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书记跟陈洁感慨道:“这个小顾真是个觉悟高的好同志,竟然真的把名额让出去了。”
齐科则是一直盯着桌上的报纸,半天没翻页。
顾立春回到场办,刚把自行车停好,吕进步就笑吟吟地凑过来。
“顾同志,听说你把大学的名额转让给别人了?”
顾立春道:“我要扎根农场,现在不想上大学。”
吕进步皮笑肉不笑:“佩服佩服。”
顾立春的目光在吕进步的脸上停留片刻,一路上他都在想,要怎么对付齐科。齐科不像王有成,他从五场建场开始就来了,是老资格员工,跟白大姐张科长他们处得也不错,又一直是顾立春的顶头上司,若是顾立春手段太狠,哪怕他没有错,但众人难免会物伤其类、兔死狐悲,对他以后开展工作不利。可是若是什么也不做,那也不是他的风格。
这个吕进步倒是可以利用一下,这就叫做驱狼逐虎。
顾立春盯着呂进步看,把吕进步看得直发毛,他忍不住摸摸自己的脸。
顾立春也察觉到自己盯着吕进步太久了,随即便调整了一下表情,眼中流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羡慕和遗憾,然后摇摇头默默离开。这更让吕进步摸不着头脑。
顾立春转头进了办公室,吕进步还在琢磨顾立春刚才的神情,一个让人琢磨不定的对手太可怕了。
顾立春进去的时候,跟往常一样,热情爽朗地跟齐科和梁科员打招呼。
齐科竭力做出一副十分自然的样子,扯扯嘴角算是微笑。
梁科员为了缓解尴尬只好上前来跟他们两个汇报工作:“齐科,小顾,事情是这样的,关于开发余田的事,意见还没有定下来,但总场场办的意思是,这件事太敏感,不宜全面推行。不过,他们也说了你提出这个的问题很有意义。农场的确存在浪费耕地的事情,可是人力和机器太有限,照顾不过来。也有人提出,若是大家伙愿意耕种也可以,但得把收益全部上交给农场。”
顾立春:“……”想得可真美,工作量增加,自己没有一点好处,可能会有一小部分人愿意干,但是更多人肯定不愿意。
顾立春只好换了一种方法:“我的本意就是把收益全部交给国家,但是有一条,这耕田得用农具和部分机器吧?得用肥料种子吧?这些总不能让职工自掏腰包吧?我提出的三成收益归职工所有,就是考虑到这个问题,你们想三成收益才多少?也就只够种子和化肥的钱。”
梁科员道:“小顾你这个意见不错,我先记下来,补充进报告里去。”
顾立春一脸倦色:“你把意见补充进去,再交上去,要是不行就算了。”
顾立春跟齐科一句都没提上大学的事,仿佛这事从来不曾发生过似的。
他对这位老上级仍旧尊敬有加,笑容和煦。但他越是这样,齐科的心里就越没底。顾立春对待别人的手段他不是没见识过。
与此同时,顾立春开始频频接触供销科的小方,没事就打听供销科的事,吕进步继续跟进顾立春的阅读记录,他发现顾立春在阅读有关供销和物资调配的书籍报纸。吕进步眯心里直打鼓,顾立春这是要干嘛?盯上他的供销科了?
不对,他在农牧科呆得好好的,盯着他的供销科干什么?也不是,最近农牧科很不平静,难道是因为这个原因?
吕进步自然也知道顾立春和齐科之间的不和,他甚至还试着拉拢过齐科,但齐科性格谨慎,他也知道邓场对吕进步有防备之意,他当然不会上钩。不过,他也不会得罪吕进步,毕竟人家是从总场下来的,年纪轻轻就当上正科,还有望当上副场长。这样风头正劲的人,只有顾立春那种初生牛犊才敢直接硬撞。
三人之间,表面上是一团和气,实际上暗潮涌动。
过了两天,邓场回来了。他也知道大学名额的事,不过没有多说也没有多问,顾立春也没提。
这种同级之间的斗争哪里用得着去找领导告状,你让领导怎么做?何况齐科的做法也没法指摘,人家好心推荐你上大学,希望你能进步,你还能说什么?
邓场一回来就开了个临时会议。
全科室人员都到齐了,连赵高也在席上。赵高第一次开会,既紧张又期待,简直是手足无措,最后他发现,会上根本没人注意自己,才慢慢放松下来。
邓场说道:“总场那边已经决定给他们协调一部分职工,原则上是让各场除干部以下的职工自愿报名。”
白大姐快言快语:“邓场,总场要这么下通知,那咱们还真要不到多少人。”
朱书记不赞同道:“那也不一定啊,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咱们五场是今非昔比。”
张科长苦笑:“我们等等看吧。”
吕进步道:“我建议咱们各科干部去各分场动员一下,说服他们自愿报名。”
白大姐不客气地指出来:“小吕,你要是这么做,恐怕其他分场的干部会直接把你丢出来。”
大家哈哈笑了起来,不过,笑容是苦涩的。
齐科突然看向顾立春和梁科员:“小顾,老梁,你们呢?有什么想法和建议?”
大家对于顾立春的沉默也有些意外,便一齐看向他。
顾立春清清嗓子,不答反问:“大家说,三场的知青值得争取吗?”
白大姐道:“当然值得争取,年轻人有冲劲有干劲还有文化。”
张科长道:“年轻人体力好。”是好劳动力。
总之大家都赞成。
但是问题来了,人家好是好,五场是出了名的穷场。怎么说服人家来呢?
吕进步便开口道:“顾同志,你这个想法好是好,但是不切合实际呀。”
顾立春微微一笑,“吕同志,要不你提出一个切合实际的建议?”
吕进步干笑一声:“我正在想。”
大家的看法跟吕进步不同,他们不认为顾立春不切实际,因为他们都深切体会到顾立春言语的煽动性和感染力,觉得他未必不能成功。
白大姐道:“小顾,我赞同你去试试。”
朱书记也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小顾,我也支持你去试试。”
邓场在旁边泼冷水:“你去三场的时候注意些,带几个保镖。”别被人给揍了。
第80章 坏事变好事(下)
两天后, 三场那边托人给顾立春传口信说,何文勇过几天就要离开农场,临走前要请要好的朋友们吃顿饭, 请他有空过去吃饭。
这顿宴席顾立春自然要去,他让养母和二奶奶帮自己准备了一些方便携带的菜,卤肉、卤菜、炸小鱼、咸鸭蛋,能带的都带上, 他又打了一坛白酒,一坛米酒,把自行车筐和后面两个筐都装得满满当当。
顾立春临走时还不忘嘱咐立夏,“我今晚可能会喝醉, 晚上九点半,让你胖哥去接我。”
顾立春到知青宿舍时,大家早到齐了, 宿舍中间的长桌上摆着从食堂打来的几大盆饭菜,他把自己带来的菜往上一摆,立即引得大家眼冒绿光。
何文勇不好意思道:“说好的我请客, 怎么还让顾同志破费。”
顾立春道:“我妈和奶奶非让我带来, 说是让你们尝尝她们的手艺,我们五场的年轻人都尝过, 你们离得远, 没机会尝,这次让你们也尝尝。”
在场的人忍不住羡慕五场的年轻人有口福。
大家都是年轻人, 客套话不多说,直接开吃开喝。
这一开席,顾立春带来的菜就成了大家最先进攻的目标。这些人看上去斯文,吃起饭来是真凶猛。最先抢光是的炸小鱼, 接着是卤肉,卤菜,最后,连卤肉汤都被人用来拌米饭了。
“这炸鱼真香,又酥又香。”
“最好吃的还是卤肉。”
“……肉汤也好吃。”
大家越聊越熟,越喝越放得开,也没有谁不好意思。
宋勇一脸遗憾地对顾立春说道:“顾同志,你当初怎么就去了五场,你要来三场,咱们不就早认识了?”
顾立春连喝了几杯酒,醉眼迷离:“嗐,当初介绍我来的人说,我是年轻人就是要去艰苦的地方锻炼,还说什么,宁为鸡头不为凤尾。我看都差不多,反正哪里都不好干。”
这番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他们对顾立春就更亲近了。
顾立春继续诉苦:“我们五场太缺人了,一个人都顶三个用。你看看我,名义上是农牧科的副科长,实际上我还得管着林业、渔业,还得给邓场做助理,整天忙得脚不沾地。”
有人说:“你这是能者多劳。”
也有人羡慕他:“顾同志,你忙得有意义,不像我们,天天又忙又累,感觉好像没什么意义。”
顾立春道:“都是为革命事业做贡献,都有意义。咱们大家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儿搬。”
“不过呢,”顾立春话锋一转,“就算是砖,也要砖尽其用,青砖红砖水磨砖,每种砖的用处是不一样的。算了算了,不聊这些,咱聊点轻松的。”
大家继续天南海北地闲扯,众人发现顾立春真是个宝藏,什么话题他都能聊上几句,从今年春季的广交会,到中日投资建设海底电缆,国际的,国内的,省里的,县里的,没有他不知道的。
大家越跟他聊就越爱聊,不知不觉中,顾立春周围已经围了一圈人。
“顾同志……”
“小顾……”
有向他请教的,有跟他探讨问题的,你一句我一句的,顾立春就没有闲着的时候。
大家说着说着就提到了这次推荐名额的事,何文勇再次举杯敬酒,对顾立春表示感谢,顾立春不太在意地摆摆手,说道:“多大点事,何同志不用太放在心上。我跟你说,我四年之内都不打算去上大学,我是家中的长子,我得照顾我弟弟妹妹呀。别说是你这种情况,换了别人我也会让的。”
顾立春是说者有心,这帮知青是听者更有意。
很快,就有人试探道:“顾同志,以后农场再有招生计划,你们五场是不是也可以占有一个招生名额?”
顾立春点头:“原则上应该是这样的,别的场都有,凭什么我们五场没有?以前是我们没要,从此以后就得要,一切按规矩来,我得为我们五场的年轻人争取机会。反正他们出身都合格,文化水平不够,就去学呗。我上夜校就带上我们农牧科的人。”
大家忽然明白了什么。当年五场新建,除了少部分干部是主动请缨外,其余人等都是直接“发配”过去的,这些发配过去的,一部分是因为工作能力欠佳,还有一部分是没关系没门路。
这就导致五场不但缺人,更缺人才。有能力有干劲的年轻人更容易受到重用,看看顾立春就知道了,这才去多久就升上副科了,连那个大老粗赵高都当上科员了。
而且五场以后也有招生名额,知识青年少,有文化的人也少,最具有竞争力的顾立春又不参与竞争……
大家的心思开始活动开来了。
这一活动不要紧,大家就想从顾立春嘴里套点消息,还好这家伙酒量不太好,现在已经喝得醉醺醺的,说话舌头都捋不直。
吃饱喝足以后,顾立春摇摇晃晃地起身离开。众人见他醉成这样,要留他住下。顾立春摆摆手:“不用不用,一会有朋友来接我。”
吴胖在九点半的时候开着拖拉机来接顾立春,赵高也来了。
众人把顾立春扶上车,嘱咐了几句,才挥手告别。
一坐上拖拉机,顾立春立即就清醒了。
赵高问道:“顾哥,你怎么跟这些人说的?他们真愿意来咱们五场?”
顾立春神秘地笑道:“我就喝了一顿酒,什么也没说。不过,你等着瞧吧,肯定有人来的。”
赵高和吴胖是满脸的疑惑,就喝了顿酒就把人给弄来?
顾立春没有多跟他们解释。
事情的发展出乎顾立春的预料,第二天上午,三场后勤科的人就气急败坏地打来电话问白大姐,他们五场究竟跟他们场的知青下了什么蛊,一下子有五十个人报名要来五场。
白大姐一脸懵,他们刚开会没几天,也没听说小顾去做三场做演讲和动员呀。
白大姐在电话里敷衍了几句就挂断电话,直接去农牧科找顾立春,顾立春刚好不在,一问梁科员说他跑外勤去了。
顾立春这会儿正领着何文勇他们一帮知青在沼泽地那边义务劳动——捡鸭蛋和鹅蛋。何文勇明天早上就要回海城,今天是来最后一次参加农场的活动。他在农场呆了七年,人缘又不错,来找他的人很多少。
这次来的知青不光有三场的,还有四场二场甚至一场的,他们知青自有一个圈子,大家毕竟更有共同话题,没事就喜欢聚在一起,交流交流思想,偷偷交换一下书籍,有时还喜欢集资买点肉和酒,打打牙祭。
他们十分喜欢,这项义务劳动,看着这些鸭蛋和鹅蛋,心情就很好。何况,劳动之后管饭。
请客的地点设在猪场苜蓿地那边,几口大锅往那儿一支,陈洁孟念群和孙厚玉三个大厨往那儿一站,孙厚玉脑子灵活,学了一阵,厨艺进步很快,这也帮他赢得了赵高和吴胖的友谊。
什么小鸡炖蘑菇、爆炒鸭肉、红烧鱼块一做,浓郁的香味把这帮人熏得晕乎乎、乐陶陶的。
吃完午饭,大家坐在苜蓿地旁边的茅草亭里,赏着花,啃着瓜,谈人生侃理想,总结过去,展望未来。
顾立春主要跟他们展望未来:“我们五场耕地较少,我们打算以后大力发展畜牧业、副业、林业、渔业。今年养猪两千头,明年争取养五千头猪,以后会逐年上涨;我们要让荒山披上绿装,要把杂木灌木换成果树;还要充分利用辽阔的水域面积,大量养殖鱼虾,鹅鸭。三年之内,我们五场将大变样:瓜果飘香,鸡鸭满地跑;苜蓿地一眼望不到边,猪们肥得动不了窝。”
顾立春又拿出一幅自己没事瞎画的农场规划图:“等我们资金充裕了,打算把猪场翻盖了,再盖几处家属区,家属区里有花园、有图书馆,再弄个小电影院,再建个篮球场,弄几个乒乓球台。要尽量丰富广大职工的精神生活。”
93/215 首页 上一页 91 92 93 94 95 9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