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我在古代搞现代化建设(穿越重生)——肥皂有点滑

时间:2021-11-05 13:31:07  作者:肥皂有点滑
  “只需要根据我的设计图进行搭建,就是一个稳固的科学的猪棚。”
  “大家请看,这里是猪的食槽和水槽,这里是猪的茅坑……”
  “饲养的时候,冬天需要铺设干草,这是猪睡觉的区域。”
  众人:“……”
  这设计得跟人的房子一样,功能还挺齐全。
  不得不说,莫少珩办事还挺周全,因为每一次他都将能想到的问题全都给你罗列得规规矩矩的。
  莫少珩再声明了一遍养猪的好处。
  其实百官和圣人都明白,若是都这样了百姓还不愿意养猪,那就是真正的所谓懒民,朝廷想扶都扶不起来。
  莫少珩说道,“如此,如果计划顺利的话,不出几年,百姓家家户户每年至少都能吃上一头猪。”
  金殿上,一阵沉默之后。
  圣人开口道,“牧场的猪崽是否够量?”
  莫少珩答道,“满足周围几座城池的百姓,完全不成问题。”
  “以后,养猪的计划就需要不断地向其他城池扩展就行。”
  哪怕如此,金殿上的百官都倒抽了一口凉气。
  满足周围几座城池的百姓?
  要知道,这得多少猪崽?
  莫少珩敢说这话自然是有把握的,因为他最近烧制玻璃,就正巧去牧场看过了,那一眼都望不尽的猪崽,莫少珩自己现在想想都头皮发麻。
  当时,赵景澄等学生可是一屁股凳坐地上,看得都傻眼了。
  风吹草低,尽是牲口,当初莫少珩给他们描述的如同理想一般的无法想象的画面,竟然真的出现在了他们眼前。
 
 
第90章 玻璃制品
  “圣人可以派人去牧场看看情况。”
  金殿上,莫少珩建议道。
  不亲眼看到那一幕,应该实在难以想象那画面是怎样的。
  众人:“……”
  每次莫少珩提出,让圣人派人去看看情况,圣人都忍不住要亲自去看。
  而圣人去了,他们自然也是会跟去看的。
  所以……
  凉京城,百姓又看到了百官跟随圣人出游的场景。
  “这都是第几次了?”
  “每年好像都有这么一两次。”
  “不知道是去码头的鱼市还是去哪里?”
  出了城,浩浩荡荡的队伍向牧场而去。
  莫少珩作为凉京卫的首领,也得负责圣人的安全。
  还好这里是凉京城外,也不太可能发生什么。
  不多时,还没有靠近草原,就有人惊呼出了声,因为……颜色不对。
  本应该是春季绿色的大草原,远远地,却能看到一个又一个的白点。
  移动的白点。
  赵景澄等学生笑得哈哈的,跑得也是最快的。
  等圣人和百官走近的时候,赵景澄等一人手腕里面抱着一只猪崽。
  也不顾小猪崽叫得哼哼地,就往圣人身边跑。
  “圣人,圣人,草原上全是我们的小猪。”
  “我们老师说,要是百姓不买,我们就得将它们赶去更远的地方了,因为再长大一些,这里草原上的青草就不够它们吃了,它们会拱开泥土,吃根茎破坏草原的。”
  圣人:“……”
  百官:“……”
  好歹也是朝廷的命官了,抱着两只猪崽的样子,实在辣眼睛。
  一手夹一个。
  不过,抬头一看,眼前的场景,也让众人没了责备人的心情了。
  小猪崽,太多了。
  他们大概也知道,赵景澄等学生为什么那么轻易地就抓到猪崽了。
  因为,随便用脚一趟,就能从草丛里面趟出猪崽来。
  耳朵里面,也是哼哼唧唧的声音。
  莫少珩当初说,草原是个好地方啊,他们还不信,草原上即不可以开垦土地,又没有什么矿石。
  但现在,看看眼前之景,谁敢说这不是一块宝地?
  连圣人的眼睛都亮了起来,有了这些猪崽,他北凉百姓的生活品质,定也是要大大地提升一个档次的。
  这等功劳,和贡献水稻的功劳也不差了。
  其他百官也清楚,现在只需要将这些猪崽分到百姓家庭,莫少珩的功劳也就稳了。
  春季,是有一些微风的。
  众人向草原走去。
  风吹草低。
  议论纷纷。
  如今的牧童,早已经习惯了他们游牧的生活。
  还能看到骑着牛的牧童,悠闲地赶着猪崽。
  这或许就是他们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吧。
  走了一段距离,硬是看不到猪崽的尽头。
  但已经能看到小羊糕和小牛崽了。
  圣人都忍不住说了一句,“你们的牧场,经营得倒是有声有色。”
  赵景澄等学生乐呵了起来,这是他们合伙经营的。
  他们早期的投资早就赚回来了,现在每年就等着分红,他们是股东。
  那分红的钱,府里每年可都是喜庆得不得了,他们这些小公子,在同辈中那可是富得流油,想买什么都不用问府里要例钱了。
  赵景澄道,“朝廷开春的时候还征用了我们的牛去犁地呢,我们都没有收钱。”
  百官:“……”
  圣人:“……”
  这牛可是个好东西,若不是有这么多牛,他们沿着运河开垦的水田,还未必能够种上水稻。
  每卖出一头牲口,朝廷也是要征收不少税的,也就说,朝廷的税收恐怕也多了不少。
  又走了一段距离,这才打道回京。
  回到京城,就是安排各地官员去百姓家里宣传了。
  第一,愿意养猪的,朝廷会提供猪崽,价格合理。
  第二,朝廷会辅助修建猪圈和指导饲养。
  一开始,肯定是要花一点成本的,就比如修猪圈的花费,但一但修好,就可以年年久久,每年都可以饲养了。
  百姓心里自然是有数的。
  朝廷也不强迫百姓饲养,都是自愿。
  好处也说得清清楚楚,猪吃草,并不会浪费粮食,只需要勤勤恳恳地饲养一年,过年的时候就可以得到一头大肥猪。
  一头大肥猪,节约一点吃,都够吃一年的了,比起以前,一年到头吃不上一两顿肉,生活的提升有多大,可想而知。
  以前,肉食还不方便储存,但现在不同了,盐价降下来了,好存储得很。
  又或者,炕在灶头也行,熏肉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这一措施,在相对远一点的地方,百姓或许还会犹豫,因为毕竟需要前期投入。
  但在凉京周围的百姓就不一样了。
  这几年,他们已经尝到了猪肉的红利了。
  他们本就会购买一些价格合适味道又十分不错的猪肉。
  如今,让他们从小猪崽开始养起,细心一算,心里就火热了起来。
  那从牧场每天赶往凉京城东市的大肥猪,他们也是看见过的,肥头大耳实在喜人。
  一想到,自家只需要付出一些劳动力,年末的时候就能得到这么一头大肥猪,眼睛都是亮的,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等朝廷一宣传开,他们直接就报名了。
  朝廷会统一送猪崽。
  这是因为,离草原毕竟有一段距离,百姓基本都没有运输的马车牛车,虽然说春季温度还不算太高,但若是没有运输的车,极容易让猪崽中暑。
  而且,统一运输也省事,不用耽搁所有百姓的事情。
  就是,朝廷又觉得缺人手了,连登记的人手都缺。
  凉京,还有临近的几座城池都行动了起来。
  首先,需要给登记的家庭,修好猪圈。
  统一修建的好处也体现了出来,无论是运输材料,还是人工搭建,都有规有矩的。
  朝廷也能根据修建的猪圈的数量,来了解百姓养猪的情况。
  这一行动,自然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住在城里的百姓,眼睛里面都是羡慕,因为他们城里不许养猪啊,眼睁睁地看着城外的百姓,过年就要有大肥猪了。
  他们缺修猪圈的钱吗?他们才不是。
  所以,城外的百姓,看到城里人羡慕的目光的时候,多少内心就有些得意。
  城里好啊,特别是凉京,现在变得跟世外桃园一样,但他们想要吃猪肉还是得靠买不是。
  莫少珩想了想,干脆多孵化一些鸡崽和鸭崽。
  城里人虽然不能养猪,但是百姓的房子基本都是带院子的,院子里面养点鸡鸭完全没有问题。
  只需要在角落里面修一个小鸡圈。
  鸡圈很好修的,就跟堆起来的一个小火炕,留一个入口,里面铺上炭灰。
  鸡鸭稍微训一训,到了晚上,它们自己就会钻进鸡圈里面。
  唯一多出来的事情,估计就是每天要洒点粮食喂一喂,每天需要做一做清洁。
  对于百姓来说,这也是顺手的事情罢了。
  在莫少珩心中,这些百姓比想象中的可要勤劳得多,或许是因为苦日子的原因吧,一但见到了有好生活的趋势,都会发自内心的不懈努力。
  至于孵化鸡崽鸭崽,这也不难,都是用古法孵化,也就是将鸡蛋鸭蛋放窝里面,将不下蛋的老母鸡关窝里面,让它们蹲在蛋上面孵就行。
  也不用担心蛋的受卵问题,因为是散养的鸡鸭,不像现代,养在狭小的空间,都无法自由移动,那样是无法受卵的。
  没过多久,第一批猪崽就开始向凉京城外的百姓运输去了。
  莫少珩也跑去看了看热闹。
  看热闹的人实在太多了。
  猪崽是用平板的马车和牛车拉的,在平板上加了一个围栏。
  看着车上满满当当的猪崽,着实喜人。
  赵景澄等都不坐他们的马车了,在路上跟着这些猪崽车跑。
  那欢天喜地的气氛,跟过大年差不多。
  对百姓来说,今天也的确和过大年一样了吧。
  等到了村子,村子上的百姓早等着了。
  负责的人已经拿出早先登记的名单,一个个喊名字了,“来交钱领猪崽了,都是经过挑选的猪崽,个头都差不多,活蹦乱跳,健健康康的。”
  随便还说了两句,“带回去后,直接放进猪圈,不要去打扰它们,让它们适应一段时间。”
  村口的热闹劲儿可不得了。
  因为一头小猪崽,价格其实并不算高,比起一头肥头大耳的成猪,那简直就不算什么了。
  而且,官员还明确地告诉过他们,这些猪崽啊,和莫少珩牧场的猪崽一样,是经过养猪秘法处理过的,等养大了,和以前那些长不大,肉还腥的猪是完全不同的。
  有幸见过赶进凉京城东市的猪的百姓,自然懂其中的区别。
  欢天喜地将猪崽抱回家。
  这是来年能不能吃上肉的希望。
  脸上的笑,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看得都不仅让人有些恍神。
  其实还是有一部分百姓,出于其他某些原因,还是没有选择养猪,只是现在看到村里其他户那份喜庆,多少还是有些动摇。
  气氛,本就容易感染人。
  一个勤快的村子,那么全村的人都勤快的概率更大,反之亦然。
  官员还会说上一些喜庆的话,“好好的养,来年就能吃上大肥猪了。”
  官员也开心啊,因为百姓过上了好日子的话,这功劳也得算他们一份,他们做起事情来自然也起劲,不然这每天到处跑,不累吗?肯定是累的,但同样充满了期待,只不过和百姓的期待稍微有点不同罢了。
  赵景澄等学生跑到莫少珩身边,“这些百姓笑得可真开心。”
  莫少珩道,“我们也应该开心,我们卖掉一只猪崽,也能赚钱。”
  赵景澄等学生立马也笑了起来,“说得也是,按照这个势头,我们卖得可不少。”
  周围看热闹的百姓也在恭喜着这个村子。
  “恭喜啊,眼看你们年末就能吃上肉了。”
  “这整整一头,能够一家子吃好长一段时间了。”
  老村长脸上的皱纹都笑得皱了,“以前的日子不好过啊,能吃上肉的日子太难得了。”
  “我也是因为经常去凉京,每次看到那赶进城的猪都要羡慕好久,顿足观看好久。”
  “这不一有机会,我就发动全村的人都来养猪。”
  “一开始本来还有些担心的,结果朝廷直接派人来给我们修猪圈,来指导我们养猪,听说每过一两个月还会来观察情况,方便纠正饲养得不对的地方。”
  “我这才放下心来,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啊。”
  “朝廷的政策是一年比一年好。”
  生活,似乎都变得多了些生机一般,因为他们看到了新生活的希望。
  送猪的队伍还要去下一个村。
  莫少珩和赵景澄他们也跟着走了好几个村。
  一路上也是欢声笑语不断。
  唯一不好的是,赵景澄等喜欢去逗车上的猪崽,运猪崽的官员简直操碎了心,生怕将他运的猪崽逗坏了。
  围观的人中,还有诸国的一些商人,他们也是跟着来看热闹。
  看得面面相觑。
  总觉得,北凉变得有些什么不一样了。
  那种活力太感染人了。
  一但一个国·家都充满了活力,那种面貌是不一样的。
  没过多久,凉京城中卖鸡崽和鸭崽的也开始了。
  这些本是孵化出来准备牧场自己养的。
  但现在忙着配合朝廷运输猪崽的事情,牧童们也忙不过来,就先拿来卖掉。牧场自己养的,以后再孵吧。
  那场面实在有些夸张。
  用围子围了老大一块地,里面全是黄嫩嫩毛茸茸的鸡崽和鸭崽。
  知道小鸡崽和小鸭崽有多漂亮吗?
  特别是一大群放在一块的时候,看上去心都能化了。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