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立春安慰他道:“你是第一次做,没经验,犯点小错正常。以后就好了。”
两人聊得十分热烈。
叶北林一边跟顾立春说话一边引着他去看鸭子:“我们一共装了一万零五百只鸭子,就是防着路上死伤损耗,这帮小家伙们还挺争气,只死了一百多只,剩下这些都归你们。这些鸭苗是我和我徒弟们亲手挑的,精神得很。”
顾立春看了几眼,鸭苗的精神头确实不错。
白大姐他们正在点数,确认完毕,再在合同上签字盖章 ,他们盖完章 再拿给邓场审核,最后交到财务那儿,叶北林的人就可以去领钱了。
白大姐他们点完数,过来跟顾立春打个招呼就离开了。
顾立春让留下养殖场的工作人员值班,嘱咐他们看好鸭苗,尤其是要注意野狗野猫们的偷袭。
吩咐完工作的事,顾立春让人安排司机的吃住,他自己领着叶北林回猪场的食堂,招待他吃午饭。
叶北林走了几步,突然想起自己带的礼物还没分呢,赶紧拿着钥匙打开卡车,让大家上去帮忙搬东西。
他带来的礼物让大家叹为观止,都是用麻袋装的。
大豆、玉米面、木耳蘑菇黄花菜,还有一些肉干,大家往下面搬了六麻袋。
顾立春笑道:“老叶,你不过日子了,带这么多东西?”
叶北林满不在乎地道:“都是我们那儿的特产,多的是。”
大家把麻袋放在自行车上,推着回猪场。
今天陪同的都是叶北林熟悉的人,赵高吴胖小康小孙他们,大家分别几月又相聚,心情极好,饭桌上,推杯换盏,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大家喝得差不多时,顾立春找借口支开赵高吴胖他们,只留下陈禹和孟念群。
孟念群端着一杯酒,感激地说:“叶哥,我敬你一杯,谢谢你对我姐的帮助。”
叶北林举起酒杯跟孟念群碰了一下杯,豪气地说道:“小孟,不用这么客气,举手之劳。你放心,以后我会让我朋友多照看你姐的,一个女同志,不容易啊。”
孟念群想多打听一些姐姐的情况,无奈,叶北林知道的也不多,能说的早说了。他倒也不算失望,知道她过得还行,就够了。
吃过午饭,顾立春让赵高和吴胖把醉醺醺地叶北林扶到他办公室去睡午觉。
他跟孟念群沿着苜蓿地散步,他突然问道:“对了,念群,怎么一直没听你提起姐夫的消息,他跟姐姐在一起劳改吗?”
孟念群沉默片刻,低声答道:“他早死了。”
顾立春叹了口气,没再多问。
孟念群有意冲淡这压抑的气氛,便又说:“今天是个好日子,我亲耳听到姐姐的消息,一会儿告诉我爸,他肯定特别高兴。再过几天就又要发工资了。”
顾立春顺着他的话说:“你说得对,今天是个好日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顾立春把叶北林送的礼物,给大家分了,吴胖赵高小孙小康陈洁等都有份,众人欢天喜地拿回去。
他把自己那份东西放在自行车后座上,准备先回趟家,再去趟场办。临走时他说道:“等老叶醒来告诉他,我晚上请他吃饭。”
陈禹凑过来说:“今天午饭吃得晚,老叶醉得不轻,要不你明晚再请?”
顾立春一想也是,便改口道:“那明晚请吧。”说完,他腿一伸,挎上自行车,准备骑车回家。
陈禹忸怩了一下,追上来,把一卷画塞到顾立春的自行车车筐里,“这是送你的,我随便画的,多指教。”
“哦,谢谢。”
顾立春一边骑自行车,一边展开画卷看了眼,一共两幅,一幅画的是棵高大的苹果树,树枝头有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只有一个苹果;第二幅是小猫钓鱼,那只猫画得形神兼备,颇有点意思。
顾立春看完把画卷好,放在车筐里,继续骑车。
今天收到鸭苗,见到老朋友,又收了两份礼物,顾立春心情不错,一边骑车一边哼起了歌儿。
他正哼得入神,忽然听见旁边的岔路口传来一阵自行车铃声,他赶紧往左一拐,骑车的人是邓场。
邓场看了一眼他后座的麻袋,看看他骑行的方向,眉毛一挑,问道:“你这是要下班?”
顾立春赶紧说:“不是,要回办公室。”说完,他把自行车车头再往左拐了拐。
“那就好,正好有个会要开。”邓场骑在前面,突然,他停了下来,两条长腿支着地,随手拿过那卷画,一边展开一边问道:“我能看看吗?”
顾立春:“……”你都打开了,我还能说不让吗?
邓场打开画鉴赏了一会儿,给出了自己的评价:“这是哪位女同志画的?”
顾立春问道:“从哪看出来是女同志画的?”
“从寓意上看啊,高高的苹果树上只有一棵红苹果,苹果好吃可就是够不着;小猫钓鱼,小猫发呆打瞌睡,任鱼咬着钩,就是不甩钓竿。这两幅画寓意深刻,主题鲜明。”
顾立春愣了一会儿,原来这画还能这么解读?
过了一会儿,顾立春回过神来,一记彩虹屁送上:“邓场,看不出来,你还有如此高超的鉴赏力。”
邓场轻笑:“这叫什么鉴赏力,这叫逻辑推理。”
说罢,他到底还是没忍住问道:“这画是谁送你的?”
顾立春迟疑片刻,撒了个慌:“我也不知道。”
邓场也没再追问,快速蹬着自行车,说声:“跟上来,回去开会。”
第172章 众望所归
第一百七十一章 众望所归
顾立春用自行车驼着两麻袋东西到了场办, 白大姐看到了,诧异地问道:“小顾,你这弄的是什么种子?是要准备试种新作物?”
顾立春顿了一下, 答道:“哦, 是红日农场的老叶给的大豆种子, 正准备种在农业小组开垦的试验田中。”
白大姐由衷地赞道:“小顾你这觉悟是真高,时刻都想着集体和工作。”
顾立春笑而不语。得了, 这一袋豆子就当种子吧,本来他是打算拿回家让二奶奶做豆豉的。
他把自行车停靠在办公室门口, 老梁正在埋头整理资料, 一见他进来就说道:“顾科,资料我准备好了, 你先看看, 一会儿开会没准要用。”
顾立春接过资料一页页地认真翻看, 一边看一边用笔记录下要点。
他看完资料,拿着笔记本和钢笔, 准备去会议室里开会, 老梁也去, 他还体贴地把顾立春的搪瓷缸子给带上,留着喝茶用。
今天与会的人员倒挺齐, 各科室的干部、生产队队长都来了。
大家笑着互相打着招呼, 其中胡大华的声音最响亮:“顾同志,你放心我们大家都支持你, 那些为难你的人都是苍蝇, 只会嗡嗡叫而已。”
胡大华正说得起劲,他旁边的叶爱农不停地扯他的衣裳,原来是谢宣也来了, 这倒也正常,他明义上还是五场的干部。
谢宣一扫前些日子的意气风发,显得十分消沉颓废。
他一进来,会议室突然安静一瞬,随即又热闹起来。
大家只是瞥了谢宣一眼,便各忙各的。有的人敷衍地打声招呼,有的低头假装在看资料,还有的假装喝茶,就连原先最热情的吕进步也装作没看见他。
谢宣一口气憋在胸口,吐不出来,咽不下去。他人还没走,茶就凉了。
他再看看顾立春,简直是如鱼得水,左右逢源。
“顾科长,生产队养猪的事,你今天会在会上提吧?”
“顾同志,那猪饲料厂是真的要建吧?那是不是得需要一批临时工?”
“小顾,你们农牧科还要人不?”
……
大家争着发问,抢着跟顾立春聊天。
吕进步看着倍受欢迎的顾立春心里难免酸溜溜的,可是他看着谢宣的脸色,不知怎的,心情竟莫名好了许多。
大家正聊得热闹,突然一下子又安静下来。
顾立春知道是两位领导来了,他赶紧收好东西,顺便端起茶缸喝了口茶。
会议的开场,照例是朱书记先讲话,他总结过去一年的成绩、经验、教训,再展望一下美好的未来,最后才提到现在。内容多,但不用过脑,听听就好。
轮到邓场时,他的话仍跟以前一样简洁利落:“春耕春播进展十分顺利,生产科和后勤科配合得很好,不用多说。下面我说一说畜牧方面的安排。红日农场的一万只鸭苗已经送来,并交给相关人员安排;接下来是猪场,总场很看好咱们的养猪场,建议我们扩大规模,但受资金和人员所限,能扩大的规模有限。对此,小顾提了一个建议,是把集体养猪和职工养猪相结合,这叫什么来着?”
顾立春只好接道:“邓场,这叫藏猪于民。”
邓场点头:“对,藏猪于民。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和建议,都说一说。”
邓场的话音一落,大家就争着发言。
最先发言的是胡大华,他的声音哄亮有力:“邓场,我代表我们队同意小顾同志的提议。外面的生产队也让社员养猪,按理我们农场职工也可以。当然,有的人住房紧张不方便,可有的人家可以啊。何况,咱们农场有不少家属还没解决工作问题,如果能让我们养猪,这既能为集体做贡献,也能改善职工的生活,双方都有利的事,我们自然要同意。”
胡大华开了头后,后面几个生产队长也一起附和他。
谢宣蹙着眉头看着这一幕,清清嗓子,用沙哑的声音说道:“我也来说两句。”
胡大华听谢宣要发言,不由得一撇嘴。
谢宣假装没看见,继续说道:“我今天先把路线问题放到一边,先说几个生活方面的问题。咱们的职工是农业工人,农业工人也是工人,生产队聚居的庄子虽然叫庄子,可是跟真正的农村不一样,请注意,我只是实事求是,没有歧视农民兄弟的意思。
我们的庄子人口密度很高,如果让生产队员养猪,那卫生问题怎么办?猪圈猪粪的味道可不好闻,一个庄子里有养猪的,有不养猪的,那些不养猪的人家会不会对养猪的人家有意见?一旦有意见,双方就会发生矛盾,是不是不利于人民群众的团结?还有就是兽医的问题,众所周知,咱们农场的兽医站工作人员很少,负责五个分场的养殖场都忙不过来,再加上生产队的,更忙不过来,而且各队住得又分散,他们每天净在路上跑了,还怎么工作?”
他的问题一提出来,在座的人不由得直皱眉头。
胡大华率先反驳道:“谢同志,你没看小顾同志的计划书吗?兽医的问题,我们五场自己解决。”
谢宣冷笑道:“这猪马上就要养,兽医的人选还没影,再说了兽医是说学就能学成的吗?”
胡大华瞪着眼,正要继续反驳,就听顾立春笑着接过话说:“谢同志考虑得很周到,看来没少用心。谢谢你替我们查漏补缺。兽医的问题,我们不是临时抱佛脚,而是早有准备,目前猪场的小康小孙他们正在深入学习兽医知识,我们又特地请来了红日农场的高级兽医师叶北林同志来辅导。
打算等过段时间,就让小康他们去考个证,再由他们带头,组建一个青年突击小组。至于卫生的问题,我也早有论述,我们会让每个庄子的养猪队员组成卫生巡逻小队,轮流清理运送猪粪,集中处理,并在庄子中央建造沼气池,用猪粪等物制造沼气,供给庄子里的职工使用,既解决了卫生问题,又节省了煤炭和木柴,一举两得。”
顾立春的话刚说完,胡大华就带头啪啪鼓掌,大家们也跟着一起鼓掌。
谢宣:“……”
顾立春等掌声停下,又补充一句:“我再说一句,我们会逐家逐户地考察各家的条件,符合条件的才让养,那不符合条件的也想养怎么办?也有办法。你们可以和符合条件的职工互助合作,比如说有的人家有地方,有的人家有劳动力,然后你们就可以合作养猪。再比如说,有的庄子里还有空地,你们可以自己筹建几间猪舍,这叫小集体养猪。
总之,我们要不拘形势,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你们不是在为自己养猪,是在为集体为人民养猪。猪全身是宝,猪肉、猪皮、猪油、猪鬃、猪骨,每一样都大有用处。如果我们能养出优质猪,就能直接供给外贸部,那可是要出口的,你们这是在为国家创外汇。”
顾立春这番话说得大家心潮澎湃,情绪兴奋。胡大华等人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胡大华大声叫好,又带头鼓起掌来,掌声比刚才还热烈响亮。
顾立春看了一眼朱书记和邓场,不知道说什么好。这个胡大华是鼓掌上瘾啊。
掌声越响亮,谢宣的心情就越不好。
他重重地咳了一声,又接着问道:“顾同志,你想必听说过一句话: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万一有猪瘟呢?万一猪死了呢?这些损失怎么办?是算场里还是算职工的?”
顾立春道:“我们会尽力避免这种事情发生,只要我们用科学的饲养手法,发生猪瘟的概率会大大降低。至于责任算谁的,我们会制定一个合理的规定。”
谢宣步步紧逼:“就算大大降低猪瘟发生的概率,那就是还有可能会发生?”
顾立春看着谢宣,淡淡一笑,反问道:“谢同志,先不说猪,就说我们人类,咱们小时候,不论咱们的父母怎么小心,咱们都会生病也有可能夭折对不对?”
谢宣想了一下,他没法否认这个问题,只好点头说:“是的,可是我们在讨论猪的问题,你不要顾左右而言他。”
顾立春两手一摊:“这是同一类型的问题。我们人类无论多么小心都有可能会发生意外,可是你父母会因为这个可能的意外就不生你不养你了?不,他们会用科学的方法把你养大养壮,所以你才现在才能坐在宽敞明亮的会议里跟我说猪的问题。谢同志,革命前辈教导我们,要不怕犯错,要敢于尝试一切新生事物。你这种思考方式,正常点还能叫做思虑周详,但过度担心,你就成了因噎废食。”
众人:“……”这个说法听上去没有一点问题,但为什么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189/215 首页 上一页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