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念群把家里的地址写给顾立春:“三婶的名字叫于天蓝,三叔被抓后,他们在学校里的房子被封了。现在住的房子是你外婆外公留下的宅子,里面住了好几户人家,三婶和青扬还有东临也住在里面,青扬就是三婶收养的那个女孩,东临是姐姐的儿子。大院里头人多嘴杂,你可千万别直接去。”
顾立春点头:“我记住了。所以我带上了赵高做为帮手。”
孟念群笑道:“赵高也不错,要是能带上小孙更好。”孙厚玉人比较机灵,脑子好使。
顾立春解释说:“赵高是农牧科的,带上他师出有名,带小孙没有正当理由。”
“那倒也是。”
两人又聊了几句,商量了一些细节,顾立春才拿着寿桃离开。
半路上,他遇到陈禹。
陈禹一脸郁郁寡欢,顾立春问道:“你这是怎么了?”
陈禹唉了一声:“没怎么,要是我也能跟你去就好了。你一个人去我不放心,我总担心会出事儿。”
顾立春神色轻松:“放心吧,我不会有事的。倒霉的肯定是别人。”
陈禹闷声应了一声,心中的那份不安更重了。
他突然想起了什么,问道:“对了,我记得赵志军曾带你妈去省城探过亲吧?你正好去拜访一下那些亲戚,总比外人强些。”
顾立春笑道:“按理应该是要去一趟的。”
陈禹略略放了心。他一直把顾立春送到顾家附近,才不得不折回。
晚上回到家里,赵志军一看到他就说:“我给你二叔打完电话了,他说他会去车站接你们。”
顾立春道:“麻烦他了。”
田三红和二奶奶这几天一直在忙着准备去顾立春去省城的东西。
行李顾立春自己收拾。她们主要准备些干粮和给赵家兄妹的礼物。
顾立春私下里询问田三红:“妈,上次你和赵叔去探亲,感觉如何?”他问得很委婉,其实是想打听赵志荣兄妹两人的性格和为人。
田三红想了一下,说道:“你志荣叔人好,瞧着比你赵叔还好相处,说话也挺有意思,他媳妇人也挺好,两个儿子跟活宝似的。在他们家没有一点拘束。至于你志新姑嘛,人也不错,就是她现在跟婆婆妯娌住一个院子,我去了多少有些缩手缩脚。你赵叔也察觉到了,我们只在她家吃过一顿饭。”
顾立春说道:“行,我明白了。”
田三红突然想起说什么,脸色一变,急声问道:“立春,孟念群他们就是省城的对吗?那你、你……”
顾立春安抚地冲她笑笑:“妈,你要相信我,我不会有事的。”
田三红勉强笑道:“我也只能相信你了,你一定要小心。咱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你说得对。”
顾立春见他妈一副惶恐不安的模样,心中十分不忍,她可怀着身孕。顾立春只好去找赵志军,让他帮忙劝劝。
赵志军道:“我会好好劝她。我也劝劝你,千万不要冲动鲁莽,给我全须全尾地回来,你要是出点什么事,谁劝你妈都没用。”
顾立春郑重地表示:“我一定会的。”
说完,赵志军又忍不住抱怨邓场:“这个老邓,怎么想到派你出差。”
第二天上午,顾立春又继续跟朱书记和邓场开会,他们要商量跟奶牛场签合同的事。
朱书记难得没有啰嗦,商量完事情,他笑眯眯地说道:“小顾啊,你下午也不用上班了,回去好好准备一下,明早就得出发了,希望你一切顺利。”
顾立春笑道:“谢谢朱书记,借你吉言。”
他拿着会议记录,正准备离开,猛地想起什么,便顺势问道:“朱书记,邓场,你们有什么要捎的东西吗?”
朱书记摆手:“我这次就不用了,给你的皮箱省点空间。”
邓场接过话道:“老朱省的那点空间刚好给我,小顾,你来我办公室一下,我给你列个单子。”
朱书记的眼中闪烁着八卦的光芒,笑眯眯地问道:“老邓,你该不会是为找对象筹备物资吧?哎哟,好事,好事啊。春天到了,你也这棵铁树也该开花了。”
邓场面无表情地甩出那句话:“无爱一身轻,光棍是精英。”
朱书记咂摸一会儿,虚心地向邓场请教:“老邓,这句话听着有点意思,朗朗上口、言简意深,这是哪位革命家说的?”
邓场瞥了一眼一旁的顾立春,一本正经地说道:“不太清楚,好像姓顾,应该是个光棍。”
顾立春:“……”
朱书记苦思冥想:“姓顾,光棍,姓顾又为革命事业独身的革命家有哪些来着?——小顾,还是你本家哎,你记得不?”
顾立春摇头:“连朱书记都不记得,我更不记得。”
朱书记直到离开会议室时还在想这个问题。
两人一起去场长办公室。
顾立春坐在安静地坐着等着邓场列单子。
邓场挥笔如飞,刷刷写着,等他写完,顾立春接过单子一看,上面是三个人名,还有地址和电话。
顾立春讶然:“邓场,我只捎东西,捎不了人。”
顾立春嗤笑一声:“谁让你捎人了?这是我的三个战友,其中一个是军队的。如果你遇到什么意外情况,就报上我的名字,找他们帮忙。”
顾立春接过名单,放进书包,语气轻松地说道:“谢谢邓场。”
邓场没说话,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顾立春本来打算告辞,见他似乎还有话要说,只好再等一会儿。
过了一会儿,邓场才语气复杂的说道:“我了解到一些事情后,后悔让把出差名额给你。但事已至此,只能采取这种补救措施。”
顾立春猜测到邓场可能已经知道些什么。
他胸有成竹地说:“邓场,我有分寸。”
临别时,顾立春想起捎东西的事,再问一句:“邓场,你真的没有什么要捎的?”
邓场摆摆手:“把你自己捎回来就行了。”
第151章 省城之行(一)
十月初十, 天刚蒙蒙亮,赵志军就开着借来的破吉普车送顾立春和赵高。两人拎着两个大箱子,背着黄挎包, 缩在车里。这年头, 吉普车里可没有空调, 真的是冬凉夏暖。
赵志军一边开车一边问赵高:“小赵,你记得你志荣叔的模样吧?”
赵高忙答道:“好几年没见了, 大概轮廓没变的话应该能认出来。”
赵志军道:“那就好,汽车站人多, 你仔细瞧着, 他没见过立春。”
赵志军又对顾立春说:“你二叔是自己人,你婶子这人也挺好, 大方和气, 你们要是不喜欢住旅社, 也可以住他家,有什么事就跟他们说。”
顾立春嘴里答应道:“好的, 赵叔。”实际上, 他是不可能住到对方家里的, 别说是这种关系,哪怕是亲叔叔家也没有旅社自在。
为了赶六点的早班汽车, 赵志军车开得很快, 这车又破,跑况也不好, 一路颠簸着到了县里汽车站。
他们县里又直达省城的长途客车, 当然也可以先坐汽车再倒市里坐火车。只是一天就发两趟车,早上6点一趟,下午3点一趟。
他们到达车站的时候还不到六点, 赵高拿着介绍信去买票,汽车票价是8块钱,以这时代的工资标准来说很贵了,好在他们是出差,回来能报销。
赵志军帮着把行李搬上车,等两人找好坐位,他才准备下车,下车前还不忘叮嘱顾立春一句:“出外在外,一定要小心行事,一定要平安回来。”
顾立春点头:“好的,我会的。赵叔你多劝劝我妈,让她放宽心。”
赵志军下车后,车上的人越来越多,扛着大包小包的往上挤,还有人在车下吃早点,包子油条烧饼都有,包子还是韭菜馅儿的,顾立春只好拉上围巾捂上鼻子。
赵高全无察觉,反倒一脸兴奋,“顾哥,我长这么从来没出过咱们县,这次跟着你去见见世面。”
顾立春兴致缺缺:“真的没啥世面好见的,都是又穷又破,省城也就略微好些。”整个国家被破坏得不成样子,一切是百废待兴。
赵高看着顾立春,只能暗自感慨:瞧瞧顾哥这志向,人家连省城都不放在眼里。不像他,出个远门就兴奋得不行。以后自己也要稳重些,绝不能让人看出来自己没出过远门。
赵高内心活动十分丰富,顾立春一上车就调整个舒服的姿势开始补觉,起得太早了,没睡好。
不过车里有点吵,味道很重,想熟睡不可能,顾立春就这样半睡半醒,身体随着车身的颠簸摇摆一起晃动。
汽车中间停了一次,下去一批人,又上来一波乘客。
乘客中有对衣着朴实、面容愁苦的夫妻,抱着一个病秧秧的男孩子,孩子大约两岁多,一上车就哼哼唧唧地哭个不停。这三人的位置跟他们只隔着一个过道,孩子的哭声宛如魔音入耳。
顾立春被吵醒,只好睁开眼,迷迷瞪瞪地看着窗外的风景发呆。
夫妻俩挺不好意思,不住地向大家道歉并解释:“对不起,我家孩子生病了,他一难受就哭。”
大家一听孩子生病,自然也不忍心指责他们,还有人关切地问孩子的病情。
赵高也问了几句,夫妻俩原本看赵高长相凶,有点发怵,一接触发现人还挺不错,话慢慢地也多了起来。
汽车又开了一会儿,大家纷纷拿出自带的食物开始吃饭。赵高拿出吃食,他们带的东西挺多,葱花饼、烧饼、煎饺、茶叶蛋、酱肉,还有各种零食,但顾立春什么也不想吃。
他只撕了一角葱花饼,饼已经凉透了,但味道仍然很香。
那孩子突然不哭了,睁着一双圆溜溜的眼睛盯着顾立春手里的饼看。
孩子的父母发现后,不好意思地冲顾立春笑笑:“他刚吃过,不饿,孩子就是好奇。”
顾立春拿出一块饼递给孩子妈,赵高也给小男孩剥一个茶叶蛋,孩子爸爸正要客气,小孩子却伸出两只小手,飞快地抢了过来,逗得周围的人忍不住笑了起来。孩子爸妈也跟着一起笑。
顾立春看这孩子头大脖子细,面色发黄,也不知道也是什么病?不过,有一点好处是,孩子有东西吃后就不怎么哭闹了。
顾立春一是看这孩子可怜,二是为了避免魔音穿耳,时不时地给他塞点零食,弄得夫妻俩越发不好意思。
四个人一熟话就更多了。当夫妻俩得知顾立春和赵高是出差时,语气中满是羡慕。
赵高一边逗着小男孩一边跟夫妻有一搭无一搭地闲聊。
没有了魔音,顾立春又开始犯困,靠着座位又睡了起来。就这么迷迷糊糊地一路睡到终点。
汽车到站后,两人也不急着下车,而是等其他人先下之后再下。那对过的夫妻抱着孩子下了车,孩子跟赵高已经熟了,冲他不停地挥手告别。
等到三人下车后,赵高随口感慨一句:“农民兄弟的日子过得比咱们苦多了,王大嫂说她要去亲戚家当保姆,挣钱给孩子看病。”
顾立春随口接了一句,两人说着话,拎着皮箱,慢慢跟着人流下车。
他们一下车就看到一个身材高大,长相跟赵志军两分相像的男子站在路边,正打量着他们。
双方目光在中途相遇,男子大步走了过来,朗声问道:“你们就是顾立春和赵东大,我是赵志荣,来接你们。”
两人赶紧打招呼:“志荣叔。”
赵志荣跟他们寒暄几句,很自然地接过顾立春手中的两只行李袋,往站外走去。
顾立春提出要去找旅社,赵志荣道:“家里有空房间,住得下,你们住我家吧。”
顾立春笑道:“这是出差,单位报销,还是住旅社吧,我俩都没住过旅社。”
赵志荣笑了笑,爽快地说道:“行吧,我帮你找一间稍好些的旅社。”
赵志军把他们领到离汽车站位置稍远的向阳花旅社,里面人不太多,不用长时间的排队,服务员也还算热情。
两人拿着介绍信订了一间二楼向阳的房间,赵志荣帮他们把行李提上楼,等两人稍稍歇息后,带他们去旁边的国营饭店吃饭。
路上,顾立春随口问向阳花旅社离人民路有多远,孟念群给的地址就在那一带。
赵志荣想了一下,答道:“好像不远。你们要买什么东西,让你婶抽空带你们去,她熟得很。”
顾立春笑道:“那真得麻烦婶子了,这次要捎的东西非常多。”
赵志荣道:“没问题,她爱买东西,帮别人买也喜欢。”
三个人说着话就到了饭店,饭店门口的黑板上写着:今日供应青菜面、肉丝面,凉拌花生米、土豆丝。
赵志荣拿着饭票和钱去排队开票,再凭票取餐。
一人一大碗肉丝片,再加一个花生米和土豆丝加一瓶酒。
赵志荣给两人各倒小半杯酒,“天冷,少喝点暖暖身子。”
赵志荣怕两人拘谨,尽量找些彼此都熟悉的话题来聊。
他问顾立春:“你妈和你赵叔他们怎么样?”
顾立春答道:“都挺好的。我妈回来还说你和婶子性子特别好,说你家的大宝二宝都是活宝,你们一家在一起就跟说相声似的。”
赵志荣朗声笑道:“我们这一家子就喜欢穷乐呵。”
顾立春笑着说:“这样才好,反正不开心是一天,开心也是一天,还不如天天高高兴兴的。”
大家越聊越熟,初次见面的生疏感慢慢淡了。
赵志荣又问他舅舅陆大爷的事,顾立春挑拣几件有意思的事说了,其中一件是赵志军替他妈在食堂打饭,陆大爷误以为他掌勺要换窗口打饭的事,逗得赵志荣哈哈大笑。
问完家里人,赵志荣自然要问问老同学邓威的事。
167/215 首页 上一页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