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要的是麻痹让人失去行动力,还是直接迷香令人直接昏迷?”
沈杨一时愣住,他并不太清楚这些,于是两人在这个话题上深入聊了许多,知道天色昏暗姜神医才离去。
人一走,屋内的烛光闪烁一下,沈杨面前就站着一个高大的身影,来人弓腰半跪在沈杨跟前。
“属下无能,还请王妃责罚。”
来人正是彬王安排在沈杨身边的暗卫,今日他告知了沈杨要去郊外接应,不料今日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暗卫深感自责。
“与你无关。”沈杨摇摇头,“你去处理的事怎样了?”
暗卫从怀里拿出一封信奉上,“属下赶过去的时候,只有一个身负重伤的同伴在接应点,属下把同伴安顿好才赶回来,没曾想让王妃身处险境。”
沈杨接过信,看到信封上沾到的一点血渍,不禁皱眉,“事情已经过去了,你不必自责,皖南发生了什么?留下的暗卫竟然只剩下一个回到京城。”
从彬王离开皖南,他就安排好一切,包括留在皖南的眼线和暗卫,一旦有事发生,就会有两队人马往边城和京城送信,让消息送达彬王和沈杨。
可是现在听沈杨身边的暗卫所言,皖南留下的暗卫恐怕已有不少惨遭杀手。
“属下已经仔细问过同伴,三皇子在皖南暗中布军,逐步扫清皖南中其他势力的人马,我们的人早一步得到消息才能及时逃出,否则一个不剩。”暗卫停顿了一下,继续说:
“不过王爷布在皖南的眼线暂时没有被发现,只是短时间内无法再将消息传递出来。”
三皇子的行动是在彬王的预料之中,沈杨也被提醒过,所以现在并没有太多惊讶,拆开信封快速过了一眼,然后起身将信放在烛火上点燃。
火焰凶猛,烫到沈杨指尖,余下正在燃烧的信纸掉在地上,飘散出火光点点。
第129章 局面(1)
“皖南那边暂时可以不动,负伤的暗卫所需的医治费用全部由王府出,你去安顿好。”
燃烧的信纸全部烧尽,化作一摊灰屑停在沈杨脚边,一走动,步子带动的风将灰屑吹远,沈杨重新坐下安排接下来的动作。
“一旦伤好,就将人送进倚风的小队打通离开京城的路,寿宴一结束,立刻启程离开,片刻不容耽误。”
此话一出就表明这个负伤的暗卫可以过明路有身份,不再是一个无名无姓只有代号的暗卫,即使身死也不会有人知晓、在意。
“属下替他多谢王妃赏赐!”
沈杨微微颔首,“我还要派你去调查一件事。”
“请王妃吩咐。”暗卫低头听沈杨接下来的吩咐。
“丞相府风月怡,我需要从赴皖队伍离开京城后,她身上所发生的一切。”
“是。”
说罢,又是一阵风,沈杨再望去,暗卫已经不见身影。
屋外夜色浓重,接下来直到寿宴开始,沈杨打算待在王府,既顺了太后的意,也让他有时间去迎接寿宴。
三皇子、太子,亦或者皇宫里众人和鞑靼。
与此同时,丞相府遍地寻找的道士,此刻却出现在王府的大门前,看守大门的侍卫拦下他。
“站住,夜深王府不见客,请回吧。”
道士被拦依旧淡然,谦和的询问。
“可否请小兄弟敲一下门,让门后的姑娘见贫道一面?”
侍卫一脸看神棍的表情,和另一个侍卫对视一眼,觉得只是敲一下门的事,于是放下佩剑转身敲了一下门。
门内没有什么动静,侍卫回过头对道士说:
“门后没有你要找的姑娘,请回吧。”
话音刚落,大门发出‘吱呀’一声,众人转头望去,在两个侍卫难以严明的眼神下,被沈杨从村子里带到京城在王府落脚的邱秋从门后走出来。
邱秋是个管理的好手,几乎接过了二管家手上管理的所有产业,并让那些产业重新焕发生机,甚至隐隐接过大管家的权,所以在王府内颇有声望。
当她出来后看见门外站着的除了两个侍卫还有一个陌生道士时,一脸疑惑。
“发生了什么事?”
邱秋今夜有些辗转难眠,于是自己提着灯笼在府内巡视,走过大门的时候正好听到敲门声,以为是外面的侍卫有什么事,于是放下灯笼去开门,大门很重邱秋一个弱女子花了些时间才打开。
两个侍卫先是目瞪口呆,回过神后对道士的态度顿时转变,其中一人向邱秋言明了缘由,邱秋听后也很惊讶,恭敬的上前询问道士。
“这位道长,不知您找我有何事?”
面对几人态度的转变道士依旧一脸淡然,他从袖子里取出一封信交到邱秋手上。
“还请姑娘将这封信交到沈家公子手中。”
说完,道士便对三人稍稍点头转身离去,消失在夜晚的街头。
邱秋看着手中的信还有些回不了神,忽地晚风一吹,她打了个冷颤,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带着信赶往沈杨所在的院子。
当她感到时,屋内还亮着灯,邱秋心头一紧,平日这个时辰沈杨都该歇息,今日却还亮着灯,她愈发相信侍卫所说的话,拿着信上前。
“沈公子,邱秋深夜冒昧拜见。”
屋内刚要熄灯歇息的沈杨面露疑惑让人进来,门一开,邱秋带着一身秋日夜晚的寒意进来,沈杨注意到她手上的信,而邱秋则将信奉上。
“沈公子,这封信是一位道长让邱秋送到公子手上。”
沈杨没有贸然接过,而是问清来龙去脉后才带着疑惑接过信,展开信,信上只有寥寥数字,写有一个年月日的时间,而这个时间正好是太后寿宴后的第三天,且在时间下面写有一行字。
——警惕风月怡。
落款:慧明之友。
慧明大师是沈杨在祭祖大典是所在寺庙梦到的僧人,也正是让沈杨逐渐唤醒记忆的契机,此人知晓并和慧明大师是友人,那么极有可能和慧明大师一样,是知晓书中世界真相的人,可这个时间有什么意义?
这件事又和风月怡有什么关系,看来必须要尽快调查风月怡,以防万一。
太后寿宴在半年前就开始准备,但是后来的叛乱和皖南的瘟疫让太后决定一切从简。
距离寿宴还有半个月,京城郊外的一座寺庙迎来了一位贵客。
来人从马车上被侍女搀扶着走出来,露出一张娇弱的脸,正是八皇子妃梁翘。
寺庙的尼姑带她去到寺庙后院,见到了瘦了一大圈的风怜,后者看见她是还未反应过来,梁翘出声喊了一声。
“风二小姐。”
风怜在这个久违的名号下回过神,她站起身警惕的看着梁翘。
“你来做什么?”
“我来告诉你一件好事。”
风怜嗤笑道:“你会这么好心?”
“我知道你讨厌我,可是你许久没回京城,有些事不知道,我现在和你一样,恨风月怡!”
梁翘边说着话边朝风怜靠近,“你还不知道,风月怡前段时间发了疯,想要伤害彬王妃,结果撞到头现在还昏迷着,你母亲已经劝丞相把你接回去,你我可以联手,让她永远消失在京城。”
她的脸上透着股刻骨的恨意,说到风月怡三个字的时候都是咬牙切齿。
但是风怜还是不信,待到梁翘靠近她看清对方所穿的服饰和梳的发髻时,眼里闪过惊讶。
“你嫁人了?”
“对,我嫁人了。”梁翘在风怜面前几步远的地方停下脚步。
“谁?”
“八皇子祁润。”
风怜更是不解,“既然你得偿所愿,为什么还要煞费苦心和我联手对付风月怡?”
闻言,梁翘的表情有一瞬间的扭曲,她迅速整理好情绪,扶了扶头上的珠钗。
“你离开京城太久,等到相府的人接你回去,你就会知道了。”
风怜谨慎的后退一步。
“如果一切如你所说,那么回到京城后,我会找你商议。”
梁翘眉梢上扬,没想到在寺庙数月的经历和被算计的教训让风怜学乖了,不再贸然行动,不过这很好,现在的风怜才让人放心与之联手。
“既然如此,我在京城等着你。”
说罢,梁翘便转身离开,风怜看着她的背影,莫名觉得恍若隔世。
第130章 局面(2)
重阳节的时候,长公主带着惠平郡主给沈杨送来一张在寺庙求来的护身符。
长公主这段时间不是送药材给沈杨养身体,就是派人送来一些名家字画,明目张胆的偏向也让京城中隐约兴起一些隐秘言论,不过二人的身份致使这些言论只是小范围的讨论。
更多人官员看到的则是长公主偏向彬王府,京城风向有变,各自有了心思。
不过这些都不妨碍二人今日的谈话。
惠平郡主许久没来到王府,开心的和如弦离开去院子里放风筝,如心为二人斟好茶后便也退下,湖畔的亭子只留下长公主和沈杨。
湖边的柳树掉落了一片树叶在湖面荡开层层涟漪,鱼儿吐着泡从湖面冒出,又迅速潜入水中,鱼尾甩开晶莹的水珠,秋风一吹,了无痕迹。
“相府的二千金被接回来了。”长公主率先开了口,目光从湖面移到沈杨身上。
沈杨回道:“略有耳闻。”
“丞相的长子你见过吗?”
闻言,沈杨的手一顿,想起了在祭祖大典时遇见的丞相长子,也就是当今状元,前段时间被皇上指派去调查西北的盐矿问题,长公主现在提起他,是在他身上有什么问题,而彬王的耳目没有调查到?
“沈杨与状元见过一面。”沈杨给长公主喝完的茶杯重新斟上茶,“那时候状元和妹妹发生了一点矛盾。”
长公主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听到沈杨的话冷笑一声,“哪里是矛盾,恐怕就是他妹妹死了,风宸也不会看一眼。”
“长公主这是什么意思?”
沈杨放下茶壶,茶杯的水面震了一下。
长公主放下茶杯,淡淡说道:“你离开数月自然不知道,风家千金在你们离开不久便开始夜夜梦魇,丞相找遍了名医都无济于事。”
“后来来了个人。”长公主抬眸望向沈杨,“那人是个道士,他和风家千金不知说了什么,竟然让人逐渐好转。”
“这是好事。”
“呵。”长公主哼笑一声,“一些神棍惯用的伎俩罢了。”
“愿闻其详。”
“这些市井中哄骗小孩的伎俩,也就只有风家千金病急乱投医才信了,所以她哥哥得知想让她冷静,可不知为何,二人忽然发生争执,二人都受伤,风家长子一气之下便不再管,后来在皇上的安排下离开了京城。”
“只不过是一些小争执,想必没有长公主说的那么严重。”
沈杨一边猜测长公主为何忽然造访,一边侧耳倾听。
“如果只是小争执就不会与你说。”长公主接着说道:“二人争吵的原因是丞相已逝的妻子和续弦的孩子。”
丞相已逝的妻子是长子风宸和长女风月怡的亲生母亲,只是红颜薄命早早离世,因为离世的时候长女风月怡年纪尚小,丞相后来有了续弦便很少关注这个女儿,于是让这个女儿饱受酸楚。
至于续弦的孩子……
沈杨带着疑惑看向长公主,后者低声说道:
“不知是谁向状元透露了内情,丞相府那个刚满百日就溺水而死的孩子是死与他妹妹之手,且变本加厉,沾染了不少血腥,后来二人争吵时,这些话得到证实,如今状元恐怕不想再见到自己妹妹了。”
话毕,沈杨斟酌片刻,问道:“长公主告知沈杨这些有何用意?”
长公主身子坐直,天边不知何时升起一个风筝,那是惠平郡主放的,那是一个蝴蝶形状的风筝,‘蝴蝶’在秋风中摇曳越升越高,随后便听到一声惊呼。
风筝断线了,‘蝴蝶’消失在秋日的暖阳中。
惠平郡主高兴的跑了过来问长公主和沈杨。
“娘,好看哥哥,你们看到穗穗放的风筝吗?是不是特别高?”
如弦跟在惠平郡主身后,行了一礼后说道:“奴婢没有好好看好风筝,不小心让风筝断了线。”
“不碍事。”长公主不在意的说道,视线不知为何追逐着那只逐渐远去的‘蝴蝶’。
沈杨招手让惠平郡主过来,好好夸奖了惠平郡主,并递给她桌上的一个糕点,然后让如弦带着她再去放其他风筝。
惠平郡主吃着糕点开开心心的被如弦带走,沈杨目送她们离开,耳边响起长公主的声音。
“本公主来见你,是想告诉你,风月怡不足为惧。”
此话一出,沈杨立即就明白了长公主的用意,这是得知自己在调查风月怡,所以特意过来提点,沈杨没有回话,长公主也不急。
现在最重要的是十天后的寿宴,在长公主看来,沈杨不应该把精力放在无足轻重的人身上。
“不知长公主有没有听过一句话?”
“嗯?”长公主放下茶杯望去。
“千里之提,毁于蚁穴。”
一阵秋风起,风筝乘风,高高飘起。
丞相府。
风月怡的乳娘忧心忡忡的望着床上的小姐,风月怡躺在床上,额头上满是细汗,紧皱眉头,似乎在做噩梦,凑近了还能听到她嘴里的含糊不清的话。
“你们都该死!都该死!”
话中是浓重的仇恨,沉积在心头,化不开。
第131章 局面(3)
风怜重新回到京城,看到母亲的面容,眼中泛起泪珠,三步并做两步扑进丞相夫人怀里。
“娘,我真的不是有意害死妹妹……”
71/87 首页 上一页 69 70 71 72 73 7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