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道:这位不是元少将侄子,MIIT毕业的高材生,曾在国家科学院任职,还在首都理工大做过博士后,他不但帮忙研究出隐身涂层,还编写过激光制导程序!今日,是又带来了新型防弹衣?哎呀,如果这防弹衣真能防住火箭.弹,他一定要把他扯到他们实验室待几天。
正想着,1公里外的实验点已安排好,各单位也已经准备就绪,只等这里的负责人一声令下,他们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看到最终结果。
轰隆一声,震天巨响,掩体也好似跟着晃了晃,他们从监视器中看到现场场景,各单位开始根据前方传感器传回的信息汇报爆炸数据。
苏上校追问负责人:“我们的防弹衣怎么样?”
这位负责人笑看他一眼,吩咐旁边助手:“旗子,派人过去看看吧。”
助手说要亲自去,1公里开车往返不过几分钟,也就一杯茶的功夫,他提着一件黑乎乎的东西回来了,“嘶,还真有件防弹衣没坏,但是测试假人已经稀碎了。”
众人望去,那件防弹衣大部分炸成焦黑色却没有破损,最黑的几块地方还在冒烟,助手旗子抬手扯了扯,衣服还是坚韧非常。“神了啊!”
负责人大感意外:“真能防住火箭.弹啊!”
其他人也跟着惊叹,刘院士他们更是挤开人群,想上前摸摸这件烫手的防弹衣。
苏上校与文耀对视一眼,追问旗子,“测试点只找到这一件防弹衣么?”
旗子点头:“是啊,其他的,能烧的全烧了,没烧的也是碎渣了。”
文耀:“不可能啊,我刚才特地给陶瓷防弹衣喷了防火涂料,不可能全烧没了啊!你是不是没仔细找?”
旗子不乐意了:“呵,什么叫我没仔细找,测试点都被炸平了,这件还是我从土里刨出来的。啧,你要不信就自己去找呗!”
元朗:“碳化硼陶瓷熔点大概在2200-2400左右,防火涂层只在几百度,不会起什么作用,石墨烯熔点却有2800-3000左右。”
刘院士他们听完连连点头,可见元朗全都说对了。
旗子对文耀得意道:“不巧,我们的火箭.弹所释放温度大概在2500左右,正好把你那防弹衣烧化了。”
文耀脸色一白,瞬间说不出话来,他并不知道碳化硼陶瓷熔点,也不知防火涂层只有几百度,他竟在这里丢这么大的人!
苏上校见状,心疼坏了,他上前搀扶住文耀,打圆场道:“文耀是新人,他来此就是想测试一下陶瓷防弹衣的极限。”
刘武直嘟囔道:“新人?比我早来一年,这还算是新人啊?”
被呛声,苏上校脸色也不好看了,他狠狠瞪向刘武直:“上级说话,你插什么言,还有没有点纪律!”
元朗移步将刘武直挡在身后,质问道:“苏上校,向上级提问就是不守纪律么?”
好几个部门的人都在看着,苏上校有些挂不住脸,怒斥道:“他这是提问么……你又是谁,哪个部门的?我训我手下兵,与你有什么关系?”
元朗哑口无言,他还真不知自己属于哪个部门。
这时,刘院士与之前那位装甲实验室领导同时站出。
刘院士:“他是我们新材料的。”
某领导:“他是元少将办公室特邀科学家。”
气氛一滞,大家面面相觑,暗道:这人到底是谁?不仅有刘院士撑腰,还有装甲实验室的周准将护着!
元小叔此时也正好从外面进来,大家全都回头望去,还没开口问好,竟发现元朗与元少将有几分相似,得,不用问,这两人不是父子,也应该是血亲。
苏上校看看他们叔侄,心中瞬间有种不太好的预感。
这世上,有背景的人不可怕,有才华又有背景的人才可怕!
恰恰元朗就是这种人。
第76章
“大家都在呢,测试结果怎么样?”元青松走进来,例行询问掩体中总负责人情况,最后目光停在旗子手中的防弹衣上,他招手要过来扯了扯,问元朗:“这是石墨烯纤维织出来的?看样子强度与柔度都还行,可是这抗冲击波的能力,好像差了些呢。”
元朗:“您还想要怎么样的,直接做件装甲,套在人体外面?”
元朗只是开个玩笑,没想到元青松却点了头,“可以啊,前不久外媒不是报道过,A国已经研制出人体外骨骼,是可以穿戴的机器人助力器。”
据说那人体外骨骼,能够辅助士兵行动,增强四肢力量,运用在战斗中,可以翻山越岭,徒手攀爬高楼。
C国人体外骨骼刚刚进入研发,他们现在做出来的东西,更像辅助搬运架,士兵穿戴上搬运货物,可以减轻弯腰的负荷。
元朗如果真能做出石墨烯护甲,那将是领先世界的一项发明。
元朗当然能做,只是他做的东西仍是超现代科技产品,不适合此时的社会。
帝国时代,士兵身上穿得是硅基生物纤维服,外表看上去像是玻璃纤维,实际上却能根据人体动作和外部环境改变分子结构,达成防风防火防毒防爆等等功能。
石墨烯纤维研究超出世界先进水平,后面怎么利用它制造更多东西,这并不关元朗的事,他不想打破这个世界平衡,引发可怕战争。
“对啊,只要保证石墨烯纤维的硬度,或者增加一些韧性材料,比如那个芳纶类的高分子有机聚合物啥的。”装甲实验室领导周准将插言,他一双眼睛直盯着元朗,试探问道:“小元博士,你说可行不?”
元朗颔首:“可行,只要掌握好各种元素比例。但是……”元朗看了眼苏上校:“提高了硬度,柔度韧性都会下降,穿在身上并不很舒适,所以,单看使用者需要,石墨烯的运用很广,有很高的发展前景。”
苏上校被元朗看得脸上火烧火燎的。
他之前一直强调刘武直做的防弹衣不合格,可事实证明高强度高硬度的防弹衣是可以抵御炮弹的。
苏上校心中有些忐忑。
周准将拉回元朗注意力:“那小元博士,能否到我们装甲实验室待几天?我们正好讨论一下这个项目的研究过程。”
元朗将身后刘武直推上前,“石墨烯防弹衣,一直都是大刘的研究课题,他对石墨烯纤维的研究比我全面,我想您更需要他。”他又一次看向苏上校,唇边勾起一抹笑:“正好,防弹衣实验室更钟情陶瓷防弹衣,毕竟那个已经研发成熟,大刘这个比较浪费经费。”
“不是,元,元博士,你误会我意思……”苏上校急忙解释,但他一抬头,却对上元少将和周准将投过来的探究目光。
天啊,这种眼神……
基地一把手二把手都不是吃干饭的,他这点小伎俩,在他们眼里,那就和小儿撒尿和泥一般。
他觉得自己的前途可能要完!
额头不自觉冒出一层薄汗。
刘院士可不管他们之间的弯弯绕,听周准将要跟他抢元朗,顿时不乐意道:“小周,你怎么这样不地道,小元是我们新材料实验室的,你当着我面敢挖我的墙角,是不是不想从我们那领更好的材料了?”
“哪里哪里,我可不敢。”周准将急忙赔笑道,新材料实验室是这所基地的核心,其他实验室都是基于新材料衍生出的研究单位。“石墨烯可以与其他材料组合,如果能研发出更硬的合金,是不是也算一种新材料?哈哈,准确的说,刘院士,我这是协助您工作啊。”
“行了,你少在这……”
哔哔~哔哔~~
警报突然响起,除了元朗,所有人训练有素的收拾东西准备撤离。
“怎么回事?”元朗问刘武直。
“好像是空袭之类的。”刘武直也不算明白,但是他接受过相关训练,这种警报是空袭预警,需要他们马上撤回地下基地。
“是外国军事侦查卫星,最近A国和R国正在搞军事较量,两国侦查卫星相继变轨,时不时会路经咱们这片地区。”元青松给出准确解释,“他们的卫星技术很厉害,完全可以看到地面上的设施、车辆乃至单个人。”
元朗疑惑:“两国卫星从咱们上空经过的次数很多么?”
元青松颔首:“A国的卫星大概2个小时转一圈,R国的大概6个小时转过来。”
元朗:“还真是频繁,不像两国搞军事较量,更像是在监视咱们国家动向。”
元青松招呼元朗跟着撤离,一边走一边道:“是啊,他们都在怀疑咱们的军事力量,自咱们第一颗□□爆炸成功后,他们对咱们都很堤防的。”
元朗眯了下眼,问道:“两国卫星有同时出现过么?”
元青松驻足,挑眉看向他:“有,你想干吗?”
世人道:知子莫若父!在元青松这里,和这也差不多。
近两年,他们相处比较多,元朗挑个眉,撇个嘴,他都知这小子脑子里定是有什么鬼主意了。
“那就让两卫星撞一撞。”元朗轻松道。
悄咪咪跟在他们身后的周准将听后,马上询问:“怎么撞?人家卫星轨道计算精密,就算同时出现在上空,也相差2-3公里呢。”
元朗转头道:“黑了它,篡改掉运行数据。”
“啊,怎么黑?”周准将特别有兴奋。“需要什么设备,我去准备。”
两国卫星时不时经过,很影响他们在地面上的某些活动。周准将的装甲实验,大多要在外面进行,他烦这两颗卫星很久了。
元朗:“我需要电脑,专用电磁波天线……”
“走,咱们回去再说。”元青松忙止住他们谈话,这种行为只能私下偷偷干。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国家强大,老元家更是深受元老爷子影响,将爱国爱民贯彻始终。
元青松这辈人经历过自卫反击战,对国家主权、国土安全有更深的理解,对军事现代化、军事科技也有更透彻的感悟。
简要来讲,那就是落后一定挨打!
他们不想祖国再被侵略,也不愿被人喊成东亚病夫或是黄皮猴子。
众人撤回地下基地,元朗跟着元青松他们来到办公室。
“说吧,都需要什么,我派人去准备。”元青松坐到办公桌后,拿出笔本,像学生记课堂笔记一样。
周准将则帮元朗搬了把椅子,还给他倒了杯水,态度很是热情。
元朗:“两台高配电脑,一台专用电磁波天线,一个低噪声变频器,一个专用DVB-S调谐卡,其他的嘛,如果有信号增强器在来一套。”
元青松将元朗说的一一记下,然后等着他下面的话。
元朗端起水杯开始喝水,见他们一起看着他,耸肩道:“没了。”
周准将惊诧:“就这些?”
元朗点头:“就这些!”
元青松:……
他开始怀疑他家侄子去国外读的不是大学而是做了几年间谍,要不然这些天大的难题到了他那里怎么都是如此小儿科呢?
第77章
何为浩瀚星空,何为静谧之境?
辽阔西北无人之地,抬头仰望这夜空,内心除了震撼,还有对天地之美的敬畏。
算好时间,元朗带着特别行动队,披星戴月穿越大半戈壁,寻找合适岩石做掩体,在此设立一个隐蔽信号台。
他先教特别行动队中的程序人员,如何配合他做电磁波发射,然后独自找了块风化不太严重的石头当椅子,开始进入卫星入侵指令的编写。
其他人掩藏好设备,随地进行伪装埋伏,等待着元朗指令。
元青松与周准将则留在基地,负责监视卫星动向。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月牙从天空一头,划向另一头,地表温度也随着黎明脚步临近,几乎变成了冰点,伏在地上的战士们,呼出的鼻息全是一层白雾,但是他们始终宛如岩石,一动都没动过。
直到耳机中传来元少将示警,元朗抱着电脑快步跑到设备旁,同时下令让战士们高高举起天线。
这场战争,没有硝烟,是高科技之间的无声较量。
同一时间,地下基地卫星监控中心人头攒动,各种仪器嘀嘀作响,中心总指挥亲自盯着雷达上的光点。他惊讶道:“A国卫星速度真的降下来了!”
一旁桌子上的电脑中,某常在电视上出现的大领导正襟危坐,通过摄像头观看这一历史性的一刻。
“啊,R国的卫星出现了!”中心总指挥又叫道。
元青松和周准将全都挤过来,“在哪,在哪?”
中心总指挥指着雷达:“看,这边的红点是A国卫星,这边正在加速的是R国的。”
卫星运行在3万多公里外的空间轨道上,除了一些特殊人造卫星,也只有特殊的雷达系统可监测到它们的行踪。
千里眼雷达,管辖着1080多万平方公里面积的天空,雷达监视屏中,两个小光点,一快一慢,从不同方向行驶过来,然后两光点一个变慢一个变快,在即将穿过雷达监视屏边界时,撞到了一起,停顿不到1秒的时间,两光点突然变亮,随后彻底消失了。
“成了!”中心总指挥兴奋大叫,紧接着是卫星检测中心工作人员的欢呼。
“做到了,小元博士真的做到了!”
“是啊,太不可思议了,小元博士竟可以控制他国卫星变轨且变速!”
“他是天才,不,他是神!”
“成了?快让我看看!”周准将挤开人群,恨不得趴到雷达监视屏上。
他整个身体挡住了某大领导视线,元青松马上将人拉开,对上级做汇报,大领导笑眯眯点头,赞扬了在场诸位的表现,尤其是在外“工作”的元朗。
对于外行来说,那只是两个小光点的运动。
对于专业人士来说,小光点,一个代表速度7000M/S的高科技强国的骄傲,另一个则代表速度2500M/S来自军事强国的自信。
37/159 首页 上一页 35 36 37 38 39 4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