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要留下三分之一的粮食供一家子吃饭。
剩下的要卖了,好缴纳税银,一家子的米油盐醋的都要从这里出,如果有个病啊,灾的,这点钱一花就没了。
“这件事情不是我们能管的,没看徐主簿都被气病了么。”丁田给灶里添了两把柴火。
他算过了,古代因为没有现代那么多的油水,每个人每年大概要吃一千斤的粮食,也就是十石的重量,每亩地就按三石粮食来算,缴纳賦税一石,吃一石,卖一石,一个人起码要种植十亩地才够本。
可是在乡下,一个人拼一把,勤快一些的话,可以种植二十亩地,当然,是在有大牲口的情况下。
没有大牲口的情况下,只能种植十五亩左右,再多的话,人会累病累死。
家里的吃穿用度,最基本的温饱,都勉强维持,看马县令那人,是个刮地皮的好手,他以前肯定没少搂,不知道他治下如何,现在这牛角县,可不如他以前待着的地方富裕。
这里的人可不是什么善茬儿,当年能跟北边的蛮夷对着砍,现在也敢揍县令个鼻青脸肿!
“这……我……。”林七愁眉苦脸。
他家虽然因为他的关系免了賦税,可是亲戚们也是一大家子人,同乡的人都知道,他是当衙役的,这下去收税也肯定是他们这些衙役,老爷又不会下去收賦税,到时候……他真怕自己被乡亲们打死。
“行了,行了!”丁田从带回来的包里掏出来一个油纸包:“买的烧鸡,拿回 去吃吧。”
“唉!”林七拿了东西都没开心起来。
丁田却是不操这个心,他觉得徐主簿不会让这个县令乱来,你看,县令一发昏,徐主簿这边就给知府通消息了。
徐主簿啊,就是个老狐狸。
他没有跟着杜大人一起走,反而留在了这里,看,原来只是个账房,现在就成了有品级的主簿了,这是进了官场了。
如果他努努力,县丞,也不是不可能。
县丞可是相当于副县令一样的存在,正八品的官职。
而且很多时候,没有县令的话,县丞,就是县令!
甚至会有县丞被任命为县令的事情发生,这在富裕的县城当然不可能了,但是在偏僻地方,例如他们这里,还是可以的。
丁田也是刚才才想明白的,他以前值班的时候,闲着无事就看一些小说,尤其是历史小说,他虽然不是专业学历史的,但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啊!
第二天丁田去市场买东西,正好遇到了前来进货的丁二叔,他是来给家里的杂货铺子进点货,赶了一辆马车过来拉货。
他就跟二叔小声的说了一下县衙里的事情。
“这么多?”二叔也吃惊了:“以前只是一亩地五十斤粮食而已,现在都涨到了一石?”
“这位老爷……呵呵,胃口大着呢。”丁田指了一下前头的一小堆人:“看到了吗?那里最漂亮的两个丫鬟,就是老爷后宅里的丫鬟,旁边的两个婆子,是后厨的,你看看那婆子,头上都带着鎏金的簪子,丫鬟的手上,都带着银镯子。”
“我记得杜夫人号称有一副金头面。”当时整个县里的女人,谁不羡慕杜夫人?
结果现在人家厨房里的婆子都带着鎏金的簪子,丫鬟都带着大银镯子!
这么一对比……他觉得来的这个马老爷,不是什么好人。
“不过大家别烦心,该交税交税,就是要交的勤快一些……。”7丁田跟二叔小声嘀咕了半天,二叔有点犹豫:“这样……能行吗?”
“肯定能行!”
在他回来的三天之后,老爷就让衙役们下去收賦税,衙役人数不够,马大人也不管,只要求收集賦税,而且还将此事交付给了徐主簿来做。
徐主簿的脸都黑了。
可是他却不能拖延时间,毕竟他们县衙的賦税,缴纳到府城,然后统一调配给驻北的大军。
一旦军中的供给出了问题,这事儿可就大了。
所以,徐主簿不得不让衙役们下去通知三位里长,以衙役们人数不够为由,让里长们通知各村的村长,粮食和银子,都送来县城,收,是不可能的,万一衙役们收不上来赋税……呵呵,马大人那里可就惨了。
连一点缓和的余地都没有,那时候可真的就好看了。
他让衙役以马大人的名义宣布的征收赋税的标准,却让衙役以他的名义,通知的里长们,尽量支持一下他的工作。
呵呵,不看僧面看佛面,大家对新的县令心怀怨愤,但是对徐主簿却非常的同情,那个马大人不出面,却定了这么高的赋税,还让徐主簿来主管,这不是就自己当好人,徐主簿当坏人么。
乡下人怎么了?
乡下人也不好糊弄啊!
这一天清晨,城门还没有打开,但是在晨光里,一辆一辆的车子,拉着粮食,往南城门的方向走,第一个车子上的就是丁田的二叔,他后头是丁三叔家的车子,他们两家是种田最多的人家,自然,这缴纳的粮食就比旁人多,但是税银是按户来的,这一点,他们家倒是占了点便宜,以他们两家的收入,这点税银反而不算太多,就是粮食要的太多了。
城门被城门吏打开,看到外面的情况,张大了嘴巴……。
□作者闲话:今天江湖的身体舒服多了,这都快一个星期了,才见好,唉,大家也要多多的保重身体,健康很重要啊!有啥也别有病,真的……没啥也别没精神。
第六十三章 钱粮賦税
徐主簿一大早起来,就去了粮仓那里蹲点,他借用了两个能写会算的账房,是城里有名的老账房,在粮仓那边,等来了一辆一辆来缴纳賦税的马车,以及村民们
他没请钱师爷过来,只自己带了县里最新的户口登记册子,以及田产登记册子
牛角县是经历过战火的地方,它不止县城是新的,所有都是重新登记过的,包括哪个村子,多少户人家,每户人家有多少田地,该交多少賦税,一清二楚。
县衙里的衙役们都被叫过来帮忙,粮仓本来有四个小吏看守的,但是四个人根本忙不过来,叫来衙役,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粮食称重,入粮仓,大庭广众之下,众目睽睽之中,谁也不可能作假,也不敢作假。
粮仓是新建起来的,里头连个老鼠洞都没有,入仓多少,就是多少!
徐主簿也是个厉害人,他用了自己的主簿印鉴,搞了很多的收条,第一个来缴纳賦税的就是丁家村。
丁二叔第一个缴纳賦税,徐主簿看到丁二叔拿了户籍过来,就给他开了个收条,这收条一式四份:“丁家村,丁大江,税银一两二十文,税粮一百四十五石,杂粮十石!”特殊行动组
他身边有个嗓子好的,大声的读了出来,然后又到:“收条,一式四份,一份丁大江收下,一份县衙备案,一份主簿留下,另一份则留待备用!”
“哇!”众人面面相觑,这么大鸣大放的,第一回 遇到啊!
尤其是粮食入库的时候,仓库的小吏都要给徐主簿跪下了,你这么打收条,我们可要了亲命了!
新打下来的粮食,那可是水分最大的时候,这一百斤粮食,过了明年春天,就该剩下九十斤了,还得说是好的。
潮湿一点的,剩下八十斤都有可能。
“哦,也是,你们说,这飞税要飞多少?”徐主簿看着眼前被马大人从自己人里任命过来的四个小吏,乐开了花:“说啊?”
小吏哭丧着脸:“徐主簿,你不能这样……不能啊!”
飞税,就是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潜规则啊!
“那这样吧,我在上面写上,飞税,减下去飞税的数量,怎么样?”徐主簿也不是真的要为难他们:“至于能不能飞那么多,我可就不管了。”
小吏们眼泪都要下来了:“您这……写上……啊?”
“行了,行了,我也不为难你们,我就少记二十斤。”飞税二十斤,只多不少,而且粮食送来了,大家都看着呢。
四个小吏现在寻死的心都有了。
飞税,他们老爷给定的是四十斤,他们飞二十斤,留下二十斤,这就是盈余啊
至于剩下的五斤,那是钱粮师爷的!
他们也能跟着分一点,但是不能多。
可是现在,二十斤没有了……不,不是没有了,而是登记在册了。
税银也是,徐主簿弄了二十个银箱子,五十个铜钱箱子,铜钱箱子旁边站着两个衙役,手里拿着细麻绳,是用来穿铜钱的,一串就是十文,两串系在一起,就是二十文。
十串串在一起,就是一百文,打个结,放进去。
一个不多,一个不少,银子虽然成色不好,但是也是银子啊!
这钱上的火耗银子……就是铜钱,也记录在案。
关键是徐主簿搞得那叫一个公开,公正和透明。
所有人都看着呢,他还跟老里长说的清清楚楚,这边收赋税的时候,那边钱师爷就知道了,火烧屁股一样的跑去找马大人。
可是马大人正在后宅,陪他的贵妾如意姨娘正在画画,画的是他们面前摆着的一盆早开的秋菊,是一盆粉色的菊花,花朵大如盘,非常的漂亮。
钱师爷在月亮门那里就停下了,叫守门的婆子去找马大人:“就说有大事情,请大人务必要快点出来!”
“大人正在陪着如意姨娘在画画,这会儿去……。”守门的婆子不爱动地方,脚下沉的很。
她在这个家里当守门的婆子这么多年,自然是知道,老爷跟姨娘在一起的时候,最讨厌被人打扰,谁去打断他们俩的浓情蜜意,谁就会倒霉。
除非是真的大事情,否则是没有好果子吃的。
以前有个丫鬟,长得也算是漂亮,对老爷就起了心思,夫人冷眼旁观,她以为夫人默许了,就在老爷跟姨娘在一起的时候,去找老爷,想把老爷在姨娘那里带走,结果……她就被带走了,听说被老爷直接卖去了烟花柳巷的窑子里,一辈子都别想出来了。
说是老爷处置的,其实还不是如意姨娘发了话?
老爷耳根子软,就听了姨娘的话,问都不问一声,就交给了姨娘全权处理。
从那以后,谁也不敢因为姨娘是妾室的关系,而对她不敬。
家里现在有点两头大的意思,当下人的就惨了,不知道要跟哪个,后院里女主人当然是夫人,可是如意姨娘也非常的受宠,说到底,家里说了算的还是老爷。
谁让老也有个好姐姐呢。
夫人娘家财力雄厚,老爷也用的上夫人的钱财。
全家的下人都明白这一点,也就越来越难以抉择,是跟着夫人,还是伺候如意姨娘..。
“这会儿都火烧眉毛了,还画的什么画啊!”钱师爷这个气啊。
但是那婆子守着门,就是不走,她对面的那个婆子掐腰:“这种时候,谁去谁倒霉,
钱师爷心里大恨,但是却不能拿两个婆子出气,最后还是从腰间的荷包里,掏出来两个小银裸子,是两枚花生豆一样的银子,只有二钱的重量:“一人一个,谁去帮我通知大人一声?这绝对是大事情!老爷不会怪罪你们,如意姨娘也不会,但是你们要是耽误了事情,这责任可就在你们俩身上了。”
钱师爷说的话够硬气,又给了她们俩银子,虽然只有二钱银子,却也是一笔赏赐了。
“那您稍等一会儿,婆子我这就去!”左边的婆子麻利的收了银子,往腰间一掖,扭头就拽拽的走了。
剩下刚才推三阻四的那个婆子,照着她的后背“呸”了一声:“老货!就知道卖乖,当心被姨娘整死。”
这后院下人之间的争斗,已经如此的白热化,让钱师爷看的直皱眉。
守门的俩婆子,明显一个是夫人的人,一个是姨娘的人,真是烂糟糟啊!
一个县令的后院而已,至于搞得这么紧张吗?
还分跟什么人,这都什么事儿啊!
第六十四章 马夫人的算计
可惜要让钱师爷失望了,那个婆子进去之后,正好赶上一场大战!
原来,马夫人派了身边得力的婆子去见马大人,说大少爷有些发热。
本来老爷身为丈夫和父亲,自己的嫡长子病了,应该过去看看的,这是一种重视的举动。
谁知道如意姨娘乐呵呵的来了一句:“老爷又不是大夫,过去看就能让大少爷好起来了?”
这句话,明显的就提醒了马县令,马夫人又在作妖了。
马县令是不喜欢马夫人的,但是没办法,他又需要马夫人的嫁妆和娘家支持自己,不然他一个人生地不熟的生瓜蛋子,来这里等着被人收拾么?
大姐夫已经罩不到自己了,还跟现任知府有旧怨,他端午的时候都没去看知府,是因为没啥拿的出手的东西,而马夫人对于如意姨娘,已经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很久了,端午的时候愣是卡着礼品,没给马大人面子。
马大人一气之下,也就没去知府那里走动。
只派了师爷过去送了一份厚礼,这跟他亲自去,是两回事。
为了这事儿,马县令一直在生马夫人的气,结果现在马夫人又在拿嫡长子做法子,说孩子发热了。
秋天的秋老虎是很厉害的,这个时候发热可不是什么好事儿。
但是如意姨娘的话也很有道理,马大人果然一甩袖子,本来已经起身了,又坐了回去:“让人去请大夫,老爷我又不是神医,过去看看就能看好大少爷的病
这就让那个婆子为难了,夫人说了要请老爷来,是因为马上就要八月十五了,夫人上次跟老爷闹别扭,赌气没有给老爷疏通上头知府,结果现在老爷也没给夫人好脸色,夫人也后悔,毕竟老爷的前途比较重要。
但是她又恨那个小贱人不死,就跟老爷互别苗头,还是家里人来信告诉她,家里的生意要往北边来开铺子,决定在县城里开个粮铺,再开个酒楼,听说这里有一座军营驻扎,还想再开个大一些的商行,万一能跟军中挂钩……军中的大员随意在手指头缝里流出来点什么,就够他们吃喝不尽的了。
如今北边战事已经过去三年,但是各种供给都没断,大军驻扎之地,将来肯定生意兴隆啊!
19/314 首页 上一页 17 18 19 20 21 2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