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主。”那个管事恭敬地道,“楚珩郎君如今正在扶阳县。”
“扶阳县?”楚氏家主眸子微微一亮,对于楚珩所言的七松纸的造纸秘术有了点儿期待。
经过楚氏的调查,第一家七松斋就是开在扶阳县的。
楚珩既然能找到扶阳县去,说不得,他真的弄到了那七松纸的造纸秘术。
至于楚珩是如何弄到的。
楚氏家主并不怎么关心,他只需要知道,楚珩说的那份秘方确实存在,也确实是真的,就足够了。
至于那份秘方是偷来的,还是抢来的,楚氏家主表示,无所谓。
“他遇到了什么麻烦?”楚氏家主问道。
“楚珩郎君在信中言,他被扶阳县县令诬陷纵火。”管事将自己调查到的内容一一说出。
“诬陷?”楚氏家主意味深长地看了管事一眼,“莫非……烧的正是那造纸工坊?”
他可不是胡乱猜测的,前一段时间,七松斋内的纸张忽然吃紧,不得不采取了限购的办法。
当时楚氏家主就猜测,是不是七松斋的造纸工坊出了什么问题。
现在看来,或许……是自家的孩子烧的?
若真是如此,楚氏家主不由得露出了一个笑容,“楚珩这孩子,倒是机灵。”
“那县令是谁?”
“回家主,扶阳县的县令,是宋昀,宋晖之。”
楚氏家主脸上的笑容顿时收敛了些许,“宋昀?宋氏?”
“是的。”那管事的腰顿时弯得更低了,“除了宋氏之外,还有一些谢氏郎君在现场。”
楚氏家主脸上的笑容顿时消失了个一干二净。
只是一个宋氏就已经十分不好对付了,居然还把谢氏牵扯了进去!
这时候,楚氏家主心里对于楚珩的看法,顿时就从一个十分看好的小辈,变成了惹祸精的代名词。
若只是得罪了一个宋氏的话,他们诸平楚氏还是能和他们掰一掰腕子的,但是再加上谢氏……
想起那一份只在楚珩脑子里的造纸秘方,楚氏家族冷笑道,“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一旁的管事安静地听着,待楚世家主说完之后,他请示道,“具体要求如何做,还请家主示下。”
楚氏家主面色阴沉,眸子闪烁,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若楚珩只是一个庶子,楚氏家主或许不会做什么。
只是如今,就算是为了楚珩脑子里的那一份秘方,楚氏家主也会尝试一下。
.
.
另一处
孟宜告别了叶瑾声一行人之后,立刻快马加鞭地赶回了缁平郡郡守府,将事情一五一十地告知了孟怀。
“不过,阿朝暂时留在了叶宅。”孟宜道。
“无碍。”孟怀摆了摆手,他知道叶瑾声的性子,孟言朝在叶宅,也会十分安全,他不担心。
孟怀可就比孟宜老练得多了,从叶瑾声的话里透出来的信息来看,他总有一种预感,叶瑾声和谢青珣的目的,好像不仅于此。
只是究竟为何,孟怀一时间也想不明白。
不过,既然想不明白,孟怀便暂时不想了。
他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做。
.
缁平郡郡府所在,玻璃窑已经建好,瓷工试过几次之后,已经能稳定制出玻璃了,至于玻璃的价格,孟怀暂时和叶瑾声之前定下的一样。
玻璃一经推出,立刻在缁平郡首府内引起了巨大的波澜,再加上孟郡守亲自打广告,一时间风头无两。
.
但是现在最麻烦的,还是绍田县县令的空缺。
孟怀与谢丹致几次书信往来之后,也下定了决心,这一次他所举荐的人,就是谢青珣。
奏疏写好之后,孟怀便遣人快马加鞭地送去了京城。
谢青珣这个已经在京城内消失许久的名字,终于再一次进入了众人的视线里
而和谢青珣这个名字并列的,则是另一个让人觉得有些陌生的名字。
叶瑾声。
第79章
楚因思考了许久之后, 终于作出了自己的决定。
“鲍旬。”他沉声喊道。
听到有人唤自己之后,鲍旬立刻推门而进,“家主。”
楚因问道, “有关扶阳县的七松斋,查到的东西都在这儿了?”
“回家主。”鲍旬低着头, 恭敬道, “目前查到的已经都在这里了。”
“孟氏是怎么回事?”楚因问道,“为何忽然如此频繁地出入扶阳县?”
“会家主。”鲍旬解释道, “缁平郡郡守孟怀幼子被人贩子掳走, 是在扶阳县内被寻到的。据说将人找到的,便是扶阳县造纸工坊的主人。”
“原来如此。”楚因有些遗憾。
他的计划是想通过一些手段, 离间与叶瑾声有关的那几个世族,而最先被他盯上的就是孟氏。
孟氏虽然名声不显, 但是整个家族的实力仍旧不可小觑。
而孟氏看上去似乎和叶瑾声牵涉不深,似乎是最容易被离间的那一个。
但是听了鲍旬的话之后,楚因只能遗憾地将目光从孟氏的身上挪开。
那么剩下的……
楚因的目光落在了宋氏与谢氏两个世族的身上。
事实上, 如果不是必要的话,楚因并不想和这两个家族对上。
谢氏如今虽然大不如前, 但曾经也是顶级世族之一, 正所谓百足之虫, 死而不僵, 就算家族衰落, 也不是能轻易惹得起的。
再者,谢氏前任家主谢原的独子谢丹致,隐隐有后起之秀的意思,且身负皇恩,楚因就算是想算计他们, 也害怕自己到最后吃不了好。
于是……
楚因的目光就落到了宋氏的身上。
只是一想到宋氏的底蕴,楚因就忍不住想要咬牙。
宋氏以往虽不曾成为顶级世族,但是在如今的宋氏家主带领之下,实力仍旧不可小觑。
这……
楚因左看看,右看看,觉得牙疼。
他到底应该如何选择?
从清晨犹豫到了中午,楚因终于作出了自己的选择。
.
他决定和宋氏合作。
楚因想着,如果自己主动透露出想要与宋氏分享造纸秘方的可能,或许……宋氏就算是明知道自己可能有其他的打算,但是仍旧愿意咬钩。
毕竟,宋氏也是楚氏纸的购买主力之一。
除此之外,和宋氏示好,也能以正被关在扶阳县的楚珩为由,就算是旁人知道了,这个理由也可以遮掩一二。
至于暗地里两家人做的交易,自然是只有他们两家人才知道。
.
决定做下之后,楚因又仔细推敲了一番,确定自己没有想漏什么地方自后,这才研磨,提笔写下了一封信。
信中的内容乍一看似乎很是普通,好像是没有什么。
但是仔细思量的话,就能看出来楚因的意思。
而宋氏的家主,可是人精,怎么可能会看不出来楚因话里的意思呢?
.
宋氏。
宋氏家主宋深接到信之后,只大致扫了一眼,就清楚了楚因的意思。
他好笑地将那一封信递给了自己的大儿子,“来,光仪,你也看看。”
一旁的宋曜接过了自己父亲递过来的信纸,认真看过一遍之后,思索了一会儿,道,“这楚氏家主,是想与我们合作?还是想挑拨离间?”
“光仪觉得呢?”宋深笑呵呵地道。
宋曜沉默了一会儿之后,坚定地道,“我认为是后者。”
“与我想的一样。”宋深感慨道。
“那父亲的意思是?”宋曜询问道。
“那我就要考一考你了。”宋深笑呵呵地开口,“你觉得我应该如何做?”
是接受对方的示好,还是无视?抑或是,将此事透露给扶阳县?
宋曜立刻毫不迟疑地道,“自然该透露给晖之。”
虽然知道宋曜肯定会给出自己这个答案,但是宋深却仍旧觉得有些无可奈何。
当年宋昀自请前往扶阳县的时候,宋深是有些犹豫的,但是自己的大儿子却是毫不迟疑地投了一票赞成。
宋深为此怨念了很久。
如果宋深和叶瑾声聊过,想必就能找到一个非常合适的词语来形容宋曜。
弟控。
与谢青珣不同,宋昀家中的氛围称得上是融洽和谐。
宋深没有纳妾的意思,家中几个孩子都是正妻所出,宋昀自请去扶阳县后不久,宋夫人就再次怀有身孕。
对于宋深而言,有两个孩子已经足够,宋深奉行的理念是贵精不贵多。
只是,古代的避孕措施效果不怎么好,不小心怀上了孩子,自然只能生下来,反正宋氏又不是养不起。
.
而扶阳县如今是宋昀的“地盘儿”,叶瑾声也是和宋昀合作,宋曜自然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偏向自己弟弟的朋友。
宋深为此很是头痛。
按照宋氏的规矩,在宋深退休之后,宋曜就是铁板钉钉的宋氏继承人,若他一直如此的话,恐怕是难以服众。
只是,宋深也不可能直接对宋曜说,让他防着点儿自己的弟弟,听听,这都是些什么话!
他只能旁敲侧击地告知宋曜,“光仪,维持一个家族长久繁盛下去的,是尽量公平。”
宋曜点头,“是,儿知道了,父亲。”
宋深又是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不过,想一想宋曜的日常处事,倒是也没有出什么大的偏差,可见他还是有分寸的。
“既如此。”宋深道,“我便亲自手书一封,尽快送去扶阳县。”
说完后,宋深看着自己的儿子,“给楚氏家主的那封信,就由光仪代笔吧。”
“是,父亲。”宋曜没有拒绝。
只不过,在宋深写好给扶阳县的信之后,临送去之前,手里又被宋曜塞了一封信,看厚度,大概是宋深的两倍厚度。
宋深:……
只觉得心里似乎有千言万语在涌动,但是却一句话都说不出口。
.
扶阳县。
收到宋氏家主的亲笔信的时候,叶瑾声整个人都是懵逼的。
“宋家主?”叶瑾声茫然地看着亲自过来送信的宋昀,疑惑道,“给我的亲笔信?为什么?”
宋昀喝了一口茶,淡定地道,“瑾声拆开看看不就知道了。”
也是。
虽然心里疑惑,但是叶瑾声还是动作麻利地拆开了信封,打开了折叠地四四方方的信纸。
看到信纸后,叶瑾声忍不住赞叹了一句,“好字!”
听到叶瑾声的夸赞,宋昀脸上那得意的神色几乎是遮掩不住,“过奖了,家父的字,也只是平平而已。”
叶瑾声忍不住白了宋昀一眼,“我夸得是宋家主,又不是你。”
宋昀理直气壮地道,“那是我爹。”
叶瑾声:……
算了。
他没有继续和宋昀掰扯下去,而是开始看信件的内容。
.
大概是习惯问题,宋深写的这封信,也是明面上一团和气,但是深层次的意思需要细细品味的那种。
总而言之,对于叶瑾声而言,他就只看懂了一句话。
“楚氏想要跟你们合作?!”叶瑾声震惊地道,“楚氏这是什么意思?!”
宋昀早就从宋曜给自己的信里知道了这件事,闻言淡淡地道,“家兄的意思是,楚氏可能是想离间宋氏与你的合作。”
“看着吧,再过不久,你应该就能从别的渠道,巧合的知道楚氏即将与宋氏合作的消息了。”
至于是什么别的渠道,宋昀冷笑一声,他也很是好奇呢。
扶阳县现如今可不怎么太平,家中有些底蕴的人,基本上都能查到七松斋的第一家就在扶阳县,只不过,碍于在此处的人是宋昀,而他的背后站着宋氏,所以稍稍有些收敛罢了。
如果此时在扶阳县当县令的,是如同邹邈一样从少吏调任的县令,恐怕,楮宅的那场大火,还能烧得更早一些。
若是宋曜猜测的成真了,宋昀也正好能顺藤摸瓜,把那些敢伸过来的手彻底斩断。
真当他是病猫了不成?
.
听了宋昀的分析,叶瑾声也立刻变得警惕了起来,他立刻让黎琼再次加大了新楮宅的巡逻力度,而且,对于新招来的匠人,也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查,确保对方不会泄密。
除此之外,扶阳县郊外的玻璃窑、陶窑、瓷窑也是同样,李苟本身就曾经担任过瓷窑的管事,经验丰富,倒是不必担心。
有了这三个窑口,附近村寨里的人,也逐渐往窑口所在的地区靠拢,不少家中田少或者是无田的人,都会去碰碰运气,也算是间接地提高了附近村寨的生活水平。
尤其是瓷窑和玻璃窑,叶瑾声与李苟商量过后,除了工钱略多一成之外,还推出了另外一项福利制度。
内部员工购买玻璃或者是瓷器的话,可以用内部价格购买。
而这一制度,让不少在窑口里做工的人家里也换上了玻璃窗,成为了邻居的歆羡对象。
虽然李苟一直强调要保密,但是窑口上的待遇明显比其他地方的要好,这些都能从那些匠人平日的只言片语里听出来。
所以,等到窑口扩大,需要招新人的时候,无数人为了抢一个名额挤破了脑袋。
匠人们干活儿积极,效率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对于叶瑾声而言,完全是双赢。
.
除此之外,叶瑾声也一直在注意着到底是谁会成为楚氏的眼线呢?
但是,让叶瑾声想不到的是,那人居然光明正大地前来拜访了。
99/152 首页 上一页 97 98 99 100 101 10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