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就觉得她是刺头。
现在自己主动退出,多好的事。
每个睡觉前的晚上。
应叠都会想这些事情。
她嘴上说,不带稀罕的。
心里到底还是有些在意的。
毕竟那是她以前的习以为常的生活呀。
应叠每次想到这里,都会戛然断掉。
她看着是个话唠,爱碎碎念。唯独这件事情,她没有和任何人商量。
也从未跟人抱怨一句。
她始终记着。
这是她自己的选择。
-
国庆假期对比北归的三天,应叠可是拥有了一个礼拜的时间。
本来是打算外出旅行的,这些年,她是去过不少地方。但每次都是因为参加比赛,从来没有单纯地玩。
但问了小孩的课程,还是决定回家一趟。
应叠的家在本省,不在本地。
跟北归的家比起来,还是有点距离的。
从前训练忙,放假的时候,只想躺着,压根不会去想回家的事情。
现在停止训练了,感觉一下子多了好多时间。
回家前应叠问北归,要不要去自己家玩。
北归愣了愣。
应叠解释,我们家应太后说,跟你妈妈是好朋友,虽然以前咱们两家都没有怎么走动,但现在情况不是不一样了嘛。
那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回家?
有点突然。
北归反应了几秒钟,才回:“我……”
应叠看出了她的犹豫,讪笑着说:“也没事,我家没你家那么近。你现在学业重,还是别那么来回折腾比较好。”
好吧。
北归想说的话,又噎了回去。
应太后应该是她妈妈吧,她想要邀请自己去她家,肯定也是因为她妈妈要求的吧。
她说不定是不愿意带着自己这么一个不爱说话的拖油瓶吧。
北归低着头,回了房间。
之后一直到国庆假期。
两人都没怎么说话。
假期开始的那天,应叠还特地问:“真的不要我送你回去吗?”
北归摇头回应。
那行吧。
应叠要赶最近一班回家的高铁。
拎着行李先走了。
她走后,北归一个人窝在沙发上。
突然感觉浑身的力气被抽空。
她打开手机。
又点开看了看前两天奶奶给她发的语音。
奶奶跟她说,这个国庆,她要回一趟老家。
北归问她要不要自己跟着一起去。
奶奶说,不用。
你大伯来接的,你好好上课吧。
爷爷走后,奶奶搬离了老家,住到了城里来。
但每年有一段时间,会回老家住一阵。
那段时间,在乡下的大伯会负责照顾起居。
虽然大伯一直在乡下,跟北归家不太走动,但对于赡养老人这一块,兄弟俩都各自尽孝心。
这也是奶奶愿意两头跑的原因。
奶奶不在家。
父母跟着项目全国各地跑。
家里一下子就没人了。
在应叠问她要不要去她家的时候,北归就想跟她说这事的。但怎么也没想到,应叠觉得她不愿意去。
本来是两个人的生活。
突然间,就剩下自己一个人了。
孤独感涌上心头。
北归缩在沙发上睡了过去。
觉得孤独了,又不想社交,躺着睡觉,便是最佳解决方式。
-
应叠接到应太后的电话时,正在检票大厅候车。
电话里应太后知道应叠要回家,就问有没有把小北归一起带回来。
应叠回:“没有啊。她好像不太愿意唉。”
应太后:“什么叫不太愿意?”
应叠不知道要怎么形容。
反正她也是凭直觉猜测的。
应太后:“你知道她现在是一个人吧?”
应叠:“她应该是要回她奶奶家的。”
应太后:“你又在那放屁了。”
应叠:???
应太后说:“她妈刚给我发语音,说她小北归的奶奶前两天跟着她大伯去乡下了,现在家里没人。”
啊?!
“我不知道这事啊……”
应太后吐槽:“是你压根没问吧。”
应叠:“……”
应太后:“你负责把小北归给我带来。要是她不来,你也别回家了。”
应叠:“……”
天地良心。
真想去医院做个检查,她到底是不是她妈妈亲生的。
-
心里虽然有些郁闷。
但应叠还是乖乖出了火车站,打车回家。
打车回家的路上,应叠一直在想那天她问北归要不要去她家的场景。
那天好像的确是她有些急了。
还没等北归把话说完,自己就先否定了。
这点不好。
跟小孩子沟通,要有耐心一些。
嗯。
说服好自己后,应叠开始重新订票。
但她也不知道那小孩的身份证号,买不了票。
想了想还是把票给退了。
等见到她,再一起买吧。
-
应叠性子急,这是很久以前她就知道的。
不仅是她,她妈妈也是这么一个急脾气的人。
还有周围的队友同学啊,都挺急的。
要做一件事情,就必须立刻马上去做好。
一刻都不能耽搁。
这跟平常对自己要求比较高离不开关系。
应叠周围的队友和同学都很优秀,能进莫大本身就有一个很高的门槛。要进体育系,更要有一个自己擅长的专业。
总之,每个人都是经过筛选的。
大家都有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自己该要往哪里走。
甚至有的同学,从大一踏入校园,就已经开始为考研或者保研资格开始做好准备了。
读研不读研,应叠倒是没想那么多。
她想的就是好好训练,认真对待每一场比赛。
仅此。
所以有时候,也会忽略一些现实。
比如说,她有一天,也会被别人筛选掉。
尽管她很努力。
也无法避免。
呼。
说好了不想这些事情的。
应叠扯出笑容。
很快就回到了家。
门打开的时候,她瞧见了一个身躯,跟她上次一样,缩在沙发上,沉沉睡着。
不同的是,那个身躯很小。
小到完全贴在沙发上,不仔细看,根本就无法察觉,沙发上还睡着一个人。
倏地。
应叠心里涌出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
她想走上前。
给她一些温暖。
比如说,一个拥抱。
第6章
涌现出这个想法的时候,应叠自己也吓了一跳。
她平常就比较糙,是个五大三粗的人。
而且承受能力非常强,经常独来独往,虽然会日常抱怨,但关于内心深处的想法,从不表现出来。
她向来比较耿直。
也从未和什么人亲近过。
看见别人哭的时候,她都是冷漠避开的。想要她上前安慰一句,那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可分明眼前的人,并未有任何情绪的流动。
她对她竟有那种保护的欲望。
应叠想了很久。
都不知道应该如何解释。
-
北归一觉睡得昏天暗地。
周遭很安静。
没有任何的声响,她忽然睁开了双眼,呆坐上沙发上。
良久。
才听见有人开口说:“你终于醒了啊。”
那声音像从远方飘来。
但似乎近距离更为实际。
北归对声音很敏感,听出来是应叠在说话。
可她不是早就回家了么。
“嗯?你不是走了吗?”
应叠来不及同她说多什么,上前问她,“唉,你身份证号多少啊?”
北归老老实实报了一串数字,接着应叠告诉她,一个小时后的火车票,去她家。
一切都太过于突然了。
北归的脑子里,都没有理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
应叠没给她太多缓冲时间,忙提醒她,快去收拾行李就对了。
直到上了火车,北归才后知后觉——
她是要带自己回她家啊。
可是……
她之前不是走了吗?
怎么突然回来了,然后一直没叫醒睡觉的自己。
……
北归脑子乱乱糟糟的。
应叠一路上也没说什么话。
只说半个小时后,就到她家。
现在可以休息一会。
说完。
她便趴在了桌子上。
应该是闭眼睡了过去。
北归心里突然涌现出了一丝内疚。
她不知道她为什么会返回家的原因,但可以确定的是,一定是因为她的缘故,才让她来回跑的。
可能并非是她自己主动和愿意的。
-
快到站的时候,北归还在想怎么去提醒她。
但她似乎是算准了时间睁开眼,然后起身。动了动脖子后,看向北归,“嗯,还有两三分钟就到站了,你东西要收拾好喔。”
北归难得没有回嗯字,而是回了一个好字。
应叠低头在看手机,没有注意到她的变化。
她应该是在跟什么人发信息。
北归没有去猜想,静静等待下车。
列出缓慢移动准备停车的时候,她才抬头,看向北归问,“小孩,我妈问你,喜欢吃什么菜呢。她好给你弄。”
“啊?”
应叠微微蹙眉:“你啊什么啊,只管说你喜欢吃什么。她铁定给你弄。”
说话的语气里还带着点酸。
有失宠的人那意思了。
北归低头想了两秒,“我没什么特别喜欢吃的。”
这时列车正在停止运行,车厢里有要下车的乘客,有些杂乱的声音。
应叠没听的太清。
但或许是她听清了,故意开北归她的玩笑话。
她说:“哦,你喜欢吃鸡蛋卷,辣椒炒肉啊。还有什么吗?”
北归:“……”
她可什么都没说呢!
应叠顺手拎了行李,又说:“还有一个肉丝蛋汤是吧。”
“行,我给我妈说,让她给你弄。”
……
好吧。
就当是我说的吧。
北归一时不知道应该如何接过话。
-
北归没有带很多行李,小住两天,带一套换洗的衣服就够了。
倒是应叠,拎了很多乱七八糟的。
好像都是莫城的特产。
她自己的东西也不多,就是一个书包。
北归起初还有些不太理解。
怎么拎着那么多,不是自己的东西。
但到了应叠家里后,才知道是为什么。
-
北归年纪小,打小也不爱走亲访友。
就算被父母和奶奶拉着去走亲访友,她也只管去吃喝玩乐就行。其他的人情往来,跟她没有多大关系。
她第一次到应家的时候,才慢慢开始接触这样的人情世故。
当然或许那也不叫什么人情世故,而是另外一种跟家里人相处的方式。
到了应家后,应叠当着她妈妈的面,指着那些从莫城带回来的特产说,哝,那些都是小孩挑选的莫城特产,专门给您老人家带来的。
开心吧。
应妈妈笑着走到北归的边上说,哎呀,你还是小孩子,要这么客气做什么!人来玩就可以啦。
但可以看得出来,还是应母还是很开心的。
北归一脸懵。
压根不知道应该如何接上话。
倒是应叠暗暗地说,那还不是想让您尝尝看人家莫城的特产哦,毕竟您老人家那么热情地非要人家要咱家。那还不要给你带点好吃的,给你回个礼哦。
应母剜了应叠一眼,你看看人家小北归多体贴懂事!就你还跟小屁孩似的。成天念叨这絮叨那。
应叠:哦。
这也不知道是像了谁!
应母又说,你没让人家小姑娘结账吧?
应叠立马说,当然没有了啊!
“那还差不多。”应母甚是满意。
北归全程都稀里糊涂的。
事后想想,当时的场面她好像有点坐享其成。
她不需要操心什么,那个大姐姐已经全部都给她安排好了。
-
见面热络后,应母比想象中更加热情一些。
她总是笑脸盈盈的,说话声音很响亮。
跟自己妈妈截然不同。
北归的妈妈是个特别温和的女人。
说话做事都很平和,不说话的时候,面色严肃。
有分明的界线感。
她也没有情绪会表现出来。
但应母却跟应叠没有那种界线。
与其说是母女,不如说是朋友吧。
好像什么话都可以说,时不时还能开个玩笑。
这是北归完全没有想到的家庭相处模式。
好像在这一刻,北归的心里,有一种很莫名的想法。
5/66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