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独马齐,于康熙三十八年便官至武英殿大学士,真正能够称得上“宰相”称号。
康熙对马齐其实很倚重,并且对他多有回护,康熙在令全体朝臣推举太子之前,特别下谕旨让马齐不要参与这件事。
然而现在看来,马齐却没有服从这一旨意。
张廷玉的话,让康熙惊怒交加,让人去彻查马齐。
结果却发现,在公选太子之事上,马齐与国舅佟国维暗中倡导,领侍卫内大臣阿灵阿、鄂伦岱等积极配合,全体朝臣共同保举皇八子胤禩为太子,让万岁爷的期望完全落空。
次日早朝,就有人列出马齐的诸多罪状,康熙大怒,判其宥死拘禁。
马齐等人受到康熙的严责,马齐被革去大学士,交与八皇子“严行管束”,他的三弟马武、四弟李荣保及其族人都受到牵连。
这是马齐的宦海人生中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遭受重大挫折。
大家一看,老大发火了,一个个低头不语,回头张英就病重了,卧病在床,其实是被李光地气的。
四爷跟十四爷吐槽:“李光地这个琉璃蛋子,把主意打到了张英的身上,也不看看张英是什么人!这回气的张英一病不起,他名声也不怎么样了。”
“老张大人也是不容易。”十四爷觉得他要是张英,非得气吐血不可。
李光地这个家伙,不容小觑啊!
“马齐,是我的人。”十四爷还在唏嘘呢,四爷就跟他说了一句大实话。
十四爷看了看四爷:“哦,那哥,你想咋办?”
“如果是你,你怎么办?”四爷却是问了十四爷。
“凉拌!”十四爷的回答,赢得了四爷一个爆栗子:“好好说话。”
“我好好说了呀,哥,就是凉拌,放心吧,老爷子那么看重马齐,马齐大人不会被委屈多久的啦!”十四爷记得马齐还挺有名的,因为他好像是一直到雍正朝,都是个大臣。
更着名的是,马齐涉外事务繁多。
“凉拌?”四爷细细咀嚼这两个字:“放着不管?”
“只偷偷地叫他们家不要慌,一切顺其自然。”十四爷道:“放心吧,老爷子心里头明镜似的。”
“那就听你的!”四爷冒了个险。
如果不成,丢失马齐对他来说,损失很大。
马齐毕竟是首辅大臣之一,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十四爷第二天去宫里头陪伴康熙用晚膳:“皇阿玛,儿臣什么时候可以南下广州?”
“等过了朕的万寿节吧!”康熙舍不得十四,十四其实也舍不得康熙,不过,现在的朝局,被康熙搅合的一锅粥,人人都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呈现出来一种诡异的平静。
康熙的命令现在是一路同行。
没人敢阳奉阴违,更没人敢拖延命令。
所以一些调令啊,任命啊,也没人反对。
康熙这一手玩的是炉火纯青,没人看得破。
这才吃完猪头肉,康熙又说了,察其有诬,释放马齐。
马齐等于是做了一道过山车,不过他没有给马齐官复原职,只是让他御前行走,平时就在家待着,颐养天年的样子。
不过,马齐这一个月过得可不太好,八皇子对他也就是面子情儿,九爷倒是劝过八爷,对马齐上点心。
结果八爷认为马齐倒霉了,就起不来了,故而对马齐也没怎么尽心。
十爷忙活着兵部的事情,都没怎么参与此事,反正八哥的太子之位,也没有盘算到,还是老实的给皇阿玛办差吧。
结果马齐竟然被康熙释放了出来,八爷有些后悔,但是世上没有后悔药啊!
十四爷对康熙的政治不感兴趣,只关心自己什么时候能南下广州:“皇阿玛,您要儿臣去广州,有什么期待吗?”
“朕希望,你能在广州将海军训练好。”康熙对十四道:“最起码,要有一支海上防护力量。”
康熙对海军越来越重视了。
不过在太子的问题上,几乎牵扯了所有人的目光,没人注意到康熙的小动作。
甚至都没人注意到十四贝勒,以及年羹尧的一番布置。
至于戴梓,已经去了新成立的火器局,兵部左侍郎的头衔,以及火器局将作大监的头衔。
将作大监相当于是火器局的局长啦!
十四爷开玩笑的道:“以后就该叫您戴局长了。”
“局长?”戴梓乐了:“老臣这都好几个头衔了。”
“那还不好?有俸禄拿啊!”十四爷笑了:“以后多让您照顾啦!”
“好说,好说。”戴梓乐呵呵的,一扫从京城狼狈离开的郁气,再也不在意自己这十几年的隐秘生活。
现在整个火器局,都是他说了算,至于以前的那些洋人们,都不见了。
康熙对洋人起了疑心,怎么可能继续用洋人传教士,在火器局这么重要的地方做技术工呢。
年羹尧的调令下来了,他马上就要启程去广州。
所以来十四府上告辞:“臣先去广州,您在这里慢慢的收拾,等到您到了广州,臣肯定给您安排好住处。”
“嗯,到时候我就去广州找你,拎包入住了。”十四爷笑了:“记得要个郁郁葱葱的地方,爷听说,广州也叫花城,那里一年四季都有花儿盛开。”
“好,您去了那边,臣一定将一切都打点妥当。”年羹尧看着十四爷:“臣就在您旁边设立府邸。”
“行啊!”十四爷答应了。
年羹尧就在这里用了一顿饭,然后带着上百人,快速的南下广州。
因为他有很多事情要办。
康熙这段时间一直让人摸不到头脑,张英病倒了,这政务都是李光地在处理,他这人油滑的很,康熙的心思他猜出来一点,但是没敢对人言。
故而对康熙,是毕恭毕敬,什么都不跟康熙对着来。
等到三月份,万寿节还没到呢,康熙就做了一件,前无古人,不知道后头有没有来者的事情:复立胤礽为太子,昭告宗庙,颁诏天下。
四爷当时冷汗都下来了!
十三爷也如此,他都傻眼了好么。
九爷跟十爷也傻眼了,俩人的跪姿都僵硬了好么。
第205章 大封!
二皇子重新成为了太子,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似的,但是这位二立的太子,却失去了所有的权利。
跟他没被废之前,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这让太子爷十分暴躁,但是又不得不夹紧尾巴做人,这才刚复立而已。
万寿节的时候,康熙过的很热闹。
晚上,十四给他做了一碗面:“皇阿玛,不要想太多,您的龙体要紧、”
如今康熙看奏折,都要看好久,其实他的眼力已经不如从前了,却舍不得放下奏折。
“朕着急啊!”康熙却说了一句,让十四摸不着头脑的话:“您着急什么呀?您长命百岁呢,这才过了一半就急了,等到您七老八十了,还不得每日抱着折子睡啊?”
“你不觉得朕老了吗?”康熙有点弱气。
“没有啊!”十四爷亦无所觉的道:“人都说,九十正当年,八十少年期,七十小弟弟,六十算老几?您这连老几都算不上,老什么呀?后宫那么多妃嫔,还在继续生孩子呢,我那二十一弟刚学会说话啊。”
康熙被他逗笑了:“就你会说话。”
“皇阿玛,吃面,吃面!”十四爷将面条放了上来。
康熙一看:“绿色的面条?”
“是啊,一窝丝的绿色长寿面,儿子祝愿阿玛您青春永驻,健健康康,长命百岁。”十四爷嬉皮笑脸的给康熙行了一个大礼。
“好,好!”康熙很喜欢那句“青春永驻”,虽然一般这么说的都是女人,但是男人就不许青春永驻了么?
不过十四的话,的确是让康熙很喜欢,前两天,他的二十一儿子,已经开始冒话了,会叫“阿玛”了。
虽然把“皇”字,喊成了“房”,但是会说话了就是好消息。
如今宫里头的格格没几个,还都病病歪歪的,只有皇子阿哥们,才是健健康康。
“皇阿玛,你放宽心,就您这身体,比儿子都强,还怕什么?还有啊,别熬夜,多吃蔬菜和水果,还有,适当的运动,补品什么的也不能断,隔三差五的就要吃点海参啊,燕窝之类的东西,不要怕人说奢侈,又不是什么龙肝凤脑,这都是按例进贡而来的贡品。”十四爷对着康熙唠唠叨叨:“再说了,还有儿臣给您的零花钱呢。”
十四每年给康熙的孝敬钱可不少,尤其是他的反季节大棚,什么青菜水果啊,都免费送给康熙,而康熙呢,拿着这些东西,当年赏赏下去,大冬天的,两筐青菜比一整套赤金头面都贵!
其实这是他十四儿子给他提供的,那草莓,卖给别人都是六枚一小盒子,可是给他的都是十二枚一盒子,美其名曰十二月。
最近还增加的毛桃和山丁子。
康熙嘴上不说,心里却无比的清楚,这些年他十四儿子给他的有多少,别人只看到了他对十四的厚赏,却没有细细算过这笔账。
过来万寿节,日子进入了四月初,太子既然复立,那么大皇子也该处置了,康熙下令,移禁胤禔于公所,遣官率兵监守。
就是把大阿哥圈禁在原来的直郡王府,现在的大阿哥府。
派遣官兵将府邸团团围住,看守大阿哥全家,但是内务府依然要依照皇子的份例,供给大阿哥府一切所需。
不过这里头,到底有什么区别,那就只有大阿哥府的人才知道了。
康熙在四月初的第一次大朝会上,表示要分封皇子们。
有大臣赞同,就有大臣反对,偏偏这个时候,张英去世了。
张英是被李光地硬生生给气死的!
张廷玉顿时就要守孝,张家算是暂时退出来这个漩涡,沉寂了下去。
可是分封诸位皇子阿哥的事情,非同一般,太子刚复立,就要大肆的分封皇子阿哥,这等于是增加了其他人夺嫡的筹码,第一个反对的就是太子爷啊!
但是他不如从前了,反对也没有用,刚刚复立的太子爷,势力还没有恢复,反对的声音不是很大。
而且这些日子,万岁爷干纲独断惯了,根本不听臣下的意见。
四月十五
皇子分封一事,总算有了结果。
康熙爷晓谕宗人府:从前朕之诸子所以不封王爵者,良恐幼年贵显或至骄侈恣意而行,故封爵不逾贝勒。此亦朕予之以勉进之路也。今见承袭诸王、贝勒、贝子等,日耽宴乐,不事文学,不善骑射,一切不及朕之诸子。又招致种种匪类,于朕诸子间,肆行谗谮,机谋百出。凡事端之生,皆由五旗而起。朕天性不嗜刑威,不加穷究,即此辈之幸矣。兹值皇太子重涉政事,胤祉、胤禛、胤祺、胤祯俱着封为亲王,胤佑、胤誐俱着封为郡王。胤禟、胤祥、胤祹、胤礼俱着封为贝勒。
惟八阿哥乃获大罪身撄缧绁之人,留其贝勒足矣。
意思就是说,除却老八恢复贝勒爵位之外,其他人都有所晋升。
二皇子依然是太子。
大皇子还是直郡王。
三皇子从诚贝勒,变成了诚亲王,嗯,他升爵了。
四皇子成了雍亲王;五皇子成了恒亲王;七皇子成了淳郡王。
八皇子依然是贝勒,不过有了封号,“廉”贝勒!
九皇子也是贝勒,因为五皇子已经是亲王了,九皇子跟他一母同胞,爵位就不会太高。
十皇子是敦郡王;十二皇子、十三皇子、十五皇子都是贝勒。
往下的十六皇子、十七皇子、十八皇子和十九皇子,都是贝子了。
隔天,礼部代传谕旨到四爷府上,圣上依然赐四阿哥爵号为“雍”,始称雍亲王。
雍郡王府扩建为雍亲王府,四福晋册为雍亲王妃,侧福晋李氏、年氏晋侧妃,世子为雍亲王世子,钦此。
此次大封的最大意外,就是十四爷。
十四爷被封为恂亲王,世袭罔替啊!
大封之后,就是各府破土动工,开始修缮府邸了。
四爷现在又被调去了工部,负责的就是给各个府邸修房子。
按照《大清会典》里的规划,亲王府制为正门五间,正殿七间,前夕护以石栏,殿内设屏风和宝座。
两侧翼楼各九间,神殿七间,后楼七间,凡正门殿梁均覆盖绿色琉璃瓦。
正殿嵴安吻兽,压嵴七种。
门钉九纵七横六十三枚,其余楼房旁庑均用筒瓦。
不过因为十四皇子是唯一封为铁帽子亲王的皇阿哥,康熙爷也对这位十四爷特别关注,愣是让内务府给调高了一个规格,所有正门殿梁全覆盖杏黄瓦,其余楼房旁庑均用绿色琉璃瓦,规格之高,古今从未有过!
建成之后,丝毫不比皇宫差多少,那叫一个金碧辉煌。
宫里的人不是没有犯嘀咕的,但是没人敢出声,就连在早朝上,有言官出于规矩,开口问上那么一句,老爷子就发了大火儿,直接摘了对方的顶戴花翎,发配盛京去了。
自此之后,再也没人敢当面说什么,但是背地里的猜测一直不断,可是有康熙这位老爷子在,就算是羡慕嫉妒恨,也没人敢真的朝十四阿哥伸手。
不仅如此,康熙对十四阿哥这个儿子的宠爱,真的是明晃晃的,府邸建成之后,他甚至提前派了梁九功去看,有不好的地方立刻就改,大家都在猜,老爷子是不是会在稍后亲自去一趟?
倒是四阿哥,一天遇到了十四爷,拉着他到了僻静的地方,很是严肃的对他道:“尽管皇阿玛对你宠爱有加,也不能恃宠而骄。”
“放心吧哥,你弟弟不是小傻子,老爷子是对我心里有愧,这才无上恩典,其实也是变相的将我排除在争夺那把椅子之外,我都明白的。”十四爷一脸得瑟的扯了扯他亲哥哥的辫子:“哥,我可就指望你啦!”
四阿哥脑仁儿生疼!
他怎么就有了这么个弟弟呢?
这些年,渐渐长大了,他也明白了许多事情,他这个弟弟,真是跟他好,贴心,也拉近了他和额娘的母子之情,就是总有些不着调。
172/242 首页 上一页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