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探花(古代架空)——元媛圆

时间:2021-08-08 10:59:13  作者:元媛圆
 
 
第四十八章 
  两个人在屋里老半天也不出来,紫鸢去瞧了一回,回来的时候虽神色无异,却朝梁婶缓缓摇了摇头,又让其他下人将桌上的饭菜先盖住。梁婶自然知道她这是什么意思,心里又是着急又是担心,可奈何屋里头那位她惹不起,也只好干着急。
  “您怎么坐立不安的,外头有什么可盼的东西?”厨房里,阿淼大口地吃着饭,不解地问一直不断伸头往外看的梁婶。他也跟着伸头去看看,但什么也没看到。
  梁婶手里端着饭碗,心思全在小楼那边,时刻关注着景泓有没有出来用饭。“盼星星盼月亮,也不盼着这尊神回来!一回来就折腾我们少爷,真是……不知轻重?”
  “您在说靖王吗?”阿淼似懂非懂。
  “小孩子别多问!”梁婶给他夹了一大块肉,敷衍道:“好好吃饭回房里看书去。我和少爷说了过几天给你请个夫子,你这些落下的功课回头都给补上。”
  本来得了一大块肉正高兴,再一听这话,阿淼的脸垮了下去,肉都不香了。
  屋里的两人直到月儿快爬到树顶了才出来,桌上的菜早就凉透了,紫鸢让下人去热一热,萧元燮却道:“做份新的吧。”
  “这些菜都未曾动过,不必重做了,热一热便好。”景泓劝道。平凉不是个物产丰富之地,百姓们入了冬都是以腌菜为食,难得靖王府还能有稍微新鲜的菜可以吃,若是就此倒掉实在可惜。
  萧元燮却道:“本王的意思是重做一份给你罢,这些热一热,本王吃。”
  景泓没想他竟有此细心,更不料他会心疼自己,不想自己吃这些反复热过的东西,本来两人便是刚温存了一番,连日来的不适也纾解了许多,如今心下更是感动。
  紫鸢道:“婢子准备好了一锅粥,一直温着呢,先盛些给景公子,以免饿着了。”
  萧元燮点点头,紫鸢办事他是放心的。
  用了饭,两人又一道洗了澡。景泓本是不肯与他一起,被萧元燮连哄带骗又剥去了衣物,抱着进了浴桶。这浴桶虽不算小,但与京城靖王府的浴池是不可比的,再者北地夜寒,两人也不敢在水里多待,擦洗干净便出来了。
  下人们进屋收拾,手脚轻快,不一会儿全都收拾干净退下。夜已深了,屋里的烛火灭了大半,昏昏暗暗的光让景泓昏昏欲睡。萧元燮拿了不知道什么冰冰凉凉的东西涂在他的小腹上,满是粗茧的双掌画着圈轻柔地按摩着。
  傍晚的情事耗了景泓大半的精力,入了热汤再出来,整个人越发瘫软无力,便也就这样心安理得的任萧元燮伺候了。
  “这是什么东西呀?方才冰冰凉凉的,这会儿又热起来了。”小腹渐感温热,孩子也越发活泼起来,景泓有些不安。
  “这是太医院研制的膏药,听说京中的贵妇们怀孩子时都喜欢拿着涂在肚子上,可以消去肚子被撑开留下的痕迹。你放心,对孩子无害的。”听得出景泓的担忧,萧元燮解释道。
  景泓倒是对这些一无所知,近来孩子大了,他的肚子被撑开来,确实不舒服,也注意到肚子上出现了一条条痕迹,但他毕竟是个男人,这些事情他也不好开口与梁婶她们说,只能自己忍着。就像这些日子以来无端汹涌的情欲,他无处消解,也不能述之于口,更不敢要求萧元燮时常回来陪伴自己,也便只能忍着。
  心放了下来,就更享受被照顾的滋味。景泓躺在细软的锦被中,半阖着眼看身旁这人,这样难得的温柔让他一时恍恍惚惚,不知身在何方。
  按揉了一会儿,萧元燮第一次和孩子隔着景泓的肚皮玩耍,颇有新鲜感,但顾及景泓受不住,于是安抚着孩子让他停下。孩子似乎也累了,肚子上的起伏平复了下去,萧元燮收起那些瓶瓶罐罐,放到床头的暗格里,嘱咐道:“你每日临睡前自己抹一些,免得难受。”
  听着这话,景泓突然觉得委屈起来,他伸出手去寻萧元燮的手,萧元燮以为他要自己躺下,便握着那只手顺势躺了下去,拉过被子将两人盖住。
  “我原以为你会不喜欢他,如此也好,将来说不得我们父子不能同在一处,王爷既有心牵挂着,我也便安心了。”
  “怎么就不同在一处了?你在乱说什么?”这摸不着头脑的话让萧元燮一时不解。
  “这孩子,王爷打算如何安置?若是王爷要将孩子带走,我定是不舍。可是,我又有何能力,把孩子留在自己身边?”天家的手段景泓不是没见过,这孩子若是天家真的要夺去他势必无可奈何。再想到阿秀,景泓方才还沉浸在须臾温柔中的理智又渐渐回醒过来。
  萧元燮这才恍然大悟景泓的意思。他道:“孩子的事你不用担心,本王自有安排。你别胡思乱想,早些休息吧。”
  孩子的事是一回事,景泓心想,如果你对我也能像对孩子这般上心便好了,哪怕一点也好。
  第二日一早又是天不亮萧元燮便赶回了军营,景泓醒后还犹在梦中,只觉昨晚的片刻温柔只是自己梦了一场罢了。好在打开床头的暗格,里面塞满的随意放置的瓶瓶罐罐证实了昨夜并不是一场梦。
  去了州衙,赵一寒来报说朝廷那边已经来了消息,今岁送来的粮食比往年多了一成,军民分开,保证今冬无论是军队还是百姓都能得到充足的补给。而且,送粮食的队伍已经在路上了,不日便可到达。
  “太好了,这样一来百姓过冬的粮食就不必发愁了。”
  “是。”赵一寒也难得露出轻松愉悦的神情来,“如今就等粮草送过来了。看这样子今年的冬天来得快,希望在第一场雪下下来之前,押送粮草的队伍能赶到。”
  “为何?”
  赵一寒刚刚还轻松不少的脸色又凝重起来:“州牧大人自小生在南方有所不知,平凉一下雪,就如同南方遭遇雨季,连绵不绝。那时候大雪封山封路不说,天寒地冻本就不适合行路,此天难也。再者路途迢迢,越往北走越是地广人稀,而一道上多有盗贼出没,就瞄准了这朝廷送来的粮草,此人难也。”
  “往年有过被半路劫粮的事发生?”
  “不止一次。”赵一寒叹道。
  “何以不铲除这些恶贼,留着他们继续为非作歹?”阿淼听罢愤愤不平。
  “不是我们不想,而是不能。”赵一寒叹着气摇头道:“这些盗贼本就是在这片土地上生长之人,他们对地势极为熟悉,一不小心就中了他们的埋伏。他们干此行道,常常便是对过路的商人行打劫抢盗之事,那些京城来的士兵哪里跟这样身经百战的贼寇缠斗过,自然不是对手。州府里又没有一支可以与之抗衡的队伍,实在难办得很。”
  “如此说来,只要粮食一天不到此处,我们便一天不能掉以轻心。”
  “不错。”
  “若是派人去接应呢?让靖王派一支军队前去,说不定那伙山贼看到,便不敢轻易动手。”景泓想到军营里应该能调出一只轻骑兵来,快去快回,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这……属下不敢逾越。靖王手下的将士是为镇守边疆所用,按律不可随意插手平凉的事务。这群盗贼乃是一方草寇,就算要镇压也该是利用州府之力而非军中之力。不过州牧大人若是有此想法,不妨可向靖王商讨商讨?”赵一寒方才还忧心忡忡,此时倒是又束着手镇定自若地立在一旁等着景泓回应。
  果然是个老狐狸,景泓心中暗叹了一口气,罢了,也只能自己去与靖王说说了。
  只是这个老狐狸真是每一次都那么及时,总要等到靖王走了才说到问题的关键。也不知萧元燮何时才又回来,这事却等不得。景泓写了封信,让阿淼代自己送到军营中去。
  “这个,我该怎么送进去啊?”阿淼那过信,问道。
  景泓无奈白了他一眼,笑道:“连你都跟我耍心眼了?还嫌我每日操心的不够吗?你先前就去过军中,还能不知道怎么进去?你给我说说这些日子我在处理公务的时候你都跑到哪里去了?怕是佘先生早就跟守门的士兵打好招呼了,你随时可去。”
  被景泓给识破,阿淼不好意思地抓了抓头,裂开嘴呵呵地笑着。
  “少爷先不要告诉梁婶好不好?她现下还不同意我入伍呢。”
  “你真的决定要入伍?”说到此,景泓其实觉得阿淼走文路或是武路其实都无所谓,只要是他真心选择。
  阿淼正色道:“嗯,阿淼已经决定好,等今年底到了岁数,便应征入伍。”
  “这些日子你也见识了不少军中的情况,我虽未去过,但也知从军的艰难,你依然决定要走这条路?”
  “正是见识了从军的艰难,才更坚定了阿淼要入伍之心。阿淼喜欢军中的氛围,也向往沙场报国。比起提笔写字,阿淼更愿意弃笔从戎。”眼前半大的孩子已不是两年前刚被捡回来时那样瘦弱了,他更结实粗壮,也更有自己的想法,景泓忽然有些家中大儿终于懂事之感。
  “好吧,既然你有如此决心,梁婶那边我来替你说。”
  见景泓松了口,阿淼万份惊喜,手舞足蹈地奔出去了。
  本以为阿淼会晚些回来,出乎意料天才刚晚他便兴冲冲地回到了靖王府。
  “你怎么回来得这么快?”
  “王爷让人骑马送我回来的!”阿淼一脸红彤彤,从怀里掏出一封信来交给景泓。
  景泓展开来,是萧元燮的回复。他在信中道景泓的想法可行,明日他会让卯二领一队骑兵,前去接应。
  “今天王爷夸少爷来着呢!”
  “夸我?”景泓有些惊讶。
  阿淼狠狠地点头道:“王爷看了少爷的信,很是意外,说平日里小看少爷了,没想到少爷的脑子这般灵活。佘先生也说少爷的想法很好,请王爷尽快安排人马前去。王爷还怕少爷担心,所以让人快马把我送回来,给少爷报信。”
  让人快马把自己送回来的是靖王不错,但没说是怕景泓担心,教他这么说的是佘言。
  景泓听了他的话,心中很是不确定真假,但又思及昨夜种种,心存一丝希望。是否对方也在试着接受自己?如果真的如此,那他该何其有幸。
 
 
第四十九章 
  萧元燮说到做到,立刻派了一支小队赶去接洽押运粮草的官兵。景泓本以为能够就此放下心来,谁曾料想,劫匪的速度更快,抢在那支小队到达之前劫走了大半的粮食。
  景泓本在休沐中,正躺在家里和肚里日渐长大的孩儿说说话,阿淼急匆匆地跑进来将消息告知,景泓一时方寸大乱。
  “这可如何是好?”阿淼问道。
  景泓呆了呆,不过一小会儿便回过神来,对阿淼嘱咐道:“你去把赵主簿叫来,此事须得与他相商。另外,这个消息务必不能扩散出去。消息是什么人来传与你的?现下除了你我还有何人知道此事?不管是何人,都一定要叮嘱对方不可随意透露,不能让平凉人心动摇。”
  阿淼回道:“是军营来的一位将士带来的口信,他交代完后便走了,来去匆匆。我曾在军营里见过他,他跟在佘先生身旁做事的,此事应该不会有假。阿淼得了信除了少爷您其他人未曾提及,头一件便是先来告知少爷了。少爷放心,阿淼知轻重,断不敢随意散播。”
  景泓自是相信阿淼,既然没有旁的人知道此事,好歹不必担心为此惹得平凉人心惶惶。州衙内乱犹可解决,一旦平凉乱了,那大周这道关卡说不定就真的要完了。
  阿淼很快请了赵一寒前来,一进门赵一寒便觉得奇怪,屋里炭火烧得旺盛,景泓却依旧穿戴整齐坐在桌旁等他前来。但此时粮食的事更为重要,其他的也由不得他来管。
  “下官……”
  “赵主簿不必行这些虚礼了,快快请坐。”景泓怕肚子漏了陷,也顾不得礼仪,就算着急也只能坐着招呼赵一寒坐下。
  “赵主簿,如此急匆匆找您过来,想必阿淼在路上已经将事情告知,不知您可有解法?”赵一寒屁股刚沾凳子,景泓迫不及待地问道。
  赵一寒也许是经历过不少这样的事情,面上并无太多的急色,甚至显得有些淡定。他叹了口气,皱着眉苦笑道:“棋差一著,虽然有了防备,但终究是晚了一步啊。”
  “我们都知道晚了一步,先生您倒是快说说还有什么办法呀!”阿淼路上就一个劲的追问赵一寒有什么办法可以补救,赵一寒一会儿对他说莫急,一会儿说他正想着,这想了一路也没见他想出个什么主意来,到了景泓跟前还是一样说废话。
  阿淼是经历过南方水灾的孩子,这些日子跟在景泓身边也知衙里的粮仓里根本就没有什么积蓄,他深知没有东西吃对百姓来说意味着什么。江南富庶,百姓被水毁掉的粮食只要官方开仓放米便还有活路,可平凉若是如江南一般,他们又有什么可急的呢?
  “阿淼!不可如此无礼。”景泓斥责了阿淼一句,转而对赵一寒带着歉意道:“阿淼也是为平凉百姓们着急,还请先生不要责怪。”
  赵一寒摆摆手,笑道:“不会不会。阿淼小友年纪轻轻如此有心,在下也是欣赏不已。”
  被斥责过的阿淼看他还笑得出来心里越发着急,可又忌惮着挨景泓的训,只能心里头偷偷骂他两句。
  “先生看起来并不那么着急。”瞧着赵一寒的神色,景泓心想他必定已有对策。
  赵一寒道:“也不是不着急,只是……着急也没用。如今劫匪已经把粮草劫走了,眼下无非是两种情况,要么放任他们去,我等再另寻他法补上空缺;要么派兵追踪围剿,把粮草夺回来。”
  “若是不追,该从何处补上这缺口?十万将士和平凉十几万的百姓都要吃饭,这个缺口着实不小。若是派兵去追,州衙内可有能够派遣并有能力剿匪的队伍可用?就算靖王肯出手,如今再大费周章,最后的结果可能也不能如愿。”眼看着第一场雪马上就要落下来了,此时出兵剿匪是非良机。何况一旦出兵就有可能被他人知晓,此事若是北戎得知,更不有利于戍北大军。
  “其实,那么多的粮草,那些匪寇是不可能全都抢完的,他们也知道这是给平凉百姓过冬用,往年也是只抢走一大半。可是今年不同,今年边境的将士人数激增,说不得就要开战,这一半的粮食,势必不够。不过在此之前,赵某要问州牧一句话,还请州牧如实回答。”赵一寒话锋一转,整个人变得严肃起来。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