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处这些年,王嘉将元嘉看的清清楚楚,她们同样大的时候,元嘉比她更敏感,想的东西更复杂,也更委曲求全,愿意迎合别人。如果不是王嘉这三年强硬的作风,勉强影响到了元嘉做事的风格,或许现在的元嘉走在王嘉的老路上的时候,她不是积极向上的,而是被关进精神病院或者早就自杀成功再投胎了。
王一平活着,元嘉找到他了,来了一出欢天喜地、喜闻乐见的父女相见欢,对元嘉而言是件好事吧……
王嘉对王一平的印象其实已经很淡了,她所记得的王一平是个唯唯诺诺的中老年男人的模样,偶尔的尖刻之语都是对着相熟的人,而血性这种东西,除了和元宁明打架的时候,不论怎么样都看不出来。王一平对她很冷淡,只对他自己的那群酸亲戚好,而王嘉和他的对话也很少。
后来王一平身体突然垮了,走不得路,吃喝拉撒全都有问题,他的酸亲戚从来没看过他,反倒是和他针锋相对了好多年的元宁明守在他的病床前照顾他。
王嘉则住在学校里,不论是他生病前还是生病后,都甚少与他说话,甚至照顾他。而他勉强还能动的时候,还是往他那酸亲戚家里跑,直到咽气,他什么都没留下。
想过对他好,元宁明回不来的时候,王嘉守在家里,等过他。等了他很久,打了很多电话,找过了整个小区,无所收获只能继续等,直到晚上十一点,还不见他回来,她慌张地出去找,这才看到他蹒跚从三轮车上下来,拄着拐杖一步步往前挪。
王嘉那时候按着过道的扶手,脚步虚软,她看着王一平,只问道:“你去哪里了?”我找了你好久……
王一平则是不耐烦道:“我去药店买药。”
三轮车上还有好心人在说什么,其实王嘉一句话没听进去,只是对那人说:“谢谢你送我爸爸回来,麻烦你了,车费……”
还没等王嘉把车费掏出来,那人就叫三轮车走了。王嘉憋着心里的火扶着王一平回去,从此没有什么交流。
谁都不是傻子,买药买了一天,从早到晚……找了那么久,等了那么久,结果却等不到他的一句软话,即使是父亲又如何呢?
王一平死后什么都没留下,元宁明则是彻底被王家的亲戚给气疯了,葬礼上勉强没有发作,葬礼后却彻底断绝了和王一平的亲戚的联系。所以,这样的爸爸,有什么好呢?
只是元嘉既然这样欢欣喜悦,那这里的王一平或许是不一样的吧……元嘉不是傻瓜,不需要她像个保姆一样的守在她身边。
王嘉这两世,最割舍不下的,就是元宁明,所以她那么频繁的跟在元嘉的身边。除了牵引元嘉走上康庄大道,她更是在亲近元宁明。至于王一平……一个完全的意料之外。
看王嘉在出神的想着什么,刘芸接替了王嘉的手,帮王嘉擦头发。刘芸的动作非常轻柔,力度恰到好处,让王嘉非常的舒服。
没有抢夺刘芸正在做的事,王嘉扬起笑脸道:“妈妈擦头发最舒服了。”
刘芸失笑,道:“你可就懒这么一会儿吧。我的五星级服务可不是谁都能享受到的。”虽然不知道王嘉心里藏着什么事,但王嘉现在也不是过去那个只会撒娇任性的小姑娘了,刘芸还是能放心的下的让王嘉去做事的。
做父母的迟早都会放手,不过是早晚的问题。毕竟他们护不了孩子一生一世,也不想让孩子被养成一个废物,等到王嘉实在解决不了的时候,她自然是会询问的。
而王嘉的身边,永远不缺乏会为她解答疑惑的人。
翁澍看过很多王嘉写的东西,从最初的书法,到现在的书法,从王嘉的作文大赛参赛作品,到她最新出版的新书,他能够看出王嘉在写这些东西的时候,在想什么,目的是什么。
文字是活的,它跟随时代在变化。而除了这样的大环境下的变化,一个人的心情如何,也能通过他的文字让人看到。
无疑王嘉写的太多的东西都在掩饰自己的情绪了,从技法来看,她的确是越发成熟了,可从内容感情的宣泄来看,她越来越“含蓄”。捕捉不到她的想法,或者更明确来说,她写出的这些充满写作技巧的文字上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单纯的就是为了展现技法,让人知道原来还能这么写,原来文章可以写出这样的形式……可更多的着实没有了。
一部伟大的作品究竟怎么样才能说是伟大呢?如果是以为例,那么必定是书中的角色可以真实到让人感觉每一个人物都是活着的,他们都该是变化的,而不是平面存在的、没有意思、无法让人意外的。情节设置上也该是跌宕起伏的,可以为每一个角色搭建适合他们并且展现出他们每个特点的舞台。而讲述了这一个故事,写出那么多的人物,必定也要展现出某种或者某几种作者的想法:或是反战或者是珍惜亲情,或是追求更高的境界……
如果一切设置都只是为了展现技法,那么这样的一本也就失去了大部分的趣味。
而翁澍经常指出的王嘉的不足,都是这一个问题。王嘉很明显的也意识到了这个严峻的问题,可她似乎无动于衷,又或许是她无能为力。
原因到底是什么,翁澍不是王嘉,也没办法下个结论。但《勇者》这本书让他看到了王嘉真正的闪光之处,不只是技法,更多的是这些角色所展现出的那种生命力,不是王嘉其他的作品所能展现出来的。
这不是进步,而是王嘉的开始。真希望这孩子能快点醒过来,看清楚到底该如何去为了爱、为了欢喜而去做事,而不是勉强自己一步步的走,看着让他这样的老头都觉得这人活的真累。
“我看到这本书了。”对方的声音依旧显得很冷静。
“你有什么感觉?”翁澍一边打电话,一边还在继续看这本书。
“很有趣……这个孩子讲故事的手法带着让人想要看下去的魔力,而这个故事,也相当有趣,从陌生化的艺术层面来看,已经做的相当不错。人物也很丰满,你说是你那个学书法的小徒弟写的,倒让我有些惊讶。”这时候声音里似乎有了笑意。
翁澍摇头,道:“你们都很相似。小女孩倔强得就像一头犟牛,看人都带刺。”
“下次我们聚会,带上她来。也不是我说你,老澍,你一个人跑去别的城市,躲懒躲了三年,就是为了带着你的小徒弟。现在又是为了小徒弟准备回来了么?”
翁澍摇头,道:“我这是合法退休,阁老也没有指责的余地。别说的我好像什么都没做,我们的聚会,我可一场都没落下。”
“老澍,那就聚会见了。”
“嗯。”翁澍希望他能帮到王嘉,也希望他能收下王嘉这个弟子。毕竟,他也只会书法,可王嘉在书法上虽有灵气,想成大器,也必定晚成,那孩子怕是等不了那么久。
第40章 荷塘青光
李雪澄其实已经决定离开这里了,但想起昨天遇到的小姑娘,其实他还是非常在意的。
和人同游是时常有的事,即使李雪澄自己并不喜欢和太多的人打交道,但他的朋友其实并不少。他不喜欢聚会,所以向来要么他想起老朋友,登门拜访;要么老朋友想起他,到他的家来做客。而无论是怎样的状况,都会有一段同行的事。
或许是一同散步,或许是闲游,路上总也少不了说些趣言。当然有时候也不说话,倒也别具趣味。但与不同的人一同行走,也有不同的风味。
要将之比作读书的话,元嘉这个小姑娘已经是本可以让人手不释卷的好书了。
本是眉间有惆怅的味道,对客也诸多周到。李雪澄虽不喜过分交织,但恰到好处更是难得。
得知他是李雪澄的时候,小姑娘虽然惊讶,倒也没有失态。一拍头,故作懊恼的,又说自己是他的忠实粉丝,想要签名。但最后临到门前,也没见她折进去拿个签名本出来。
喜欢是真的喜欢,无刻意巴结交好的姿态,是真的典雅。小姑娘做得到这样,也是李雪澄惊讶的。
碰上喜欢的年轻人,总免不得想要多结交提点一番。大概像寒山说的那样,他真的老了。外表的变化虽然因为心态未变而略显年轻,实际上五十多岁,已经到了知天命的时候。
这些年著书的时候,也越发有力不从心之感。这在他二十出头的年纪,是绝不会有的状况。但人不服老不行的,身体硬朗,精神却会一年不如一年。专注过头,有时连自己姓甚名谁都忘了,寒山说他偏执又隐隐疯魔,不外如此。
但这样专注的时候过去,应向的是妻儿担忧的目光,虽不语,依旧在,故而心中会为自己忽略了他们而抱歉。
人生在世自由并没有想的那么多,未成名前,都渴望功成名就;成名后,又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般的战战兢兢,常害怕自己有什么不妥当的行为,引来他人相随而错。那时候的责任感,也让少年飞扬的意气收敛了不少。
李雪澄并未拜过什么名师,他的成就多是依靠自己天赋所得。说是国学大师,也是他多年以来沉寂之下,广交名士而渐渐所得。
也不知道哪一天开始,大家见到他便是小心翼翼称他作“大师”了。
这样的头衔并非说笑之语,推脱不掉,那就只好愈加勤勉。偶尔自己出来采风,或是去他地学习,才得以放松。
不喜过分交流,谢绝流水记者,才有心学问而不是去夸耀自己如何。获得大家的认同,总该多做些什么,才不至于辜负他们。
一路走来都安静,李雪澄如今也不似过去,有的东西,他需要自己站出来才能说得清。所以三年前,他答应了出席诗歌奖,与在座的诸多名作家、大师都倾尽自己所有的去交流。幸而如此,他的新文学理论之作,未全变作所谓的曲高和寡除了身边寥寥之人便无人去看的作品。所以朋友不是用来炫耀的,也不需要时时在身边,君子之交淡如水,如此便好。这也是他为什么不爱那些沙龙活动的理由之一。
很多如他这般身份的人大多在大学任职,李雪澄并非不可以做导师,但他着实不爱那些年的大学规矩,所以并没有接受客座教授的身份。闲云野鹤惯了,何苦将自己困在那里?李雪澄毕竟从不担心自己的意志没有人可以继承,他一向认为自己所作的东西,世人看过便已经是大好了,哪里用得着自己去字字计较家教授?
但或许,那也是因为从前并未见到有让自己动心的资质的人吧……
李雪澄想着元嘉,或许他是真的很想把自己的东西教给元嘉。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让她少走一点弯路。当年的他,旁人说来惊才绝艳,或许是如此。但在文学这一路上,要走的路还有很长很长,李雪澄自己也曾有失偏颇,以至于走了不少弯路。元嘉和自己太相似,浪费的在路上矫正自己的时间算来,可以让她获得更多的成就。
如果那时候自己没有去拜访那些老前辈,从他们那里明白了自己到底该怎么样乘一叶扁舟远渡文海,也许现在他也没有这样的声名。
当然,李雪澄是清醒的。他不会把元嘉当成自己来培养成李立文第二,少女的身上有一些让他看了也相当动容的他所没有的品德,如果仅仅是为了养成另一个自己,那可就太暴殄天物了。
所以在和妻子通过一个电话后,李雪澄也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了。
每当他也感到迷茫的时候,他的妻子都会用非常智慧的方式点醒他,这么多年来,都是如此。是以李雪澄相当的敬重自己的妻子,而夫妻感情也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好,可谓神仙眷侣,羡煞旁人。
李雪澄喜欢并且敬重自己的妻子,而一旦他有什么决断,都非常乐意与自己的妻子分享,多年以来都是如此。
昨天分别的时候其实并未有过什么约定,所以在李雪澄出门的时候,元嘉也正与王一平出门,她帮父亲提着背篓,跟随了父亲一路,去到了比较远的一片果林里面看父亲上工。
不过她还没有待在这里多久就被王一平给赶走了,所以只能自己一个人走在回去的路上。
离开这里太久,隔着一层看自己的故乡,反倒有另一种朦胧的美感。只是好像没有一个熟悉的人陪在自己身边,总会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每到这个时候,就会越发的思念王嘉来。越来越深切的体会得到其实没有什么是永恒不灭的,即使是现在的美德,在一个恶之地狱里面,美德也都成了“恶”……
可无论如何,元嘉都还是渴望自己的身边能有人陪着自己——不需要是如何的对自己很好很好,他们可以熟悉,也可以不太熟悉,但即使是相对无言的坐在一起那也是很好很好的。
因为屋外会有细雨点点滴滴,或许窗外也会是晴空万里,每一秒的世界都在变化,身边有一个人或者也可以不是人,有所陪伴就会更加安心的去观察这个世界。
父母迟早是会老去亡逝,朋友迟早也是会离开的,即使是养一只宠物,但自己所喜欢的品种可不是长生种,迟早还是会早一步离开自己……生命从来就是充斥着离别,自己都会背叛自己。元嘉很小的时候就这样想过,所以总在夜深人静还未入眠的时候,感觉到这个世界的恐怖。
但王嘉始终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元嘉说不上来对王嘉什么观感。只是觉得她的身上其实有不少的黑暗,即使她看上去非常努力,也非常的阳光,在她和别人相处的时候,其实比自己还要注意和别人保持距离。
只不过她们之间的对话,从一开始就出现了一些问题。那时候元嘉仅仅以为自己是面对陌生人的紧张,但实际上和王嘉相处了这么久之后,自在得好似同一个人,不论怎么腻歪的相处,似乎都不觉得过分。
而分别这两天来,元嘉想起王嘉的次数比想起元宁明的次数还要多得多。这样的状态,元嘉自己并没有忽视。
——下次再回来的话,一定要带着王嘉一起。带她看自己的故乡,她的桃花源,还有爸爸。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王嘉感应到了她的思念,口袋里的手机震动了起来。拿出手机一看,屏幕上闪烁的正是王嘉的名字。
“你打算什么时候回来?”王嘉没有问她在家乡怎么样,或者父亲又是怎么样的,所有应该有的客套都不存在,一上来便是直截了当的问。
元嘉没觉得奇怪,回答道:“最起码还要再过半个月吧。”她自己其实摸不准的,但不待久一点她也不知道自己下一次来会是什么时候,父亲又会变成什么样?所以元嘉没有办法就这么快地离开。
“本来想带你一起去……算了,没什么。你和叔叔好好相处,等回来的时候,记得带点土特产什么的,宁子说你们那里有不少好东西……”王嘉说话的语气其实有些奇怪。
28/73 首页 上一页 26 27 28 29 30 3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