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在年代文里养反派(穿越重生)——萝卜精

时间:2021-06-30 11:15:16  作者:萝卜精
  小范也乖觉,道:“放心吧,这里有我呢,出不了乱子。”
  三天后,县里的报社,胡编辑还在做最后的定版。
  其他的员工们也在纷纷的做最后的校对,第一版他们磨了很久,有一些文章他们都能背下来了,每一个标点符号在哪里他们都能记得。
  整版当初还送到老先生那里。老先生看过之后就说了两个字,不错。
  夜深了,田瑞给他们送来了夜宵,道:“你们太辛苦了这,吃完都早点休息。”
  几个编辑都是年轻人,有男有女,办公室里的气氛很好,看见田瑞给他们送吃的连忙围了过来,道:“谢谢田老板。”
  “今天带了什么?”
  “烧烤。”田瑞的话音一落,他们就高兴的欢呼了起来。报社绝大部分人都是外地人。他们早就听说夜市热闹,但实在是没时间过去,冲着这几天田瑞给他们拿的烧烤,炒面之类的终于知道为啥那么火了。
  现在他们最盼的就是晚上这一顿夜宵。
  几个人开始吃了起来,晚上虽然吃了晚饭,但半夜又饿了,田瑞送的实在是太及时了。
  大伙儿都叫胡编辑过来吃,但胡编辑却摆了摆手,他没心情吃,他很紧张。
  他是在报纸行业里工作了十几年的老人了。以前经历过很多次在印厂里加减板块这种事情都没紧张过,现在却不同。
  办报纸是他大学时候就有的梦想。
  这次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审查了很多遍,现在都要发到印厂了还不放心。
  这种焦虑根本没办法缓解。
  他再次仔细的审查了一遍。看完之后,终于把报纸的组件封好发出去。
  ……
  第二天一个满是居民区小巷子里的,几个闲人坐在一旁叽叽喳喳的说着事情,突然听到邮差道:“高大安在不在,有你的汇款单。”
  这一句话像是给这里按下了暂停键,刚才说闲话说的正热闹的人都有些不敢置信,没听错吧,高大安家穷的都快掉渣是,是贫困户中的贫困户,很多邻居都不爱跟他交往,怕染上穷气。
  高大安是个三十多岁的汉子,头发乱糟糟的也没打理像鸡窝一样。
  跟邮差道:“哪儿来的汇款单。”他也没啥亲戚能给他汇款的。
  邮差道:“好像是报纸给的稿费。”随后拿出来一看五块六毛钱。他先签个字,随后拿着单据去银行就可以拿钱了。
  还有一封信,他赶紧拆开看,信上说他在本地的县志上的一个名为《五味人生》五千字的文章,被转载到当地创刊的美食杂联上了。上面说他的文字古朴乐观很有感染力,鼓励他继续创作,也可以来稿,并且把约稿的类目写在信上了。
  周围那些嫌他穷从来不跟他来往的邻居对他刮目相看,以前没听说过他还会写文章呢。写写字能赚到钱那不都是大学生么!他一个普通人也能写文字赚到钱,了不得了。
  周围的人恨不得立刻跟人分享这个在巨大的新闻。
  高大志拿到这五块六很激动,县志上的文章,是他当年写给公社的稿子,写他在苦难的时候,如何苦中作乐把品淡无味的大锅菜想象成珍馐美味熬过那段日子。当时被县志录取了也没啥奖励,还要掏钱买县志收藏。因为缺钱也就算了,算起来这都是很长时间以前的事情了。
  他被生活所迫早就放弃了写文章,但多年后收到夸赞仍然很激动。
  甚至还想打探一下这个美食杂联是什么报纸,得了稿费他想买一份。一份报纸两毛钱他还是买的起的,买来收藏。
  结果问邮差,邮差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报纸。跟他同样情况的,还有其他五位先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兴奋,都不知道这个美食杂联到底是什么,有的人直接通知所有的亲朋好友,一定要买到这个美食杂联的报纸收藏。
  印厂里,小范拿到打版的报纸仔细的再审查一遍,确认没问题了,才通知开印。
  办公室里主任端着茶水看报纸,本来就是想随便扫一眼,他们民办报纸能做成什么样,结果这么一看下去就停不下来了。
  上面写了各种各样的美食,还有幽默的人生感悟之类的。一个个文章不长。看起来津津有味的!
  相比于其他报纸,这个显得更轻松好读。每一个文章都值得多次的去看。翻页,后面的也精彩。全部看完想找下一页的时候,才发现他们印的是单页报纸,不是报社那种好几页的。竟还有一种茫然和意犹未尽感。
  主任忙对底下的人说:“下版印好了,赶紧送过来。”他天天跟报纸为伍。第一次看报纸看到上瘾。
  因为这次很不同,报纸不光是起到一个教化和宣讲的作用,纯粹是娱乐。主任预感这是要出爆款。免费的内刊报纸竟这么精彩,完全不给其他报纸活路啊。
  虽然胡主编不动声色的弄了个县城的内刊,但牵动业内不少人的心。都知道他今比原单位开除之后郁郁不得志。居然没过多久连报纸都办出来了,都想知道他能弄出什么样的火花?
  这是省里第一份内刊报纸,省里重要领导也打过招呼,想要印刷之后看一看。
  但最紧张的还是县里刘书记,报纸虽然是民办,但他在其中也使了大力气督办此事!好就都好,万一塌了,他们也得吃瓜落。
  人群中,大概只有田瑞最踏实,他看过打版的报纸,绝对能给所有人一个重磅的惊喜。
 
 
第58章 传播的威力
  等胡编辑拿到报纸的时候已经是三天之后了。
  他迫不及待的赶紧看了一遍,  上面的内容都已经能背下来了,可看着创刊的第一张报纸还是很激动。
  报纸全部回来了。编辑部根据上面的要求做好备份,他们给每个机关部门都分去了一些,  也方便他们审查。
  除此之外,找了大院里的帮工用一上午的时间,  把报纸都给发放出去。
  田瑞的店里留了八千份,  可以随桌赠送,  等桌的时候可以看报纸。
  县里知道这事儿的人都挺关注的,  刘书记吩咐只要报纸送来了,立刻送到他办公室。
  刘书记早上来的时候就看见报纸了。
  秘书给他的茶杯里倒满了茶水就出去了,  刘书记端起茶杯,把眼镜从眼镜盒里拿出来戴上看报。
  刚看到,  就很满意。
  看来田瑞是请了能人了。眼前这个报纸不说是内刊,  还以为是报社的头版呢。他们的排版很规矩,字体大小和纸张也跟官方报纸用的是一样的,  一点廉价和拥挤的感觉都没有。
  刘书记是成天听广播看报纸的人,他阅读报纸早就成为了一种习惯。他一路看过去,上面错落排版,主版是田瑞家美食侦探,老师写的麻辣火锅,  把肉和毛肚在热腾腾牛油锅底里涮几秒开始吃,  唇齿间又麻又辣又上瘾的感觉,吃完出一身汗,  人很舒服。还有一些他在外省的见闻。写的趣味盎然。
  看完连刘书记都好奇火锅的魅力了,后面是一些本地县志里的一些杂文。大多是在特殊时期里,苦中作乐的一些经历。
  这些人都没受过专业的训练,写的东西就是大白话,  里面偶尔还夹杂了当地方言在里面。小故事一个个还挺有意思。尤其是县里的人大多都经历过那一遭。看见就忍不住亲切。
  其实本地的县志也是个宝库。当年有人牵头,所有人都可以写家乡的山水,家乡的历史和家乡的美食,县志出成书一共有三十几本,出版后也只有几套留落在外头,大部分都在县图书馆里。很多人都没看过。在报纸上又重新印刷出来,都跟第一次看似得。
  上面有一个美食是高大宝写的,写他下放到村子里,吃的最好的一餐就是泥炉小烤肉,取了点黄泥自己做出一个炉子来,上面把瓦片洗干净放烤肉。本来用铁网更好,但他们那会儿炼钢热。全村的大铁锅都给收走炼钢去了。只能用瓦片,先用专门拿一片肥肉蹭蹭瓦片的底。
  薄如蝉翼的肉放在上面翻两下变了色,马上就可以吃了,他们蘸芝麻酱蘸白糖,蒜末,韭菜花混合香的不行。他们一吃,全村的狗都跟汪汪叫,再没吃过那么好吃的烤肉。
  刘书记看完狠狠的喝了一大口茶水。往下压一压,大早上被馋到了。
  继续往下看,后面也都是他们干活时候的趣事儿,背面更是嚣张,直接说他们在县里夜市吃到的油炸糕用糯米裹着,炸出来又香又脆,里头还是甜软的馅儿。
  还有夸奖县里奶油冰淇淋的,每逢逛街必买,走一路吃一路,等最后吃光了,还要把脆筒吃完,就可以去另外一家了。
  刘书记还想往下看,报纸没了。
  上面的美食可真不少,又有外地游记又有本土风情。还有老百姓们在特殊年代苦中作乐的美食,一张报纸看下来,口水就没断过。
  刘书记看的赞叹不已。这个田瑞干啥啥行,从来没办过的报纸,现在弄起来比专业的还好看。市面上的还真缺乏这种以娱乐为主的报纸。
  民以食为天,不管什么时候老百姓总要吃饭的。美食最能勾起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错,真不错!
  刘书记一般会把看完的报纸放在一旁收起来,但这张报纸他却压在了文件的下面,打算处理完事情再看一遍。领导也是人,也喜欢看这种充满烟火气息的报纸。
  不光是他,报纸很快发过大半个县城。
  就连一些学者和有正式单位的文化人都惊奇,不知道啥时候县里办了一个报纸。就是漫不经心的看一眼。可读过两行之后,眼睛立刻就被报纸给牢牢的吸引。
  他们都是订阅过报纸的。等看完还想回味呢,甚至还把报纸带给老伙计们去讨论:“这个高大宝下到哪个屯子,吃的也太好了。”把烤肉用芝麻酱蘸白糖吃下去,想想都香。
  “我们当年就呼土豆,啥好吃的没有!”
  “这报纸挺好,你在哪儿定的。”
  “不是定的,是免费发的。要不是这个报纸,我还不知道咱县里有这么多好吃的呢。”
  “啥时候发的,咋没给我发呢。要不你报纸都看一遍了,给我吧,我回去再细读一读。”
  “哈哈,别把大牙馋掉了,借你行,但你看完再给我啊。”他之前寻思人人都有呢。得知只有一部分人有,他可舍不得给出去。
  “嘿,你这小气样,跟谁学的,家里三十块钱一瓶的西湖龙井舍得给我喝,免费得的报纸不舍得给我?”
  “我要收藏起来。”随后又神秘兮兮跟老伙计道:“我听说这个报纸是田瑞花钱办的。”
  田瑞可是县里的名人,之前开店都说好吃,红于一时,再加上出柜这么大的事儿,又红了一把。
  老伙计眼睛一亮:“快,听说他开个烤肉店,我儿子总去叫我两次了,我不爱去。走,今儿我请客,咱也去吃烤肉去。我顺便管他要一份报纸,不要你的了。”老人某种程度也跟小孩似得。
  他们去了烤肉店,现在才刚上午十一点,还不到饭点呢,但已经坐的七七八八了,他们来了不大一会儿,另外两桌人一来把店里给坐满了。
  老头道:“有没有泥炉烤肉?”
  服务员笑道:“今天都是来找这个的。我们是炭火铁网烤肉比泥炉还好呢,对,我们今天新增了芝麻酱白糖蘸料。”早上店长增加了这个蘸料,他们还纳闷呢。据说是田瑞亲自安排的。
  老头道:“我俩都要这个,对了,报纸还有么,能给我一份儿么?”老头已经眼尖看到隔壁桌有报纸了。
  服务员忙道:“有的,我去给你拿。”随后拿了一份崭新的报纸。老头宝贝似得揣好,打算回家去看。
  没一会儿后面又陆陆续续上人,一进来看里面坐满满当当的,埋怨友人道:“我就说你早点,你非说赶趟!”
  友人有点不好意思:“今天怎么人这么多?”这还不到饭点呢。
  靠着他们最近的一张桌的人笑道:“被报纸馋的呗。”随后其他人也没忍住哈哈一笑。
  今儿来的都是第一次来的,田瑞家的烤肉开业就火,仍然有很多人不愿意来这里凑热闹。这会儿是被报纸吸引来的。
  八七年,报纸宣传的威力不亚于后世铺天盖地的短视频,这是最强的广告。
  今天来的人有点颠覆了他们以前的想象。这里一点不像他们以为的饭店,油乎乎的充满了闷热。在烤肉店里所有的窗户都开着,墙壁上八个风扇一直在摇头吹着,烤肉嫩,蘸料香,再喝上冰爽的啤酒或者酸梅汤,外加他们这赠送的蛋羹和地瓜粥,真的是吃上一次就爱上了这个地方。
  田瑞刚一来,店长看着田瑞就跟看到救星似得。道:“头儿,再叫大院的人给我们送十斤装的芝麻酱五桶,蒜末也多送两桶,不够使啊。”今天所有人都忙的脚不沾地。以前也忙,但今天忙的所有人都来不及吃饭。一桌接着一桌,听说门口背阴的地方又排了差不多二十桌。肉刚才都送三回了,还有点不足兴。但最缺的是芝麻酱,报纸的威力可太大了。
  来这边吃的不为别的,必点芝麻酱!后厨的芝麻酱就剩下半桶了,他都跟着心慌。坚持不了多长时间。
  田瑞道:“成。”
  田瑞刚要走,人道:“酸梅膏再送来十瓶。”今天成壶的酸梅汤卖的比啤酒还好,有的桌子都点两壶。
  田瑞点头,回了大院,大院这边都是芝麻酱和蒜的味道,田瑞回来要加单,程家夫妻两口子脑瓜都嗡嗡的,今天扒了有五十斤蒜了,芝麻酱更是不知道送去多少桶,毫不夸张的说,县里三家榨油坊的芝麻酱的库存都被他们买空了。
  田瑞道:“不行再雇一些人吧,这才刚刚开始。”报纸有一定滞后性,还没到高峰呢。
  程家两口子立刻答应了。
  到了晚上,夜市里卖油炸糕的摊位排长队,,卖油炸糕的摊主从来没体验过这么多买家,没有准备啊。他就打出来一百个的量打算卖一晚上,结果刚出摊不到一个小时就被迫收摊。
  卖油炸糕的摊主道:“你们咋都赶今天来呢?”
  “报纸上推荐了,说你家油炸糕好吃,我们来尝尝。”
  卖油炸糕的又紧张又难过,要是早知道的话,他多准备一些,就算二百个也卖的完。
  不光他家,卖冰淇淋那边人也多。卖冰淇淋那大姐嗓子都哑了。叫他男人请假送奶油,一晚上大桶奶油上了十几桶,一天卖出五天的量,回家数钱的时候夫妻俩都吓到了。这是啥报纸啊,这么牛逼!
  其他小贩尤其是挨着他们俩家的,羡慕嫉妒的看着,他们今天晚上这钱,可挣海了。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