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笑作一团,纷纷扔下“武器”,有说有笑地回来吃饭。
他们到了凉棚一看,不由得惊呼出声,竟然有这么多好菜。
两大锅猪油炒卷心菜,两大锅红烧鱼块,一锅麻辣豆腐,还有鸡蛋炒西红柿,另外两锅是炒青菜,还有两个汤,主食有大米饭和馒头,还有烙饼,想吃什么拿什么。
大家伙拿起各自的饭盒排队打饭,打完饭就去凉棚里找地方,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起开始吃饭。
他们一边吃饭一边议论:
“这猪油炒卷心菜也好吃了吧,我平常都不爱吃卷心菜的。”
“这红烧鱼才够味。”
“鸡蛋西红柿拌米饭,好吃得让人想哭。”
“这是哪个师傅做的?”
“反正肯定不是食堂师傅做的,他们哪有这手艺。”
这时,知道内情的过来透漏说,“做饭的大师傅是那个小陈和小孟。就那俩,看见没?”
众人顺着那人手指的方向看去,不由得惊叹:“哎哟,这俩同志,不但手艺好,长得还好看,你看那个小孟,就是长得像小顾的那个。”
“别说,还真像。”
……
半个小时后,十几锅的饭菜被众人一扫而光,连汤水都没剩下。
大家吃得心满意足,正准备下田接着干活。
这时候,顾立春手里拿着台相机来了。
他笑着对大家说道:“来来,大家都聚到一起,我们来张合影,孩子站在前面,第二排是女同志,男同志站第三排。大家往一处挤挤。”
大家伙一听到要照相,立即兴奋起来。
在顾立春的安排下,他们终于站好队伍,顾立春挑了个好角度,对着大家喊道:“来来,都笑起来,亮出你们雪白的牙齿,跟我喊:茄——子。”
有的人不明白为啥喊茄子,他们觉得刚才的红烧鱼好吃,索性就喊红烧鱼,还有人喊番茄。总之,不管怎样,大家都笑得很开心。
“咔嚓”一声,顾立春迅速按下快门,拍下了有纪念意义的一幕。
拍完照片,大家嘻嘻哈哈地下地干活。
他们的干劲就更足了,有好饭菜有饮料喝,还能照相,再说麦子早晚都得收,他们心里本来就没什么抵触,这下就更加卖力地干活抢收。
五场的麦收先行队在热火朝天的劳动时,竟然有不少人假装路过来看热闹。
特别是四场的,他们离五场最近,来去也方便。
四场的钱科长一看到顾立春,便故意看看头顶的大太阳,再笑呵呵地瞧着顾立春,拖长声调道:“小顾同志,你们村老人这预测不太行啊。”
顾立春笑着回应道:“行不行的,咱以后再看嘛。钱科长,我们可是提前通知你们四场了,到时麦子出了问题,可别又怪上我们哦。”
钱科长意味深长地道:“小顾同志,我们不会怪你的,我们全场都会因为没听你的而高兴。”
顾立春点点头:“行,钱科长好样的,希望你说到做到。”
说完,他不再理会这家伙,他忙着呢。
顾立春顶着火辣辣的大太阳继续奔走在各块麦田之间,拍照,写稿,还要协调处理一些杂事。
他现在已经攒了好几篇稿子,但时机还不成熟,他决定再等几天看看。
到下午两三点的时候,天气更热,地里像蒸笼一样。顾立春热得实在难受,心一横,就骑上自行车回猪场找了个箱子,弄了条棉被,去小卖部批发了一百多根冰棍,最便宜的冰棍三分钱一根,若是买得多有优惠。顾立春一下子买了一百多根,商店售货员一高兴就送了他十根。
顾立春骑着自行车,载着一大箱子冰棍返回了麦田。
走到地头,他便拿起高音喇叭喊道:“各位同志,放下武器,暂时休息,过来吃冰棍。”
大家一时不敢相信:“什么?吃冰棍?场里什么时候有这福利了?”
顾立春只好再重复一遍:“冰棍是我个人请的,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大家这才相信,一听到数量有限,赶紧放下镰刀、停下机器,一溜小跑回来。
顾立春站在凉棚里,掀开被子,打开箱子,挨个给大家发冰棍,一人一根。
大家拿到冰棍,咬上一口,冰冰凉凉的,舒服极了。
他们一边吃冰棍一边对顾立春道:“小顾,咋能让你自己掏腰包请客呀”
顾立春笑道:“冰棍便宜,三分一根,100根才3块钱,我请得起。你们大家这么支持我和邓场的工作,我心里过意不去,我们没权利给大家发奖励,只能做点小事表示一下心意。不过,也就是咱们人少,等到大家伙一齐麦收时,几百上千人,我可就请不起了。”
大家哈哈笑起来,他们嘴里吃着冰棍,心里对顾立春更加喜欢和佩服,这小子年纪不大,说话说行事有一套,周到又体贴。
吃完冰棍,每个人又痛饮一瓢凉茶,抹抹嘴,返回田地继续干活。
大家干劲都很足,最先成熟的那几片麦子已经收割完毕,麦子已经脱完粒,铺在水泥地的晒场上晾晒。晒场大,麦子少,就摊得很薄,晒得更快。只需两三个太阳就晒好了,晒好以后是把麦子装进麻袋收进粮囤,等全场的麦子收完以后,留下全场职工的口粮、种子和备用粮,剩下的要上交国家仓库。
等五场的第一批麦子收完晾好以后,其他各场才开始行动。
这时候已经是六月初了。
这天晚上,吃完晚饭后,一直闷热不堪的天气突然凉爽起来,起风了。
因为天气变凉,猪场的众人难得睡了一个好觉。
到了后半夜,风更大了,接着便哗啦啦地下起了雨。
这场雨来得很快,阵势还大,把农场众人给惊醒了。
不说别人,朱书记半夜打邓场家的电话,邓场迷迷糊糊地接过电话,喂了一声,朱书记急切地问道:“老邓你听到了吗?外面在下雨,下大雨。”
邓场“嗯”了一声:“我听见了。”
朱书记停了一会儿才问道:“麦子收了多少亩地了?”
邓场的睡意已经全无,大致算了一下,道:“小顾说,已经收了一小半,成熟的都收了,剩下的就是还没熟的,等个几天也没问题。”
朱书记这才略略放了心,幸亏老邓坚持,要是因为他的阻拦而耽搁了麦收……他想想都后怕。
朱书记想了一会儿,继续说道:“老邓,你是对的,我要对自己进行自我批评……”
邓场打断朱书记的话:“老朱,这大半夜的,你有什么话明天再说行不?”
朱书记哈哈一笑:“对对,明天再说。”
……
邓场被吵醒,也没了睡意,朱书记也差不多。这一晚上,没睡好的不光是他们俩,四场三场还有总场的领导和很多职工都没睡好。他们起来好几次查看雨势。然而,大雨一直没有要停的意思。
昨天参与麦收的那一百多人,早上起来忍不住聚集到一起讨论下雨的事,他们个个庆幸不已。
“小顾这真是神了,说有雨就有雨。幸亏咱们提前抢收了,要不然,那成熟的麦子非得烂地里不可。”
“是啊是啊,老杜他们非不信,要是咱们全场拧成一股绳子,全部下场抢收,这会儿麦子说不定就收完了呢。”
大家越说越气,忍不住骂杜松和叶爱农他们几个。
五场的职工们在这儿骂人,讨论。总场和各分场领导们全都行色匆匆,一大早就用广播召集大家冒雨来开会。
只有五场的人最从容,不过,最不从容的是下面的生产队,尤其是那几个没参加麦收先行队的生产队。像杜松的四十五队,叶爱农的四十四队,还有四十三队。
参加麦收的主要是胡大华所在的四十一队和四十二队的职工。
他们不用人通知,自动聚集在场办,等着邓场朱书记他们来开会。
等他们都到齐了,顾立春才姗姗来迟。一看到大家伙,便打了个哈欠,道:“同志们早,对不起我来迟了,这几天麦收实在太累了。”
胡大华笑着道:“小顾同志,你这几天辛苦了。”
顾立春回道:“我还不算最辛苦,最辛苦的是下田收麦的同志们,前几天那太阳,毒辣毒辣的,收割机座位上热得能把机务人员的屁股烫熟。”
大家听到顾立春说这么接地气的话,不由得笑起来。
四十二队的大队长高民也接过话道:“顾同志,只要能把麦子收了,咱们再辛苦也值。不过,你能不能再回去问问你们村那个老头,这雨要下几天呀?咋天气预报还没老头说得准?广播里说这几天天气晴好,结果哗啦啦下雨,还没有停的意思。”
其他对的人虽然不好意思问,但他们也都想知道。
众人那急切又炯炯有神的目光,一齐盯着顾立春,生怕错过他说的哪一个字。
顾立春回想了一下剧情,好像书里说这雨也没有一直下,就是那种下两天停几天,然后再下。现在是六月初,好像是六月中旬才正式开始连阴天。
他假装皱眉思考,慢慢地说道:“要说我们村那个老头啊,他今年八十多岁了,人生七十古来稀,他的脑子也不太好使。有时特别精神,有时又很糊涂,我这次回去得匆忙,就没跟他细聊。”顾立春在撒慌时,就想好了圆谎的内容。他们顾家村确实有那么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头,辈分上是他的太爷,老头年轻时是种庄稼的好手,现在却是时而精神时而糊涂,常常把现在和过去弄混。就算有人闲得没事找他对质都没撤,因为连他自己都不清楚他说没说过这些话。
大家一听顾立春没跟老头细聊,不由得一失望,恨不得让他回家再去聊聊。
顾立春接着话锋一转,又道:“不过,虽然没有细聊,我听他那意思说什么‘五月十三,关老爷要磨刀’什么的,他说的是阴历,现在还没到那时候呢,说不定雨下了两天就该停了,等雨一停,大家伙赶紧抢收,应该没问题。”
“可是这雨越下越大,到时田里积水,大型收割机可怎么进田?收割机进不了田,光靠人工根本不可能。”
大家心情激动,你一句我一句地抢着说。
大家伙讨论得正热烈,就听得有人一个轻咳,提醒道:“大家安静,邓场和朱书记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1-03-07 08:52:57~2021-03-07 17:39:3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悠悠我心 10瓶;维多利亚萌萌、丰云卿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68章 麦收(三)
今天的会议跟昨天迥然不同, 最能蹦跶的杜松一直低着头,一言不发。
朱书记一改昨天的态度,一上来就做了一番自我批评, 他一做自我批评, 后面的人不做也不行了。接着是王有成, 最后是杜松。
王有成毕竟得到一点朱书记的真传, 自我批评做得像模像样;但杜松就不行了,他批评别人是头头是道,满嘴火炮,轮到批评自己,却是期期艾艾,疙疙瘩瘩。
顾立春听着杜松这松垮又无趣的发言, 目光瞥向对面的朱书记, 他这人跟邓场比差点魄力, 也缺乏经营管理能力, 就是一张嘴皮子还可以, 很善于夸夸其谈,而且心眼也不大,还自视甚高。
不过,顾立春也明白,随着五场的发展越来越好, 建制肯定也会越来越完善。就算朱书记不在, 后面肯定还有刘书记王书记,对方不一定就比朱书记好应付,一个熟悉的对手比陌生的对方更好应付。况且,等他把王有成踢下去以后,没人搅局, 情况会好许多。
慎重思考之后,顾立春决定对朱书记还是跟以一样,哄着和拉拢,以后再视情况而定。
邓场皱着眉头听完杜松的发言,本来想严肃批评一下杜松,但他随即想到,抢收在即,人心不能乱。
因此,他只是点到为止,压压手,说道:“大家既然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我就不再多说,下面咱们商量一下,接下来该怎么办。”
大家有些惊讶于邓场的宽容,本来还以为会一定会严厉批评杜松等人的。
对于顾立春的反应,他们也一样诧异,虽然事情证明他是对的,他的脸上并没有一点骄傲得意之色,仍跟以往一样。除了极个别顽固不化的人外,大家对顾立春的好感忍不住又增加了一层。
众人坐直身体,静静地听邓场的发言,有什么建议也积极提出,没有争议也再吵吵嚷嚷。
大家很快就达成一致协议,等到雨一停,五场就集中全部力量立即开始抢收。
俗话说,大雨下,饭碗打。这场大雨让全场的人跟着焦心,大家伙恨不得把天给堵上,不让它下。
大雨下了半宿一天,大家也焦虑了半宿一天。
次日,雨终于停下了,太阳时隐时现,天气十分闷热。
这下,全体职工,不管男女老少,干部还是群众,全部一起下场抢收。
广播里响起了激昂的歌曲,鼓励着大家争分夺秒,奋勇争先。
有的地段地势洼,积水深,大型收割机一进去就陷进泥里,只好用小型收割机和人工收割。
五场的干部职工也是全体下场,邓场在最中间的那块地里,一边割麦一边现场办公。
顾立春也下场割了一会儿,却被邓场叫停,叫他去统筹安排各项工作。
顾立春摸摸鼻子,他感觉邓场是嫌他割得慢了。这也不能怪他,他真的已经尽力了。
路不太好,顾立春也不骑车了,直接步行,指挥三十多个小学生干杂活,这些孩子也来支援麦收。但是中学生还能下地,小学生谁敢让他们下地,别割到手脚了。
这帮小学生就归顾立春指挥,他们也乐意跟着顾哥干。因为有酸梅汤和甜茶随便喝,听说中午还有好吃的。
这帮学生力气不大,但劲头大。
顾立春把他们分成十个小组,每一组抬着半桶凉茶去麦田里送水,省得大家伙跑来喝水耽误时间。
这帮小学生嘴挺甜,一进田里,老远就喊道:“大伯大娘们,姐姐嫂子们,都来喝茶啦,甜甜的凉茶,很好喝。”
75/215 首页 上一页 73 74 75 76 77 7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