小技,用途有限,设若能够发明出适用范围更广的有利于民生的东西,不仅可以造福于世人,并且能流芳百世。”
  王涓被萧彧说得两眼亮晶晶的,他自小就偏爱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家中长辈兄弟无不说他性情古怪,不务正业,唯独皇帝陛下说他能凭借这个造福于人流芳百世,可不是遇到知己了。
  他激动地说:“承蒙陛下赏识,我愿意改造好筒车,为陛下效力。”
  萧彧笑眯眯道:“设若小王先生还有旁的想法,比如改进一下织布机之类的,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王涓是个聪明人,一下子就明白了萧彧的意思:“小民愿尽力一试。”
  萧彧说:“你做这些需要的支出,皆可去户部找闵大人支取。设若想谋求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可去一鸣社发布告征集同好。”
  王涓听到这里,赶紧跪地便拜:“谢陛下!”
  为了维持自己的爱好,花费颇多,他又没有收入来源,全凭家族荫庇和母亲的嫁妆,受尽了亲族的白眼,都在背地里骂他败家子。
  母亲也时常以泪洗面,求他早日务正业,如今皇帝陛下亲自恩准他继续自己的爱好,并且还拨款支持,怎能不激动。
  萧彧说:“赶紧起来,我这里不兴跪拜礼。希望早日听到小王先生的好消息。”
  若王涓真有本事,将来便给他安排到工部去,倒也适得其所。
  王启叔侄离开之后,萧彧琢磨着,要不要以朝廷的名义颁布一个英雄令,重金招募能人异士,没准能找到几个技术达人。
  要想提高生产力,必须要进行技术革新才行。
  自己知道技术革新的方向在哪儿,但对稍微复杂一点的机械就不懂了,所以还是得集思广益才行。
  萧彧从前厅回来,看见裴凛之站在院中,单手挥动着长枪,他见状急忙跑去:“你怎么就耍起枪来了!当心伤口。”
  裴凛之停下来:“这两天感觉伤口没那么疼了,想练练功。”
  萧彧拿过他手里的长枪,递给吉海:“伤口才刚刚愈合,还没长好呢,别动作太大,当心撕裂。”
  裴凛之冲他温柔地笑:“不会的,我有分寸。”
  萧彧拉开他的衣襟,看着腰腹上缠着的绷带没有血迹,这才放下心来。
  “我说了没事吧。”裴凛之说,“我想快点恢复起来,待新兵征上来,就该去练兵了。”
  “练新兵应该是校尉们的事,你堂堂上将军,还需要亲自去吗。”
  “那我也该去看看,不能老躺在家中。”虽然躺在家中能够天天守着萧彧,但看萧彧这么忙,自己又帮不上什么忙,就觉得对不住他。
  萧彧说:“你现在伤好多了,我们下午出去走走吧,杂交稻可以收了,去城外看看。”
  “好。”
  提到杂交稻,萧彧就无比欣慰:“晚稻再播种一季,明年春天差不多就能在崖州和广州大部分地方播种杂交稻了。就算每亩地增产三五十斤,那也相当不得了哇。等棉花也推广开来,百姓的温饱就都解决了。他们才有精力去考虑穿好吃好的事,才有更多其他的需求,商业才能发展起来。有了商业,就有了税收,国库就能充盈起来。”
  裴凛之注视着他,听他规划着美好的蓝图,听到最后,他笑了起来:“然后呢?”
  萧彧说:“然后啊,然后组建军队,挥师北上,一统天下。让天下百姓都吃饱穿暖,人间太平,再无战事。”
  虽然到最后,所有的太平都会被打破,战祸会再起,那也不是自己会看到的。他只愿有生之年,能够得见天下太平,海清河晏,便已足够。
  裴凛之笃定地说:“一定会有那一天的。那一天到来之后,你想做什么?”
  “我想纵马天地间,去丈量神州的每一寸土地。”萧彧说到这里自嘲地笑笑,“不过这样的愿望比较奢侈吧,所以还是在宫中弄几亩地,种种地得了。”
  裴凛之有些心疼地搂着他的肩,这个愿望也太渺小了:“不管去哪儿,我都陪着你。”
  萧彧微笑着点头:“好。”
  此时,有埙声传过来,断断续续的,气息不稳。萧彧听了片刻,抬脚朝向阳房间走去,果然是他在吹埙:“向阳,你感觉可好些了?”
  向阳放下埙:“陛下,我已经好多了。”他的失语症已经好了,就是声音还有些怪异,不如原来的清亮。
  萧彧说:“你大病初愈,还是不要吹埙了,要好好静养。埙声太悲切,不适合病人听。”
  向阳垂下眼帘:“好。我就是躺久了难受,想找点事做。”
  萧彧说:“下午我准备去外面转转,你要是能走,跟我们一起去吧,带你出去透透气。”
  向阳眼睛一亮:“好啊。”
  太阳快下山的时候,天气凉爽了下来,他们才出门,因为萧彧担心天气太热会让两位大病初愈的人中暑,拖到这个时间才出门。
  三人坐在马车里,萧彧坐在中间,裴凛之与向阳一左一右对面而坐,两人大眼瞪小眼。
  自从城破那一夜起,萧彧就没出过府,所以从出府起,他的注意力一直都在车窗外。
  时近傍晚,街上依旧很热闹,临街的铺子还开着门,孩子们在街角嬉戏,大人呼唤着自家孩童回家洗澡吃饭,充满了人间烟火气。
  萧彧脸上露出笑容,这才是他想看到的画面,他希望城破那晚的噩梦再也不要重来,他愿意永远守护这一方百姓的宁静与幸福。
  一直到出了城,萧彧将注意力从车窗外转移到车内,他才发现裴凛之和向阳始终没开口说过话,便打破沉默:“你们热吗?”
  裴凛之回过神来:“哦,不热。”
  向阳也摇头:“不热。”
  然后又陷入了沉默中,萧彧终于察觉到有些异样:“你们不想跟我出来?”
  “没有,没有。”两人都矢口否认。
  裴凛之赶紧找话题:“陛下的杂交稻在广州的产量能有多少?”
  萧彧说:“还不知道,昨日才刚开始收割,待晾晒完毕才知道。听说还不错,不过我想之前的飓风会有一点影响,当时被淹了一天。”
  向阳一直没插话。
  裴凛之突然说:“向阳,你想过去军中吗?”
 
 
第113章 丰收
  向阳闻言, 扭头去看萧彧,而不是看裴凛之:“是陛下的意思?”
  萧彧也很意外, 因为裴凛之没跟自己提过这件事,他想让向阳去军中?但他还是顺着裴凛之的话说:“关山已经是中郎将,你想不想去军中发展?”
  向阳垂下眼帘:“我不适合带兵打仗。”
  萧彧说:“你们都很有才能,我觉得留在我身边做个侍卫有点太埋没你们了。”
  向阳摇头:“我并不这么认为,能为陛下当侍卫,是我的荣幸。”
  裴凛之说:“既这样, 那便当我没提过这事吧。”
  萧彧看着裴凛之,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好端端的,怎么要让向阳去军中, 他不是一向都最关心自己的安危,才将向阳留在自己身边的吗。
  他们没再继续这个话题, 而是将话题转到了杂交稻上。虽然已近黄昏,依然有很多农夫正在田里忙着收割稻子,百姓还是用最原始的办法脱粒, 只有萧彧的杂交稻田里正用打谷机脱粒。
  这打谷机是从崖州运来的, 尚未在广州推广开来, 而且就算是在崖州, 也还未普及。
  在纯手工打造的年代,这样的大型机械普及起来并不容易。因为制作工艺复杂, 需要太多时间, 成本也比较高, 一般人负担不起, 尽管萧彧已经将价格压得非常低了。
  萧彧过来的时候, 看见自家田里围了一大群人, 老人孩子都有,都是来观摩打谷机的。
  萧彧也没透露自己的身份,只打算看看就走。
  但他刚到,田曹林鸿就过来了。林鸿正在杂交稻田里督工,远远就看见有马车过来了,等马车上的人下来,他便吓了一跳,赶紧过来请安:“陛下!你过来怎么没事先通知我们?”
  萧彧摆摆手:“不必嚷嚷,我就是随便过来看看。”
  林鸿难掩兴奋地说:“陛下的杂交稻要大丰收啊。”
  “要能丰收,那敢情好。这一片的晚稻是不是都要种杂交稻?”萧彧问。
  林鸿说:“对,我让佃农们都没育苗,等着分发种子再育苗。虽然要迟上月余,但也不会影响收成。”
  通常来说,晚稻育苗会先提前做准备,等早稻一收获,晚稻就能马上栽种。不过这一季由于要种杂交稻,所以就没让大家提前育苗。
  原本佃农们还有点担心太迟育苗会影响晚稻收成,但等他们看到杂交稻那压成弧状的稻穗,再看看自家田里直愣愣的穗子,就打消了提前育苗的念头。
  有人还特意去数过,杂交稻一个穗子要比自家稻子的穗子多出十几粒稻谷,而且杂交稻一株禾的苗数量也比自家的多上几根。这产量绝对要比自家的高出不少,谁不愿意种高产水稻?
  如今杂交稻不仅产量高,连收割的法子都与众不同,这脱粒机一踩,轮子转得飞快,多大捆的稻子往里一塞,眨眼功夫就脱干净了,省时省力。
  这实在是叫人眼红,要是他们也能拥有这样的宝贝,别说一家种十几亩地,就是几十亩都不成问题,那还愁填不饱肚子吗?
  林鸿指着打谷机说:“陛下从崖州带来的打谷机真是太神奇了,我都忍不住下去体验了一把,那感觉实在是太一般了,又快又好,有了它,这收割速度就快多了。就是不知道崖州还有没有打谷机,我们也想买几台。”
  萧彧看着林鸿脚上的泥,没想到这田曹还挺务实的,便说:“崖州正在推广。我打算从广州征一批铁匠过去学习制作打谷机,学好后回广州来造打谷机,再向广州与交州全境推广。”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