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被耽美文掰弯后我爱上了作者(近代现代)——若九心

时间:2021-12-02 14:47:57  作者:若九心
  或许是因为着急,于瞻的语气听起来有些冷, 李同泽给了他一个眼神,示意他别开口,这才说:“小凌啊, 你们于老师脾气冲了些,你别往心里去,不过他说的有道理, 这个分子模拟的方式,你是怎么猜到的?”
  “啊……”凌耿没有想到自己随口的一句话让身边的两个人反应这么大,一时间有些紧张,“我,我是在查文献的时候,偶然看到了关于分子模拟的报道,虽然这个方式不常见,可是我看了我们的课题,第一反应就是分子模拟,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凌耿挠了挠头,面对李同泽亲切的眼神,他竟然有些说不下去。
  这就像是瞎猫碰上了死耗子,凌耿觉得自己纯属是误打误撞。
  “第一反应?”李同泽心里是不信的,看着凌耿迷茫的表情,他开始一步一步地问:“可是根据文献的话,这个课题应该是由衍生化合物开头会更加合适,小凌为什么不觉得是衍生化合物呢?”
  “衍生化合物的话,剂量估算值就可以满足实验了,既然要求严谨,那分子模拟才应该是最佳途径。”大概是因为爱好使然,凌耿对分子模拟这一块很感兴趣,大二查资料的时候就自学了上百篇文献,进入课题组之后更是连上课空隙时间也不放过,所以对于李同泽的问题他才能回答得这么流畅。
  李同泽继续问:“严谨是一方面,但是抛开这个,国外的实验为了减少误差,衍生化合物搭配准确剂量的也不在少数,动物实验作为前期实验,本来就是为了观察安全性,在没有任何数据揭露的情况下,你怎么就能肯定分子模拟才是最佳途径呢?”
  动物实验之前的数据是属于本次课题保密范畴,也就是说凌耿查到的现有文献不可能给他任何提示,如果他凭借短暂快速地阅览文献就能提出分子模拟这个假设,并且能够给出合理的解释,那就说明……李同泽看着凌耿的眼神愈发柔和。
  “我……”被李同泽那样看着,殷切期盼,凌耿总觉得有些别扭,“我自学了相关的课程,同类实验采用衍生化合物,但前期数据揭露出来后,结果都不算完美,甚至会返回到挑选化合物的起点,同类实验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大多都是循环两次后增设剂量组。”
  “他们不认为挑选化合物的过程出错了,并且在增设剂量组之后拿到了部分数据,可是那些数据我也看过,同样不够完美,那么有没有可能,一开始换个挑选化合物的方式,就能得到不一样的结果呢?所以我才说,分子模拟或许会是最佳途径。”
  这一段话说完,就连于瞻脸上的表情也变得相当严肃了。
  从头开始说得简单,但是如果真的有那么容易,同类实验就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蹈覆辙,凌耿刚刚的假设没有人提出过吗?有的。可是提出假设的人都没有信心,那些假设从一开始就没有实施的可能。
  没有人尝试,意味着这些假设都将落灰封尘,连查都查不到。
  但是凌耿提出来了,还是以那么轻松的态度,就好像是在唠家常般。他跟邵淮之一样,都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大胆创新的态度。
  这是于瞻自认为学不来的,也是研究人才中极为缺少的品质。
  于瞻愿意将之称为天赋,为研究而生的天赋。
  “我记得,小凌是周四才加入的课题组。”几分钟的寂静过后,李同泽打破了沉默。
  李同泽转向于瞻,视线相接的那一刻于瞻明白了老师心里的想法,于瞻接着说:“是,这是加入课题组的第三天,仅仅三天。”
  三天的时间,凌耿就给了他们惊喜,于瞻不得不重新审视凌耿,他就这么看着凌耿,在凌耿疑惑的眼神中不着痕迹地深吸了一口气,问:“凌耿同学,你愿意考研吗?成为老师的研究生。”
  “什么?”凌耿愣了愣。一向严格的于老师居然对他说出这种话,老师主动邀请考研,这……不是学霸的特权吗?自己的成绩一般啊,说是学渣还差不多,能进入李教授的课题组已经是走后门了,还要成为李教授的研究生,没搞错吧?
  而且……他们学校的研究生不太好考,研究生考试那是出了名的难啊!凌耿虽然对分子模拟很感兴趣,但并不是只有考研这一条路可走,况且,未来的规划凌耿自己都不清楚,这个时候考研……
  “那个,我……”凌耿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就是个学渣,研究生考试对我来说有点困难,我再考虑考虑吧。”
  再考虑,就是有余地,可是看凌耿的表情,似乎余地也不大。于瞻清晰地看见李同泽眼里掠过一丝失望,那失望的表情和当年面对邵淮之脱离研究时的一模一样。
  李同泽看重科研,对于适合科研的人才他从来都不愿意放弃。以前有邵淮之,现在有凌耿,这两个人当中哪怕有一个人能留下,那对他们的研究而言都是助力,于瞻明白的,他怎么可能不懂老师的心思。
  可是李同泽是教授啊,很多事情没有办法站在自己的立场去说,那么于瞻……愿意代劳。
  “凌耿同学,考研这件事以后再说,不用着急,但是现在时候正好,不如我请你喝个下午茶吧?”在李同泽转身进了教学楼之后,于瞻对凌耿说。
  一改往日的严肃,于瞻这个时候变得非常绅士。
  凌耿其实一直不太理解,像邵淮之那么温柔的人,虽然有的时候也觉得有些冷,但待人总归是得体的,怎么会有于瞻这么严肃的朋友?像是除了研究和面子之外什么都不太在意。
  而在于瞻态度放软,变得绅士之后,凌耿一直以来的疑问才得到了解答。
  在这个时候,或者说,在某个时候,于瞻跟邵淮之是很像的,也就是这么一点的共通,才让两个人有交心的可能。
  难怪成为了朋友啊……凌耿内心感慨。
  这么一感慨,就刚好错过了拒绝于瞻的时机,等到凌耿回过神来的时候,自己已经在一家休闲餐厅里了。
  说是下午茶,但除了茶以外,于瞻还给凌耿点了些佐茶的点心,点心数量比较多,基本都推给了凌耿,看那架势,于瞻应该是不打算吃点心的,只端了茶在喝。
  凌耿起初还不太好意思,只是慢慢地吃,后来看于瞻没有要开口说话的意思,加上自己现在也饿,就吃得快了些。
  吃了差不多10分钟,桌上的点心已经吃了一半。趁着凌耿低头吃点心的功夫,于瞻换了个姿势坐着,终于开口:“按理说,你是淮之的男朋友,跟我也算是朋友,今天在这里我们就不称师生,算我以朋友的身份请你。”
  “嗯……谢谢……”凌耿含着点心,说话含糊不清,他端了茶过来,正准备喝点茶润润嗓。
  却听见于瞻接着说:“既然是朋友,那从朋友的角度,我想跟你说几件事。”
  “什么事?”凌耿喝了茶,端正了坐姿看着于瞻。凭凌耿的直觉,于瞻不可能无缘无故请自己喝下午茶,那么于瞻接下来说的话大概率是很重要的。
  但有什么事,是重要到需要于瞻来跟自己说的?关于邵淮之吗?还是考研?
  凌耿心思玲珑地转了个弯,却没想到自己竟然猜对了全部,只听于瞻下一句话就说:“你想知道,淮之当年在学校发生过什么事吗?”
  于瞻放下了茶杯,右腿交叠在上,这样面对面坐着的姿势,在凌耿的角度看来非常具有压迫性,仿佛又回到了教室的讲台之下。
  此时此刻再绅士的态度也抵不过老师的威严压制,可是事关邵淮之,所以凌耿没有退,他学着于瞻的动作,也放下了茶杯。他没有说话,但是眼神坚定,于瞻看懂了他的回答。
  于瞻缓缓向后靠着椅背,让自己的姿态尽量看起来不那么严肃,他说:“淮之在本科时期跟你恰恰相反,他从一开始就是学霸,单科成绩基本都是班级第一,尤其是专业课的成绩,至今还在最高得分记录那里挂着,没有人能超越。”
  “也正是因为他的优秀,老师才注意到了他,将他收做了自己的学生。淮之的本科毕业论文,当时参与的是老师最新的课题,课题组的成员除了他以外都是研究生起步,也包括我。老师一直都把他当做研究生培养,而淮之也没有让老师失望,在实验过程中甚至指出了课题的最佳方向。”
  作者有话要说:  邵同学的故事,还是很……很有意义的,我只能提示到这了。
 
 
第49章 我在听故事
  邵淮之和凌耿不一样, 凌耿只是对分子模拟这种特定模块感兴趣,其他的学科成绩一般,但邵淮之却是专业课全能, 用于瞻的话来说就是:为研究而生。
  在邵淮之本科的时候, 研究人才不像现在这么饱和, 所以邵淮之的出现对李同泽来说,是新鲜血液的注入, 也是创造研究无限可能的另一种诠释。
  邵淮之是个学霸,这点毋庸置疑,而且他一直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在本科的时候就已经自学了研究生的大部分课程, 他从一开始,就是想投入到科研中的。
  而进入李同泽的课题组,则是他开启科研的第一步。
  李同泽比较忙, 当年除了学校的课题,还有国外的课题在, 所以不经常在学校,就把邵淮之安排给了于瞻代为教导。
  于瞻那个时候是李同泽的研究生, 参与了李同泽名下的多个课题,算是李同泽最看重的学生了,而邵淮之毕业论文所属的课题, 刚好也是于瞻参与的课题之一。
  邵淮之很聪明,又比较好学,于瞻教什么他都学得很快, 在大二下学期就已经把本科毕业论文给完成了。
  李同泽有心要教邵淮之,就给他安排了课题组的其他模块。说是其他模块,但其实是将他往课题组更深的人员层次推进, 让他在这个课题中拥有发声的权力。
  发声,就意味着邵淮之可以对课题的内容,甚至是对课题的研究方向提出质疑。
  而邵淮之充分运用了这项权力,他对课题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最终给李同泽交了一份整合的分析报告。
  按理说,数据分析虽然是属于本科毕业论文的一部分,但由于难度太大,常规都是导师教导和协助进行分析的,像邵淮之这样独立完成数据分析的情况,一般只有研究生能做到。
  可邵淮之不仅做到了,他提交的分析报告还非常完美。
  一度让于瞻觉得自己像是完全被邵淮之的锋芒给掩盖住了,于瞻身为研究生,身为代教导邵淮之的研究生,最后却是连分析报告都做不到像邵淮之那样出色。
  邵淮之是为研究而生的,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于瞻都是这么认为的。
  如果没有那天的话。
  那是一个阳光极好的午后,正值周末,于瞻却没有休息,刚刚从实验室里出来,在走廊看见了邵淮之。后者正透过14楼仅有的窗户往下看,只看见个背影,连侧脸都隐在了日光之中。
  “淮之。”于瞻说。
  喊了一声之后,邵淮之却好像没有听见般,仍然自顾自地站在那里。
  邵淮之的本科毕业论文已经完成了,现在是负责着课题组的其他模块,并且由于邵淮之交上去的分析报告太过优秀,李同泽甚至增加了研究的方向,而新增加的研究方向,前期的分子模拟这块就都交给了邵淮之去做。
  大二的暑假,以及大三的第一个学期,邵淮之都泡在分子模拟的实验室里,于瞻已经有好一段时间没在14楼看见他了。
  这会猛然瞧见邵淮之,却还不理人,于瞻觉得奇怪,就朝邵淮之那个方向走了过去。
  顺着邵淮之的视线,能看到14楼的窗户之下,一楼处站着三个人。
  隔着14楼的距离,那三个人就是三个小点,什么都看不清,也不知道有什么好看的。
  “在看什么?”于瞻问。
  等了差不多3分钟,正当于瞻以为邵淮之不会回答的时候,邵淮之却开口了,他说:“一楼那三个人,是患者吗?”
  “嗯?”于瞻走到邵淮之对面,可实在是离得太远了,怎么看都看不出底下那三个人的身份,“为什么这么问?你认识那三个人?”
  “不认识。”邵淮之视线始终在同一个方向,又说:“可是我今天进入实验楼的时候,听见保安说昨天有三个患者来过,是三个人结伴来的,应该就是他们。”
  “患者来实验楼?”于瞻被阳光刺得眯了眯眼,“别说实验楼了,患者怕是连学校都不会来,患病应该去找医生,来实验楼有什么用?”
  “是没用。”邵淮之沉默了一会,侧脸笼在阳光里,轮廓却异常生硬,无端让于瞻生出一股冷意,邵淮之接着说:“可陷入绝境的话,任何的可能性都会被放大,哪怕浮萍,他们也会当作救命稻草。”
  “这话是……”于瞻不明白邵淮之说这话的意思,本想问一问,但邵淮之已经走了,于瞻的话音落了个空,站在原地愣了几秒。
  邵淮之的脾气在本科时不算太好,或许是随了他的姐姐,甚至有些难以察觉的不耐烦,这种不耐烦在长期的实验中被养得明显了些,刚好就被于瞻撞见了。
  “真是……”于瞻在原地感慨了一番,等到他再看向14楼的窗户之下时,那三个人已经被保安赶走了。
  后来于瞻才知道,邵淮之那时在14楼随口猜的那三个人的身份,并没有猜错。
  而邵淮之为了确证自己的猜想,还跟保安打听清楚了那三个人的情况。
  这一打听,就成了邵淮之挥之不去的梦魇。
  只因为那三个人患的病不是普通的病,而是目前的医疗手段都治愈不了的……绝症。
  这个病在古代有个很美好的名字,叫做昙现。
  患病的人,生命如昙花一现,一旦患病,发病迅速且难以缓解,通过目前的化疗和放疗手段都只能够短暂地缓解病情,可缓解过后,再发作就是无药可治,患上这种病的人,最多只能活5年。
  昙现是血液疾病,患病之后病变细胞会迅速分裂,将人体的免疫系统攻击到瘫痪,而一旦到了这个时候,免疫系统失灵,哪怕是普通的感冒病毒都会要了患者的命。
  这种病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国际上为了研究这种疾病的治疗,争先恐后地开展实验,李同泽的最新研究课题,就是其中之一。
  虽然研究数据都是保密的,但是这个疾病毕竟受到了很多的关注,一有风吹草动,就会被放大,尤其对患病的人来说,一丁点希望都好,他们比谁都期盼着实验能取得好的结果。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