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爷,好久不见了,您都长这么壮实了。”郝斯温看着十四爷,眼中带着一丝自豪,他教导出来一个双料亲王,一个贝勒爷。
十三爷虽然不如十四爷爵位高,但是大家都说,是因为十三爷曾经犯过错误,不然的话,以十三爷的救驾之功,当个郡王,绰绰有余。
十四爷一直是简在帝心之人。
别人都是亲王,就他是双俸。
自豪啊!
其他人一看,郝斯温竟然真的是十四爷的谙达师傅!
其实十四爷也是做给旁人看的,让人知道他跟郝斯温的关系。
而很多人最开始是怀疑的,郝斯温在京中的履历并不高,只是当过侍卫而已,还是戍卫畅春园的二等侍卫。
一等侍卫还能跟主子说上话。
二等侍卫就不一定了,何况是当皇子的谙达师傅。
三等侍卫更多,多如牛毛,主子都不一定见到过。
可是十四爷一来,不仅叫起说得快,一见到郝斯温就拥抱了一下,这种亲昵的举动,这俩人绝对非一般的关系。
然后十四爷又拥抱了一下年羹尧:“亮工,爷的宅子呢?大花园呢?”
“臣都给您备好了,一年多没见,十四爷您越发的风采斐然啊!”年羹尧用力抱了抱十四爷,他一年多没看到这个人,不见面就觉得想念了,现在见了面,发现更想念了。
这个人,他真的放不下了。
十四爷还跟曹颙拥抱了一下:“曹颙!”
“十四爷。”曹颙见到十四爷也很开心:“您可算是来了,奴才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您给盼来啦!”
曹颙清瘦了很多,原来是个小胖子来着,不过虽然清瘦了,可全身都是小肌肉。
倒是健康了很多。
气色红润,双目有神。
“爷来帮你了。”十四爷拍了拍他的后背。
十四爷只跟这三个人拥抱过了,其他人都是抬抬手,点点头。
这就看出来了,十四爷是跟着三个人亲近,至于两广总督,十四爷只是矜持的点点头。
而两广总督这个职位很重要,主要是广东和广西两地,在明朝的时候就设立了两广总督,起初是为了平定少数民族叛乱,后来是督促两广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是个大权在握的职位。
到了清代,这种地方政治体制变革终告完成,总督作为封疆大吏的地位已经确立,他们的基本职责是“厘治军民,综制文武,察举官吏,修饬封疆”。
其辖区范围、官品秩位以及归属地方编制都十分明确,在整个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巩固国家统治、稳定社会的有力支柱。中央的一切施政方针政策,均需首达总督而推行于下,同时中央通过分权于总督而收到集权的实效。
这样封疆大吏一般的存在,到了十四爷的面前,也只是个奴才而已。
“奴才郭世隆,给十四爷请安。”两广总督郭世隆,赶紧过来,单独给十四爷请安问好。
他自称奴才,不是臣,是因为他们家是汉军镶红旗人。
是在旗的人,要是个纯粹的汉臣,就该自称“臣”了。
“郭总督,起来吧。”十四爷背着手,看着他:“爷知道你。”
郭世隆笑了笑:“奴才也挺说过王爷,恂亲王,双俸亲王,这大清朝,独一无二的存在。”
郭世隆年纪有些大,六十了,却身子骨硬朗。
“爷听皇阿玛说过郭大人,为官清正,宽政爱民。起初袭佐领,加礼部员外郎,改任御史,最后累官至两广总督、刑部尚书。”十四爷道:“郭世隆,字昌伯,汉军镶红旗人,清朝大臣。父亲郭洪臣,原籍汾州。唐末,梁王朱全忠拆毁长安,亲仁里子孙被迫散居于洛阳、汾州、太原等地,”子孙散居汾晋间”,郭大人,你是大唐郭令公的后代。”
也就是说,郭世隆即是郭子仪后裔。
历史上唯一一位文状元,武状元,又以武功立扶大唐江山社稷之人。
不论是正史上还是野史上,郭子仪都是当之无愧的人臣表率。
身为郭子仪后裔的郭世隆,也是个能耐人。
郭世隆任两广总督的这个时候,因为广东省海疆长达二千馀里,守汛辽阔,盗贼常出没无常。郭世隆疏定营制,增设兵船巡哨,多次击败海盗,击沉其船只四十五艘,奏报擒获海阳巨盗蔡玉也等五人。
康熙帝遣刑部侍郎常绶去广东省勘查,常绶以郭世隆平时禁贼不严,盗贼起事后含混朦胧掩饰,因此上奏朝廷褫夺郭世隆的官职和品级。
可是康熙今年突然再次启用了郭世隆,依然就任两广总督。
这郭世隆起起伏伏数十载,是个官场老油条了。
广州巡抚是佟佳彦,这人说起来,还是佟佳庆桂的堂哥,十四临走之前,他把亲王府长史的位置,让佟佳庆桂担任了。
他的四个伴读小伙伴,只有佟佳庆桂的消息最为灵通,且出身也高,故而他把王府让佟佳庆桂看着点。
如今跟佟佳彦,也算是有点关系了。
至于其他人,基本上都是年轻的官员和将领,没什么太多的印象,也不太认识,不过大家都认识了十四爷。
以后这位可千万惹不得,这上任来干什么都没说,却带了三五千人随行伺候,加上万岁爷封了这位双俸亲王,恂亲王,谁敢惹?必须叮嘱家里的小子,尤其是好惹是生非的那种,都在家里老实的关着吧。
一行人隆重的接待了十四爷,不过十四爷累了,年羹尧带着十四爷,去了他专门给十四爷修建的恂亲王府别院。
以前叫贝勒府别院来着,后来十四受封恂亲王,年羹尧就改了这个地方的名字。
十四爷到了地方就喜欢上了这里,因为这个别院是在一个山上。
山不高,但是主建筑就在山腰上,整个山都是后花园,郁郁葱葱的不说,种的还都是果树。
一年四季都有果子吃。
周围圈出来的很大的地方,墙上都爬满了蔷薇花儿,风一吹,花香阵阵。
内里建设的跟个花卉博览似的,山腰上的主建筑是很别致的宫殿式建筑,符合十四爷的身份。
而山顶上,则是有两栋错落的吊脚楼,竹林吊脚楼,很有野趣儿。
周围都是护军的住处,山下是侍卫们的住处,可以说,将十四爷围了两层,这些人都是十四爷带来的,他们就是负责十四爷安全的,必须要保证十四爷,毫发无损。
这里没有什么侍女和丫鬟,清一色的内侍。
倒是让十四爷有点意外,他府里的丫鬟们都没跟来,何况一个个年纪也大了,早就该嫁人生子了,这事儿,十四爷托付给了大嬷嬷和孙嬷嬷。
这里没有女眷,他反倒自在了很多。
“这里不错,你辛苦了。”十四爷拍了拍年羹尧的肩膀:“亮工,有心了。”
他算是看出来了,这里设计的跟个花园似的,与畅春园差不多,更妙的是,这里的山上,有个小瀑布,形成了山泉溪流,连水都不缺。
年羹尧能找到这样的地方建设个花园别院给他住,是真的用了心。
“不辛苦。”年羹尧笑了,笑容灿烂如同朝阳:“十四爷喜欢就好。”
“喜欢!”十四爷同样笑容满面,说这两个字的时候,他的心里一颤。
或者,这就是说不出口的感情。
年羹尧也一愣,他觉得心跳的厉害,比他救驾之后,心跳的还厉害。
不过,俩人的气氛刚刚暧昧点儿,就被打断了,马连英来了:“主子爷,年大人,郭总督带人在广味楼设宴,请王爷与大人赴宴。”
“后天中午吧,爷累了,休息两天。”十四爷有点气闷。
年羹尧眨了眨眼睛,也有点失望:“那十四爷休息一下,后日早上,臣来接您。”
赴宴是一定要去的,这广州府的官员不多吧,但是本地人很团结,尤其是这里不少客家人。
客家是唯一一个不以地域命名的民系,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
客家这一称谓源于东晋南北朝时期的给客制度及唐宋时期的客户制度。
移民入籍者皆编入客籍,而客籍人遂称为客家人,属于汉族民系。
客家既是一个汉族民系的称谓,更是文化层面的概念,与满族的概念截然不同。
客家文化有古汉文化活化石之誉,客家语言是古汉语的活化石,能与《切韵》《唐韵》《广韵》《集韵》等古代韵书记载的发音对应,保留大量文言文字眼,如客家语发音的你、我、他就是尔、吾、其的古音。
客家学是当今世界的一门显学。
说白了,就是跟满族不同,大大的不同,这大概是保存的最为完整的汉人体系分支。
满人对大海的不理解,让这些人有了生存的土壤,他们不服管教,不过现在也不会对大清不服气,只要大清不弱,他们就不强。
且这些人很多亲戚,当年都难度避难,也就是南洋的汉人们,跟他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十四知道,在他前世的时候,南洋的汉人,尤其是某些国家的汉族遗民,哪怕是到了二十一世纪,他们的婚礼习俗,还是汉民族的传统样式,新娘子还会穿大红色绣凤凰的马面裙,儒袄的小上衣,凤冠霞帔,大红的盖头。
新郎官同样也是大红色的喜服,头戴乌纱帽,簪着大红花。
不过粤语,他就会几首粤语歌,说话还得说官话,也就是古代的普通话。
幸好官员们考试的时候,其中一点就是必须要学会说官话,不然在朝上基本无法交流。
十四爷在这里安顿下来,厨子们头一晚上就做了简单的一些清粥小菜给大家吃。
第二天开始,才大展拳脚,做了鱼片粥、牛眼贝蒸蛋给大家。
年羹尧派人送来了新鲜的水果,还有很多的硝石,用来制作冰点,给十四爷消暑降温。
小瓶子到了这里第二天,就活蹦乱跳的了。
“你好啦?”十四爷看小瓶子神奇的吃掉了一整碗的鱼片粥,还吃了一整盘子的牛眼贝蒸蛋,别看小瓶子晕海船,可他最爱吃海鲜。
“好啦,王爷,奴才早就好了。”小瓶子蹦蹦跶跶:“奴才又可以好好地伺候王爷了。”
“嗯,好了就行。”前两天在船上,小瓶子是吃什么吐什么,这会他却吃什么都香了。
“正好,明天王爷赴宴,我们都跟着去,穿上我们最好的衣服,让人不要小看了王爷。”马连英是内侍们的头儿,虽然他不如小瓶子跟十四爷那么亲近,但是他在大局上把握的可比小瓶子强多了。
“你们爷不会让人小看的。”十四爷乐了:“把爷最好的衣服也找出来。”
“那就是王爷的亲王礼服。”马连英一甩手里头的行李单子:“您要换上大礼服么?”
“算了吧,这么热的天,大礼服还不得热死我啊!”十四爷瘪嘴:“给爷找一身亲王常服来就行了。”
大礼服?他是疯了才会穿大礼服。
翌日一大早,年羹尧就来了,他是穿着官服来的。
十四一看到就乐了:“你怎么穿的这么严肃啊?”
“今天不止是官场中人,还有大海商们也来凑热闹,你可得稳住啊十四爷,那些大海商们,盼您盼的可久了。”
“盼着吧,我来了他们就得绷紧了皮子,税收怎么样?”十四爷关心的是税收问题。
“还好,他们都很遵纪守法,毕竟,朝廷能开海禁,他们高兴都还来不及呢!”年羹尧道:“生怕这个好处没了。”
海商们憋屈了这么久,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出海了,能不珍惜这个好机会么。
以前都说满人怎么怎么着,现在谁都不说了。
一开口都歌功颂德的架势。
“走,看看他们都给爷准备了什么?”十四爷带头往外走:“不好吃也就掀桌子。”
第208章 坐镇广州
广味楼
广味楼是广州有着上百年历史的酒楼。
是一家老字号,这里的广式早茶,早点都很独具魅力。
楼高三层,一楼上百个桌椅板凳,早点的时候最热闹了;二楼是五十多个雅座,午饭的时候最热闹;三楼就是一半雅间,一半是个聚会厅,有的时候,一些文人雅士,还在这里聚会。
雅间更是分了梅兰竹菊四个,只有四个雅间,却装修的很是高雅,就连墙角种植的兰草,都是孤品。
这里如今被人包了下来,出钱的是年羹尧。
大海商们想要付钱,年羹尧都没让,他的钱财不少,并不缺少这点钱。
何况是给十四爷接风洗尘,他怎么可能让别人拿钱,给十四爷付账呢。
这次,很多人都在广味楼那里看热闹,不过广味楼被兵丁围了起来,不许人靠近。
一楼那上百个桌椅板凳,坐满了大海商们,家里没有超过十艘海船的海商,是没资格坐在这里的,大海商,大海商,哪个不是家财万贯啊?
但是这会却只能坐在一楼这里,二楼坐着的都是广州的官员们。
基本上都到齐了,所以二楼也都坐满了人,比起康熙爷来的那会儿,更多的人是见不到万岁爷的,但是这会可以看看万岁爷的儿子,一位亲王。
还是拿着双俸的亲王,一个亲王的俸禄可不低啊,还有分给这位亲王的各种皇庄,财产和各种逢年过节的礼物。
想一下,这位八成不缺钱,不过听说,这位很爱钱。
大海商们都在想尽办法打听这位十四爷的喜好,琢磨着,给弄点什么投其所好的东西。
上次盐商们倒霉,据说就有这位的影子。
可是没有真凭实据,这位又远在京师,深居简出的根本没人够得着。
现在终于人过来了,大家都想跟这位天潢贵胄搭上线,可惜,有点难。
十四爷来了之后,路过一楼,过了二楼,直接上了三楼。
去了半开放的那个阁楼的上头,这里是一二楼都能看到的地方,平时也是作为重要的宣讲之地。
有的时候,这里的一些雅士们聚到一起,也会有精彩的文斗出现,某些好的文章,甚至能经此流传出去,名声鹊起。
174/242 首页 上一页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