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我在古代搞现代化建设(穿越重生)——肥皂有点滑

时间:2021-11-05 13:31:07  作者:肥皂有点滑
  众人:“……”
  居然有些,当年槐山先生推行文教,游走北凉每一个角落的感觉。
  也是有这些学生,才能将莫少珩口中的国之重器的义务教育,更好的推行开来。
  “臣等不辱使命,完成朝廷之令,特来述职。”
  妈呀,赵景澄等激动得都想缩小脖子,但又立马保持最标准的姿势。
  太威风了。
  按理,这些人述职完毕,确认无误后,圣人该进行赏罚了。
  但,圣人并没有,似还在等着什么。
  众人也继续疑惑,莫少珩将人带上殿,但莫少珩应该十分清楚,仅仅是这事的话,还是不够的。
  这时,莫少珩又站了出来。
  “启禀圣人,莫少珩携十五名学生,前来交旨。”
  交旨?
  众人一愣。
  倒是不少人眼睛一闪,莫少珩去年的确在圣人这领了旨,研究那什么种子定向培育,圣人还专批了莫少珩可以自由使用土地耕种。
  结果,莫少珩种了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数量之巨让人有些乍舌,这事儿还被人参过一本,不过莫少珩以土地使用权是圣人亲批,朝廷也同意了的,他爱种什么别人管不着为由,挡了回来。
  莫少珩继续道,“种子定向培育,已经有些成果。”
  “如今已经整理成册,请陛下过目。”
  莫少珩递上一册子,让人传给圣人。
  圣人看了一眼,似乎已经知晓上面的内容,然后让人递给众臣查看。
  哪怕如此,圣人在看着册子的时候,眼睛也眯了一下。
  册子开始传递。
  莫少珩递上的这册子和一般的参本有些不同。
  上面是横竖交叉的线。
  其实就是现代常用的统计表,就像打印出来的excel表格。
  内容也十分简单明了。
  上面有,姓名,土地面积,上年产量,以及……今年产量。
  也就是统计的莫少珩,以及十五个学生负责的实验地的产出情况。
  十分古怪的表格,但稍微提点一句,竟然让人立马就看懂了。
  甚至十分的一目了然。
  比他们传统的,一笔账写一条记录,竟然要实用得多。
  要是用来记账,朝廷的官员,每年统计和查账的时候,也不用那么幸苦。
  哪怕是商铺用来记账,也方便得多。
  这个表格新鲜。
  一开始,还在惊讶这种简单的记录方式。
  但立马又被表格里面的内容所吸引,或者说惊讶,震惊。
  因为,同样的土地,去年的产量和今年的产量,是写在相邻的。
  对比……太明显了。
  甚至还以为自己看错了。
  “这两列,分别写的就是同一块土地,去年和今年的产量吧?”
  莫少珩答道,“是。”
  嘶!
  “但为何……有的产量整整差了一倍。”
  这不可能,这岂不是意味着,同样的耕地,产量却直接翻了一倍。
  金殿上,皆是不可思议的声音。
  作假?
  他们不是没见过好大喜功,添油加醋,夸大其词的官员。
  但别人再夸大其词,也不敢将产量翻一倍。
  再说,莫少珩的那些什么实验地,就在凉京城外,这谎言太夸张了,一戳就破,莫少珩还不会傻到这种程度。
  莫少珩说道,“这是因为,实验地使用的都是最优良的品种作为种子。”
  “再加上,都有使用碳灰育肥,因为是实验地,更是精心照顾……”
  莫少珩在金殿上侃侃而谈了起来。
  “以往,这些土地使用的都是退化后的种子,产量本就低下,这才能突然将让它们的产量翻上一倍……”
  说得有理有据,条理清晰。
  但……
  知道这对北凉来说意味着什么吗?
  哪怕正如莫少珩所言,是因为实验地的原因,精心照顾的原因,其他百姓的地不可能像实验地这样照顾得面面俱到。
  但哪怕是将百姓的地的产量提升个两三成,也是举世之功。
  他们现在才知道,为什么圣人允许这些小少年来到金殿了。
  莫少珩也是感叹,一群人竟然有些不相信。
  莫少珩道,“诸位若是不信,可以亲自去庄子上看看,地里种的庄家总是骗不了人的。”
  正好,他也让一群学生,将实验地的庄稼留到最后再收割,免得让人说他夸大其词。
  不过,庄稼得尽快收割了,不然会烂在地里,还得被朝廷惩罚。
  一群学生也一个劲点头,庄稼都还在地里呢。
  莫少珩本想着,圣人会安排人去确认。
  结果,圣人直接说了一声,“摆驾,就让我们去看看,这产量猛赠的粮食到底是什么样。”
  莫少珩心道,也是,对于一向重视农业,但又农业不丰的北凉来说,粮食亩产增加,的确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一群学生激动得搓手手,圣人和百官居然要去看他们种的粮食。
  圣人和百官出游,声势自然浩大。
  大致规划了一下路线,因为实验地并非全都挨在一起,每个学生都是种的自家地。
  凉京城外,正是丰收之时,农户在炎热中忙碌,但因为收成之时,似乎这忙碌也显得不累人了。
  莫少珩靠近圣驾旁边行走,一群学生也屁颠屁颠地靠在旁边。
  莫少珩一看,也是好笑,忒会生幺蛾子。
  他们作为这次事件的主角,自然也没有人拦着。
  只是这些学生眼睛一个劲往圣人身上瞅,还以为别人没看见。。
  不多时,到了实验地。
  实验地已经有一小块庄稼被收割了,这是为了统计产量,用等比法算出整块实验地的产量。
  百官一到,眼巴巴的看着圣人。
  等圣人掐了几根粟穗后,他们这才动手。
  “这穗看上去的确好了不少。”
  将穗在手中一撮。
  “你们看这穗中的颗粒,竟然比普通的粟米要大颗不少。”
  还有将搓出来的粟往嘴巴塞的。
  “似真的要比别人种的产量高。”
  其实用肉眼就能看出区别,这一路上他们也看了不少别人种的粟。
  议论纷纷。
  啧啧称奇。
  “这地,好像和周围的也无不同。”
  赵景澄靠在圣人旁边,整个脸都笑得合不拢,“圣人,这是我种的,我的实验地。”
  众人:“……”
  凉京城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纨绔景澄小世子居然会种地了,而且种得还特别好。
  赵景澄的确是乐开了花,圣人和百官都在看他种的地。
  还拿出个本子,道,“圣人圣人,地里的黑灰就是碳灰,不仅可以肥地,还能杀死地里的细菌害虫,避免庄稼的根部起虫害。”
  “不过,碳灰肥地也得小心,因为它是生肥,如果不经过地里发酵就播种,它们连种子生出来的根都能烧死。”
  “我们老师教的,我都记在本子上呢。”
  为了证明他种得多好,赵景澄还让人将这块地往几年的产量的账本都拿来了。
  不得不让人感叹,因为往几年,这块地的产量是一年比一年差。
  赵景澄说道,“圣人,种地得科学种植,这可是一门了不起的学问。”
  圣人:“……”
  众臣:“……”
  其实,众人心里的激动何尝比这些学生少。
  他们亲眼看到了具体的产量啊。
  当然,一块实验地是无法概括全貌的。
  又或者根本没看够。
  继续去看其他实验地。
  一群学生简直激动得就差手舞足蹈了。
  “圣人圣人,这块实验地是我种的……”
  “这块是我的。”
  走一路看一路。
  虽然每块实验地的产量都有偏差,但比一路上其他人种的好太多了。
  最后来到了莫少珩的那块实验地。
  “所以,你要了耕地的自由种植权,结果就只种了这一块粟米地?”
  莫少珩就有些尴尬了。
  其实他这一块实验地可不小,比其他学生的都大,但……
  对比他种的其他耕地,他甚至将燕王府的耕地,都用来种其他的了。
  实在微不足道了一点。
  莫少珩敷衍了两句,然后说道,“种子的定向培育这才仅仅是一个开始。”
  “只有将优良的品种,不断相互培育下去,才可能得到更加优良的品种,这将是一个长久的课题。”
  种子定向培育其实有很多的方向,莫少珩选择的是杂·交育种法。
  真正想要取得成效,需要经年累月的积累,不断的尝试。
  甚至一年两年数年都不会有任何成效,但总是需要人去不断的研究付出,才有可能取得进步。
  圣人点点头,他何尝不知道其中的道理,所以看到这些实验地现在的产量,才会如此的震撼人心。
  百官也在议论着。
  当初,春耕时,莫少珩就提出过,让朝廷收购优良品种,然后当成种子卖给百姓种植。
  但当时考虑到,百姓自己留种,不会再花钱购买,所以没有实施。
  但现在,实验地的效果他们看到,朝廷自然会大势宣传。
  这样产量的提升,对他们北凉的百姓来说,亦是无法拒绝得了的,现在推行起来,也就更有信心也更容易了很多。
  圣人已经在吩咐,明年春耕,让各地官府加紧宣传和选种的事宜了。
  田园上一片喜庆。
  莫少珩见圣人和百官暂时不想走,怕是想多看看实验地中庄稼,看着喜人。
  那种欢喜是整个民族发自内心的,无论是贤臣奸臣,至少这一刻,心都生欢喜。
  莫少珩想了想,干脆让人来收割庄稼了。
  百官们,以及圣人,怕是都太久没有仔细看过丰收了吧。
  让管事去安排人。
  不多时,地里就热闹了起来。
  一群学生提着个篮子,在地里拾着收割时掉地里的粟穗。
  嘻嘻哈哈的笑得好不畅快。
  那场景十分温馨。
  连百官都不由得多看了几眼。
  这些学生以前多能惹事啊,他们平时可没有少听闻。
  但现在……
  在田里欢快的拾着穗,比起那些呆在世家府邸的其他贵族少爷来,竟让人有一种奇怪的错觉。
  到底谁才是北凉的栋梁。
  “我们以前的户外实践课都是这样,特别开心。”
  “我最喜欢上我们老师的课了。”
  这时,百官也发现了一些不同的地方。
  以往,收割粟,都是割地上堆起来,然后连穗带杆运回去,再脱粒。
  但……他们现在看到的好像不一样。
  割的穗依旧一把一把地放在耕地里,但有人推着一个奇怪四方形的“木桶”,“木桶”三面被立起来的布帘挡着,拾起地上一把一把的粟,在“木桶”上有节奏的挥铲。
  “这是在干什么?”
  引得不少人前去围观。
  只见木桶里面,已经装了好些粟粒。
  不由得一愣。
  “这是在脱粒?”
  而且脱得还如此干净。
  脱粒的速度也好快。
  莫少珩解释道,“粟搬运的时候,容易遗落,造成浪费。”
  “连杆一起搬,也费时费力。”
  “所以就有了这绊桶,直接在地里将粟脱下来,只需要运粟回去晒就行了。”
  小小的改动,却让效率提升了不少。
  不得不说,看似平常的一些东西,却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这绊桶好。”
  “速度好快。”
  “以往有时候会误了收成,有了这绊桶倒是能节约时间。”
  莫少珩:“其实我也可以开一个专门卖绊桶的铺子。”
  众人:“……”
  呵,你怕不得亏死,这绊桶一看就知道怎么制作,别人还不得直接学去。
  莫少珩:“……”
  也对,北凉律不保护独立产品。
  一直持续到下午,圣人才带着人重新回了金殿。
  都没有吃饭,但连赵景澄这个小吃货都没有感觉到一丁点的饿。
  金殿上,还在为今天所见,议论纷纷。
  北凉的粮产要增加了啊。
  哪怕得等明年春播后再看到实际情况,但这……依旧是天大的事情。
  激动怎么也停不下来。
  这时,上位,圣人旁边的老宫人,拿着一纸文书,唱了起来。
  “滋令,谏议郎莫少珩,品德兼优,德行天下,有大功德与我北凉……”
  “特敕封殿上开议侍郎一职,加封国子监传学翰林之职。”
  开议侍郎,比莫少珩以前的谏议郎高了两品。
  这是跨品晋升了,在北凉史上,这种情况可不多。
  传学翰林是国子监的职位,翰林分了好多种,传学翰林一般都是七老八十,育人有方的声望老儒。
  莫少珩谢了圣恩。
  那老宫人继续拿出一份文书。
  这次的名单有些长。
  “敕封,镇西王府世子赵景澄,上议大夫府范慎,门下舍郎之职……”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