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立春转悠累了,回家自己做饭,等到父母下班回来,正好一起吃饭。
饭桌上,三人一边吃饭,一边拉家常。
孟安城问道:“你上午出去逛了?”
顾立春道:“我没看见你啊。”
孟安城说:“我也没看见你,别人看见你了。”因为他长得跟孟安城和于天蓝太像了,哪怕是不认识的人,一眼也能认出他。
顾立春故作惊恐地说道:“爸妈,我这样引人注目可不是好事,以后我干点什么,你们就立刻知道了,那我还怎么干坏事?”
孟安城安慰道:“现在新生还没到呢,人少,等到大家一来,满校园都是人,大家就不会单单注意你了。”顾立春一想也是。
从20号开始,新生陆续前来报到,顾立春还帮着做了几天招待工作。
他们这一届学生年龄差距极大,最大的34岁,已婚,家有5个孩子。最小的十七岁,今年的应届生。看档案,各行各业都有。还有夫妻同学、叔侄同学、师生同学,各种稀奇古怪的现象都有。
这届新生中,中文系人多,一共80多人,分两个班。至于顾立春所在的哲学系,人数很可怜,只有28个人。因为学校宿舍不够,新生分为住校生和走读生。
3月6号,东大正式开学。顾立春的大学生活也随之开始。
相比较其他同学,顾立春的大学生活过得十分舒服,毕竟他有自己的房间,他还是带薪上学,每月拿着140块的高新。
其他同学苦兮兮地拿着十几块的助学金,住着条件简陋又拥挤的宿舍,吃着粗茶淡饭。不过对于这些同学来说,能够来上大学他们已经非常幸福了,他们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根本没人在乎条件是否艰苦,顾立春也很少听人抱怨过。
大家每天都争分夺秒地学习,一个个贪婪地吸收着知识。因为大家都忙着学习,很少有人生幺蛾子,即便有极个别人想兴风作浪,也很快就偃旗息鼓,因为大家太忙,根本没时间理会。
顾立春十分喜欢这种氛围,渐渐地,他变得十分安静和低调。每天按时上课,大量阅读,回到家里,跟父亲讨论的也是书和学问。星期天跟着同学们去逛逛附近的景点,爬个山,或者逛逛书店,遇到新书买几本。
顾立春很快又成为同学中的焦点,这次不是因为他会怼人,而是因为他有钱,书多。别人买书是一本一本地买,他是一捆一捆地买。看到好书还多买两本,送给父亲一本,放在班里一本,供同学们传阅。有幸去过他家的人,无不羡慕他那满屋的书。
真正让顾立春名声大噪的还是他的文章,他现在清闲下来,哲学系的课相对轻松,他又拾起了写作这个爱好。以前他只能写些政治框架内的文章,没有一丁点文学价值。现在时代风气在慢慢开放,禁锢虽然还有,但到少不会有生命危险。
顾立春便开始放飞一小部自我,写了几篇小说投到刚复刊不久的《河东文学》、《东湖》、《碧野》等文学杂志上,他投稿时用的笔名是孟卓群,父母尊重他的意见没让他改名,但他觉得这个名字挺好听的,不用可惜,于是就拿来当笔名。
顾立春没料到自己竟然一投即中,三篇小说同时出现在杂志上。最先发现的还不是他自己,而是孟安城中文系的同事。
那天,何老师拿着三本杂志笑容满面地走进办公室,大声道:“老孟,你又换笔名了?同时刊登了三篇文章,是不是得请客?”
大家一听这个消息,立即围拢上来。
孟安城一脸困惑地接过杂志,迅速浏览一遍,出声赞道:“《河东文学》上这篇最好,文风犀利幽默,寓意深刻,这个作者很有想法。咦,这名字怎么看着那么眼熟?”
何老师反问道:“老孟,你真的不是你的笔名?”
孟安城摇头:“真不是,这名字是我儿子的。”
“你儿子?”
众人是一脸惊讶。
课间休息时,孟安城叫过顾立春问个究竟。
顾立春波澜不惊地说道:“哦,我是用这个笔名投过稿,编辑还没给我回复呢。”
孟安城道:“你小子还挺稳。”
没过两天,样刊和稿费就寄来了。这个时期的稿费一般是千字2块到7块,顾立春是新人,所以按最低价,三篇小说共计3万字,一共60块钱。这消息一出,整个中文系都沸腾了。他们可是中文系的,东大的王牌专业,结果让一个哲学系的抢先发表文章,实在是不太体面。于是,中文系的同学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哲学系的同学则是用力鼓励顾立春:“顾同学,你再接再厉,多中几篇,气气隔壁中文系的。”
顾立春笑道:“气他们干嘛?大家各努力各的。”
顾立春的三篇小说激发出了同学们的创作热情,掀起了投稿的热潮,之后,同学们还办起了诗社和文学社团,也有了社团期刊,像中文系自办的社团杂志《原野》、诗刊《月光》。
这天,下课后,顾立春被一个拦住,这人大约三十岁左右,生得相貌堂堂,笑容可掬。
“顾同学,我叫顾庆山,咱俩是本家。我是《原野》杂志的编辑,想跟你约个稿。”
顾立春愣愣地盯着顾庆山看了一会儿,事情不会那么巧吧?他的爷爷就叫顾庆山,好像也毕业于东大,眼前这个人,名字跟他爷爷一样,年纪大体符合,长相依稀有些熟悉。所以,他跟穿越前的爷爷成了同学?
他不动声色地试探道:“你叫顾庆山,来自河西省西阳县南湖村?”
顾庆山目光闪烁一下,笑道:“顾同学,原来你也知道我?我家不在西阳县,在东乡市,我在西阳县插过队。”
顾立春面无表情地问道:“你在插队时娶妻生子了吧?你是不是有一个儿子叫顾兴华?”
顾庆山的表情立即变了,他警惕地问道:“顾同学,你是从哪里得知这些的?你是不是认错人了?我根本没有娶妻生子,也没有儿子。”
顾庆山说完,拂袖离去。
顾立春盯着顾庆山的背影,他基本上已经确定了此人就是他前世的爷爷。他没有激动,也没有一点想认亲的意思。这个爷爷是个渣爷,他考上大学后就抛弃了奶奶和父亲。听人说,奶奶当时还怀着身孕,后来奶奶大着肚子,领着他父亲顾兴华来找爷爷,爷爷出口羞辱奶奶,奶奶受到打击回去后小产,之后便精神失常。顾立春只见过奶奶两面,一次是在精神病院的病房里,一次在她的丧礼上。
顾立春走进杨树林里,慢慢走着,一边走一边沉思。爷爷奶奶的事发生哪一年?很多事情他只是东听一句,西听一句,具体的细节并不清楚,经过推理再加上回忆辅助,他猜测奶奶应该会在今年来找顾庆山。现在是5月份,马上就麦收,麦收期间奶奶应该不会出门,她应该会在麦收之后来。他默默记下这个时间点。
之后,顾庆山再也没找到顾立春,顾立春也没有理会对方。
同学中有不少人来自乡下,不少男同学拖家带口,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们一来上学,家里的重担就全放在了妻子身上。这些人到麦收前就试着向学校请假,说要回去收麦子。请假的不是一个两个,学校在考量权衡之后,采取了人性化措施,给了那些要收麦子的同学十天假,回来后再由老师补课。
中文系有三分之一的同学请了假,哲学系的也有几个人请了假。
顾立春特地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找到顾庆山,随口问道:“顾庆山,你老婆怀着孕,你儿子才10岁,你不回家收麦子?”
顾立春这话一出,大家是一脸震惊,有个女同学急声问道:“顾庆山,你不是说你没有结婚吗?怎么儿子都出来了?”
顾庆山瞪了顾立春一眼,连忙解释:“我真的没有结婚,你们若是不信,可以去看看我的户口本和身份证,我上面还是单身啊。
顾立春慢悠悠地说道:“在乡下很多地方,有人都不扯结婚证,办一桌酒,通知一下乡亲就算是结婚了。”
在场的同学有乡下来的,也有插过队的,自然知道顾立春说的是实情。
他们用怀疑的目光打量着顾庆山,顾庆山坚决否认,他将矛头指向顾立春:“顾同学,你不要仗势欺人。我不知道我到底哪里得罪了你,你这样污蔑我。”
顾立春冷笑道:“顾庆山同学,你从来没得罪过我,我也没有仗势欺人,我跟大家相处这么久,他们都知道我是什么样的人,我一向是个好脾气的,但是你的做法踩到我的底线,你抛妻弃子,还隐瞒已婚已育的事实,妄图欺骗女同学的感情。”
顾立春说完这番话转身离开了。
他抛出了这个消息,顾庆山基本不可能骗婚成功了。前世的顾庆山真的成功了,娶了一个来自东州的女同学,那个女同学一直不知道顾庆山在乡下已婚有子,直到很多年后,顾兴会的生意做大了,有能力报复他们一家时,才真相大白。
顾立春跟看门的保安打了个招呼,说如果最近有一个女人带着孩子来找顾庆山就通知他。
他原本以为奶奶和父亲会在麦收以后才来找人,他没料到,两人竟然提前来了。来的原因很简单,奶奶怀着孕,顾兴华又小,家里没有劳动力,奶奶托人写信问该怎么办?顾庆山没回信,她只能带着儿子来找人。
顾立春接到通知,来到大门口,没有见到奶奶,却看到一脸惶恐的小男孩顾兴华,顾立春看着小小的顾兴华,有一种荒诞感。
他问道:“你妈呢?”
顾兴华看着顾立春,怯怯地说道:“我妈病了,在、在招待所。我来找我爸。”
顾立春拉着顾兴华就往学校走去:“走,我带你去找你爸。”
顾立春就那么拉着顾兴华进了中文系的班级,当着大伙的面大声喊道:“顾庆山,你儿子来找你了。”
闹哄哄的班里,瞬间静了下来。
顾立春并没有留下来围观,而是施施然回了自己班级教室。
两个小时后,顾庆山所在的二班班长袁建生做为班里同学代表来找顾立春谈话。
他们已经确定顾庆山已婚已育的事实,他再抵赖也没用。可是两人没领结婚证,顾庆山甚至都不用离婚,直接一走了之。大家只能用道德谴责他,但光谴责没用,他们打算逼着顾庆山拿出点钱,补偿补偿这对母子,可是顾庆山说他没钱。
他也不知道怎么办,就来向顾立春讨个主意。
顾立春见袁建生挺有正义感,也愿意揽事儿,就对他说道:“这事,我有一个主意:我拿出300块给顾兴华母子,这300块算是顾庆山借我的,他得打借条,等他毕业参加工作后再还。另外,再让顾庆山从每月的助学金里拿出10块寄回去。这事由你们来监督。”
袁建生想了想,说道:“那这样,手里也有些钱,我也出100,凑400给顾兴华他妈,这女人也够可怜的,还怀着孕呢,顾庆山不是个人。”
顾兴华母子最终拿到了400块钱的补偿款,以及每月10块钱的抚养费,因为大家顾立春的干预和大家的监督,顾庆山也没敢去羞辱病中的老婆。
顾兴华母子临行前前来向袁建生和顾立春道谢,顾立春只对这个憔悴而年轻的奶奶,说了句:“好好保重,别为了一个狗男人糟蹋自己。”
他也不知道对方有没有听进去,但他能做的也就这些了。
接下来是一件最重要的事,对他来说。
顾立春和气地对顾兴华说道:“兴华,你要回去了,我给你说几句话。”
顾兴华对顾立春有一种既崇拜又敬畏的感情,他像小鸡啄米似地点头:“顾大哥,你说,我听着。”
顾立春制止道:“不要叫我大哥。好了,接下来的话很重要,你要认真听。”
顾立春蹲下来,看着顾兴华的眼睛说道:“我曾经学过算命和相面,觉得挺好的。我给你算了一卦,卦相显示,你以后的事业会非常成功,你一定会成为有钱人。但有一点,你长大后千万不要娶姓叶的女人,更不要和她生孩子。否则你会破产,会比现在还穷困潦倒。”
“我的话你听明白了吗?”
顾兴华听得似懂非懂,但听到比现在还穷时,他的脸上露出了恐惧的神色。
顾立春面色凝重地说道:“你一定要记住我今天的话,以后你就懂了。”
顾立春说完脚步匆匆地离开,没有回头看顾兴华一眼。
他为什么要说这些?因为顾兴华后来很迷信,他相信这些,只有这样说才能让他记住。
而他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不要让顾兴华和他的母亲叶英结婚,如果他们不结婚,那么14年后的1992年,他就不会降临在这个世上。
他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贴子,有人问如果你回到你出生前,你会做什么?
顾立春当时的回答是:“一定要制止父母结婚,绝对不能让我们生下我。”
现在,他做到了。
顾兴华有一个不负责任的父亲,后来,他自己也成为了一个不负责任的父亲,这是一个可怕的轮回。现在他亲手结束了这个轮回。
顾立春本该兴奋,甚至欢呼,可是他没有,他只是在白杨林里一直静静地坐着,坐到天黑才默默走回家。
解决完顾兴华的事,顾立春再也没有理会过顾庆山。
他安静地过自己的日子,大量阅读,投稿,收稿费,给熟人和朋友回信,按时吃饭睡觉。一切仍跟从前没什么两样。
可是孟安城还是发现了他的异常,他试图询问,每次都被顾立春用话岔开,他不是不想说,而是实在没法说。
这天晚上,顾立春看完书,正要睡觉时,孟安城推门而入。
他轻轻关上门,看着顾立春的眼睛问道:“爸爸陪你聊会天行吗?”
顾立春笑道:“你都进来了,我能说不行吗?”
第194章 结局(下)
孟安城拖过椅子, 坐下来,慢条斯理地说道:“其实有一件事,我一直没告诉你。开学后, 我曾收过一封信, 信中说她是你们农场的一名知青, 你在农场对她的帮助很大,她一直在关注你, 她发现你有很严重的心理问题,建议我这个做父亲的好好关心你。我一直觉得每个人都有点心理问题, 只要自己能调节好就行了。可是我最近发现, 你的问题真的有点严重。你能跟爸爸谈谈吗?像朋友那样谈,想说什么都可以。”
顾立春好奇地问道:“那个知青叫什么名字?怎么会给你写信?”
212/215 首页 上一页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