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在年代文里养反派(穿越重生)——萝卜精

时间:2021-06-30 11:15:16  作者:萝卜精
  这对田瑞是一个好消息,他拿出上面审批的文件反复看了几遍,太好了。
  现在是八十年代后期,没有手机和电视的轰炸,大部分人得到外头消息的来源还是靠传统的广播和报纸。县里没有报纸,他们订的都是上头市级报纸和省级报纸。而且上面都是一些批评文学,和知青回城之后写的伤痛文学,都是一些阳春白雪的文章。
  田瑞打算自己做一个报纸,虽然不进行售卖,但可以免费发放的形式,做一些软广告。可别小瞧了这个。一旦做起来也不得了,他们县城好几十万的人口呢,足够他们打响知名度了。而且到了后期也可以接一些其他的广告,只要不触及报纸法律。这是一个重要的推广阵地。
  既然是这么重要的位置,他当然要请一个了不得的人物来把关。
  外头天都有点擦黑了,这个时候田瑞一般都去夜市的摊位上帮忙了。可是今天却一反常态去了一个巷子里。顺着门号找进去,确认了一下地方,才敲了敲门,里头清晰的传来一个声音:“谁啊?”声音听起来是一个中年男人。
  田瑞继续敲门,一直到里面打开了门。
  田瑞道:“请问您是胡编辑么。”他礼貌的问着。
  胡编辑是一个中年男人,平头带着眼镜,嘴角的线条有些刚毅,他是从省城回来的。虽然回来的时候短,但也吃过几次烤肉,远远的见到过田瑞。此刻谨慎道:“我是。”
  田瑞是开铺子的,消息的来源非常快捷。这个胡编辑是省城日报的主编,之前因为动了恻隐之心纰漏了一些黑心商家坑害人的事情,违反了单位的规章制度,被开了。
  胡编辑在报纸这个行业从业十多年了。能爬上省城主编的位置,他的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
  田瑞道:“方便谈一些事情么。”
  胡编辑道:“进来说吧。”虽然不知道他要说些什么,但心里还是挺好奇的。
  进去之后,才发现胡编辑的家里还挺大,只是家中就只有他一个人,胡编辑解释说,因为早就定居在省城了,老家房子空着。别的没说,但田瑞知道,他是因为事业上的变故才回来的。
  田瑞道:“请先生出山,帮我办一份报纸。”
  胡编辑没当回事儿:“报纸不是那么好办的!”
  随后田瑞把上头批准的文件拿了出来。
  胡编辑以为田瑞在来玩笑,等看到这个的时候对田瑞刮目相看,这么难的手续他也能拿到,真的不简单。
 
 
第57章 美食内刊
  胡编辑看见刊号的时候惊呆了。
  他之前动了恻隐之心,  帮助别人,但违反了行业规定,被开除之后,  他在省里呆的难受,回了老家了。每天约上几个好友吃东西,  不过总是提不起兴致来。
  他是中年人,  最应该在事业上往走的时候出现了这种事情,  他也有点后悔,  要是冷漠一点不会把饭碗给丢掉。可是现在说什么也晚了,他只能强迫的告诉自己,  自己没有做错。
  胡编辑不知道他不干报纸还能干什么。
  现在听到田瑞让他创办一个美食的内刊,他听起来有点像是天方夜谭。
  做报纸要印刷,  排板,  校对,审核,  分发,投入量是巨大的,不能贩卖就意味着没办法拿回成本,钱打水漂,根本听不到响。
  田瑞跟他说了一下自己创办报纸的理念,  先把名气和内容打出去。然后做一点小的页面软广告,  内容占八,广告占二。日后也可以做一些招商,  但会严格的审核上面的产品。
  田瑞的话并没有那么强的煽动性,胡编辑却听的很认真。田瑞让他组建一个编辑社,他做主笔和主编。可以收县里的一些供稿,他们虽然是内刊,  也是会给稿费的。
  而且田瑞答应,办报纸绝对是认真的,不是小打小闹,首印就是五万份,后面会酌情增减,不会低于这个数。
  胡编辑听的心里咚咚直跳。他已经做到主编的位置,但自主的权利很小。每一篇文章都要审查,上面的领导还有一票否决权。很多都已经谈好说要上的稿子,临时被撤换下来也是经常有的事情,做的时间越久,就越有那种心有余但力不足的事情出现。
  这次他有极大的自主权,想起了当年投入纸媒行业里的初心,那时候他还是文学系才子,跟几个同学们畅想说将来他们要创办自己的报纸,然而进入报纸圈里十年,早就把当初的说法当成戏言。
  可是现在田瑞又让他找回了昔日的梦想。
  虽然只是一个县城的美食内刊,甚至都没有对外发售的资格,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胸腔里能传出来咚咚咚的震动,他极力让自己平静一些,不能太慌乱像没经过事儿的毛头小子,可是心脏却越跳越快了。
  田瑞见他没有说话,还以为没有打动他,继续道:“茅老师和孙老师已经准备出山作为这个报纸的顾问了!”
  田瑞没有直呼其大名,但是却让胡编辑猛然一怔。再也控制不住他的激动了:“真,真的吗?”
  这俩老先生是报纸界的泰斗了,他们建国之前就是《民国讲谈》报纸的创始人。
  俩老先生今年都七十了,从大学教授退休下来后就没了消息,他们在报纸人的心中份量太重了。
  胡编辑在文学系的时候之所以有那样的梦想,也跟前辈们有关系。没想到他在事业的最低谷的时候,反倒是得到了这个惊天动地的消息。
  他主编所创办的报纸能过老先生的眼,太愿意了,不给他钱他都愿意。
  胡编辑看着田瑞的眼神一下子就不一样了,连措辞都带着小心翼翼,一点不敢轻慢:“您是怎么说动老先生的?”
  田瑞瞧着胡编辑连态度都变化了,轻咳了一声:“就说了一句,他们就答应了。”那俩老头是他的老食客,别看七十多岁了,但耳不聋眼不花嗓门还大,俩人吃烤雪花牛肉的时候常常因为最后一块肉落在谁的嘴里争吵。
  田瑞每次见他们来了,都会拿一盘烤豆腐上来,烤的是卤过的老豆腐,放在炭火上烤的两面会鼓起来,外酥里嫩,淋上烤肉酱一绝。这是田瑞自己吃才弄的,存货不多,但田瑞吩咐了店家,要是有岁数大的人来吃都赠送一盘。
  田瑞赠菜这种事儿也没放在心上,结果有一次走的时候被叫住了。俩老头神秘兮兮的说,如果他创建报纸可以给他做顾问!
  田瑞当时还惊讶了,他申请刊号这件事儿很多员工都不知道,怎么他们知道。
  老头说他在报纸圈里有人。在县城做民办报纸的事儿在省里报纸圈可一下子传开了,俩老头退休之前当过大学教授,也有一些学生知道他们老家在县城。就恭敬的打电话询问了一句,老头就知道了。
  后来他们报上名字,田瑞才知道是这么大的人物,更坚定了把胡编辑挖过来的心思。有能人把关,他们才能走向正规。
  胡编辑道:“好。”他答应了。
  组建一个编辑部,田瑞是外行,也不准备插手,全权让他负责。
  胡编辑跟田瑞谈了一下创办编辑部的重要条件,专业的办公设备,还要有场地,要有审核人员,以及盯着印厂去做的外派。
  招人方面都由他来负责,田瑞作为老板,只要找一个专门的会计跟账就行了。
  胡编辑随后给以前的老同学和同事沟通,他没说两位老先生要做顾问的事儿,只是说要创办内刊报纸,让他们推荐一些人。
  每年文学系毕业的学生都会去报社做实习生,但每年岗位只有一两个,剩下的实习生只能被迫转岗,挑几个优秀的来他们这里,待遇跟报社是一样的。
  胡编辑要求就是一定要有工作经验,这样配合起来容易,现在是创办,困难重重,就不想从新人开始培养了,没有那些时间。
  胡编辑在报纸行业干了那么多年人脉还是有的,很快就召集了十个人。这是创办报纸最低的人数,各个岗位都有一个负责人,每个人都必须独当一面。以后根据栏目再决定是否要增减人数。
  他们研究后制定的是半月刊,但只有一页,正反两面。加页就意味着成本,他们是想搞长期的,在没出成绩之前,不能把金主拖垮了,让一个外派去跟印刷厂去谈。
  他们的量大,把报纸厂的人都给震惊了,还没听说过私人报纸一印就是五万的量呢。因为量大,印厂还给他们跟着公社的报纸一个价格,单张报纸一万份两百块。
  他们的报纸用的特殊纸张,克数够,也可以在上面进行小范围的彩印,是比较高级的纸张。
  外派的小范偷偷给印厂的主任塞了一包烟。道:“主任,我们就是个小报社,不像人家财大气粗吃公粮,我们每一分钱都是老板自己出的。能不能再便宜点。”
  印厂的主任打开烟的包装纸,打出来一根。小范很有眼色的给他点上火。
  印厂主任道:“现在这也没办法,我们印厂的大机器一开,就是万数起印的。我们也要养活工人的,机器,油墨价格也不便宜。这都是熟人才给你的价格。你们刚才说都是文字为主,那最费墨。”
  小范道:“哎呦我的好主任啊,你们那个油墨都是一桶一桶买的,哪儿像你说的那么费钱。您要是舍不得,我给你买两桶都行,这话也就能忽悠忽悠外行!五万张报纸要是按照您给的价格,印一次就一千。我们这是半月报纸,那一个月就是两千。我们那就是个小县城比不得市里财大气粗。两千在我们那都够买一套房了,谁家就是有金山银山也不够的?”
  随后小范道:“你给我们便宜点,要不我就住在这不走了。”
  印厂的主任一听,气笑了,道:“怎么着,还讹上我了?”
  小范道:“主任,好主任!”
  印厂主任道:“以前你跟你师父一块来的时候多乖,怎么现在这么能磨人。”印厂主任家里也有个像小范这么大的儿子,脸上表现的不耐烦,但心里还是挺佩服的这年轻人的。有才干,有口齿。
  小范道:“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我这不是给私人干了么。”
  印厂主任道:“这样吧,给你个优惠价格,选个克数低的纸张这样成本能下来,能便宜一半。”
  听上去觉得很实惠,但这就是正常价。如果报纸用克数低的,正反容易透墨,印单面字数少还能对付。像他们这种以文章为主的报纸,大段文字都紧凑的在一块,就是灾难。
  小范道:“那不行,你给我们印报社的报纸,五百块钱五万张。”
  主任一听道:“做不了。”都接近成本价了。他们大的印厂要是不控价,以后别人来了怎么办?
  小范道:“我保证不说出去。再说你们的活儿也不多,赔不上的话,少挣点是点。除了我们有刊号的人,谁还会印这么大宗的货。而且咱也不是一次合作,要是合作的好,下次弄不好还加印呢。”
  主任知道他这话有理,笑骂道:“也不知道老胡怎么把你给挖过去了,就知道折磨我。这么的吧,五万份八百,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价格!”
  这个印厂也是国营厂,印刷一些重要的文件,报纸偶尔还承接一些出版之类的。很少有散户的顾客。被磨的不行,只好松口。
  小范笑道:“我们就是小门小户跟公家的报社没法比,再便宜点,五百得了,我算过,绝对能勾上本。”这时候锱铢必较的时候,他们不想降低印刷质量的情况下讲价是非常难的。
  小范使出杀手锏:“我们东家说了,可以一个月一结算。给的都是现钱。”他们印刷报纸虽然挣钱,但都是半年一结算或者一年一结算,等年底各家单位还要盘点还有各种各样的会议,又要往后拖拖,等他们拿到钱都在外头压着。弄得他们厂的福利总是比别人晚发放,问起就说厂里没钱。
  要是他们真的能月结算,对他们的吸引力一下子就增大了。
  主任想了想道:“那七百块钱,这个价格就是抄底的价格了,没的商量了。你也是报纸圈里的老人,知道这东西的成本,但我们开一次机器,那么多工人总不能为你们做白工吧。你们少花点我们少挣点,大家都高兴。”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了,要是再跟人谈价就容易发火了。小范道:“这样吧,我也别说五百,您也别说七百,折个中间值,六百块钱五万张。这我回去还得申请一下。这个价格超过我出发前的预算了。”今年纸的原材料上涨,五百他们是肯定不会答应了。
  主任怒了:“六百不可能,这事儿不用上商量了。”他就是不让工人们做,大伙儿还乐得清闲呢,总不能辛苦了一溜十三招之后没钱吧。
  话有点说呲了。小范道:“那我回去问问。”说完就走了。
  印厂主任还以为他说了重话得罪了人。第二天的时候,小范又来他们这准点报道了,这次拎了两斤橘子。就好像是昨天的不愉快没出现过似得。继续谈价。
  一供磨了十天,印厂主任抗住了没松口,瞧着小范不气不馁还真要长期在这边驻扎下去的样子。也有些佩服他的行动力,道:“你不烦?”
  小范道:“不烦啊,这些我活儿我都会,有啥事儿你就使唤我就行。”又扫地又干活的。印厂主任脸色好气又好笑道:“我真是服了你了,让老胡来见我。”
  小范知道这是要最后一轮谈价了,怕他是个毛头小子说话不算数。这次不光胡编辑来了,还带了他们的金会计带这钱来的。
  厂子这边也出了好几个代表。从上午谈到下午,那可真是一分一分的死抠。
  胡编辑一直很有预算的概念,这都是田瑞个人出钱,差一分钱就能差好多,咬死不松口。
  又套交情,又用现金诱惑。再加上小范一副不打目的要在这边搭床当长期编外人员的决心。
  最后还是印厂认怂了,最后谈成613.5的价格五万份,连小数点后面的五毛都写进合同里了。而且双方都盖了章按手印。
  等胡编辑他们一走,印厂主任连忙给所有小组长开会,以后把还价这套话术好好学一学。看看人家……哎!
  胡编辑走的时候还夸奖了小范,让他继续在这边。稿子组建快完成了。很快就要下厂了。全程都得盯着,一定要先打版审查一遍再印。如果出现问题避免大规模印,造成损失。只要大机器开了,那可都是实实在在的钱啊。
  小范点头答应了。
  胡编辑说:“咱们做的是创刊这样的大事,可能人生经历只有这一次。一定要好好做,每一个人都是当两个人用的,这样能快速成长。把这里撑住了,回头你想跳槽,我亲自给你写推荐信。”胡编辑可是有文学系才子的美誉,他昔日的同学们也是各大报社的主编,有他这句话相当于给小范未来的前途保底了。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