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穿书后嫁给男二当王妃(穿越重生)——一十

时间:2021-12-05 21:32:34  作者:一十
  一是担心孩子年幼,二是怕引起皇帝和太后对自己的警惕。
  此时已经天黑,荣平已经歇下,听到下人通报父亲找他,匆匆披了件外衣便赶了过去,到的时候看见父亲背手而立,满腹心思,烛光下花白的头发尤为醒目。
  “父亲,深夜了,怎么还不歇息?”
  御史大夫转过身,看了眼自己年幼的孩子,又想起如今彬王妃的年纪恐怕比自己儿子差不多,一时间眼神有些复杂。
  “明日清晨早早进宫去见见你姐姐,告诉她,多往永宁宫走走。”
  永宁宫正是太后所在的宫殿。
  “是,儿子明白,夜深露浓,还望父亲早些歇息。”
  ‘吱呀’一声,是门合上的声音。
  屋内的烛光还亮着,沈杨坐在椅子上看岚夕缝补一件有些开线的衣裳。
  刚回到王府,岚夕还不太适应,那个过继来的女儿被如弦带走安置,岚夕也能和沈杨好好叙叙旧。
  几个月不见,岚夕明显感觉到少爷对自己的态度从先前有隔阂的疏离到如今亲近,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少爷现在的状况像极了曾经病重的赵姨娘,令岚夕分外忧心。
  可岚夕知道少爷不会告诉自己,也就只好把担心压在心底,宣泄在行动上,才有了夜里缝补衣物,本来只是一些线头冒了出来,岚夕却拆开一部分摸清线路缝补。
  暖黄色的烛光在威风中摇曳,沈杨看着岚夕认真的模样,眼神有些恍惚。
  岚夕抬头瞧见,知道少爷是想赵姨娘了,一边缝一边说道:
  “奴婢听闻大少爷回京了,小时候,大少爷是在沈府里最护着少爷的,有大少爷在,少爷就不用怕沈府的人。”
  她不知道前几日沈杨回了沈府后就被气病,只是欣慰终于有人能够护着少爷。
  沈杨笑了一下,“即便没有大哥,沈府也不敢对我如何。”
  “是啊,少爷现在可是彬王妃,以后也会顺遂平安。”岚夕缝好衣裳,话中意有所指。
  闻言,沈杨垂下眼帘不再答话,岚夕见状忍不住说道:
  “少爷,奴婢不想看见你步小姐的后尘。”
  岚夕口中的小姐,正是死去的赵姨娘。
  这一提及,沈杨闭上眼不再说话,岚夕自知多话,将衣裳叠好便往外走,将要关上门的时候,背后传来沈杨的声音。
  “姨母,有些事,我必须要去做。”
  岚夕关门的手顿了一下。
  一声轻微的碰撞声,门关上了,沈杨起身回床榻上歇息,暖黄的烛光映在床顶,倒映进眼底。
  浓墨般的夜色携秋日的冷清呼啸而过,来到边城卷起沙尘砸在人身上。
  这时的彬王祁衍还未睡,坐在案桌后听下属的争吵,扶额紧皱着眉。
  彬王的到来意味着闻老将军将要隐退,可这个细皮嫩肉的彬王是否有这个能力就成了,驻守边城老将和彬王带来的军队矛盾的根源。
  暗卫首领带来最新的消息,鞑靼已经有动兵的迹象,再有五六天就可能攻打,此事他们早有准备,但最令人担心的是,三皇子藏在南方的军队有了最新的动向,恐怕三皇子有了逼自己父亲退位的想法。
  内忧外患,再加上京城中沈杨的安危,如何进行下一步就要看彬王。
  祁衍揉着眉心让这些人先退下,孤身一人坐在屋内。
  一阵风吹过,烛火熄灭。
  天际浓墨般的夜色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黎明的微光。
  京城,御史大夫府大门外,幼子荣平坐上马车启程赶往宫中,探望自己的姐姐:淑贤皇贵妃。
  与此同时,沈杨也准备动身赶往宫中。
  太后的这场鸿门宴,不知结局是什么。
 
 
第123章 赴宴(1)
  再次踏入皇宫,引路的太监恭恭敬敬,途经御花园的时候迎面撞上长公主带着惠平郡主在此游玩。
  “奴才给长公主请安。”
  长公主抱着惠平郡主目光扫过行礼的太监,视线停在沈杨身上,怀中的惠平郡主探头看向沈杨。
  “听闻彬王妃忽染风寒,不知现在可好?”
  沈杨作揖道:“谢长公主担心,沈杨身体已大好。”
  长公主点点头,“王妃这是要去永宁宫?”
  带路的太监正是永宁宫的人。
  “是的,太后传唤沈杨进宫。”
  “既同路,便一道吧。”
  二人一唱一和就决定了,前面带路的太监虽然犹豫,却也不敢忤逆长公主,毕竟这是太后宠爱的女儿、当今圣上的姐姐,怀中更是抱着太后最疼爱的外孙女。
  长公主和沈杨同行,沈杨见长公主一直抱着惠平郡主面露疲色,于是从长公主怀中抱过。
  惠平郡主抱着沈杨的脖子,嗅到他身上淡淡的草药味,小声在沈杨耳边说:
  “好看哥哥瘦了好多,娘在府里说希望好看哥哥多吃点,长得和穗穗一样白白胖胖。”
  沈杨摸摸惠平郡主脑袋,没有说话,随后又听到惠平郡主的小声抱怨。
  “穗穗明明走得很快,可是娘还是觉得穗穗走得慢,抱着穗穗就过来了,不过是来找好看哥哥,所以穗穗就不生气了。”
  孩子稚气的话让二人心中的紧张有些舒缓。
  沉默半响,长公主目视前方,低声和沈杨交流。
  “昨日京兆尹已经将人抓进大牢,恐怕有个十年半载,那些债主再过不久就会找上他的家人,你打算怎么办?”
  沈杨抱着惠平郡主,步子走得沉稳,“不必将人关在大牢,长城到了修缮的时候,把他安插进去,至于他的家人并没有犯错,和债主签下契,按时还债即可。”
  “嗯。”长公主侧头看了一眼沈杨,短短几日,似乎又瘦了些,“寿宴在即,太后不会惩罚太过,你说话注意点分寸,我能保住你。”
  听到长公主的话,惠平郡主忽然搂紧了沈杨的脖子,沈杨被勒得咳嗽了一声,长公主眉头一皱。
  “穗穗!”
  惠平郡主连忙松开,委屈巴巴的把脸埋进沈杨的胸膛,沈杨拍拍她的脑袋安抚。
  见状,长公主敛了怒色,忍不住嘱咐道:“你身子愈发瘦削,可有请御医?哪位民间的姜神医不是在你府上?”
  “长公主放心,沈杨不会有事。”
  长公主张张嘴,最终还是闭上。
  永宁宫到了,听到太监汇报的太后还在寝宫,宫女为她梳发,摆摆手叫太监让沈杨多等一会,太监低头沉吟片刻,回道:
  “长公主带着郡主也来了。”
  一听到自己的女儿带着疼爱的外孙女来了,太后一扫慵懒,命宫女动作快些。
  前殿等候的沈杨和长公主分别一左一右坐着,泾渭分明。
  不一会,太后在宫女的搀扶下过来,二人纷纷行礼,惠平郡主跳下椅子扑向太后。
  “外婆,穗穗好想你。”
  太后被撞的后退一步,一把抱起惠平郡主,满脸笑意。
  “穗穗想外婆怎么不来宫里看外婆?”
  “因为娘说,外婆快过寿了很忙,不让穗穗打扰外婆,但是穗穗还是让娘带着穗穗来看外婆了。”说着,惠平郡主吐吐舌头很是可爱,惹得太后捏了捏她的鼻子。
  这些话有条有理,自然明白一个孩子能说得出,显然是长公主教的。
  可是面对自己疼爱的外孙女,太后怎么会去细想,让二人起身并抱着惠平郡主走上主位坐下。
  有了惠平郡主在,太后说话也少了几分锐利。
  “哀家听闻王妃不想让王爷纳妾?”
  “纳妾之事,沈杨做不了主。”
  太后凤眼一横,“你身为王妃,难道连纳一个妾都做不了主?”
  长公主在这时插话,“母后也知道长行的性子,何必为难王妃?”
  可是太后显然不是那么轻易能被说动,她摸着惠平郡主的头发,语气平缓。
  “如今彬王还在皖南病重,为王府添一门喜事也好冲冲喜,难道这一点,还要哀家教王妃吗?”
  一时间,前厅内气氛有些凝滞,长公主示意沈杨先妥协,沈杨垂头不语,就在气氛逐渐压抑的时候,惠平郡主忽然说话了,拽着太后的袖子,一脸懵懂的问:
  “外婆,什么是妾啊?”
  话音一出,立即缓和了前殿的氛围,太后压下即将到嘴的苛责,低头对惠平郡主柔声道:
  “外婆让宫女带穗穗出去玩好不好?外婆现在有事和王妃说。”
  惠平郡主拉着太后的袖子撒娇,“为什么不能让穗穗陪着外婆?外婆不喜欢穗穗了吗?”
  这一撒娇,太后心都软了,可是一想到正事,不得不硬下心,招来宫女带惠平郡主下去,惠平郡主还想说话,看见母亲长公主看了自己一眼,于是闭上嘴乖乖跟着宫女离开了。
  惠平郡主的离开让前殿重新陷入压抑的气氛,太后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放下茶杯时发出一声轻微的响声。
  “王妃既已嫁为人妻,且贵为王妃,就不要妄想王府只有你一人,为彬王纳妾开枝散叶才是身为王妃最重要的事。”
  但是面对太后的发难,沈杨依旧只有一句,“纳妾一事,沈杨无法做主。”
  ‘啪’的一声,太后重重一掌拍在桌上,茶杯一震倒在地上,‘碰’地碎在地上,茶水蜿蜒。
  “到底是无法做主,还是你为人善妒?”
  长公主刚想开口解围,却见沈杨起身跪下,脊背挺直,心中感觉不妙,果不其然,下一刻听到沈杨说。
  “若非王爷想纳妾,沈杨不会做主为王爷纳一个妾。”
  “放肆!”太后气地站起,指着沈杨骂道:“你这是想绝皇室血脉吗?好大的胆子!”
  长公主连忙起身开口劝,“母后!”
  但是长公主话还没说完就被太后打断。
  “住口,康乐,你当真觉得哀家不知道你的来意?”太后眼神凌厉。
  长公主瞳孔微缩,似乎想到了什么,呼吸变得急促,失神了。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宫女赶来通报。
  “太后,淑贤皇贵妃来访。”
 
 
第124章 赴宴(2)
  淑贤皇贵妃早年间生十三皇子的时候落下病根,畏风,入秋后穿的也比常人厚些,如今更是揣着暖手炉进来。
  前殿里紧迫凝滞的气氛丝毫没有给淑贤皇贵妃带来影响,贴身宫女为她褪下身上的薄斗篷,淑贤皇贵妃先给太后行礼。
  “臣妾给太后请安,见过长公主、彬王妃。”
  忽然到来的淑贤皇贵妃让太后收敛了些,低眉垂目转着手中的佛珠。
  “皇贵妃大清早来给哀家请安,真是有心了。”话中意有所指皇贵妃来的时间过于巧合。
  “太后说笑了,臣妾给太后请安是应当的,只是臣妾自诞下十三后身子就一落千丈,才没能日日给太后请安。”皇贵妃从贴身宫女手中接过一个精致的盒子。
  “今日恰好臣妾的弟弟给臣妾带来了阡安产的金丝红茶,臣妾愚笨不会品茶,想起太后爱茶,便想着不能让这好茶毁在臣妾手中。”
  一番话下来不卑不亢,既给了太后面子,又讨好了太后,即便是太后也再说不出其他话来,点点头让宫女将茶收下。
  “皇贵妃有心了,还记得哀家爱茶。”
  “臣妾侍奉皇上和太后,这些是应当的。”皇贵妃将茶放在宫女手上却没有立即松手,宫女只好捧着让皇贵妃的手搭在上头,“阡安的金丝茶不是顶好,不过也有资格让太后品茗一二。”
  太后见状,手中转的佛珠停了下来。
  “皇贵妃觉得金丝茶都不是顶好,那么还有什么茶能入皇贵妃眼。”
  皇贵妃松开手,但宫女却不敢立即离开,捧着茶杵在那。
  “臣妾听闻皖南有一种茶,五年生五年长,再有五年方能制成茶叶,十五年才出一两,那茶飘香足有十里,只是可惜……”
  话音停顿,留下悬念,太后沉着脸没有接话,可是一旁的长公主已经猜到皇贵妃的意思,顺势接话。
  “可惜什么?”
  “可惜今年南方瘟疫横行,否则臣妾定要讨来献给太后。”说着,皇贵妃朝太后看去,“不过如今南方稳定,想必明年太后就能品到这种好茶。”
  太后握紧手中的佛珠,看着皇贵妃的眼神凌厉,她算是明白无事不登三宝殿,淑贤皇贵妃是为彬王妃沈杨而来。
  长公主侧身和皇贵妃一唱一和起来,“这样好的茶,为何没有献给皇兄?”
  “长公主有所不知,这茶实在是少,又路途遥远,从南方运到京城,茶香也散了一半,实在不适宜献给皇上。”
  “那便是南方官员办事不力了。”
  “长公主说的对,南方那些官实在无能,此次瘟疫若非彬王去,恐怕南方就要民不聊生。”
  此言一出,长公主柳眉一竖,“皇贵妃这是何意?难道这功劳尽是彬王的吗?”
  “瞧这张笨嘴。”皇贵妃轻轻拍了一下自己的嘴,告饶道:“长公主教训的是,是臣妾胡言乱语。”
  红脸白脸轮番登场,看得太后心口疼,二人一字一句中都在告诉太后,南方一行彬王功劳居高,如今彬王病重在南方无法启程赶往京城,她却要在这个时候责罚功臣的妻子。
  何况皇贵妃的父亲是御史大夫,太后当着她的面责罚沈杨就是在告诉御史大夫,自己容不下沈杨,容不下身负大功的彬王。
  太后按捺下胸中怒火,她的寿宴在即,不能出差错,暂且先放过沈杨,太后手指微松将佛珠放在桌上,目光扫过跪在地上的沈杨。
  “后宫不得干政,皇贵妃说的这些话哀家就当是皇贵妃不小心,回宫闭门思过三日。”
  “臣妾领罚。”皇贵妃行了礼,贴身宫女重新为她披上斗篷,一来一去没有看沈杨一眼。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