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文笑起来,眼睛发亮盯着何君打趣着他。
“呵呵,我怎么忽然闻到股酸味了。”
何君正尴尬着,幸好秀兰及时出来了。
她看上去心情挺愉悦。
“我刚跟四奶奶说了,她说这样太好了,她嫌以前那家裁缝做的普通又不好看,说如果你们家要做衣服又要加上刺绣,那以后小公子衣服就包给你们做了,她现在喊我带你们进去帮小公子量尺寸。”
何君与景文对视一眼……有戏,二人皆喜上眉梢跟着秀兰进了府。
第41章 意外收获
沿着花园中主楼楼廊走到尽头便进入到大厅,大厅里华贵的陈设现出豪华气派。
秀兰带着他俩来到几位打扮的珠光宝气、晔晔照人的贵妇人面前。
她微笑而谦卑地说:“四奶奶,人已经带到了。”
何君只认到四奶奶,她旁边还坐着两名贵妇人。
四奶奶旁边站着一名奶娘正喂一个四、五岁的小孩吃点心。
这小孩身上穿得正是绣了图案的衣服。
何君凭衣服在心里猜测这定是那四奶奶的儿子。
另一边有二个七、八岁的小姑娘跟一个小男孩打打闹闹、跑来跑去。
四奶奶漫不经心地对着何君与景文说:“上次给我的林儿衣服上绣得图案很不错。
我是听秀兰说你们想做衣服加刺绣才决定让你们做的,原来那家裁缝我也不满意,索性以后我林儿的衣服就交由你们来做。
以后每个月帮我林儿做五件衣服送来,衣料子我是要最好的,价钱你们放心,只要给我林儿做的衣服漂亮,定少不了你们的。”
景文:“请四奶奶放心,我娘和妹妹的手艺你是知道的。”
四奶奶吩咐奶娘将小公子带过来,并让秀兰取出量衣的尺子,让何君给他丈量尺寸。
这时坐在旁边一位明艳照人的贵妇人开口说话了。
“哟,妹妹,这就是上次玉林过生辰时给他衣服上刺绣的那家人吧?”
四奶奶是在儿子生辰上大出了一把风头,便得意地点点头。
另一位高傲的贵夫人拿手帕掩嘴一笑。
“上次我就说那衣服上绣图案怪好看的,也喜欢的紧呢。
这样吧,不要光给玉林做呀,来来霜儿过来,我霜儿的衣服也包给你们做了,一个月六件,等会儿帮她也量一下。”
这说话的是徐府的三奶奶,她生了一个女儿。
上次四奶奶的儿子穿了那件绣了精美图案的衣服吸引了全场及徐老爷的目光,委实让她跟二房嫉妒了一把。
这府里的女人个个都是人精,不论吃穿用度样样都要攀比,都要宅斗争宠。
因此在女儿的衣服上三奶奶也不甘落后,意思就是你有的我也要有,而且我会比你拥有的更好更多。
那二奶奶也不是盏省油的灯马上回应。
“是呀,三妹说得对,我说四妹你有好东西一定要记得和姐姐们分享,我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以后的衣服也包给你们做,一人一个月八件,两人十六件。”
何君算听明白了,敢情这些后院的女人在喑自较劲拍板呢。
不过这倒好了,一下子揽了个大活啊。
何君暗自在心里算算:二奶奶每个月十六件,三奶奶每个月六件,四奶奶每个月五件,这加在一起一个月有二十七件呢。
秀兰见何君脸露喜色正在走神,便向他打了个眼色。
“快给少爷、小姐们量尺寸。”
何君回过神来赶紧给这些身子金贵的少爷小姐们丈量尺寸。
这四奶奶心里有些不爽,但面上还是装作云淡风轻地笑笑。
“瞧姐姐们说的,妹妹怎么会不记得你们呢。
转告她们衣服定要好好做,图案绣得精美些,好让姐姐们开心。
每个月月底把这些衣服交到府上秀兰这里,然后秀兰再给你们结帐。”
何君与景文欣然应允,二人直到出府都还被这意外接下的大笔生意而喜出望外。
这笔大生意更坚定了何君要建制衣坊的决心。
何君:“景文,我们赶快去绸缎庄去看看吧,买些绸布回去。”
景文点头拉着板车向绸缎庄进发。
到了绸缎庄,周掌柜就认出这二人是上次童涛带来的客人,立刻上前热情地招唿。
何君:“周掌柜,我现在接了一个大单,全部是做富家小姐、少爷们的衣服,他们一般喜欢什么衣料?
烦请周掌柜斟酌,帮我挑选好的料子,另外我还想买些中等的衣料,就是做些一般百姓小孩的衣服,也烦请周掌柜帮忙挑选一二。”
第42章 大胆改良老款式
周掌柜照何君的意思,帮他选出几匹上好的绸布和几匹中等的布料。
“小哥准备做多少件衣服?这一匹布料大概可以做十件衣服左右。”
何君心里算了下:徐府定了二十七件,另外用一些中等的布料做个二十多件先试试水。
“上品的绸缎做四十多件,一般的做二十多件。”
“那上品绸布可以买四匹,中等的可买三匹。好绸布建议花缎里的茜草红、荩草黄、靛青等可各买一匹。
花缎质地很好,而且相比其它绸缎来说价位不会太贵。
中等的布料可选亚麻、黄麻、苎麻各一匹。”
何君见这些绸布质地柔软,颜色又鲜艳做小孩活泼样式的衣服很不错,便点头答应了。
最后周掌柜结了帐:花缎二两银子一匹,四匹就花去了八两银子,好在麻布便宜才五钱银子一匹,三匹一两五百文。
景文身上八两银子花完了,何君也把身上剩的银子一股脑掏出来,总算才结好了帐。
周掌柜:“二位小哥买这么多布料做衣服,莫不是想开成衣铺或裁缝铺?”
何君:“确有此意,这里一部分衣服是别人预订的,还有一些想做好拿到县里来卖。就是不知道到时候去哪里卖才好?”
“二位若不嫌弃在下的庙宇小,就暂时寄放到我这里卖吧!我这里每天光顾的客人还挺多的。若你们的衣服卖得好了,也可以和我长期合作。”
何君一听这可是好事找上门了,先别说在县里找个铺子要交租金还很贵。
自己总共才几件衣服租个铺子划不来,再说周掌柜这里生意兴隆门面又大,确实是一个卖衣服的好场地。
何君与景文欢喜的对视一眼,何君很是心情愉悦。
“周掌柜这可太好了,我正愁以后做了衣服不知道放哪里去卖呢,没曾想周掌柜这么热心。这样吧衣服放在这里代卖,一般的我只卖二百文,好的我卖五百文,更好料子的我卖一两银子,我算点租钱给你吧。”
周掌柜笑着连连摆手。
“不用,不用,你们也是我的客人。你们在我这里买布料,然后做好衣服又放我这里卖,还可以给我带来客源,咱们纯属互助之,就这样说定了。”
何君连声道谢与景文把绸布搬到车上,两人心情特舒爽,便一路畅快地赶回了家。
二人一回家便把好消息告诉了徐慧芝和琴儿。
她俩对接了那么一大单的长期生意也兴奋不已。
徐慧芝毕竟年长,考虑得东西会多一些,她有点担忧人手问题。
“虽然接了这么大笔生意,还有一下子买了这么多布料,但要做那么多成衣出去卖,光靠我们娘俩一下子可能忙不过来,这人手问题还得考虑考虑。”
这个问题何君还真去考虑过,现在问题是摆到明面上了,不由他不仔细去想。
而且他考虑的问题不只是人手问题,他想的问题更多、更复杂。
……首先就这衣服的样式,何君觉得裁缝做小孩的衣服都过于老式化很普通又单一。
何君想有所改变,而且他脑子里已经有了想法。
……裁剪这一关是定要让自己家人做的,然后绣工和图案设想也要自己家人画的。
越上好的料子绣工越精细,需自己家人或手艺很好的人才行。
……其余裁好的中等衣料需要手工缝制,中等衣料都做些平常式样,可先将图案画好了,倒可以找其他妇人来缝制和刺绣。
何君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同大家商量,征求意见。
徐慧芝边听边赞同地点头。
“何君说得很在理,画图还有精细点的活我们自家人做,其余不太难的确实可以找其他人做。
梅香她也会裁缝和刺绣,她儿子远明现在也不去煤窑挖煤了,一时没找到事做,家里可紧张了。
梅香人品老实,我可以把她喊来和我一起做。
还有王木匠的女儿王静荷绣活也很好,可以做些精细活。”
景文想了想说:“我可以找村长的婆娘冬花婶帮忙,她认识的人多人缘又好,可以叫她帮我们介绍几个绣活好的。”
琴儿见着这一大堆的好绸布很是高兴,也特别有精神。
“那哥你快去,早点招到人早点可以开工。娘我们现在就先做徐府小少爷的衣服吧。”
徐慧芝手摸上那柔软的花缎,脸上洋溢着笑容。
“这好布料手感就是舒服,行,我们现在就开始做。”
景文急忙出门去找冬花婶了,何君本想跟他一起去,却听大娘说准备着手裁衣了,自己很想在小孩衣服上进行改良,并且有一些想法要对大娘与琴儿说便留了下来。
他把在徐府对那几个小少爷小姐量的衣服尺寸交给了徐慧芝。
“大娘、琴儿我想对小孩的衣服样式进行一些改良,你们看怎么样?”
二人脸上皆露出惊奇的神色,因为她们知道何君是没有学过裁缝的,不知道他所指的改良是怎样的。
“可以,你想怎么改?”
何君见她二人眼光紧紧盯着自己,不由羞涩一笑,拿起纸和笔就画起衣服样式来。
在南岳朝,儿童常穿的服饰为对襟短衫,就是长度刚过臀部,两侧底边开巧,对襟衫胸前可系带,春、秋、冬就是长袖,夏天是短袖或无袖。
何君觉得这种式样太过老成普通,因而他脑子里已经浮现几种新颖的样式。
他便照自己想的画出了三张衣服样式。
第一张图上画了件大翻领套头长袖小袴。
第二张图上画了裤腰上装有挎肩带的背带裤和挎肩背带裙。
第三张图上画了圆领衫,衣长及臀,外罩一件无袖、无领的对襟马甲。
徐慧芝与琴儿拿起三张图,一边细细地品,一边对何君大加赞赏。
琴儿笑着对徐慧芝说:“娘,这何君没学过裁缝却这么聪明,生生把你我学过的人都给比下去了,他设想的这衣服式样,活泼又充满了孩童气息。”
徐慧芝也是赞不绝口。
“何君,大娘我可是越来越喜欢你了,你说你从来没学过裁缝的人,怎么能设想出这么好看的衣服,我看行,这衣服做出来保准抢手。”
何君被她俩称赞的脸都红了。
“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是看孩子们的衣服太普通了,脑子里就冒出了这个设想,顺手就画出来了,你们一定多提意见。”
琴儿:“已经很不错了,娘,我们就照这个样子做几件,然后这个圆领衫图案给绣在袖口上,另一件可以绣在大方领上和衣摆上,背带裤和背带裙已经有条纹图案了就不绣。”
徐慧芝:“嗯,行,就这么定了。”
徐慧芝与琴儿把绸布拿进房间量尺寸裁剪去了。
何君趁这会没事赶紧去后院制作鱼饲料,然后去月鸣岭给鱼苗喂食去了。
景文走至村长家却见村长家大门紧闭,他拍拍门喊了一声。
“村长、冬花婶在家不?”
第43章 求助冬花婶
住在村长家旁边的一个村民走出门告诉景文。
“村长两口子现在不在家,好像是去二叔公家了。”
景文又折返回来去了二叔公家。
正走到二叔公家门口,就见二叔公与村长及冬花婶出来了。
这村长跟冬花婶是为村霸张茂昌的事情,跟二叔公商议来了。
原来这张茂昌又作恶多端,打了一个路过鹅湾村的商人,还抢了他的货物。
那商人也是个胆小怕事的就告到了村长这里。他只希望村长出面调解能拿回自己的货物,其他的既往不咎。
村长也对张茂昌的霸道无可奈何,而这张茂昌的父母亦是蛮横不讲理的人,上门交涉很多次都无功而返。
村长只能求助于二叔公,二叔公也姓张他是那张茂昌已过世爷爷的亲兄弟。
这张茂昌一家天不怕地不怕,唯独对这个德高望重的二叔公有所畏惧。
二叔公在村里也很有威望,他听村长说起张茂昌的种种劣迹,当下也是恨铁不成钢,便不顾还在生病,就要随村长及冬花婶去张茂昌的家里准备教训他们一顿,另外也叫他们交出商人的货物。
村长见了景文还以为他找二叔公有事。
“大侄子,是来找二叔公么?”
景文笑笑摇摇头。
“我是来找村长你和冬花婶的,到你家听说你来二叔公家就顺路找过来了。”
“有啥事?我们现在要去张茂昌家,出了点事情,大侄子不妨边走边说。”
景文实在是不想看见那触霉头的张茂昌,但见村长急急地走着也只能跟着。
二叔公对景文印象是很好的,和气地询问他。
“景文呐,上次煤窑出了事,现在你还去那做工吗?”
“没去了,我娘也不放心,煤窑太不安全。”
“那你现在做什么呢?现在活可不好找。”
“哦,我正为这事来的呢,我买了一些布匹,想叫娘还有妹妹做些衣服去卖。
但现在我家缺人手,所以我就想来求村长和冬花婶儿费心帮我找几个心灵手巧的会缝制、刺绣的妇人来帮忙,我们算工钱的。”
冬花婶:“你们进了那么多布料来做呀,这是好事啊,反正她娘俩手艺这么好。
13/103 首页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