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清十四的奋斗史(历史同人)——初吻江湖

时间:2021-10-06 09:39:47  作者:初吻江湖
  这人二十左右的年纪,身量修长,有点瘦,面有菜色,但是眼睛清亮有神,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一袭长衫穿在他的身上,洗的有点发白了,脚下一双半新不旧的鞋子,虽然是大夏天的,但是身上有一股淡淡的薄荷香,提神醒脑啊。
  被十四打量的读书人也不恼怒,依然吃着自己的早饭,十四把他们要的炸饼往他跟前儿推了推:“我与小仆眼睛大肚子小,点了很多炸饼却有点吃不消了,兄台帮个忙呗?”
  那读书人抬头看了看他:“好。”
  说话声音也好听,而且不娇柔做作。
  吃完了自己的一张无油发面饼,就拿起了一张炸饼,开始慢慢的吃。
  小瓶子伺候十四爷十年了,一看十四爷的样子就知道,这是对人感兴趣了,于是立刻拿了那读书人的碗:“这位爷,小的跟主子爷吃的是半碗炒肝兑的半碗胡辣汤,很是够味儿,给您也来一碗尝尝吧,我们爷请客!”
  说完不容人拒绝,就再去要了一碗,半碗胡辣汤,兑的半碗炒肝儿。
  放了葱花蒜末和香菜,又给人放了回去:“您尝尝!”
  “好,谢谢。”这人的确是不矫情,吃饭上看起来是个有教养的人,并非寒门学子。
  让十四爷好奇的是,他这是怎么搞的,有点落魄啊!
  吃过了饭,萍水相逢,花几个铜板就算不错了,人家要回去,十四还要逛一逛,俩人本以为此次见面,以后想见估计都没多大希望。
  也没有互通姓名,就这么分开了。
  这是俩人第一次见面,但是很快,他们又见面了!
  十四阿哥吃饱喝足了之后,也没有着急回去,那人离开之后,他这里吃得差不多了,小瓶子去结算,结果又来人吃饭了,这次来的是几个卖苦力的大汉,自觉跟贵公子的十四阿哥坐不到一起去,也没有想找个座位的意思,直接要了炒肝儿炸饼,端到了一边,蹲在地上一起吃了。
  这些人不仅带了自己的碗过来,还带了下饭的东西。
  有个人打开一个罐子,蒙古侍卫们鼻子好使啊,顿时就皱眉了。
  因为那罐子,或者说,罐子里头的味道,太味儿了!
  摊位老板都习惯了,倒是没什么反应,可是小瓶子不行啊!
  他自己熏着没什么味道,可是他们爷怎么办?
  他们爷熏香都不爱,熏臭就更不能喜欢了。
  “哎哎哎!”小瓶子不由得不高兴的指着他们:“什么东西这么味儿啊?”
  小瓶子跟着十四阿哥出来,穿戴上虽然低调但是也比普通百姓们强多了,要不是年纪还小,又是个太监,丝毫不比地主家的少爷差多少。
  几个苦力吓坏了,赶紧把盖子盖上,摊位老板赔笑着道:“都是一些下苦人吃的东西,熏着少爷了。”
  小瓶子不高兴,但是十四阿哥却循着这股味道走到了几个下苦力的人那里:“你们吃的是什么?”
  这味道,这小坛子,咋那么熟悉呢?
  几个下苦力的都吓坏了,这京城里的少爷他们可惹不起。
  幸好带头的赵大是个胆子大的:“回少爷的话,这是我们自己买的酱菜,味道重了点儿。”
  说着还把自己的酱菜坛子往身边挪了一下。
  十四阿哥却双眼放光的伸手,把人家的酱菜坛子拉了过来。
  苦力们:“……???”
  十四阿哥打开酱菜坛子,里头是一种眼熟的东西,小方块,味道冲鼻。
  “爷?”小瓶子差点儿被熏了个跟头。
  十四阿哥拿了一双干净的筷子,伸进去沾了点儿菜汤,还尝了尝!
  小瓶子脸色都变了:“爷!”
  那声音,差点叫破了喉咙。
  蒙古侍卫们也瞪大了眼睛,这么重口味的东西,他们这样的糙汉都有些受不了,十四爷竟然受到了那个味道!
  不止是受到了那个味道,竟然还打开尝了尝?
  那东西灰了吧唧的看着就不太好,还有那味道,真的能吃吗?
  十四爷吧嗒了一下嘴巴:“这酱菜你们在哪儿买的?”
  赵大咽了咽口水:“小的们是在南酱园的同义厚那里买的,因为量大又便宜,虽然味道不好,但是这东西吃着的确是开胃,不是啥脏污。”
  “南酱园?同义厚?”十四阿哥一愣:“不是王致和吗?”
  “不是,他们老板倒是姓王,叫什么不知道,同义厚是专门卖酱菜的商号,也搞批发,南酱园是做这东西的地方。”赵大看这小公子和和气气,也没有让人殴打唾骂他们,胆子就更大了一些:“除了这臭豆腐,还有其他的酱菜也不错,但是主要是酱豆腐、豆腐干和八宝菜。”
  八宝菜贵一些,酱豆腐便宜。
  还有这种臭豆腐,咸香开胃。
  十四阿哥想了想:“小瓶子,给他们一人二两银子,带我们去你们买这个菜的地方。”
  他本以为王致和臭豆腐是清末才有的,现在看来他狭义了,这东西应该是清末才扬名。
  因为清末的时候,臭豆腐传入宫廷御膳房,成为慈禧太后的一道日常小菜。慈禧太后不喜臭豆腐其名,便赐名“青方”,使王致和臭豆腐身价倍增,扬名于世。
  十四阿哥知道创始人是王致和,但是他是什么年代的人,还真不太清楚。
  倒是这七八个苦力高兴了,带个路就有二两银子,这是天上掉馅饼了啊!
 
 
第109章 腐乳跟火锅
  几个做苦力的带路,八个蒙古侍卫压阵,又是在京城里头,十四阿哥并不怕他们耍什么花样儿。
  或者图财害命啥的,这京城要是不安全了,那哪儿还能安全?
  这南酱园其实是一片京郊南边的酱菜园子,酱菜这个东西味道大,在哪儿都遭人嫌弃,冬天还好,夏天的味道重,招惹苍蝇啊。
  所以这一片儿,地广人稀。
  倒是好找,到了地方这些苦力跟此地主人还挺熟悉,请了老板出来。
  这人三十来岁的年纪,穿着轻便的袍子,还围了个围裙,带着套袖。
  打扮的挺干净,但是这地方,一股子味道,再干净也弥补不了这点缺憾。
  “这位少爷,您是来订酱菜的?”老板也不相信这是来订酱菜的,这小少爷穿的这么利索,估计家里头油瓶倒了,都不带扶一把的那种。
  “你是此地的老板?”十四阿哥看了他半天,发现这人跟后世印在瓶瓶罐罐上的那个商标头像,一点都不一样。
  “是,在下王毅,字安平。”王毅一拱手:“这位小公子是来看酱菜的?”
  “是也不是。”十四阿哥指了指旁边领了钱财就买了一两银子酱菜的赵大:“他们在路边摊吃东西,正好让爷遇到了……。”
  他说了一下经过:“我想见一见,这酱菜园子的主人,谈一笔大买卖。”
  王毅是京城出生长大的,知道这京城里头,要想买卖做得大,就得有靠山。
  他们的酱菜园子远近闻名,可是一直卖不出京城去,就因为他们家没啥靠山,这生意也做的不大,高官显贵嫌弃这东西味儿不好,名声臭,不愿意搭理。
  小官员嫌弃这东西薄利多销,没多少油水。
  小商小贩的没那个资本,更没那个门路,所以他们家的酱菜园子一直都是不温不火,小本经营来着。
  王毅记住了那几个苦力,然后将十四阿哥一行人引进了自家酱菜园子待客的地方。
  酱菜园子大,晒大酱的酱缸上百个,据说最大的酱菜园子有五百个大缸。
  还有一个专门做豆腐的豆腐坊,只供他们酱菜园子做酱菜用,豆浆都是便宜卖给那些起早贪黑的小贩们,反正他们自家喝不完,留着还会坏掉。
  更有一些养牲口的来这里买豆浆,回去喂牲口喝,这东西便宜,还养人壮牲口。
  周围的人得了实惠,也不介意这酱菜园子的臭豆腐味儿不好了。
  何况他们也有人吃臭豆腐呢。
  酱菜园子有个门脸儿,专门卖酱菜的,后头有个大厅,是给客人们歇脚用的地方,大厅后头是个天井,过了天井是个三间正房带一熘儿七八间厢房。
  这是主人家自己住的地方,以及伙计们的住处。
  三间正房一间是客厅,东边是卧室西边是账房。
  开了三个门,三间正房都不通的,这也起到了极大地私密性。
  请到了客厅之后,王毅才道:“其实这家酱菜园子是家父所创,只是老父年迈,故而由在下经营,家父也是举人出身,只是会试没考过,年岁大了就就捐了个官身,在家中荣养,家里就在后头的村子里。”
  没有官身是压不住这买卖的,而且京城郊外的村子,那也是繁华地段,不比一般的城镇差多少。
  王家大宅还是很有名望的地方。
  “哦?”十四阿哥想了想:“能见一见老大人么?”
  康熙早年间的进士,其实都没有得到重用,因为那个时候很多人都是辅政大臣们的心腹门人。
  即便是有三五个清白的,也是才学不足之辈,是被塞进来滥竽充数的,何况满人当时并不重视汉人的科举制度。
  所以不得晋身的举人比比皆是。
  不过人家到底年纪大了,十四阿哥是个尊老爱幼的好孩子。
  “那请小少爷稍候。”王毅看出来了,那少爷旁边的小厮,恐怕不简单。
  袍角离地三尺,鞋子比平常高了一寸,白鞋帮子青缎面,宫里头的奴才才会这么穿。
  八个蒙古侍卫们虽然没开口,但是他们长相粗犷,性格彪悍,只有大户人家才养得起这样的蒙古好汉。
  这些人不仅要顿顿吃肉才能保证战斗力,另外就是他们的装备,刀、匕首和皮甲,还有他们骑的马。
  马上虽然没有记号,但是马匹的好赖他还是能看出来的,四肢健壮,马头高昂。
  马鞍子外表简朴,却都是好皮子削制的。
  这一身行动就很值钱了。
  所以他不敢怠慢,派人去请老父亲来一趟,另外自己陪着这位小爷去了晾晒场。
  酱菜园子的晾晒上,上百个大缸排开还是很有气势的,一股股酱香很浓郁,就是比较招苍蝇。
  这会儿正好是夏天最热的时候,同时也是大酱发酵的时候。
  没办法,这个时代的卫生不合格,更没有什么无菌车间。
  看的十四阿哥直皱眉:“这里卫生打扫一下,太脏了,做出来的东西放的时间长了容易坏掉。”
  “是,是!”王毅直擦汗。
  见太阳上来了,天气热了,十四阿哥就回到了客厅等人。
  不一会儿,一辆小马车就到了院门口,下来一个青年汉子,扶着一位老人家进来了。
  老人有点微胖的样子,一脸的和蔼气息,穿着丝绸的褂子,拄着一根小拐棍儿。
  留着花白的胡须,看起来年纪很大了。
  “小公子,这位就是我父亲,王致和。”王毅起身扶着老爷子坐下。
  “是这位小公子要见老朽啊?”王致和一辈子在京城摸爬滚打,顿时就看出来十四爷来历不凡了。
  “是,小……咳咳,晚……那个,爷想问一问,你这酱菜园子,怎么干起来的?卖不卖?”十四阿哥一连换了三个自称。
  他本来想自称“小子”的,这是最合适的一种,但是他要跟人谈买卖,这身份就瞒不住了。
  自称晚辈?他怕对方受不起。
  只好自称爷来着,但是又有点别扭,对方毕竟是个老人家。
  “这酱菜园子啊,还是老朽落魄时候,维持生计的东西呢!”王致和老爷子不仅陷入了回忆。
  十四阿哥才知道,王致和原本是安徽省宁国府太平县仙源的举人,康熙八年的时候,他进京赶考落第,受盘缠所困,滞留京城。
  顺带说一下,十四阿哥觉得他也挺倒霉的,这个时间段正是他皇阿玛成婚不久,跟朝臣们和太皇太后争夺政权的敏感时期。
  那个时候受到牵连的人不计其数。
  科举都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而倒霉的王致和,就赶上了这个时候,因幼时曾在家做过豆腐,为谋生计,做起了豆腐生意。
  难得他一个读书人肯放下身段,做个买卖谋生。
  他在所住的前门外延寿寺街羊肉胡同“安徽会馆”内,用手推的小磨,每日磨上几升豆子做成豆腐沿街销售。
  赚来的钱养活自己,同时也刻苦攻读,以备下科。
  结果盛夏某日,他做出的豆腐没卖完,恐日久腐坏,便切成四方小块,配上盐、花椒等佐料,腌于一小缸中。
  然后就有消息说,秋闱要开始了,得了消息的他歇伏停磨,一心攻读,竟淡忘此事。
  秋凉后,秋闱如期举办,结果王致和又一次落榜了!
  鉴于当时朝堂博弈最是激烈,他也不想返回乡里,就在京城这里重操旧业,期待下一次的会试,何况皇帝大婚,有了一个恩科,明年就能再考,无非是等上一年而已。
  这么宽慰自己的王致和,勐然间想起那小缸豆腐,连忙打开,未曾想臭味扑鼻,定神一看,豆腐已变成青色。
  他日子过得贫苦,扔了实在可惜,于是他大着胆子尝了一下,不料别具风味,遂送给邻里品尝,结果品者无不称奇。
  王致和臭豆腐声名鹊起。
  可是这个味道太重了!
  会馆的人喜欢吃,但是旁人可不一定都喜欢,于是他只好搬去了城门南外,那里有几个酱菜园子,他一开始是租赁,后来就买下了那里。
  “老朽屡试不中,遂尽心经营起臭豆腐来。”王致和已经垂垂老矣,但是提起自己创业的艰辛,还是很自豪的:“康熙十七年就断了科举的念想,在这延寿寺街西路建作坊立招牌。”
  十四阿哥抬头看了一眼:王致和南酱园。
  原来是这样,他终于明白了,没找错人,这是王致和的前身。
  南酱园啊!
  现在的南酱园还只是京中一个比较有名的产业,南来北往的商人都爱带上那么几罐子在路上吃。
  而且这个味儿,也的确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