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多了味道也会变得不那么美味了。
最关键的是,皮蛋的保质期是比较久的,适合长途运输。
当然,放太久了,蛋心会硬化,也会变得不那么好吃,当然哪怕是硬化后的皮蛋,用来做皮蛋汤,也一样是美味的。
然后就是咸蛋了。
咸蛋的惊喜超过了皮蛋。
蛋白入了味,味道好到了极点。
蛋黄如同膏一样,稍微带着一点“沙”感。
“是要比水煮蛋味道好。”
“这蛋下饭。”
吃得开心得不得了。
现在这群学生,都快成美食家了。
手动腌制的咸蛋,和那种大规模工业化腌制的味道差距很大,工业腌制因为存放的时间长到难以想象,为了保证蛋不坏,都是高盐腌制,会使得蛋白偏咸,口感不佳。
莫少珩准备在这些学生走的时候,让他们一人带一些回去,这是上次做咸蛋和松花蛋的时候答应他们的。
不过现在嘛,莫少珩有其他事情做。
他准备给乌衣巷上一种街头小吃。
乌衣巷,现在的烧烤摊是火爆了极点。
特别是晚上,撸串,不知道成了多少凉京百姓的夜生活。
别说百姓,贵族都会在晚上出门溜达一圈,吃上一点美味的烧烤。
凉京的夜生活,可不仅仅是看看点燃的花灯。
但烧烤这种类型的街头小吃,也只有这么一种,实在单一了一点。
所以,莫少珩准备将臭豆腐,沙冰弄出来。
一条小吃街,若是没有臭豆腐和沙冰,都不好意思称是夜市的美食街。
美食街,在现代也是一种文化,有大型的文创夜市,这样的夜市比较有气氛,也有各地小型的夜市,生活气息十足。
臭豆腐需要发酵,不过莫少珩已经提前发酵好了。
发酵后的豆腐,一开始是有点不怎么美观的。
它们被一块一块地平摊在簸箕上,用粗布盖住,等它们发霉。
这就是人工发酵发霉,所谓发霉,就是上面长霉斑。
等长好霉斑之后,在用酒裹一下,杀死霉斑,继续发酵,这样就是一块标准的臭豆腐了。
如果再继续发酵,就是……豆腐乳。
臭豆腐因为发酵不充分,所以需要油炸后才能食用。
莫少珩将一簸箕臭豆腐拿出来的时候,一群学生直接捂住了鼻孔,“妈呀,什么味道?”
“臭臭的。”
莫少珩一笑,“等会你们就知道这是何等美食了。”
一群学生眼睛直眨巴。
开玩笑的吧?
但明明这么难闻,为何他们居然有那么一点点期待?
烧了油锅,开始炸臭豆腐。
炸的时候油温不能太大,不能炸得太干,不然就不好吃了。外面炸苏,里面炸熟就可以了。
捞起来,需要用牙签戳孔,方便入味。
臭豆腐的汁也是十分重要的。
浇上汁,稍微泡一泡就可以了。
等用牙签挑起一块臭豆腐,放进嘴里,一咬,汁从臭豆腐里面透出来,味道美妙到了极点。
加上被炸得香味十足的臭豆腐,绝对广受人好评。
一开始,赵景澄等吞毒·药一样,眼睛都是闭着往嘴巴塞。
但一吃进去,眼睛都亮了起来。
“哈?怎么这么香,明明闻着臭,吃起来却是香的。”
莫少珩一笑,可算体会到了臭豆腐的精髓了,越臭越香。
作为小吃,边逛街边端上一小碗,绝对满足到不行。
逛街嘛,体会的就是其中的乐趣。
然后是沙冰。
莫少珩一开始是准备弄冰粉的,但冰粉需要特殊材料做成果冻状,这一点暂时还不满足。
就只能改成沙冰了。
沙冰需要一个“沙冰机”,将冰打成沙。
因为没有电动的,就只能去铁匠铺打造了一个手动。
一个筒子,上面有一个摇杆,筒体里面是旋转的锋利的螺旋刀片。
将小块的冰放进筒里面,不停的用手摇动杆摇,出来的就是沙状的冰了。
最简单的沙冰,就是在上面浇上糖。
复杂一点的,可以放各种干果,还有水果。
一勺一勺的舀着吃,那才是痛快。
赵景澄他们已经习惯吃雪糕,奶茶,但沙冰又如同打开了一道新的大门。
“口感和雪糕好像不一样。”
大勺大勺的往嘴巴舀,“太好吃了。”
现在的天气已经开始热起来了,正是吃沙冰的大好时机。
燕王府,一群人,一边下着象棋,一边吃着沙冰。
等赵棣回来的时候:“……”
呵,他燕王府可是热闹得厉害。
一看就知道,又在鼓弄什么新品。
莫少珩将几样东西给赵棣准备上。
赵景澄也在起哄,“吃这个,这个臭豆腐,特别好吃。”
赵棣:“……”
怎么看着不怀好意的样子。
而且……这也太臭了,能吃?
不过马上,真香。
赵景澄:“好吃吧?哈哈。”
“这可是我们这一期的主打商品。”
“就是不知道会不会吓到人。”
赵棣:“……”
应该需要点时间适应吧?虽然味道是真的不错。
赵棣是小瞧了人的猎奇心理。
莫少珩敢打赌,一但传开,就会络绎不绝地有人来尝鲜。
等天快黑了的时候,莫少珩看着一群一天都想来找他玩的一群学生。
说实话,这样耽搁他们正常的读书吗?
的确是耽搁的,一天心思都没有在国子监的课堂上。
圣贤文章估计全都是左耳进右耳出。
也是因为莫少珩教的东西,异于这个时代,再加上教学的方式,他们才会这么喜欢。
偏偏,越喜欢莫少珩的授课方式,就越抵触国子监的照本宣科。
影响其实还是挺大的。
莫少珩想了想,道,“你们正是读书的时候,一天这么无所事事也不成。”
“我给你们准备些新的课程,也能学些安身立命的真本事。”
别成了混吃等死的贵族。
一群学生眼睛亮晶晶的,“什么真本事?”
莫少珩答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第77章 北凉糖酒会
赵景澄现在对他们的新课程感兴趣到不行。
“数理化是什么?”
“是不是特别好玩?就像我们现在玩的象棋一样。”
旁边的南一看得直摇脑袋。
看不把你们脑袋都学秃,他突然觉得,赵景澄这群学生说不得要不了多久或许会喜欢回国子监上课了。
赵景澄:“啥?”
莫少珩对南一说道,“将你以前的课本给他们看看。”
南一跑去抱出来他的小药箱。
箱子里面什么乱七八糟的都有,最后在压箱底的位置翻出来三本书,“我这是我的小学课本,以后就靠你们继承老师的这一门绝技了。”
他已经秃了,他当个郎中就够了,每次少师给他出的数理化题目,他都拿不到满分,像他这样的天才,简直太失败了。
一群学生围着课本,翻来覆去的看,里面的符号,看都看不懂。
“南一,你不是个道士吗?你怎么还需要学这些?”
南一:“……”
嘿,他今天要教教这些小学生,穿道袍的未必就是道士。
莫少珩看着好笑,说道,“我让人将课本拿去印刷。”
“以后要认真学习。”
赵景澄等拿着三本书,在那里向南一讨教,“这到底是什么厉害的学问?”
南一一脸的高深莫测,“自然是厉害的学问,包含了天地的奥秘,万物的始源……”
一群学生嘴巴都张大能塞下鸡蛋,“好……好厉害,我们可得认真学。”
等打发走了一群学生,莫少珩现在想着,有两件事还要做。
第一,他现在有了不少农田了,农田里面种着水稻。
水田稀少,只是种水稻的话,稍微有些利用得不充分。
比如,水稻收割后,就只得一直空着。
莫少珩想了想,以现在的条件来说,倒是可以等水稻收割后养一些田螺。
田螺对水稻是有一定影响的,主要是影响还没有长到足够的幼苗。
所以,水稻插秧之前,需要将田里大个的田螺全部打捞一遍,小个头的影响不大,等它们长大的时候,水稻也已经差不多成熟了,不受它们影响。
只要错开危害期养殖,是可以达到共生的。
不过北凉的田螺稀少,想要养殖的话,还得到处收购小田螺。
等以后,炒田螺安排上,也是一道十分不错的美食。
还有螺蛳粉,别人卖的螺蛳粉都没有螺蛳,他的可以有。
多一种可以食用的肉食,自然也是好的。
第二,现在运河已经在运行了,莫少珩老早就想着,在运河里面养鱼的计划也可以开始了。
乌衣巷和其他加盟街卖的鱼类产品,无论是鲜鱼菜品,还是咸鱼,老是处于缺货的状态。
这是因为都是在外收购的鱼,而对方基本都是小规模饲养。
考虑到成本等问题,太远的地方也不可能去收购,所以,鱼始终供不应求。
当然,两件事最主要的还是养鱼,养螺蛳也就养着玩,虽然美味,但螺蛳肉少,对提高民生的作用并不大,仅仅是提高农田的利用罢了,随带的事情。
莫少珩安排了起来。
首先是让人去各地收集螺蛳种。
被叫来的管事:“……”
螺蛳味腥,比以前的猪肉还腥,而且,肉也不多,倒是听说小部分地区的确会食用螺蛳,但也仅仅是很少的一部分人而已。
他们世子还专门养螺蛳不成?
莫少珩说了两句,养着玩而已,管事这才释然。
养着玩就养着玩吧,他们世子说了算,带着人去打听消息了,哪个地区的螺蛳多,他去收购些回来。
然后莫少珩开始为在运河里面养鱼做准备去了。
他的规模,可能会比较大。
拦一截运河是拦,他多拦点也是拦,反正现在朝廷仅仅是将运河当成是灌溉来用,他通一通关系,都不需要支付承包的费用,所以,他得多养一点。
莫少珩去找了赵棣。
赵棣:“你要在运河里面养鱼?”
虽然说看似似乎不错,但别人养鱼都是养在小鱼塘里面。
“运河那么大,以后如何打捞?”
可不是小鱼塘那么简单,在运河捞鱼,如同大海捞针。
莫少珩说道,“我自然有办法。”
赵棣想了想,点了点头,“只要不破坏运河,影响灌溉,私下跟圣人说一声,应该没有问题。”
“你准备养多少?”
莫少珩答道,“直接在志县那里拉网,志县到凉京这一截的运河,都是我的养鱼场。”
赵棣都以为听错了,因为路线太长了,养的鱼在这么长一截运河里面到处跑,想要捞的时候,怕都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不过,也不是什么大事,莫少珩爱折腾就让他折腾去。
在赵棣看来,这一次莫少珩估计也是一时兴起,等养的鱼打捞不起来,也就失去了兴趣。
只是,等莫少珩在账本上划账的时候,赵棣都肉疼到不行。
怎么看也不像是闹着玩啊?
其实主要是买鱼种的钱,一条小鱼估计也就小柳叶那么丁点大小,价格自然不贵。
但……耐不住买太多了。
剩下的还有两个难点。
第一,就是拦运河的网,北凉因为少河流,渔网这种东西的使用率十分低。
莫少珩不确定,有现成的可以用来拦运河的网。
不过,南离肯定有,南离多河流,渔网的制造工艺十分的发达。
所以这也不算是一个太大的难题,莫少珩准备去问问造商船的老匠师和船长,他们一辈子和水打交道,又是南离人,应该知道这种作用的网在哪里能买到。
正好趁机收购鱼苗期间,让人去买渔网。
一开始收购的鱼苗,其实可以直接往下游的河流倒,因为拦的距离太远了,小鱼苗还游不出去这么长的距离。
第二个难题,就是鱼的饲料问题。
鱼也是需要吃东西才能长身体。
运河因为是新挖的,里面能够供鱼吃的菌体其实是不够的。
而莫少珩今年刚好种了非常多的黄豆。
黄豆榨油后,又过滤出来豆粉,剩下的就是豆渣。
豆渣现在都是在喂牧场的鸡鸭。
今年的豆渣估计会有点超量,正好用来喂鱼。
而且,莫少珩准备在运河边上也养一些鸭子和大鹅。
鸭子和大鹅吃豆渣,然后它们会排泄,鱼又会以它们的排泄物为食。
听上去有些恶心,但这是一种最好的循环养殖技术。
在一些养殖场,都是在池塘上面搭建鸡棚鸭棚,下面的池塘养鱼。
莫少珩的运河较大,反而不会像这些养殖场一样出现污水脏水的情况,是一种较为自然有机的生态养殖。
敲定好难题,莫少珩就开始忙碌了起来。
赵景澄等学生,现在的课本还没有印刷出来,也一天跟着莫少珩到处跑。
等看着小螺蛳倒进农田,在那里惊讶到不行。
“螺蛳也可以养殖吗?”
132/162 首页 上一页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