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薇报了一大串菜单,说着说着,声音也越来越小,最后脑袋一歪,竟直接趴在徐轻飏背上睡着了。
徐轻飏只觉得肩头有些湿意,侧头一看沉默了。
这馋丫头,果然又把口水滴到他的衣服上了。
不过这小丫头的全鸡宴梦想只怕是要破灭了。
毕竟跟郡主比起来,他们师尊方才得罪了的皇帝才是天地间最大的主宰。
更何况徐轻飏在前些时日已经在京城听说,虽然当今太后是皇帝生母,但是母子之间貌合心离,皇帝不喜太后奢靡,太后担心皇帝离心,双方如今也只是维持着表面上的母慈子孝。
他们的那位郡主师姐,想来眼下的处境也未必就多好了。
虽然幽州距离京城数千里远,但随着灵霄的仙葫法器祭出,也不过数个时辰就抵达了。
安邑城又在幽州更东边,只是有仙器在手,也不过是一盏茶的功夫罢了。
立于云端,灵霄几人远远地便瞧见了安邑古城。
“陛下请看,那边就是安邑城了。”墨雲抬手一指,层层阴云之下,依稀可见一座墨色古城屹立海边。
安邑城历史颇为悠久,已经有千余年的岁月,城外的城墙都已经修葺过多次。
如今这城外的高墙均高三丈三,乃是以最为坚硬的玄武岩堆砌而成,又在石缝之中浇筑钢水凝固,就连那两扇高而狭窄的厚重城门都是以千年铁桦木为底,外表再覆盖一层厚重铁板铸成。
因此,安邑城亦被公认为是无法从外部攻破的铁城。
当然,如今的安邑城在几十年前还不是这样,将它变成这样一座固若金汤的重镇的人,正是檀渊和云曦。
檀渊还是废太子时,曾在这座城里呆过十余年。不过作为幽州王,他手中依旧拥有不小的兵权。
安邑乃是沿海重镇,时常受到海寇袭扰,城中城外的渔民苦不堪言。
就连那时候的云曦想要出海去捞个鱼,或者在岸边赶海,都因海寇的偷袭而几次只能匆匆了事。
不知道是为了安抚民心、扫除寇乱还是为了让自家伴读能够好好地在海边游玩,檀渊便不动声色地开始铸城墙、练军队。
就这样外松内紧地筹备了两年多的时间,终于檀渊的幽州王亲卫军一战成名,他们在海上打败了装备精良的海寇,斩获颇丰,甚至连海寇藏在远海孤岛上堆积成山的财富也被他一点一滴地挖干掏尽。
然后檀渊把收缴的十分之一送入京城,其余的九成全都留下,对外加紧修筑防御工事,提高卫兵月银,对内扶贫济困,改善百姓生活。
如此一番操作下来,不过数年光景,不仅安邑城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不破之城,就连整个幽州的百姓,都成为了幽州王檀渊最坚定的支持者。
后世分析,幽州王檀渊在安邑的仁德之政宽严并济,改善了当地百姓的生活,藏富于民,这为他日后举兵反攻京城奠定了坚实的人心基础。
后来更有史学家评价,大雍朝的明君圣君层出不穷,但只要一提到圣武帝,其他人便都沦为背景。
无他,实在是圣武帝的功绩太过宏伟。他留给后世最伟大的遗产便是,大雍朝的版图覆盖了整个世界三分之二的面积。
而其他的三分之一,却都是些苦寒之地或者是寸草不生的荒凉沙漠,即使是打下来也没有什么意义。
此刻,这座被无数文人墨客用笔墨歌颂记载的古城却在遭受着巨浪和暴雨的双重侵蚀。
灵霄站在高而狭窄的城门口,望着眼前熟悉的城门和城门后面巨大的绞盘,恍惚间仿佛还能听到数十年前城中昼夜不歇的打铁声,还有城中全民皆兵的肃穆氛围。
为了守护自己的家园,为了保护家中的妻女,所有男人们都拿起了武器,有的人甚至从厨房拿出菜刀,从渔船拿来鱼叉,只等着和前来侵犯的海寇做殊死搏斗。
安邑人的尚武精神便是自那时候起传承下来的,如今安邑城中,家家户户都有那么一两个会功夫的人。
幽州炙热的烈阳和冷酷的寒风,铸就了安邑人这把不畏风雨的铜皮铁骨。
数百年的生命中,唯独这座城,让灵霄找到过家的感觉。
家,不需要有多么华丽宏伟,只需要有一个相守相爱的人陪伴着,那便是天底下最让人安心的所在。
而眼下,他们,回家了。
第二十二章 安邑
云镜湖抬手轻轻地抚摸着冰冷的城门, 眼神专注而怀念:“这里便是君父和父后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啊。”
纵然以前他曾无数次地听过文人墨客对这座海城的吟诵或赞美,甚至还亲眼见过这座城的简图,但是那些浮于纸面上的文字图画带给他的冲击, 远不如此刻站在城门口来得震撼。
厚重的城门锈迹斑斑,带着悠长远久的历史气息沉默地屹立于此, 瓢泼般的大雨倾盆而下,顺着城门不断往下流淌,又沿着路边的沟渠哗哗淌去。
站在这里,他仿佛透过数十年的岁月, 看到了当初眉眼青涩的相国公子和年少皇子携手走来, 那一对翩若惊鸿的璧人擎伞在雨中,对他露出了足以惊艳时光的淡笑。
墨雲站在云镜湖身后为他撑伞,顺手又将一件厚重的大氅披在他的肩头。
虽然现在不过是初秋时节, 但是已经连续下雨小半个月的安邑城内温度已经降低了许多了, 街边上三三两两的行人都已经将厚重的棉衣裹在身上。
“这城中百姓身上都穿着新棉服,看来这安邑城倒是一座富庶之城啊。”胡薇跟在徐轻飏身后,伸长了脖子左右打量着这座风格与京都大不相同的海城, 片刻后忍不住赞叹道。
徐轻飏摇了摇头, 没说话。
云镜湖看了她一眼:“安邑城内的气温最冷也冷不到哪里去,城中百姓根本穿不到这么厚重的棉衣。你见他们身上棉衣簇新, 却没有看见他们的衣服针脚歪斜, 一看便知是匆忙间赶制出来的。想来是这数日天降暴雨,又有海浪倒灌, 让这附近的气温骤降,百姓不得不赶制了棉衣御寒。”
“不过这暴雨袭来, 城中却秩序井然, 大功还是要归结于我君父和父后当初重修此城时, 另辟了数百道排水渠道。没有洪水淤积,倒是免了洪灾劳民伤财之苦。”
云镜湖看着街道两侧的水渠排沟哗啦啦往外流淌的雨水,忽然生出了一个诡谲的念头,“他们应该不会早就算到有今日一劫,所以才会提前就挖好沟渠了吧?”
说完这话,云镜湖自己却笑了:“应该不会的。”
他的君父和父后都是普通人,唔,就算是不那么普通的普通人,也不可能会掐算未来,并且料到在几十年后的某天,安邑会被暴雨侵袭。
旁边的灵霄默默地摸了摸鼻子,不好意思,这个结果怕还真的是檀渊掐算出来的。对于天界之主,掐算个劫数不过是心念转动之间罢了。
不过也是经云镜湖一提醒,灵霄才意识到这一点。
安邑虽然濒临海岸,但下雨量却不大,加上地势高,很少会有雨水淤积。当初檀渊下令开挖排水沟渠时,却也有不少人提出反对意见。只不过檀渊执意如此,他们便也只能听令行事。
没想到当初的筹谋却是预备在几十年之后派上用场,若无这些水渠,安邑将会成为一个巨大的铁桶将雨水蓄积,而城中百姓唯一的选择便是弃城逃走。
云镜湖看着街上的行人来来去去,虽然眉间忧色不消,但却也都没有格外慌乱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满意的笑容:“安邑令能够令城内百姓不慌不乱,也算是护城有功。此番水患之后,倒是可以把他调去更合适的位置。”
在这种大灾面前,能够安抚民心,城邑的主官功不可没。
几人正说着,城门口突然出现一队兵丁护卫着的车队辚辚入城,为首的官兵骑着高头大马快速往前小跑。
见到前面有人拦路,骑马的官兵稍减马速,高声提醒道。
“快让一让,前面的不要挡着路!”
灵霄一行人立刻退到街边让出路来,目送着那队官兵护送着几十口贴着官府封条的沉重木箱招摇过市。
“师兄,你说那箱子里头会是什么东西?会不会是好吃的?”胡薇舔了舔嘴角,垂涎欲滴地问。
徐轻飏无力地揉了揉太阳穴:“不会。”
“听说欧阳大人之前派人去求太守支援,想来这车里装的就是粮草和冬衣吧?”
“我猜也是,否则何捕头怎么会这么着急着押送车队入城?”
“太好了,连接着十多天的暴雨,我们家中米缸见底,那咸鱼海货也不是天天能吃的东西。如今有这些物资运抵,我得回家取钱,等着待会儿买些好物回家才是。”
“要是有鲜嫩的青菜就好了,我家那口子伤寒了,正想喝青菜粥呢!”
“......”
街边的人群三三两两地讨论了一会儿,便都高高兴兴地散开了。
看得出,这车队入城之后,原本愁闷的居民们脸上也都多了几份笑模样。
云镜湖微微颔首:“这蝻氛幽州太守虽然在奏折上谎报了灾情,不过驰援安邑倒是不慢。”
好歹也能勉强功过相抵了。
闻言,站在旁边的上官牧云却发出了一声冷笑。
“师父,”胡薇对于这个脾气不大好的师父向来是畏惧多过其他的,此刻见他笑容不屑,小心翼翼地问道,“您在笑什么呀?”
上官牧云转头看着云镜湖,淡淡道:“我在笑,一国之君竟然这样幼稚,可见大雍朝的未来只怕已经无路可走了。不过你既然是云曦教导出来的,有这等表现也属寻常。”
云镜湖挑眉看着他。
墨雲冷冷地扫了上官牧云一眼:“你无非是察觉到那车队中的木箱是空的,这有什么好得意的?陛下身边能人辈出,这等小事,自然有其他人为他调查清楚了,再交由圣君裁夺,又何必事事亲力亲为?御人者,以德而不以术,以道而不以谋,以礼而不以权。这等浅显道理,阁下不会不知吧?”
上官牧云语塞,片刻后哼了一声,不说话了。
灵霄双手抱臂,笑眯眯地看着两人的言辞交锋,有一下没一下地用手指抚摸着手腕上的银龙手镯。
上官牧云一直就不善言辞,即使是多活了这么多年,依旧无法在言语上占得半点儿上风。
而且他的修为也不及墨雲......
处处都比不过人,却又凭白担了天才之名,也不知道上官牧云的心理承受能力到底有多强大,才能若无其事地活了这么些年。
“既然其中有猫腻,那就跟着去一探究竟吧。”云镜湖眯了眯眼睛,他也很想知道,安邑令为什么会让属下押着一队空箱子入城。
灵霄抬头看了看天色,厚重的云城就暗暗地悬在城上,不过更远的海面上,那里才是乌云聚集之所。
认真算起来,安邑城不过是黑云边缘地带罢了。
“看来,那蠃鱼距岸边尚有一段距离,那就先去瞧瞧这个安邑令吧。”灵霄淡淡地点了点头,算是同意了云镜湖的想法。
上官牧云倒像是有不同的意见,不过其他几个人自然是不会在意他的看法,在前头自顾自地就往安邑的官衙方向走去了。
灵霄顺手挥袖,一股强悍而无形的力量瞬息间冲上云霄,轻而易举地就用法术推开了堆积在安邑上方的黑云,露出了万里晴空。
温暖的金色阳光落下,让城内所有的人都忍不住驻足抬头,看着头顶上这久违的好天气。
看着雨水停止,空气中弥散着一股清新的雨水混杂泥土的香味,灵霄这才满意地点点头。
就是这样的天气,才会有回到安邑城的感觉。
然而他无意中露的这一手,却叫除了云镜湖之外的四个人再度震撼了。
就算是墨雲,他自问想要驱散这头顶乌云不难,但是要做到像灵霄那样轻描淡写,却也是几乎不可能的。
看着脸上挂着清冷笑容的灵霄,墨雲越发觉得这人捉摸不透了
安邑城不大,城内人口也不过一万有余。
灵霄循着记忆中的路线,领着几人果然找到了官衙所在。
不过他记忆中的幽王府已经改为潜邸,毕竟这里是先帝先后住过的地方,无论是谁再住进去都算是冒犯。
后来这潜邸又改做皇家冬宫,供皇族冬日休憩。
当然,冬宫实在是距离京城太远,虽然这里已经改了,但还从未有哪位皇族入住过。
而安邑的官衙也搬到了潜邸对面。
鸣冤鼓位于衙门右侧,两头威风凛凛的石獬怒目圆睁,这传说中能辨曲直、善断是非的神兽雕像中,却并无兽魂寄体,不过是两具石壳子而已。
倒是门上张贴的两张门神像,的确有门神守在这官衙门口。
见到灵霄登门,两名门神伴随着一阵红光跪拜在两侧:“拜见仙君。”
当然,这两个门神,也只有灵霄一人能看得见。
他轻轻地挥了挥手:“免礼,不必管本君。本君只是下界来收服那蠃鱼的,没有其他公干。”
两名门神点点头,又随着一阵红光消失了。
倒是云镜湖突然揉了揉眼睛,疑惑道:“刚才那是什么?”
墨雲蹙眉:“陛下看见什么了吗?”
云镜湖不大确定:“好像是瞧见两个......”
他又看了一眼贴在官衙门上的门神像,摇了摇头:“应该是我看错了。”
青天白日的,怎么可能会有什么穿着玄衣皂靴的门神存在呢?一定是他看错了。
灵霄微微挑眉,云镜湖怎么可能看得见仙界之人?
“儿子这是什么情况?”他低声询问檀渊。
檀渊作为圣龙,其实很喜欢这种湿漉漉的天气。他惬意地盘在灵霄手腕上:“他不是说了么,他看错了。”
灵霄:“......”
突然有一种想当寡夫的的冲动呢!
第二十三章 沈家
入城的车队从官衙后门进入, 门口的府兵警惕地左右张望着,待押送车队的官兵尽数入内后,便立刻关上了大门, 挎着官刀守在门口。
当然,这样一堵矮墙根本拦不住灵霄几人。
灵霄刚准备带着云镜湖一同飞上屋顶, 就看到墨雲已经搂着他家崽的细腰飞上屋顶了。
......
算了,嫁出去的崽崽泼出去的水。
灵霄抹了把脸,跟着一同飞上屋顶,几人趴在屋檐上探头朝院子里看过去。
18/69 首页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