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逐星之诗(近代现代)——露木七月

时间:2021-07-14 10:27:39  作者:露木七月
  
  “不好意思,有个邮件必须马上回。”手机终于被放下了。
  
  评价的事不方便直接聊,他准备旁敲侧击地探探口风,刚吸了一口气准备说话,谁料出其不意地被打断了:“你是不是有什么事要找我商量,前两天面谈过了?”
  
  听到这句话,向诗的表情如同吃进一口苍蝇,心想这人真是一如既往地敏锐。
  
  “对,谈过了。”
  
  “你另一个评价者是谁来着?”
  
  向诗说出了那位中年领导的名字,阎辰心领神会地频频点头,“哦,金蛤ll蟆。我不太喜欢他。”
  
  “金蛤ll蟆?”
  
  “对啊。”他见怪不怪地应道,边伸手抽了张纸巾擦桌子,“他老是戴一根闪瞎人眼的金领带,而且长得很像蛤ll蟆你不觉得吗?我刚进公司那会儿,同期之间都这么喊他。”
  
  虽然形容得贴切,但他还是想尽可能地避免使用这个称呼:“你说不喜欢他是为什么?”
  
  “因为他很好为人师,说好听点是关心新人的培养,说难听点就是自大又烦人,我看比起干活他更擅长说教。”说着,将那张擦过桌子的纸巾叠成了整整齐齐的四边形,压在了放调味料的托盘下面。
  
  “所以,”阎辰侧过半边脸来饶有兴味地问道:“他跟你说了些什么?”
  
  并不回避那道目光,向诗三言两句地将面谈时的对话捡重点一一说了。他的语气里不带任何情绪起伏,仿佛在谈论一件跟自己全然无关的事。
  
  “我讲的这些全是事实的转述,没有掺杂个人评判。”
  
  而对方的感想非常简单:“多大点事非要这么上纲上线,明摆着是在给你洗脑,不用理会。”
  
  向诗回想起刚进公司的时候,经常会有看起来无所不能的前辈教育他们要主动争取,要勇于尝试。
  
  可如今的他开始逐渐明白,这些话背后的含义是:公司让你做什么你就得做什么,不会也得会。
  
  为了尽量压缩从“不会”到“会”的过程,所有超负荷运转所带来的压力,势必得由当事人尽数吞下。
  
  根本就没有拒绝的权利。好像他的人生总是这样,粗暴地将外界施加的要求和本人的意愿画上等号,不是被头顶的力量所驱使,就是被周围的人所左右。
  
  即使不知道目的地在何处,跟着权威和大多数人走肯定是正确的——反正用不着自己思考。
  
  此时,两人点的咖喱牛肉乌冬被端了上来,向诗问店家要了两枚一次性的纸围兜,戴在衬衫外面,防止吃饭时被溅到。
  
  “说实话,我觉得目前的状况短时间内不会有变化了。你准备怎么办?”
  
  “在考虑对策之前,我首先会分析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是在于我,公司,还是整个行业。”他用筷子翻搅着碗里胖乎乎的面条,并没有着急吃,而是等待着蕴藏其中的热气慢慢散去。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的工作,重心放在如何解决别人的问题,回应别人的要求上。我其实更想以自己的名义进行产出。”
  
  阎辰挑眉看了他一眼,“按照你的想法应该去制造业才对。准备换工作?”
  
  “先不换,公司不是开始鼓励做副业了吗?我想试试看。”
  
  “哪方面的?”
  
  向诗端着筷子和龟甲勺,若有所思地回答道:“我有朋友想创业,缺个做统筹管理的人。”
  
  ·
  
  跟随着手机导航来到大楼门前时,若不是楼层指示牌里明确写着“B2F 电光石火”,向诗怎么都不会相信,这栋盘踞在闹市区车站附近的建筑物里,居然会藏着一间livehouse。
  
  好学生也有不想学习的时候,他今天突然逆反心理作祟,一到六点就编了个理由走了。当然,为此付出的代价就是得把落下的工作均摊到其它日子上——但是向诗丝毫不在乎。
  
  这天还不是周五,走出公司大楼时街上的行人三三两两,久违的准点下班让人体会到了畅快淋漓的自由,连走路的步伐都比平时轻盈不少,甚至错觉周身带起了微弱的风。
  
  吴市的地下音乐市场很发达,livehouse和唱片店的数量在国内首屈一指,只要拥有足够的时间和金钱,天天泡在这些地方看演出也并非不可能,因为总有不计其数的乐队在轮番登台。
  
  向诗试着搜索了公司附近的livehouse,居然真的找到一家。确认过网站上的时间表,今天开场比较早,一共有六支乐队。
  
  其实稍加思索就会明白,这场的阵容肯定不如上次的蜃气楼:同台的乐队数量多,而工作日的场地租赁费用又比节假日来得便宜。可想而知,他们尚未拥有主动选择演出机会的底气。
  
  由于早已过了开场时间,向诗直接在门口买了当日票中途进场,想着能看多少是多少,厌烦了便打道回府。
  
  进到地下后,工作人员怪异地打量着他西装革履的打扮,照例询问道:“来看谁的?”,他挑着票面上的字眼随便胡说一个,领了酒水券就匆匆推开了门。
  
  电光石火的面积约莫是蜃气楼的一半,不分前后区,仅在最靠后的位置做了一级增高台阶,场内非常巧妙地采用了横向狭长的设计,即使并不宽敞,却依旧能将舞台上的景象观察得十分清楚。
  
  不出向诗所料,工作日看演出的人本来就少,此时台下的观众稀稀拉拉,反应也不甚热烈,尽管站在台上的几位非常卖力地表演了,可仍旧掩饰不了令人尴尬的温度差——或许这才是地下乐队演出的常态。
  
  为了不妨碍到别人,他自觉钻进了最后一排,架高过的台阶上零散坐着几个女生,看样子是对眼前的乐队兴趣寥寥,于是百无聊赖地进入了待机状态。
  
  经过其中一人时他心里一动,索性当场找了块空地坐了下来;对方觉察到动静后,诧异地抬眼与向诗对视片刻,接着主动冲他挥了挥手,算是打招呼。
  
  场内的音乐声震耳欲聋,两人默契地并不言语;虽然坐下以后视线矮了半截,但仍旧能从人群的间隙之中觑见舞台上的情状。
  
  他能听得出来,这个主唱的气息不是很稳定,某些地方的高音被吃了进去,整段副歌唱得奄奄一息,如同一只半透明的幽灵,存在感稀薄地飘荡在空中。
  
  确实……挺无聊的。
  
  待到乐队退场,灯光重新亮起,向诗把西装外套脱了,仔细叠好盖在了曲起的膝盖上。
  
  身边的人见他一本正经地叠衣服,不禁颇感好笑,“你这是刚下班?”
  
  “嗯,我从公司走过来的。”
  
  “今天来看谁?”
  
  “没谁,就是随便看看,你呢?”
  
  桃果从口袋里掏出门票,手指点着递到他面前,“喏,这两支,你知道吗?”
  
  向诗摇了摇头,“什么样的乐队?”
  
  “现在告诉你就没意思了。”她把门票重新收好,古灵精怪地眨了眨眼睛,“等他们出来了,我带你到前面去。”
  
  “妙妙没跟你一起来?”
  
  “她只看J,对别的一概没兴趣,我什么都看。”
  
  桃果说,她最喜欢的乐队并非沙利叶。
  
  真正放在第一位的白月光已经相当有名了,根本不会回到这种逼仄的小场地演出。而比起几千几万人的场子,她更偏爱小型livehouse所独有的临场感和生命力,所以才会在见不到白月光的空闲期,同时看看其他乐队。
  
  “对了,我看了上次在蜃气楼门口发的《黑桃新闻》,因为封面是沙利叶,我又特地跑回去多拿了一本。”向诗这么说的时候,明显感到桃果的目光开始变得不一样。
  
  演出结束以后livehouse门口通常会有许多发传单的人,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是籍籍无名的乐手,为自己的乐队做宣传;另一种则是场地方的工作人员,为livehouse接下来的演出做宣传。
  
  《黑桃新闻》虽然不是传单,但姑且属于后者。向诗那天也有拿到另外一本同类型的免费杂志,内容以各种乐队的采访和介绍为主,无论是装帧设计还是刊物本身的构思,都是出乎意料的高质量。
  
  “我在封底的编辑后记里看到你了。”
 
第16章  第16章
  桃果念的是美院,平时也喜欢拍照,据她本人所言,是为了“想方设法地接近白月光”才开始兼职做《黑桃新闻》,主要负责的工作是封面和排版设计。
  
  这些杂志背后都是流量比较大的音乐资讯平台,虽然东西是免费的,但刊载的内容可谓货真价值。
  
  “那你接触到白月光了吗?”
  
  “没有。”她显得不太高兴,伸出手指不耐烦地推了推眼镜的中梁,“我刚进去没多久他们就停止活动了,已经消失一年多了。”
  
  “停止活动?”
  
  “嗯,对外公布的理由是吉他手得了腱鞘炎在养病,还有传闻说是瓶颈期写不出歌的,真实情况没人知道。”
  
  她两只手乖巧地抱着膝盖,肩上依旧披着上次那条白底黑纹的大号毛巾。别人是看哪支乐队就带哪支乐队的周边,然而桃果不是,无论看谁的演出,陪伴她的毛巾永远只有那一条。
  
  向诗又问她有没有接触过沙利叶。
  
  “有,上次采访的时候我在。不过那天有专门的摄影老师,我是自己硬跟过去打杂的,所以没怎么说上话。”
  
  故意不去看身边的女生,向诗装作若无其事地问道:“他们私下里是什么样子的?”
  
  桃果歪着脑袋想了会儿,“你喜欢J对吧?他除了外表没一个地方像搞乐队的,待人接物特别谦虚,说话也很有礼貌,感觉挺有教养的。”
  
  好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她使劲儿拍了拍向诗的胳膊,“你跟J说过话吗?”
  
  桃果看着柔柔弱弱,手劲却意外地大,这一掌拍得他后槽牙都仿佛跟着颤了颤。
  
  向诗一个劲儿地摇头,“没有。”
  
  “沙利叶不是快要发新专辑了吗?你去唱片店订张CD,签售会上可以跟他讲话的。”
  
  “妙妙说私下里接触过J的人很难不对他产生好感,我非常同意,反正和台上判若两人。”
  
  从第三者嘴里听到夸奖付晶的话时,向诗居然有些沾沾自喜,堪比在家长会上被老师当众表扬的父母代表。
  
  为了避免得意忘形,他连忙收敛了神色,不着痕迹地换了个话题:“那其他三个人呢?”
  
  桃果是贝斯手Ten的粉丝,用来描述他的关键词特别多,可令人忍俊不禁的是,她说出口的竟然全是负面形容:诸如脾气大,没耐心,容易炸毛,一张嘴毁了整张脸等等。
  
  鼓手的奥斯卡和Ten是同学,性格却截然相反。虽然说话毒舌,但他算是四人里最脚踏实地的那一个。
  
  吉他手加京应该是第一次组乐队,以前从来没听说过这个名字。他出现时总是遮着半张脸,被人采访也不爱说话,不仅来历不明,还很是神秘。
  
  “上期《黑桃新闻》的沙利叶封面就是我做的。”介绍完毕,桃果没忘了自我宣传一番。
  
  “那你接不接私活?”
  
  “当然了,有设计方面的需求尽管来找我。”说着,递过来一张细长的名片,名字左侧的空白区域印了个自画像的妹妹头,齐刘海,戴着正圆框眼镜。而背面则是蓝紫色的不规则波点图案。
  
  向诗双手接下,认真地塞进了名片夹里,正要将自己的那张递过去,不想被对方制止了。
  
  “不用了。”桃果的视线掠过了他名片上的公司logo,调皮地嘻嘻一笑,“我可请不起你。”
  
  这天看完演出回到家是晚上十点多,向诗手上捧着个快递箱子,是他在网上买的大量CD。唱片有的来自沙利叶,有的来自Moonquake,其中同样不乏从“沙利叶的爸爸”那里得知的各种潜力乐队——他将其称之为市场调研。
  
  慎重地拆开包裹住CD外壳的塑料薄膜,仿佛撕开一片蝉翼。歌词本散发出一股寡淡的颜料味,令人联想起斑驳脱落的墙皮。
  
  按照乐队和专辑的区分,向诗把所有唱片一口气灌进了Hi-Fi前端。然后戴上耳机,打开电脑,边听付晶唱歌,边娴熟地敲击起了键盘,屏幕的第一行随即出现了几个大字:注册公司ToDoList。
  
  ·
  
  “喂?你好,我想预约CD。”
  
  “沙利叶的『TODAY』。”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