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御书房里只有皇帝批阅奏折时的纸张声音和写字的沙沙声,偶尔还有贾赦记录的声音。终于瞧完了一小半后,午时开始传膳。贾赦和另一个太监换了班,就回到翰林院用饭。做了修撰就别想着中午回家,只能趁着皇帝用膳时换个班轻松一点儿。
皇帝的一天其实也是平平无奇,不过就是起床吃饭工作再吃饭休息再接着工作。期间倒是有妃子往这里送些汤汤水水的,皇帝接了东西就把人赶回去了。
贾赦身体好,倒不至于站了一天就难受。但突然和水泽相处的时间减少有些不习惯,也不知道他们父子两个在家怎么样了。
到了申时,贾赦才散值回家,而这时皇帝还在看奏折。不得不说皇帝是真的拼,五六十的人还能坚持批一天奏折,虽然很多活儿都是自找的。
贾赦回到家后就被人告知林侯夫人过来了。怔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算算日子这林夫人是该到了。水泽和王氏都在那边待,估摸着是在商量婚事。
贾母虽然很不希望女儿嫁到林家,但有道是:夫为妻纲,贾代善已经做出的决定她是不能违背的。尤其是最近贾代善待她已经不如以往,正是得好好表现的时候。
贾敏不在这里,只有两个儿媳妇陪着她一起招待林侯夫人。以后都是亲家,贾母自然不会蠢到得罪女儿的婆婆,一时之间几人也是宾主尽欢。
林侯夫人得了准话后就迅速行动起来,找来京城里名声最好的媒婆敲锣打鼓上门提亲。贾母和贾代善自然不会在这里卡住,两家来回走了几次就顺利交换了庚帖。
很快,贾家大小姐和探花定亲的消息就传遍了整个京城。京里人人都觉得贾代善是老了,怎么就看上了林海。这人能不能出头还未可知,这样就把嫡出的女儿许出去也太随意了。
也只有一些武将家族才能明白贾代善,朝廷已经开始有重文轻武的苗头了。不趁着皇帝念旧情心软的时候转型,等以后新帝上位还不知道是什么光景。
不过他们也理解,贾家的下一代贾敬贾赦都是勋贵出身,自然没那么容易打进文人圈子。林家倒也有些人脉,有林海一起他们以后更方便些。
贾敏的婚期就定在九月份,正好等她侄子出生后再出嫁。这四五个月时间贾敏就要好好为自己绣嫁妆,而一些家具什么的大件儿也都得收拾好了。
贾母生怕水泽亏待她女儿,找贾代善说要亲自为女儿准备。贾代善有些无奈的答应了,他并不觉得这些东西会让金枝玉叶的公主惦记。更何况大家族的规矩在那里,嫁妆都是有定数的,水泽也不敢轻易改动。
因着为姑奶奶出嫁筹备,贾琏的满月并没有办的很大。一来人力物力都有数,不可能两者兼备。二来贾赦觉得贾府最近太高调了些,不应该再出什么风头。
尤其最近太子小动作频频出现,几乎是要把自己的目的写在脸上了。若是大办满月宴,不请太子和诸位皇子也说不过去,毕竟也是孩子舅舅。也只能低调的和宁国府两家人一起坐着吃了饭,规避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贾敏聪慧,自然明白其中的道道。大家心照不宣的把这个一齐揭过去,只当贾家人不够,无法同时兼顾才委屈了小孩儿。
第59章 三年
时间一晃过去三年,此时正是建武二十五年。
贾家大门大开,鞭炮齐鸣。一溜儿的红毯子从贾家大门口铺到内院。大厅里到了不少官员,都早围着贾代善和贾赦敬酒,恭贺贾赦任大理寺卿。
太子和几位皇子也过来露了脸,过来敬了酒攀谈几句就离开了。皇帝瞧着年龄着实不小,可偏偏身子骨硬朗,一点儿没有同龄老人的老迈。
越是年老就越是看重这些老臣,想在自己身后留下仁慈的好名声。这也惹得不少官员越发荒唐,仗着皇帝的心软拖欠朝廷银子,吃回扣空饷。
当今是二十来岁就登上皇位,太子现如今也是二十来岁。但迟迟不见父皇退位也有些急躁,名声也渐渐败坏在肆意鞭打宫人、亵玩太监上。
贾赦在两年前研制良种成功,终于得到了稳定的良种。皇帝龙颜大悦,呈上后当场赐封贾赦超一品安国侯,袭三代始降。
并且直接越级提拔,把当时还是五品侍读学士的贾赦封为户部右侍郎。从正五品到正三品,足足差了四级,但在第一季水稻种下收获后,就再也没有人时不时弹劾贾赦了。
不少官员还记得当年安国侯献上良种时面对众人质疑的淡然风姿,没有什么勃然大怒,也没有脸红脖子粗。他只是提出一个小小的建议便不再多言。
“陛下明鉴,微臣早在二十一年时便献上良种。但因当时的良种并不稳定,微臣就在自己庄子上种植研究。”
众人看着自信的贾赦有些恍惚,他仅仅是挺直脊背站在那里就像风景线一般,一举一动都诠释着儒家式的儒雅。
“无论风霜雨雪,微臣都会前往庄子上亲自下田去观察、去猜想。经过试验,微臣已找到可以稳定生长的良种。虽然大约每万株会有一二株不能用,但总体已经达到可以投入的标准了。”
贾赦深深的一拜,“微臣建议选一处皇庄,由司农监的人看管着种植。不妨种一些实验一番,看到成效再推广不迟。”
皇帝听到贾赦这样自信也很是激动,自古以来百姓的衣食住行就是大事。遇到饥荒年,不知道多少百姓要被饿死。再不幸碰上战争就有“人相食”的场面,易子而食在史上可不是什么稀罕事。
若是在他这一朝解决此事,他就是板上钉钉的千古一帝,注定要青史留名的。想到日后上天去,列祖列宗也定是要以自己为荣的。
仅仅是想象就让皇帝呼吸加速,把什么忌惮什么警惕都抛到脑后去。
第一季水稻成熟后,司农监报上的数据是亩产九百斤!
此时也不用皇帝力排众议,没有人会拦着良种推广。
整个朝堂都沸腾了!
看着贾赦的眼神一下就变得敬畏起来,贾赦每天沐浴在同僚膜拜的眼神中也是压力很大。这样的年代能大幅提高粮食产量是要被封神的。
百姓们不敢全部换成新稻,就试探着从户部领了一些种一两分的地。每人的产量都不是完全一样,但也比以前的水稻产量多多了。
虽然新稻味同嚼蜡,但好歹是能吃饱!种一半旧水稻一半新水稻,每年都能多留很多粮食。这样一来饥荒年也不怕,左右能吃饱饭。
不少百姓都自发为贾赦立生祠祭拜,贾赦也因此受到不少好处。就连水泽也被尊称农神娘娘,被人供奉。
在被人狂热追捧一段时间后,贾赦慢慢低调下来。只趁着空闲时写了本《水稻方》,详细记载了自己研发水稻的过程。
不少读书人都极为推崇贾赦,倒也掀起一阵农事狂潮。司农监的官员都把这本书奉为圭臬,仔细研究这其中的思想。
由此倒也有不少官员从中总结出规律,又见到贾赦功成名就后的辉煌,一时之间还真有不少沉下心做研究的。虽说成果不及贾赦显著,但也是很好促进了农业发展了。
后来贾赦自请调任大理寺,皇帝自然是百依百顺。虽然更希望贾赦留在户部,却还是放任他去了。毕竟强扭的瓜不甜,心都不在这里也不必要强留。
贾赦上任后倒也是兢兢业业,明面上是大理寺的副手,实际上大理寺卿已经是即将告老的状态。贾赦一过来就是做着大理寺卿的活儿,倒也是得心应手。
在翰林院的那两年也是有莫大好处的,虽说年轻,但到底才华够。说是武将出身,却在文官集团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不过一年时间,贾赦就正式成为二品大员大理寺卿。二十五岁的二品大员啊!在这排资论辈风气极重的朝堂上可真是稀罕事。
哪怕古有甘罗十二为相,也抵不过年轻人大多急躁、阅历不过无法胜任。当然,对贾赦这样的功绩来说,一个二品大员是绰绰有余了。
今日水泽也坐在女席上,听着那些人的奉承话。自从他被人立生祠,叫什么农神娘娘,就总有人过来奉承。
他一个男人被人喊“娘娘”感觉很古怪,却也说不上什么讨厌。毕竟不过一个称呼,他也早就被叫习惯了。
这些年贾赦在大理寺处理了不少疑难案件,他也在背后有所帮助。以前只看些仕途经济,再有也是些兵书。
知道贾赦想去大理寺后他就跟着学习刑律。既可以充实自己,也可以保证和贾赦有共同语言,何乐而不为呢?
贾赦倒是乐见其成,水泽只要愿意他怎么样都可以。更何况遇事也可以和水泽商量,这可比自己一个人有趣多了。
贾母并没有出席,她这些年病情越发重了。甚至在无法忍受疼痛时还曾做出过自残的事。但贾府瞒得好,外面倒是没听说什么风言风语。
贾政陪着贾赦一起招待,他如今也是儿女双全的人。更是用了家里监生的名额,每日读书写字也是一大乐事。
王氏生下的长子取名贾珠,虽然身体弱了些却也是活泼的。更有大年初一生下来的长女元春,更是第一等好福气的。
不过贾敏身上倒是很有一番波折。
贾敏二十一年出嫁后,贾赦为着她也特意找到凡人可用的助孕药物,希望她的生活少些困难。这药丸倒也有效,贾敏刚嫁过去没多久就传来喜讯。
这可是喜的林侯夫人不行,直说娶贾家女为妻是娶对了。林如海也很是惊喜,他本就中意贾敏,一见她竟然解决林家的后嗣问题,更是又敬又爱。
这与当初王氏的情况相似,贾母还特意写信叮嘱贾敏要给林海抬姨娘。贾敏犹豫了一下还是去试探林夫人的意思。
却不想才起了个话头儿,林夫人就连连夸赞贾敏不愧是大户人家出来的闺秀,极有规矩。贾敏有些心冷,也算是体会一把当年王氏的心酸。
本准备把自己的陪嫁丫鬟给了林海,却不想林侯夫人轻轻把茶碗一搁,“粗笨丫头服侍海儿你也忍心?我准备从外头正经聘一个良家女过来,也不辱没你。”
贾敏差点当场翻脸,自己的陪嫁都不让用非要从外边聘,这是什么意思?顺顺气,“太太说的倒也是,不过如今时间紧倒也不必如此仔细。只先紧着我的陪嫁就是了。”
林夫人却不回答,只看着贾敏笑。贾敏受不了这渗人的感觉,勉强笑着说:“我听太太的,寻常女婢是比不得外边儿的良家女子。”
林夫人就紧锣密鼓的从外边寻摸到几个读书人家的女孩儿,最后亲自看了就选定一家姓刘的。她瞧着女孩儿壮实,又通诗书,是个极好的。
至于孕妇的心情...抱歉,她婆婆当初也是这么做的。一顶小粉轿子就从侧门进了林家,没有在这贵胄如云的京城掀起浪花来。
但问题却是恰恰出在这个刘氏身上。小门小户出身,虽然看得懂诗书却也没见识。因为贾敏有孕,后院也只有刘氏一人,林海就去那边勤一点。
却不想刘氏却拿这个当做林海盛宠她,日日都要去贾敏那边请安炫耀。自以为出身良家,若是贾敏死了她极有可能被扶正。也就有了熊心豹子胆,在贾敏怀胎八月的时候趁着请安把她推下椅子。
俗语都说:七活八不活。若是贾敏就此一尸两命,她作为被独宠的存在定然也会很快有孕。届时林家后院就是她来做主了。
却没料到贾敏身体好,硬生生撑住,费了好大的力气才胎儿产出来。林夫人听见贾敏早产的消息险些晕过去,勉强支撑赶紧过来守着。
看到刘氏在这里也不以为意,这时候一向是请安的时间,她在这里也不奇怪。没心情问东问西,就焦心的在外面等着。
隐约听见稳婆说:“头出来了!”,林夫人还有些高兴。毕竟若是生出来,即使身体弱也是能尽量养下来的。
迟迟没看见稳婆抱孩子出来,林夫人有些坐不住,她心里已经有了不好的预感。
门吱呀一声打开了。
稳婆手上抱着襁褓,颤巍巍的跪在地上,“林太太,孩子...孩子...”
林夫人没听见孩子的哭声,不敢置信的上前去,小心翼翼的拉开襁褓的一角。
“夫人!夫人!你怎么了!”
林夫人没承受住这样的打击,两眼一翻晕过去了。她的嬷嬷死命的掐她人中才把她掐醒。稳婆不知所措,只带着孩子回产房去。那边还有这家的奶奶。
林夫人这时才突然发狠,“贾敏这个当娘的怎么回事?你们这些下人一个个都是吃干饭的吗?怎么让你们奶奶摔了?”
贾敏的大丫鬟碎珠膝行上前,“回太太话,奶奶坐在椅子上喝茶...是刘氏...呜呜是刘氏把奶奶拽下来的。我们都不在近前这才...”
林夫人的手抖个不停,不想听刘氏的辩解。让强壮的仆妇把刘氏捆了关进柴房,沉默半天才问,“是个男孩儿女孩儿?”
嬷嬷小心的觑了一眼,“是个男孩儿。”
林夫人帕子捂住脸不停的哭泣,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林海和贾赦当时都在翰林院当值,听说贾敏早产就一起过来。正是把林夫人哭晕的场景看个正着。
林海一了解情况整个人都站不住,大舅兄黑如锅底的脸色也让他心中无力。他的嫡长子就这么没了!
想拿刘氏泄愤,但她却是正经的良妾,不是他随意处置的。
还是贾赦问了一句贾敏的情况,林海才反应过来还有自己的妻子。
贾赦进不去产房,提高声音和贾敏说了几句安慰一番,贾敏的情绪也稳定多了。贾敏心里恨毒了刘氏和林夫人,她八个月的孩子啊!
贾赦只知道个大概就离开了,毕竟家丑不可外扬,林海也不会让他在这儿看着的。走前还是给贾敏拿了一颗药丸补身体,早产太过伤身了。
贾赦回家安排王氏和水泽一起过去探望过贾敏,监督林家处理刘氏。事已至此也没什么好说的,只是贾敏伤了身体不会轻易有孕了。
不久后林海调离京城,贾敏也跟着到任上去了。这几年也只有书信往来,兄妹二人没再见过面。
今日贾赦高升的宴会,林海和贾敏也无法前来,只派人送了礼物过来。水泽也没有说什么,只捡着些好药材给贾敏带过去。
第60章 王熙凤
水泽少见的打扮起来,戴着贾赦新婚时买给他的金镶玉头面。这头面也买来好几年,但水泽先是跟着贾赦天南海北到处跑。后来又有了贾琏,平日里也不打扮。
这是几年前的样式了,但养护的极好。玉质清透圆润,黄金光亮如新。不少夫人都暗自打量着水泽的头面,这样的好玉,黄金也是足量的,瞧着又富贵漂亮。
南安世子夫人没按捺住,笑着奉承水泽。“这头面真称殿下,瞧着好看极了。我瞧着像是齐宝阁大师傅的手艺呢。”
34/61 首页 上一页 32 33 34 35 36 3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