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治走近了他们,收到了许多注意的目光,他有些担心,担心他们会不会认出自己是外人,然后把他抓起来吃掉。
但是,夏治发现这些乞丐仅是瞥了他一眼,很快目光就转移了,那些玩闹的乞儿压根没朝他投去目光,都在自顾自的玩着。
夏治继续朝前走去,撞见了一个奇怪的人。这个人身披袈裟,是个和尚,逮住一个乞儿就问:“阿弥陀佛,施主要不要出家?”
“诶,小施主,我看你面相慈悲,将来一定能济世救人,要不要出家?”
“不要不要,你快走开!”但他得到了乞儿们的一致抵抗。
和尚坚持不懈地将所有的乞儿都问过一遍,但是得到的都是拒绝的答复:“化缘和乞讨不是一样吗?都没有饭吃!”
“我才不要做和尚!”
乞儿都跑光了,这条路上只剩下了夏治一人,他定定的站站在那儿,和尚一眼就看到了他。
急匆匆地跑了过去,和尚担心他也被自己吓跑,于是在离他还有两步的距离时停了下来,将自己的身子蹲低,轻声细语的同夏治道:“阿弥陀佛,施主要不要出家?”
夏治披着一块毯子,毯子底下两端被他拽在手里,缠在腰上,好似披着袈裟。和尚的眼睛亮了亮,面前的这个小施主合他的缘。
夏治抬起目光,望着和尚光溜溜的头顶,怔怔地看着他道:“你能带我去看佛光吗?”他仍然惦记着清泉寺的佛光。
和尚念了一个佛号后,道:“只要施主出家,入了小寺,贫僧可以满足施主的一切要求。”
作者有话要说:夏治:怎么这么多人都惦记着我?
季王:我也惦记着你回来继承皇位,不要乱出家!
第138章 信佛
徐江菡原本不信佛,但季王经年累月地打战,不着家。她于她,能做的东西不多,只能便将希冀寄托于佛祖上,得了闲便念念佛,抄抄经书。
夏治生来也不知佛,只是跟着娘亲耳读目染,感兴趣了些。徐江菡时常与他说佛门弟子、得道高僧的故事。他便对那佛门中的人和事格外向往。
所以那日夏治在树屋上看见了佛光就迫不及待地去清泉寺瞻仰。
面前的这个和尚身上穿的袈裟并不简单,夏治一眼就认出了,张嘴便问:“方丈大师,你的寺庙很大吗?”夏治认得这个和尚身上的袈裟乃是方丈的样式。
“贫僧先为你剃发,稍后带你亲自去看,你看看就知道了。”
夏治望着和尚,懵懂地问:“方丈大师,可剃发受戒不用去寺院法堂吗?”
“不必,只要心中有佛,不必拘泥于形式。”和尚又道了一声佛号,将夏治唬的一愣一愣的。其实他是想赶紧将形式的东西走完,让夏治尽早归入自己门下,不想给他反悔的机会。
“好,明白了。”夏治乖乖地坐在贫民窟边上的一块小石板上,两只小手安放在膝盖上,身板挺直,很是端正。
和尚则拿了随身携带的剃发刀,轻轻地从夏治的发角开始剃发。将最后一缕发丝从夏治脑袋上剔除,剃发算是完成了。和尚摸着夏治光溜溜的脑袋,心满意足地笑了,两年前,他就在寻找自己的“关门弟子”,但一直找到今日才得以找到,可喜可贺。
“佛法广大,赐名灵通,今后你就叫灵通了。”
“谢师父。”
随后和尚又从随身的包袱里面掏出了一套崭新的僧鞋、僧衣、袈裟等物品,让夏治就地换上。
夏治一一遵从,不一会儿便将僧衣换好了。和尚左瞧瞧右瞧瞧,对夏治脸上脏兮兮的污渍不是很满意,于是拿起了夏治刚丢下的毯子,翻出干净的部分,擦了擦夏治的脸。
和尚又掏出了一个小盒子,手指在里头沾了沾,往夏治的脸上抹去,瞬间,脏兮兮的脸蛋就变成红扑扑的了。这是和尚希望看到的模样。
“灵通,这些身外之物,为师会替你收好的。”和尚将夏治剃下的头发以及从大娘家带出来的小毛毯都收好,装进自己的包袱里。
二人一前一后离去,收拾得干干净净,地上不留一物,只是走出这片贫民窟后,少了一个急忙逃窜的小男孩,多了一个有模有样的小和尚。
“灵通,走,师父带你去看我们的寺庙。”
和尚所说的寺庙离这儿不远,只是寺庙上下空无一人,与夏治想象的光景大为不同。
“怎么样?为师打理的还不错吧?”和尚走进这个巴掌大的寺庙,轻车熟路地开始清扫地上的落叶。
他发现早上有人来他这小寺上过一炷香,还留下了一些香火钱,可谓是喜出望外。他小心避开夏治的目光,将香火钱收好。
“师父,你这庙中只有你自己一人吗?”夏治继续用懵懂的声音问道。
“灵通,你要知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是佛祖教给我们的大任,就算我们身单力薄,也要将它维系下去。”这等于是变相的承认了,只是绕来绕去,要把夏治绕晕而已。
夏治也不管这些,他只在意自己最初的诉求:“师父,你这么神通,能带我去看佛光吗?”
和尚笑笑:“自然是可以的。”
大晏寺庙的宝塔上,摆着许多铜像,这些铜像被阳光一照,会反射出金色的光芒,笼罩在宝塔上,这就是人们最为常见的佛光。
因着天气,有些佛光转瞬即逝,而有些却能光彩夺目,长久不息。和尚决定对自己刚入门的弟子好一些,要带他去看光彩夺目的佛光。
但天下之大,选择甚多,他们具体要去哪一处呢?于是和尚问:“那你要去看哪处的佛光呢?”
夏治满心雀跃地道:“想去看清泉寺的!”
和尚看了看天气,又伸出手指算了算,最后道:“可以,但是时间有些紧了,我们需要即刻出发。”
“好,那我们马上就出发。”夏治高兴了,他不仅能看到佛光,还能回家寻爹娘。
“走!”
正当夏治以为他们要踏上归途之时,和尚却将他带到了热闹的大街上,挤入了拥挤的人潮。
“师父,现在要做什么?”
“还要化缘啊,不然路上吃什么?”和尚一本正经道。
“弟子明白了。”夏治自然不懂得如何化缘,只是跟在和尚的背后,学着他的姿态对来往的人施礼。可一个时辰都过去了,他们收获寥寥。
这样下去不行,和尚又望了眼天色,有些担忧,他们必须在未时中出城门,这样才能赶得及看清泉寺的佛光。
于是和尚牙一咬,决定去“大户人家”那里碰碰运气。于是他带着夏治来到了信王府门口。
“阿弥陀佛!请施主施舍贫僧两碗饭吃,不要钱,只要吃的,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我们这里没有饭,请你走吧!”信王府的门卫很不耐烦地赶和尚走。
夏治盯了信王府的牌匾好几眼,跟在和尚身侧,不出声。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施主与佛有缘,施舍贫僧两碗饭吃吧,两把米也行。”
“你快走吧,我的耐心有限,你这细胳膊细腿的,挨不了我几拳,别逼我动手。”门卫提着把刀,双手抱在胸前,很不耐烦地在门前踱步。这个和尚他们遇过许多回了,他们越是心软,他越是会得寸进尺,还不依不饶,他们早已生厌、生烦了。
若不是信王爷有令,不得对僧人太过无礼,不然他们早就动手了!
和尚也知如何与他们磨,不紧不慢地在信王府门前耗着。
信王府内,信王正坐在大厅里喝着茶,旁侧坐着他刚提拔上来的心腹大将——刘旻。
刘旻道:“听说今日季王夫妇食不下咽,早上出去回来之后连房门都不出了,不知道是不是我们那几具尸体的功劳?卑职记得有一个小孩的样貌身材与这画像上的世子极为相像,应当够她们消化好几日的了。”
信王手里拿着一张夏治的画像,盯着画像眯着眼看,听罢,朗声大笑起来:“诶,风水也该轮流转了,季王夫妇一直都过得太舒适了,这次要让他们好好的尝一尝苦头。”
“王爷的计策实在是高明,可卑职遇上了头疼之事……”刘旻忽然面露难色。
“你说来本王听听。”
“王爷先前让卑职去寻找无父无母的孤儿,来鱼目混珠,可信州城的三四岁的孤儿都被卑职找遍了,连那些刚死不久的死尸也找了个遍,合适已所剩无几,现在怕是这鱼目混珠之计不好实施了……”其实要实施也是不难,但那么做要冒着更大的风险,刘旻要的是信王的一句保障的话而已。
信王倒是很干脆:“若是没处找孤儿了,就去找有父母的,你亲自去看,若是合适的,就花钱把他买下来。若是他们不同意,就算耍些手段也无妨……”言下之意就是让刘旻敞开手去干吧,上头他会兜着的。只要是能让季王痛苦,他可以花上一些代价。
“那卑职现在不头疼了。”刘旻对着信王心照不宣的笑了笑。
“走吧,我们去李老头那儿坐坐。昨夜李砚说,夏治那小子还有可能随着车马来到了信州,本王倒是觉得可能性很小,如果真是这样,季王早都坐不住了,她一定会来信州走一趟的。但那老头很坚持,说也说不动,我们去他那儿听听他的分析。”
“多听听也是无妨,王爷请!”
“走!”
二人离开了大厅,径直朝着府门走去。还未到府门,二人便听到了大门处的喧闹。声音最为洪亮的,是信王府的门卫,他早已被和尚气得火冒三丈。这和尚就像一块狗皮膏一样黏上了他,怎么甩都甩不掉,你说气不气人?
“施主,人之初,性本善,没有人生来就是恶的。贫僧相信施主心地善良,以慈悲为怀,断不吝于施舍贫僧两碗饭吃。”
“你要再敢在我耳边念叨一句,我这把刀就会把你劈成两半。”门卫气得是面红脖子粗。旁边的其他守卫都在劝他:“大哥算了吧,拿把米打发得了,何必跟他在这念经呢?”他们也被这和尚吵得头疼。
夏治仍是紧紧地跟在和尚的身旁,没有出声。
“可我就是气不过!”门卫扭头恶狠狠地盯着和尚。
就在这时,信王从门外大步跨了出来,一眼就看到了门口一大一小的两个和尚,可怜兮兮杵在那儿,卑微地化着缘。
信王一开始也不信佛,后来他觉得他自己的运气实在是太差,有必要对上苍虔诚一点,于是开始烧香拜佛,不断地进贡香火钱。
今日他心情好,压根不会去赶这两个和尚,反倒是呵斥门卫道:“大度点,本王平常是这么交代你们的吗?快给两位大师拿些吃的来。”
门卫卑躬屈膝道:“是,王爷。”
当他走到门外的时候,已经与夏治打了个照面。他的目光在夏治脸上停留了一会儿便移走,那眼神就像看陌生人一眼稀松平常,根本就没有发现什么。
走了两步他想到了什么又扭头,从身上掏出一个钱袋来,递给刘旻:“拿些银两给他们,就算是我进贡的香火钱了。”这几日一直忙于对付季王,他都没有去寺庙烧香拜佛。
“是。”刘旻最喜欢被信王呼来唤去的,拿着钱袋就朝着一大一小跑去。从里头抓出一把,往两个人的手心里各放了一些。
“王爷进贡的香火钱,收好了,回去要为王爷多进贡些香火。”
“阿弥陀佛,,一定一定。”
“小师父也拿好了,不要掉了。”刘旻笑着同夏治道。
“阿弥陀佛,多谢施主。”夏治开口学着和尚的模样谢道。
布施完,刘旻便回到了信王身边,与他一同朝着李砚家走去。想起那小和尚的模样,刘旻打着趣同信王道:“王爷,我看那小和尚也是三四岁的模样,要不要弄来给季王送去?”
信王拍着刘旻的脑袋,对着他冷嘲热讽道:“你找也要找个像的,那小和尚连头发都没有,怎么糊弄季王?”
刘旻捂着脑袋,贱笑道:“卑职是玩笑之语,王爷切莫当真,切莫当真。”
作者有话要说:夏治扭头,像看着俩傻子一样看着他们...
第139章 欺君之罪
夏治手里捧着一把银钱,扭头看着走远的人,紧绷的小嘴放松了下来。他的这个伯伯,自己可没少听娘亲及家中下人提起,阴险狡诈得很,他也知道这个伯伯与他的爹爹不对付,所以自己还是离他越远越好。
和尚倒是很高兴,这一趟没白来,还甚至可以说得上满载而归,说不定啊还是托了自己关门弟子的福,所以他现在怎么看夏治怎么喜欢。
“现在我们就可以出发了,路上就不用担心会饿着了。”和尚一溜烟地将银钱及化来了两袋米收好。
夏治望着他,将手中的银两朝前递了递:“师父,我的这些银两也给你吧。”他不贪财,只要有饭吃的时候分他一口就好。
和尚却拒绝道:“这是你自己的东西,你自己要收好。”和尚出乎意料的泾渭分明。
夏治闻言乖乖地点点头,将银钱收进了自己的小包袱里,跟着和尚踏上了去往季州的路。
出城门时,夏治扭头看了高大的城墙一眼,很久都没有缓过神来。和尚立在原地,静静地等着他。
“不舍得这里?”他许久才出声道。
“也不是,心里很复杂,我说不出来。”夏治蔫蔫的,垂头丧气地走着路。
和尚摸摸他光溜溜的小脑袋,温声说:“若你不想离开信州,我可以带你去看别的寺庙的佛光。”
“不行!”夏治猛地抬起了脑袋,“一定要看到清泉寺的佛光!”他的目标十分清晰。
“好,那我们可要快些赶路了,不然错过了就要等明年了。”有些天象一年只会出现一次。
“那我们赶紧走!”夏治拽着和尚的手,迫不及待地上路了。
与此同时,信王与刘旻也已经来到了李砚的家,听着面前这个年逾七十的老头分析。
86/92 首页 上一页 84 85 86 87 88 8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