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被我渣了的前任是皇帝(穿越重生)——凔溟

时间:2021-06-28 11:19:13  作者:凔溟
  沈嘉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得罪了这位吏部左侍郎,这位就是当初曲大人要引荐给自己的李大人,显然,对方不喜欢自己。
  “臣暂时也只能想到一两点,首先,得先查清各地粮仓的存粮有多少,也要摸清各地大致的受灾人数,做出具体预算,如此大的事情想要做成必定不是靠嘴巴上说几句就能行的,得靠数据说话。
  其次,如果可行,臣不建议搭建粥棚来施粥,一来效率太低,二来容易引起民乱,发生争抢的事情,还需要额外的人力去维护秩序,既然是一项长期举措,就要尽可能的简单便捷,比如说,借粮可否是一种民间自发的行为?比如说,给当地的粮商或者大地主一定的权利,让他们主动拿出一部分粮食用于贷给穷苦百姓,当然,利息必须严格按照朝廷的标准执行,若是百姓还不上粮食,可以用自己的劳动力与官府换粮,再服徭役不迟。”
  “沈大人说的太复杂了,本官听着都觉得麻烦的很,而且商人和地主向来奇货可居,碰上灾年恨不得囤积粮食哄抬粮价,又怎么会主动拿出粮食来借给百姓?”
  “所以下官说要给他们一定的权利,能让他们心动的权利,具体是什么还需要从长计议,下官还是那句话,可不可行并不是光靠嘴巴说两句就行的,得仔细分析后才能决定。”
  赵璋点点头,一脸欣慰地说:“朕觉得沈爱卿言之有理,而且言之有物,想必心里是有谱的,不如你来写一份具体的策论,数据可以找各衙门要,朕给你半个月的时间够吗?”
  沈嘉一脸为难地说:“下官一个人有些难办,皇上可以指派几个人帮忙吗?”
  这是小事,赵璋大手一挥同意了,“那就从六部主事中各抽出一人帮帮沈爱卿,不管最后结果是可行还是不可行,此事做得好朕都有赏。”
  周擎站出来说:“皇上,此事说来应该是户部的事情,臣觉得不如由户部官员来完成,沈郎中要多少人都是可以的,且查数据也是户部比较便利些。”
  赵璋高深莫测地笑了笑,点头同意了,“那好,此事由沈嘉牵头,周尚书回去后给他弄几个帮手,也多督促着他些,别让他偷懒了。”
  众人一听这话就知道沈嘉在皇上心目中的位置,果然是新宠,皇上这是要给沈嘉立功的机会啊,不知道周尚书此时心情如何。
  手底下的人太能干有时候也是一种甜蜜的负担啊。
 
 
第四十章 是我想的太简单
  周擎倒是没想象中的愤怒,他能爬到尚书的位置也不可能是个斤斤计较的人,底下的年轻人有出息得皇上看重,那也是好事,反正十年内都不可能威胁到他的位置。
  散朝后,他将沈嘉叫进办公室,仔细询问了他的看法,“你觉得皇上提出的政令可行?”周擎自己是反对的,这法子做不好损耗的可不是一斤两斤的粮食,闹不好国库都要被拖垮了。
  沈嘉没打包票,谨慎地回答:“行与不行还是得先预测周全了才知道,下官此时无法告诉大人答案。”
  周擎深深地看了他一眼,这个年轻人确实非常出色,小小年纪就敢面对皇上毫不退缩,思维清晰,既不过分谄媚又不贪功冒进,假以时日,必定也是内阁的一员。
  周擎想的明白,自己与沈嘉其实并没有利益冲突,既然对方有才能有机会,那他何不做个识千里马的伯乐,他如今哪边都不靠,拉拢到自己身边做个助力也不错。
  他和颜悦色地说:“那你就多费心做份周全的策论上来,需要几个人让宁侍郎给你安排。”周擎不仅给了他人,还给了他随时借阅机密档案的权限,户部上下,能有这种特权的不超过五个人,可见沈嘉这次是真的要飞黄腾达了。
  佐姜毅就是被抽调给沈嘉的助手之一,除了他外,还有四名小官,接下来半个月都要听命于沈嘉。
  官大一级压死人,沈嘉本就比他们官职高,倒也没让大家产生逆反心理,只是对于自己要做的事情一片茫然。
  佐姜毅担心沈嘉还记恨他,上前做了个揖,先认了错:“之前多有得罪,请沈大人大人不记小人过。”
  “些许小事,我早就忘了,多谢佐大人和各位大人百忙之中来帮沈某,因为时间有限,我也就不废话了,直接进入正题,皇上想在北五省推行一项赈灾政策,在各地州县设立粥棚,让家中没有余粮的贫苦百姓能赊粮过冬,来年再以两成的利息还上所借的粮食,但这件事实施起来困难重重,因此皇上命本官做一份可行性分析,看看这项政策是否能顺利实行。”
  几位助手听的云里雾里,大致意思是明白的,就是皇上想了个新方法赈灾,但因为阻力重重难以开展,所以,这关他们什么事呢?他们能做什么?
  佐姜毅直白地问:“沈大人,我等需要做什么呢?这政策还未开始,咱们也不知道能否实行啊。”
  沈嘉把自己的理念灌输给他们,重点提出了要用数据分析问题,时下的策论大多数是洋洋洒洒的文字,有的甚至引经据典、辞藻华丽,把问题说的高深又玄乎,解决问题也总要花里胡哨的写一堆前缀,他早就看不顺眼了。
  “本官知道,你们一时难以理解,不过没关系,你们按本官吩咐的去做就行。”
  沈嘉到底太年轻,大家心里并不服气,但这是上头分派下来的任务,他们也没有反对的权利,但心里是不以为然的,只当沈嘉想出头想疯了,陪着这么一个黄毛小子胡闹,真是浪费时间。
  沈嘉不管他们怎么想,只要能把事情做好就行,第一步是收集数据,他让五个助手每人领了一项任务,要求他们三天内做完。
  “这些数据非常重要,一个也不能错,否则结果相差十万八千里,几位如果觉得自己做不好可以先提出来,否则出了错,本官也保不住你们。”
  几人连忙保证:“但凭大人吩咐。”他们心里有气,觉得沈嘉这是看不起他们,以为他们一点小事都办不好,年纪不大,语气倒是大的很。
  他们平时都是处理最初级数据的那批人,反而是最了解的,沈嘉一说自己要什么,他们基本就能想到该从哪里入手,不用三天时间就把成果交上来了。
  沈嘉自己也没闲着,他在户部呆了一段时间了,每天接触大量的账册,对数据有个大致的概念,看到他们的成果也就知道八九不离十了。
  北五省前三年每年年产多少粮食,上交多少,自留多少,支出多少,库存多少,详细地写满了几页纸,还有北五省各地的人口分布,每年的人均收入,这些数据一算出来,沈嘉心里就有了底了。
  “做的很好!”沈嘉不吝啬他的夸赞,接下来就用一张表格将这些数据统计出来,横看竖看都一目了然。
  表格一做出来,几位助手都惊呆了,北五省人口几乎占了全国的一半,每个州县情况复杂,他们这三天日夜不辍地计算才得来的数据,被沈嘉这么一排列,好像不用说也知道各地财力情况了。
  佐姜毅更是心服口服,深深懊恼自己曾经得罪过沈嘉,否则他一定要厚着脸皮向他学习制表,他可以想象,这样的表格对户部有多重要,哪怕这件事他们办不好,有这表格交上去也足以立功了。
  “北五省的粮食产量一直都不高,风调雨顺时勉强能煳口,一遇到灾年就要靠朝廷赈灾,朝廷每年拨下去的赈灾粮都不知道多少,如果按照皇上的意思,粮食先借给他们,明年再还,说实话,那些土地不多的百姓未必还得起,就算还得起,那明年他们照样要借粮,如此循环,也不是长久之计。”佐姜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沈嘉也看出来了,北五省各县的存粮都非常少,赈灾粮几乎都是南方运送过去的,如此一来,粮食产量低,百姓们每年都吃不饱,借粮也就意义不大了。
  他想起之前修复的那本《农经》,不知道里头有没有提高产量的方法,他在现代也没务过农,只知道水稻是靠杂交提高产量的,北方的麦子怎么长的他都不知道。
  沈嘉将数据核查了一遍,没什么大问题,将表格收好,对大家说:“先到这吧,本官再仔细想一想,明天给大家放一天假休息一下。”他对这几个助手的工作效率太满意了,也知道他们每天加班到深夜,不管他们是什么原因这么拼命,都是值得表扬的。
  “多谢大人。”几个助手听到能放假心里也平衡了一些,这三天他们确实累,不过沈嘉也没闲着,他们加班到什么时辰沈嘉也到什么时辰,还给他们送点心送木炭,这让几个助手对他改观了不少,等看到沈嘉制作的表格候,他们就对沈嘉心服口服了,后生可畏啊。
  沈嘉当晚就把数据先给赵璋看了,“今年北方的冬小麦预计要减产两到三成,去年风调雨顺,冬天也不是太冷,粮食东贴西补的刚好持平,今年赈灾粮如果以借的方式拨下去,明年百姓根本拿不出两成的利息来偿还,还完他们照样要挨饿,但有个好处,这样的方式也许可以促进农户耕种的积极性,但光靠积极性是不够的,主要还是靠提高粮食产量。”
  赵璋看着沈嘉做的表格思考了许久,但思考的并不是借粮的事情,而是如何将沈嘉做的这种表格推广下去,如果每次户部交上来的数据都能用这种格式,那他也不用费那么大的力气去看账本了。
  “这种格子叫什么?”赵璋好奇地问。
  “表格,就是将相关的数据已纵横的方式填列在相关项目下面,还可以增加各种功能,比如求和、比差、增长率,能一目了然的知道今年比去年增长了多少,而且一点不难,只要会算数的人都可以做。”
  “很容易?”赵璋瞥了他一眼,笑起来说:“也许对你来说很容易,对别人来说未必。”
  沈嘉真不是高看他们,而是普通的表格确实很简单,教了就会,加减乘除户部每个官员都精通的很,不过是把数据换一种方式呈现出来而已。
  “不如皇上自己先学学看,如果你一个时辰内能学会,那肯定算是容易的吧?”
  “那还等什么,现在就开始,需要准备什么?”
  “随便拿一本账本来,笔墨纸砚,再有就是算盘,皇上会打算盘吗?”沈嘉怀疑地看着他,作为皇帝,学过打算盘吗?
  赵璋敲了敲他的脑袋,“别小看朕,打算盘而已,容易的很。”
  东西很快就准备好了,杜总管拿来的是后宫上个月的开支明细账本,厚厚的一大本,算盘居然是纯金打造的,土豪的很。
  沈嘉手把手教赵璋制表,他第一份做的是一张开支汇总表,“日常开支可以分成许多类,比如说衣裳服饰的开支可以归入一类,餐饮膳食可以归入一类,修缮归入一类……”
  赵璋先听他说了一大串的话,以前也没见沈嘉管着家里的庶务,可是他好像天生就特别懂这些,说起来头头是道,而且一听就知道很有道理,这么一整理,十二拣、四司、八局的账就一目了然了,而不是分开来一个一个看。
  赵璋感慨地说:“朕应该聘请你当皇后,有如此贤后,后宫肯定乱不起来。”
  沈嘉挑了挑眉,挨到他身边笑着说:“虽然本少爷当不了你的皇后,但是我可以教皇后怎么管理后宫呀,不过魏皇后大家出身,听说才学不比士子差,也许人家精通的很,而且论起后宫的勾心斗角,还是女人更擅长些。”
  “朕的后宫就一位皇后,哪来的勾心斗角?”
  “那你可就小看了那些宫女太监了,能活下来的都不是傻子,聪明人自然都有野心,而且没有野心也办不好差,一旦有了野心,那竞争就在所难免了。”
  “朕准备将入宫大选改成十年一次,内侍的数量也减少一半,他们本就身体残缺,放出宫后也无子嗣养老,生活不易,不如就留用在宫里,至于宫女,也把出宫年限提前些,免得她们拖成了老姑娘嫁不出去。”
  “皇上仁慈。”沈嘉真心觉得,赵璋与历史书上那些皇帝完全不同,他虽然贵为君主,却懂得尊重每一个阶级的人,这是非常可贵的。
  “谈不上仁慈,不过是不想浪费人力罢了,大晋传到朕手上,总要让百姓们过上好生活,而且朕一直记得你说过的一句话。”
  “哪句?”
  “你说过,每个人来到这世上都有自己的使命,也都有自己的职责,再小的螺丝钉也可以发挥大作用的,虽然朕不明白螺丝钉是什么,但确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用处。”
  沈嘉摸了摸鼻子,准备改天就送赵璋一个有螺丝钉有弹簧的礼物,这时候木匠的手艺堪称精绝,但肯定比不上现代流水线作业的效率,螺丝钉确实是可以替代那些繁琐的拼接流程的。
  “来来来,不说闲话,既然皇上已经了解了支出的分类,那么微臣来画张表格,皇上将账本上的数据填入表格试试。”
  一张月支出总表一个时辰足够了,赵璋做完后自己都觉得自己厉害的不得了,而且再看这张表,他立即就发现了账本中的问题,当即把几位掌事公公叫来质问一番,揪出了几个中饱私囊的掌事,搞得后宫一时间人心惶惶,那些原本利用职权偷偷摸摸捞油水的全都歇了心思。
  处理完了这些琐事,赵璋才发现正事还没谈,于是将沈嘉留了下来,准备秉烛夜谈。
  以前也不是没有大臣留宿宫里过,宫里也有专门给大臣住的宫殿,杜总管挑了个身材与沈嘉相似的小太监,披上沈嘉的斗篷送入寝宫,至于真的沈嘉,自然是留宿在皇上的寝宫里了。
  两人一番激烈运动后,沈嘉趴在床上问:“你想出借粮这个主意目的是什么?”
  赵璋双手枕在脑后,床上的枕头换成了一个塞满棉花的双人枕,枕上去软绵绵的,赵璋有些不习惯,但又觉得挺舒服的,他说:“朕怜惜贫苦百姓,本该让他们过上温饱的生活,但光靠每年送粮治标不治本,一旦受了灾,百姓要么等朝廷救济,要么就得饿死,太被动了,当朝廷不再免费赠粮而改成借粮,至少能刺激他们的生存动力,为了还上粮食他们必须辛勤劳作,就算还不上,也还可以用自身劳动力来换,但朕也不知道这件事能不能做,许多事情,朕还是愿意听取臣子的意见的。”
  沈嘉明白他的意思,“如果能有法子提高粮食产量就好了,总得给他们一点盼头,知道自己通过努力可以还得上粮食,这样才有动力,但据我所知,大晋的良田大部分掌控在权贵地主手中,普通老百姓要么守着几亩薄田度日,要么给人当佃农,而佃农的日子就全看主家心肠好坏了,依我之见,第一步要解决的应该是土地问题。”
  “以大晋的人口,人均耕地完全可以再翻一番,不少地方地荒着无人耕种,如果百姓有足够多的田地,哪怕再辛苦他们也是愿意耕种的。”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