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场轻笑一声,没有接话。
两人继续往前走,顾立春望着这一眼望不到边际的青青麦田,想着这几年来的种种,不由得心潮起伏,他正色道:“这几年我过得挺开心挺充实的,感谢五场给我提供了一个可以尽情发挥的舞台。”
邓场认真地说道:“农场只是给你一个舞台,你留给他们的更多。”
顾立春笑道:“邓场,谢谢你对我的肯定。”
话说到这里,顾立春可以告辞了,可是他总觉得还有一些话没有说,那句话在心里酝酿着,徘徊着。不说,觉得憋得难受;说了又担心不合时宜。
邓场也察觉到了,主动说道:“你有话就说吧。这样吞吞吐吐可不是你的风格。”
顾立春终于下定决心道:“邓场,你是一个好领导,将来也会是一个负责任的好丈夫好父亲,如果遇到合适的就成个家吧。你可别真听了我那句‘无爱一身轻,光棍是精英’,那只是一句玩笑话。”
邓场沉默良久,才干巴巴地说道:“到了合适的时机,我会考虑的。”
顾立春终于提出告辞,邓场说道:“你回去吧,我再去巡查一下别的地号。”
两人背向而行,一个往南,一个向北。顾立春没有立即回家,他一直朝南走,无思无想,只是专注地走路,经过麦田到达林场,再到沼泽地,最后到达苜蓿地,他躺在苜蓿地里,望着蓝天和白云长久地发呆。
这是一场无声的告别,对红河农场和他的五年时光。从今以后,他将踏上新的征程,他的人生也将会开启新的篇章 。
第193章 结局(中)
1978年, 2月15日,顾立春出发前去东州。
二奶奶和田三红早早起床准备早饭,就连赵志军也亲自下厨给他烙了一张饼。
行李提前几天就收拾好了, 两只大皮箱, 三只行李袋, 衣服没装多少,主要是吃的, 他自己带的,给父母的, 给赵志荣兄妹的。
对于顾立春的离开, 一家人是既高兴又难过,田三红和二奶奶还偷偷抹眼泪, 弟弟妹妹们这几天兴致也不高。只有明宝毫无察觉, 甚至还特别高兴, 因为她发现哥哥这几天待她特别好,总喜欢带她玩。
吃早饭时, 顾立春见大家情绪低落, 忙安抚道:“你们都别这样, 我又不是不回来了。7月就放暑假了,我肯定会回来。”
田三红强颜笑道:“我们都高兴着呢, 没事。你别挂念家里, 好好读书,缺什么了写信告诉家里, 我给你寄。”
顾立春点头答应。
赵志军在旁边说道:“家里一切有我, 不用担心。每月的工资,我代你领了,给你寄过去。学习也要适可而止, 别累着了。”
接着是二奶奶的嘱咐。顾立春除了点头说好,没有别的话。
刚吃过早饭,赵高、吴胖、孙厚玉等人便来了。
孙厚玉说道:“顾哥,我们本来还说给你办个欢送会,你咋这么早就走?”
赵高也说:“不是说3月份才开学吗?”
顾立春解释道:“是三月开学,可我得提前过去安顿一下。欢送会就算了,又不是不回来了。暑假咱们再聚,到时咱们去搞野营和烧烤。”
要搁了平常,大家肯定会欢呼雀跃,此时离别在即,谁也高兴不起来。就连吴胖也是兴致缺缺。
大家帮着顾立春把行李放上车,步行送他到农场大门口,赵志军只好开着空车去南门口等着。
路上,赵高愁眉苦脸地说道:“顾哥,你这一走,我这心里都没着落。你说我以后遇到事跟谁商量啊?”
顾立春说:“你以后遇到事首先要自己多动脑子,想办法,拿不定主意就问问梁科和白大姐,对了,还有小孙呢,你们互相帮助。”
孙厚玉道:“顾哥,以后你要经常打电话回来,安顿好以后把家里或是宿舍的电话告诉我们。”
顾立春点头答应:“行,我安顿好以后就给你们写信。”
他们边走边说话,结果人越攒越多,猪场的职工,还有没离开的知青们也都加入送行的大军,浩浩荡荡一大群人簇拥着顾立春朝南门走去。
农场里考上大学的知青,接到录取通知书的已走了一大批,像陈洁张盼他们已经回家去了。
剩下的是没考上的,或者是考到本市和本县,打算过几天直接去报到的。那些落榜的知青们神色寥落,郁郁寡欢。
顾立春安慰他们道:“你们不要失去信心,今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学校少,考生多。听说全国考生有570万,才录取了27万,录取率不到5%,可以说是史上最难。你们继续努力,今年再战。而且我还还有一个猜想,说不定有些学校和专业会补录一批考生,你们没事多跑跑教育局,注意关注一下最新消息。”
大家听说还有补录,有些人重新燃起了希望,激动地问道:“顾哥,你说的是真的吗?”
顾立春道:“目前还没有确切消息,这只是我的猜测。”
经过这几年的相处,他们都明白,顾立春每次说的话真不是随便说说,他们这次也是毫不怀疑。
大家边说边走,很快就到了农场南门,赵志军正开着车门跟陆大爷闲聊。两人一看到这浩浩荡荡的人群,不由得咂舌。
陆大爷面带骄傲:“咱家立春,就是受欢迎,你瞧瞧这场面。”
赵志军道:“是挺有排场的。”
顾立春笑着跟大家挥手告别:“回去吧,咱们暑假再聚。”
大家依依不舍地挥手致意。
等到顾立春坐进车里离开,他们才慢慢走回去。
……
下午4点钟,汽车到达东州汽车站。
他一下车,就看到父亲和葛珲。
“爸,葛珲,你们来得够准时啊。”
葛珲笑道:“我们早来了,这破车今天挺好,没晚点。”
葛珲骑了辆三轮车来,他把行李装进车厢,让两人坐在三轮车两边。
顾立春说:“你带着行李就行了,我坐车坐得难受,走路舒展舒展身体。”
“行,你们慢慢走。”
葛珲好长时间没见着顾立春,心里攒了很多话要说,无奈,孟安城跟顾立春聊个没完,他压根没机会插话。
葛珲终于忍不住说道:“孟叔,一会儿立春跟你回家,你们有的是时间说话,我跟他好久没见了,有话要说。”
孟安城只好说:“行行,你们先聊。”
葛珲抢到了说话的机会,得意地一笑,他先跟顾立春报喜:“立春,我去年转正了,现在是牛奶场的正式员工,还当了个小头头。”
顾立春夸赞道:“你挺厉害啊。”
葛珲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在你面前说什么厉害不厉害的,我真佩服你,你随便一考就能考上东大,我还听说你的志愿都报低了。”
顾立春道:“我哪里是随便一考,我复习功课都累瘦了,过年才补回来。”
孟安城接过话道:“你确实太瘦了,咱家这种长相,要稍胖些才好看,那叫丰神俊朗。没事,回家后,我好好给你补补,补上半年,你就能有我年轻时的风采了。”
顾立春:“……”
他们家现在已经搬回学校居住,葛珲骑着三轮车把行李直接拉进东大。
到了河东大学校门口,顾立春看着面前有些破败的大门,不禁有些恍惚,东大跟后世大不一样啊。等进了校门一看,好吧,古色古香,挺有韵味,就是太破了。
楼房破,平房很多,学校的路也不平整。
孟安城注意到顾立春惊讶失望的神色,不由得叹息一声,解释道:“运动中,东大被肢解了。到现在为止,学校教室和学生宿舍还被很多教职工和某些机关单位占着,学校正在协商让他们归还房子。你们新生的住宿条件很紧张,8到10个人一间。不过,你就不用住宿了,住家里,房间都给你收拾出来了。”
顾立春道:“行,正好给其他同学腾个床位。”
他们一进学校,路上遇到其他教职工,大家无不停下来围观父子两人。
“老孟,这就是你……儿子?”
孟安城笑着招呼:“对,就是我儿子,怎么样,是不是有我年轻时的风采?”
“实事求是地讲,你儿子比你还帅。”
顾立春一看这人如此实诚,赶紧多看了一眼,孟安城也上前给两人介绍:“这位是老何,何老师。”
顾立春赶紧叫何老师。
路上遇到熟人,孟安城都一一跟顾立春介绍:“这位是王老师,这位是马老师……”
就这么一路走,一路介绍。顾立春还没到家,学校里已经传遍了,孟安城的儿子回来了,人家亲自考上了东大。
大家对他的事迹早有耳闻,如今亲眼一看,发现那是闻名不如见面。这孩子年纪不大,但性格沉稳,应对从容。
到了家里,于天蓝和孟青扬正在准备晚饭。一听到门响,孟青扬赶紧跑出来迎接。
几年没见,孟青扬已经变成了一个高挑矫健的少女,她脆声叫道:“哥,你终于回来了。”
顾立春笑道:“青扬长高了。”
于天蓝激动地拉着顾立春的手,说道:“可把你给盼来了,过来洗洗脸,咱们先吃饭。”
说着话她也招呼葛珲吃饭,葛珲也没客气。
顾立春打量了一眼新家,这就是一座挺普通的院落,四间正房,两间厢房,院子不算大,但挺方正敞亮,中间还有个葡萄架,门前有几丛翠竹。
客厅里摆设挺简单,两张方桌,几把椅子,四壁都是书架,上面摆满各种书籍。
大家入座吃饭,孟安城打开一瓶酒,给四个大人满上,孟青扬是个未成年,只能以汤代酒。
五只杯子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响声。
每个人都很高兴,脸上洋溢着笑容。
孟安城今天是妙语连珠,顾立春又特别会接话,父子两人你来我往的,跟说相声似的,逗得大家笑个不停。于天蓝适应性挺好,只是抿嘴微笑。但葛珲和孟青扬见的世面少,哪里经得住这么逗,两人笑得忍不住捂着肚子。
最后孟安城说道:“算了,别把这俩孩子逗坏了,咱说点正经的。”
顾立春道:“我其实是个正经人。”
大家又忍不住笑。
顾立春就说了他们考试时发生的事,讲他跟农场那些家属们如何斗智斗勇。
孟青扬挺关心这些女知青,问道:“哥,那最后她们都考上了吗?”
顾立春道:“只考上了三个。”
孟安城却说:“考上三个也非常不错了。”
顾立春说:“是啊,她们挺厉害的。”
等他说到进考场时的情况,特别是讲到那个要想与他互相帮助的方景时,大家再次破功。
葛珲因为笑得太多,一下子岔了气,一直不停地打嗝。
顾立春正色道:“我说小珲,你老打鸣干什么?你的工作时间应该是早上。”
葛珲:“哈哈,圪喽——”
他越打嗝大家笑得越厉害,于天蓝实在看不下去,赶紧给葛珲倒水,让他不停地喝水止嗝。
葛珲灌了两大杯水,嗝也没止住,临走时还在不停打。
“三叔,三婶,我回去了,圪喽——”
于天蓝忍着笑说:“你回去吧,路上再试试深呼吸,把嗝止住。”
顾立春道:“不好意思啊,今天把你变成名副其实的嗝珲了。”
葛珲对他翻了个白眼,用手指指顾立春,意思是你给我等着,他骑上三轮车离开了。
葛珲走后,于天葛嗔怪道:“你们爷俩悠着点吧,你瞧瞧把人给弄得一路打着嗝出门。”
孟安城说:“没事儿,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打饱嗝呢,让客人打着饱嗝出门,别人都说咱家招待得好。”
于天蓝无奈地摇头,不理会这个老头子。
吃完饭,四个人一齐动手收拾桌椅碗筷,收拾停当,于天蓝给顾立春端来一盆热水让他泡泡脚回房睡觉。
顾立春的房间是四间房子最宽敞的,四个实木书架靠墙摆放,架子上的书摆放得整整齐齐,有新有旧,四个书架四个类别:历史史、文学类、农学类、哲学类。
哲学类书架上只摆了几十本,显然是没凑齐。靠窗摆着一张原木色的又宽又长的写字台。床也挺宽敞,大约一米五宽。上面铺了一层厚厚的垫子。
于天蓝说道:“房间摆设你要是不满意,咱就重新归置归置。”
顾立春说道:“我很满意,谢谢妈。”
于天蓝笑着说道:“你还跟我客气,行啦,你坐了一天车,早点休息,别跟你爸聊天了,他话痨。可赶紧开学吧,让他跟学生聊去。”
顾立春哎了一声。
于天蓝轻轻带上门离开了。
顾立春脱掉衣裳,扑到新床上,床单被子都是新的,闻上去还有阳光的味道,应该是刚晒过。
他确实有些累了,躺在床上没多久就睡着了。
次日清晨,顾立春起床时,已经是日上三竿。家里没人,桌上用纱笼扣着饭菜,桌上还用碗压着一张纸条:记得吃早饭,我和你爸去上班了。
顾立春坐下来慢慢地吃着饭,屋里院里都很安静,没有一点声音。吃完饭,收拾完碗筷,他背上挎包出门溜达。
他四处闲逛,文史楼,图书馆,宿舍楼都看了一遍,总体印象就是绿化极好,处处可见参天的古树。房子也真破,但破旧中又带着一丝古韵,仔细看又有点意思。
在农场干了几年,让他养成了新的职业病,看到不满意的地方就想着搞建设和改进。
“这条路该修了,这片法国梧桐林挺不错,以后可以来看书,那片白杨林也不行,还差点休息的地方,图书馆太破了,该重建了,宿舍楼也得盖几栋新的,食堂也不行,太小。”
现在还没正式开学,但学校里有一部分工农兵大学生。老师和工作人员都在忙着,老师忙着备课,工作人员忙着打扫宿舍以及新生接待工作做准备。
211/215 首页 上一页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