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我在乱世做权臣(穿越重生)——金戈万里

时间:2021-08-16 19:48:52  作者:金戈万里
  他们也不要求太子心腹真的能做到像赵国宋佩瑜那样,文能经邦济民,武能攻城扩土,这么多年随着赵太子东奔西走,将赵太子打下的城池治理的井井有条,从来都没出现过差错。
  毕竟世上虽有‘完人’,却是少数,他们活着的时候,能见到赵国宋佩瑜,已经是千载难逢的幸事。
  太子的心腹让老大人们觉得,不值得他们耗费心神培养。
  迄今为止,楚国的大部分政事,还是掌握在老大人们的手中。
  太子手中没有权力,想犯‘大错’都没机会。
  楚皇果然没因为老臣们对太子的不满生气。
  他既不生老臣们的气,也不生太子的气,也没想为谁做主。
  老臣们试探襄王,楚皇是何态度时。
  襄王便满脸沉重的告诉朝臣们,楚皇为此心情郁郁,少吃了顿饭。
  老臣们闻言,顿时不敢继续追问,还特意嘱咐襄王,与楚皇说话的时候,千万要注意楚皇的心情,发现楚皇情绪激动就立刻停下来。
  他们如今都盼着楚皇能多活几年。
  毕竟他们有理由不将权力放给太子,却没理由不将权力放给皇帝。
  只要虎符还在楚皇手中,他们就不怕太子。
  襄王逐渐适应每天上朝打瞌睡,下朝被老臣们抓着告状的日子,还能与楚皇吐槽哪位大人与他谈话的时候,言语格外偏颇。
  他觉得日子似乎没什么变化,仍旧是王府和皇宫两点一线。
  太子却觉得,自从襄王又开始上朝后,他的日子就难过极了。
  不仅朝堂上的那些老东西们仍旧寸步不让,像是防贼似的防备着他。
  就连驻守在豫州楚城的楚军也不让他好过!
  楚陈联姻在即,楚军竟然能做出眼睁睁的看着赵国攻破陈国城池,紧闭大门屠戮旧黎世家的行为!
  收到从荆州传回来的消息,太子立刻将书房中的摆件砸的干干净净。
  这些人,到底有没有将他的命令发在心上?
  要是将楚城中旧黎世家的人全都杀了,就能彻底掌握楚城,他会等到现在?
  果然,楚军对赵军攻破陈国城池无动于衷,还关门屠戮楚城内旧黎世家的行为,让勉强维持虚假平和的豫州再次变得剑拔弩张。
  最先遭遇变故的城池,就是趁着赵军攻陈城,屠戮旧黎世家的城池。
  城中的楚军本以为没了旧黎世家,他们就能安下心来,却没有预料到,城内的旧黎世家消失后,百姓会突然失控。
  直到不得不撤出内城,死守在外城墙上的时候,楚军才惊觉,他们进入豫州城池驻守这么久,竟然从来都没得到过豫州百姓的认可。
  要不是陈城正值兵力空虚,且正全心全意的防备已经进入豫州的赵军,他们恐怕已经被……
  如今,这些城池中的楚军唯有指望后方的支援。
  他们却不知道,自从北方楚城屠戮旧黎世家的消息逐渐传到南方后,所有豫州楚城中的楚人都开始自顾不暇。
  生怕会被悄无声息灭门的旧黎世家,直接与楚军撕破脸。
  这些旧黎世家不仅有存粮有私兵,还有城内百姓的信任。
  楚军不得不退出内城,死守外城墙。
  他们也在等荆州的支援。
  豫州的消息传回楚国后,老臣们与太子再次发生激烈的争吵。
  老臣们认为应该趁着这个机会,从荆州调兵去豫州,彻底清理旧黎世家,压制豫州百姓。
  太子却仍旧不肯放弃与陈国联盟。
  事到如今,他仍旧固执的认为,楚国和陈国的联盟能继续下去,甚至想主动给陈国赔礼道歉,让陈国帮忙平息豫州楚城的躁动。
  双方再次不欢而散。
  老大人们斩钉截铁的告诉太子。
  要不就出兵豫州,整合兵力,能彻底拿下多少豫州城池,就彻底拿下多少豫州城池,其余城池无论是被赵国拿走,还是被陈国拿走,都与楚国无关。
  要不就将豫州的楚军全都撤回,用空下来的城池在赵国那里卖个好。
  再也没有第三中选择。
  若是太子一意孤行,非要继续与陈国联盟,还想主动给陈国赔礼道歉。
  他们除了给嘉怡公主出份嫁妆,什么都拿不出来,请太子自己想办法。
  老大臣们都没心思再拦着襄王告状,襄王竟然有些不习惯。
  下朝后,他犹豫了半晌,终究还是去了东宫。
  虽然与太子不对付,但他仍旧希望太子能好。
  如果再换一次太子,对于楚国来说又是没有止境的乱象,只会加剧对荆州的消耗。
  襄王心平气和的进入东宫,没到一炷香的时间,就满脸怒火的冲出东宫大门,直奔宫门。
  他得冷静下来后,再去见老爷子。
  东宫内,太子的情绪比襄王还要糟糕,他又将书房中能砸的东西都砸的稀碎,这已经是三个月来的第五次。
  太子神色狰狞的踢翻多宝架,看到多宝架上的东西纷纷落地还不解气,忽然摘下墙上作为装饰的宝剑,疯狂往多宝架上砍,似乎是将多宝架当成了襄王。
  宫人们见到太子的疯狂模样,哪里还敢靠近,生怕太子突然觉得砍多宝架不够痛快,朝着他们冲过来,连滚带爬的退出书房。
  直到彻底没了力气,太子才扔掉早就坑坑洼洼的宝剑。
  宝剑落地,砸在地上碎裂的玉器上,发出响亮的声音。
  太子满是疲惫的走向书房中仅剩的空地,将全身的力道都倚在墙上,缓缓闭上眼睛。
  仿佛那些难以控制的情绪,都随着耗尽的体力一同离开。
  太子在想襄王与他说的话。
  襄王劝他悬崖勒马,毫不客气的挑明,他当年通过与陈国合作,争夺储君之为的手段。
  “当年你是往前半步就能成为储君的皇子,所以迫切需要陈国的支持和豫州的功劳。现在你已经是楚国的太子,何必再紧扒着陈国不放?”
  是!
  他扒着陈国不放。
  襄王竟然有脸嘲笑他。
  难道襄王扒着赵国不放,就很有脸面?
  太子眼中闪过恨色。
  既然那么喜欢赵国,为什么还要回来?
  留在咸阳多好。
  楚京的老臣们与太子谁都说服不了谁,也都不肯先低头,可苦了豫州楚城中的楚军。
  当年太子出兵豫州的时候,楚皇曾新铸豫州楚军虎符给太子。
  只要太子不发话,谁都无法调动豫州的楚军。
  除了豫州北的楚军,屠戮城中旧黎世家后,自以为安稳无忧,却突然遭遇百姓暴动,慌忙逃到外城墙,辎重都丢在了内城,开始面临缺少辎重的危急。
  其他豫州楚城中,楚军本就对旧黎世家警惕至极,早就将辎重移动到靠近外城墙的隐秘位置,一时半会还能坚持的住。
  豫州北楚军在彻底没有辎重后,毫不犹豫的对城内的豫州百姓下手。
  他们被内城百姓逼到外城墙上,不是怕了内城百姓,而是因为他们始终记得服役第一天起就刻在骨子里的话。
  ‘屠城者,诛九族’
  以内城百姓的疯狂,一旦动手,绝不是他们想要喊停就能停止。
  所以豫州北的楚军才会退到外城墙。
  但他们绝不会因为这句话,在外城墙上饿死。
  楚军首领心中十分清楚,就算他不下令让人去内城抢粮,士兵们饿到受不了的时候,还是会进城抢粮。
  只要有一个楚军杀了内城百姓,或者有一个楚军死在内城百姓手中。
  他就再也没办法控制局面。
  到那个时候,屠城必然会发生。
  抢粮的过程中,楚军看到了他们希望看到的现象。
  失去旧黎世家的指引后,城内百姓只是短暂的爆发了一下,被楚军冷了几天后,已经不复之前的愤懑。
  楚军进城抢粮,百姓们都是闻风而逃,再也不见几日前要与楚军拼命的架势。
  楚军首领深深的松了口气,发现楚军放在城内的辎重少了将近三分之一,也没顾得上与城内的百姓计较,立刻下令楚军再次撤到外城墙。
  就在楚军首领以为危机就要过去,等城内百姓彻底冷静下来,这座城池终究还是要彻底属于楚国的时候,他收到了来自楚太子的密信。
  信上的内容让楚军首领目眦欲裂。
  楚太子下令,命屠戮旧黎世家的楚城,都将城池空出来,交给陈国。
  离开城池的楚军听从陈国调令,助陈国拿回被赵国攻破的豫州城池。
  以此赎无故屠戮旧黎世家的罪孽,平息豫州百姓的怒火。
  楚城驻军首领刚收到信不久,就听闻斥候来报,陈军距离他们只剩下两天的路程。
  陈军首领发现楚国斥候后,还让楚国斥候给楚城驻军首领带话。
  他希望到达城下时,就能立刻入城,请出楚城驻军首领尽快点兵,不要耽搁时间。
  楚城驻军首领气得立刻将楚太子的密信撕得稀碎。
  谁不知道旧黎世家和陈国的关系?
  太子将城池让给陈国也就罢了,居然还要让城池中的楚军去听从陈国的调遣,攻打被赵国占领的豫州城池。
  这不是让他们送死?
  呸!
  豫州北方几座城池的楚军首领,在最短的时间内,达成统一意见。
  楚国卖他们,陈国要他们死。
  他们要携城投赵!
  豫州再次发生惊变的消息,正好在重奕和宋佩瑜纳征这日传到赵国。
  永和帝自去年起,就在给重奕准备聘礼。
  他不仅从自己的私库中挑,还将重奕的私库翻了个底朝天,再加上长公主和肃王送来的珍宝,委实有不少好东西。
  永和帝对着这些好东西筛了几轮。
  搬走将近五分之二的东西去靠近宫门处的宅子后,剩下的东西仍旧不是区区一把二十八抬箱笼能装得下。
  永和帝不甘心。
  这是他耗费无数心力,才筛选出来的东西,每一件都有特殊的寓意。
  拿出去哪个,他都心疼。
  只有搬去宋府的聘礼,才会摆放出来,让所有宾客围观。
  最后是肃王给永和帝出了个好主意,帮助永和帝解决这个难题。
  纳征这日,重奕终于能参与其中。
  他穿着太子吉服坐在墨黑色的高大骏马上,从皇宫正门出发,身后跟着浩浩荡荡的下聘队伍。
  依照规矩,下聘队伍要绕咸阳一圈,再去宋府下聘。
  下聘队伍侧方既有提着爆竹的人,保证无论到哪条巷子都能有爆竹的响声。还有守着足有腰高的大筐,专门负责撒铜钱的人。
  太子下聘不仅让咸阳百姓津津乐道,成为几十年后都能提起的盛事,也让为了见识赵太子大婚,专门留在咸阳许久的商人们心满意足。
  别人下聘都是用箱笼,赵太子下聘用的是马车。
  这辈子都见不到第二次。
 
 
第132章 
  皇宫能容纳一百二十八辆内部空间极为宽敞的马车,宋府却没有那么大的地方。
  下聘队伍到宋府大门后就停下,东宫十率依次抬着马车内整齐罗列的箱子进入宋府,在宋府内绕个大圈,再去宋佩瑜的天虎居。
  按照旧例,准太子妃应该身着礼部送来的吉服,在闺房中与亲朋好友闲话,等到装着聘礼的箱笼全都摆放整齐,打开盖子任由宾客围观时,礼官会高声唱响礼单。
  准太子妃即便不能马上看到聘礼,也能知晓聘礼中都有什么。
  两日前,宋佩瑜就收到了礼部送来的吉服。
  吉服以墨色为底,领口、袖口都绣着红色的纹路。
  见过重奕朝服的人都能立刻认出来,这些红色的纹路,正是只有重奕才会用的朱雀纹。
  重奕朝服上的金龙是从腰间开始盘旋,威严的龙首正好盘踞在重奕胸口的位置,龙尾则在下摆。重奕走动时,衣摆上的龙尾巴就像是在上下浮动,仿佛是衣服上的金龙活了过来。
  宋佩瑜的吉服上,最重要的绣纹也是在腰间,用的是与重奕朝服上金龙相同颜色的线。
  凤凰首也是在胸口的位置,做出高鸣的姿态,展开的翅膀刚好能顺着身侧蔓延到肩袖上,凤凰尾飘散在衣摆。
  吉服上的金色凤凰粗看上去,与长公主和大公主朝服上的凤凰很像,仔细观察,就能发现不小的差距。
  其中最为显眼的区别,莫过于宋佩瑜胸口的凤凰不仅头顶凤冠,凤凰眉心还有以五色丝线缝制上去,充当凤胆的五彩琉璃。
  除此之外,宋佩瑜吉服上的凤凰,无论是体型大小,还是姿态,都比长公主和大公主朝服上的凤凰雄壮许多。
  因为宋佩瑜的吉服上的金色大鸟是凤不是凰。
  上古时期,凤凰是种族称呼,凤为雄,凰为雌。
  千年前,帝王开始以龙自喻,并将帝后比为凤凰。
  凤凰才成为皇族女眷的代指。
  从此之后,凤凰就不再有性别之分,原本凤有冠凰无冠,凤多尾凰单尾的特征也逐渐被无视。
  为了体现宋佩瑜吉服上的绣样是凤不是凰,险些将礼部官员逼疯,弘文馆的古籍都差点被他们翻烂。
  身为宋佩瑜的亲兄长,宋二也觉得受不住这等折磨,忍不住将已经返工无数次的吉服悄悄拿给宋佩瑜,与宋佩瑜诉苦。
  从体型和姿态上区分凤与凰,是所有礼部官员熬了无数个日夜后,才想到的办法。
  他们总不能为了体现凤与凰的区别,去消减长公主和大公主的衣服、首饰上的凤凰,告诉她们真正的凰不仅没有凤冠,还是单尾。
  宋佩瑜这才知道,重奕如此关注他的吉服,几乎每日都会让人去礼部询问吉服设计的怎样,隔几日就要亲自去看效果。
  他听着宋二的诉苦,忍不住抬起折扇。
  万一没忍住笑出来,岂不是更对不起二哥?
  直到三更,宋二才满身疲惫的带着吉服离开。
  当晚,宋佩瑜睡梦中都是香甜的笑意。
  有宋佩瑜的劝说,重奕再见到礼部官员时,终于不再是冰冷的‘再改’二字,而是给礼部指了条明路,让他们给宋佩瑜用的凤凰加上凤胆。
  宋二听见这话,险些将手边的砚台扣到重奕脸上。
  你有主意就早说啊!
  宋佩瑜如今正穿着让整个礼部对重奕敢怒不敢言的吉服,头上带着金镶明珠冠,腰间却只有颗质地沁润颜色却显得斑杂的珠子作为配饰。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