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之相配,盘发的也择了一支扁长的金簪,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錾的是卷云纹的花样,只是顶上以金丝缠绕,环着一枚拇指大小的南珠,隐隐闪着蓝光,犹如花蕊。
也亏得他年纪小,颜色好,这样一身金银锦绣,不显俗气,京城锦绣堆里长出来,粉雕玉琢的王孙公子,就该如此招摇。
“公子不是一直嫌这金的晃眼么?”青竹半跪下去,给镜郎系玉佩,笑着揶揄,镜郎摇头晃脑地,坐也没个坐相,笑嘻嘻道:“你不懂,今儿啊,我就是要去晃人眼睛去的……哎,可惜不是女装,不然,戴上那一套赤金红宝牡丹凤凰的头面,才叫亮堂呢。”
王默为他调整了一下发髻上的簪子,深以为意:“……晚上都不必点蜡烛了。”
他难得的敏捷俏皮,逗得镜郎和青竹都哈哈大笑起来。
重阳节,登高,赏秋,饮酒,吃重阳糕,天下皆如此,南方还有放纸鸢的习俗,终究因天公不作美而作罢,遍插茱萸也是应有之意,就连镜郎也在襟口别了一支茱萸,以应节气。
原本姜令望还要在衙署摆酒,宴请扬州城内老人,以示亲民敬老之意,要晚些动身,只是他心尖尖上的姜烈云要去登高,赏景,还要去寻陌生的老和尚看病,他怎么能不全程相陪呢?
镜郎等着上马车,远远往前一看,姜令望对着姜烈云,一副二十四孝的殷切模样,又是捏手,又是摸脸,依稀还能听见“该穿那件斗篷来,脸冻得这样凉”“茶果可预备好了”“今早药可吃了”,直让人听得牙酸,他正忍不住要抓了青竹,要暗暗骂两句,谁料新安一眼望中了他,还带着满脸的怒气,强行把青竹挤开了,吩咐了一句:“我同阿纪一道去。”
原本是他带着寒露和青竹两个,王默做个车夫,如今新安挤了过来,如何能与小厮同车。镜郎在心里叹了口气,挥一挥手:“姨母的车架空着,你们商量一下,怎么去吧。”又赶紧悄声安抚新安:“大节庆的,举家同游,九姨面上怎么这样不好?”
话音刚落,心里也有些好笑——实在想不到,他也有这样为人打圆场的时候。
新安深深吐纳几口气,倏然也是摇头失笑,同镜郎一道上了马车,过不片刻,车轮辚辚转动,往城外去了,镜郎见她吃了几杯茶,心绪平复,这才问起缘由:“可是广平姨母不愿意……”
“还被你猜中了……她啊,一心就觉着是姜氏母子的错,要么,就是姜氏一人所为,甚至连那贱皮贱骨的小兔崽子都不想追究!”
一时之间也顾不上什么公主仪态了,市井粗话,张口就来:“什么养在自己膝下多年,向来恭敬,以她为母,还是小孩子家……我呸!她瞎了眼了,连自己身边那个珍珠,对,就是新补来的那个小丫头,早就上了姜烈云的床都不知道,在她眼皮子底下眉来眼去,怪不得院子里那么多乌糟东西……还说,这是驸马为她特意选的床榻,舍不得一把火……”
“她一贯胆小,就因为琼林宴上偷偷看了一眼姜令望,就跑去求母妃……竟是鬼迷了心窍,连公主府都不要了,非要远嫁!我早就同她说了,这男人眼神不正,看似恭敬,实则桀骜自私,就算她非要嫁人,非要生子,也不必同他一起,怎么能靠一眼就定了终身?”
“那男人有什么好!无非是生了张白净斯文面皮,狼心狗肺的东西,同着其他女人来谋夺她的产业性命,不是帮凶,就是默许!怎么能做梦期待他回心转意,洗心革面!”
新安心绪激荡之下,神情恍惚,竟不管不顾,和盘托出,说漏了嘴:“我说姜令望一死,她便自由了,也不用守着什么寡居的规矩,也大可不再改嫁,要钱有钱,要人有人,想要儿女养老送终,抱养几个聪明漂亮又听话的孤儿不好么?就他姜家的血脉金贵?一个病秧子,当成什么宝了!我带她去庐山,去桃花源,静养身子……她竟然不肯。究竟为什么不肯和我走……从前不肯,如今,也不肯……”
话里话外都透着古怪,好歹新安说了几句,意识到有些不对,先自收了口,端起茶来干咽了几口,掩饰一番,镜郎也就装出一副没听到的样子,劝道:“世上有女子如阿娘般飞扬自我,有女子如您一般坚韧直率,有如寅娘姐姐般百折不挠、顶立门户的,那自然也又如菟丝花一般,只愿意婉转委身于男人……到底也不能算八姨的错。”
“她到底才是苦主,姜大人是她夫婿,又是本地主官,在这个赈灾秋收的节骨眼儿上,确实动他不得。”
“小滑头,还和你九姨提这什么正事不正事的?”
新安捏着绢子,使劲儿扇了扇风,因为恼怒,脸颊热得绯红,发髻上的双凤衔珠步摇一甩一甩的,看得镜郎胆战心惊,往旁边挪了挪,以免被摔个正着,急忙识趣地换了话题:“不过姜氏母子,可以说是板上钉钉的主谋了……八姨说了怎么处置没有?”
新安摇了摇头:“就明瑟那个软糯性子,能说出什么喊打喊杀的话来?不过她身边那个琉璃,倒还算会说话,劝了她两句,还是给了句准话,‘此生不愿再见姜氏母子的面儿,也不想听到与他们有关的任何消息,按律该怎么办,便怎么办’。”
镜郎眨了眨眼,已经觉得这话里颇有玄机,面上却不动声色,只平静道:“别的不说,单谋杀公主一条……就是凌迟啊。”
“凌迟也太便宜她!”新安嘴上说着厌烦广平的性子,实际上以她当仁不让的性子,早就已经越俎代庖,有了决断,“一死了之,哪有这么便宜,活剐了又怎么样,死了就没了,就是要让她吊着一条命,活受罪!”
镜郎轻声道:“听说,报复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她最害怕的事情成真。”
“姜氏最宝贝的,不就是那个病秧子儿子么?”
或许还有她的亲弟弟。
新安想象了一番事成后的场面,颇为扬眉吐气,重重地一捶小桌面,又对镜郎道:“阿纪,你这事办得好,姨母念你的情呢,到时候抓住姜氏母子,钳制住了姜令望……哼,看我怎么收拾他们!”
如此这般,终于劝得新安放下一脸怒气,换上了笑脸。
捺山不过百来丈高度,一路如何赏花赏景,不消多提,天穹虽然阴云密布,没了烈日照耀,却也格外清爽宜人。只有广平告了体乏,走到一半,就由新安及侍女陪着,先去庆慧寺休息了,姜令望例行公事地问候了几句,也不忘叫上自己身边的小厮跟着去,却不是为陪着她,而是因为听了姜夫人的一句“须得早早地排起队来,云哥儿去了便能诊脉,别耽误了回城的时辰”。
镜郎远远缀在队伍最后,听着便觉好笑。
下山与上山,走得又不是同一条道路,听得姜夫人絮絮介绍:“这是寺中僧人、信众苦修之路,每日便是由此上山挑下清泉水……”远远的,便闻见一股清苦幽微的菊花香气,镜郎精神一振,极目远望,青红交加的枫林掩映着数百亩沙田药草,尽头处,一片金红相间的菊花,花开如海,随着山风微微荡起涟漪。
庆慧寺山门掩映在百年古树之下,就连匾额也小小窄窄,尘痕斑驳。因这一日多有官宦家的女眷在,看不见青壮的僧人身影,只有两个五六岁的小沙弥持着笤帚,将门前阶下的银杏叶扫出沙沙的轻响。
--------------------
广平和新安这条线,不知道我写清楚没有诶
皇家公主,没有一盏省油的灯
顺便,看到有读者提到想看娇娇和寒露贴贴,正文可能最多亲一下抱一下,真的要搞的话,番外里可以走个if线实现一下,一发爽完,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如果很多觉得雷的话,我就不发在这里了(如果写了的话)(很担心挨骂)
未免有些同学漏看了,提醒一下,寒露是真·宦官
第88章 八十四
入了寺中,自然有与姜氏相熟的、也是得了消息的老僧前来迎候,这寺庙看着不起眼,内里却别有洞天,想来是本地香客的崇敬之意实在盛大,庙宇建筑不雄伟阔大不足以承接。镜郎随意一瞥,就望见四五座崭新的金身佛像,下头沉黑的石牌上,密密麻麻几行小字,镂刻着还愿者的姓名功德。
即使今日人多事忙,看在姜令望的份上,寺中特意拨出了个一进一出的客院,以供众人歇脚。随行的仆妇小厮一阵扰攘,便是络绎不绝地穿梭,庙里山泉沏的滚滚的清茶,菊花、桂花做的各式点心,时鲜果品,一应摆上案头。
在廊下吹了会儿风,听了会儿廊下青铜风铃的叮当脆响,镜郎原本打算叫王默抬一张躺椅出来,让他享受享受这天然氛围,安静的空气却为一阵脆笑打断,对面屋中烈云和什么人高声说笑着,似乎要推门出来,他想都没想,脚下自发地一转弯,便溜到广平与新安屋里去了。
姜氏母子在禅房中稍作歇息后,预备动身前去看诊,却没想到,那位大师听见有两位公主驾临,在手头病人告一段落之后,亲自迎了过来。
镜郎也混着,见了这位高僧一面。
虚明大师却不似想象中那般,是个须眉皆白,和善慈爱的老和尚,他年纪至多三十出头,生得颇为文秀,可又不止是书生气,青黑色的僧袍下,甚至隐隐可以看见强壮筋骨,轮廓分明的肌肉,只是脸上永远带着一缕微微的和善笑意,有效地冲淡了他高壮身形给人带来的压迫感。
听说佛家还有伏虎罗汉一说,以这位大师形容,随手抄起禅杖,打死几头老虎,倒也不算突兀。
姜氏母子身边,亦有不少虔诚信徒,就算不是,听说“药师佛座下弟子”来了,哪儿有不来凑热闹的,一时涌来,也将小院堵了个严严实实。
寒露掩在人群之中,见镜郎视线扫来,微微颔首,回了一个彼此心照的微笑。
镜郎定了定神,状似无意地往人群里又扫了一眼,并没有看到熟悉的身影,不禁蹙眉,重重地哼了一声。
林纾不来也好。
看到他就烦。
姜令望作为公主夫婿,自然当仁不让,领着姜氏长驱直入,打断了新安、广平与虚明法师的闲谈,互相见礼后,十分自然地摆出一家之主的派头,就将话头接过,只是没说几句,就转了风向:“我家外甥身体孱弱,出生来便有心疾,早些时辰就将贴身长随派来,以求大师相见……既然此时大师无事,不如先为甥儿诊脉?”
虚明大师只是微微笑着:“贫僧是为拜见二位长公主殿下而来,瞻仰天家荣光,怎能称得上闲坐无事?”
姜令望脸色微微一僵,又自如笑道:“我们夫人与妻妹来此,就是为了陪同甥儿,这也是我们做长辈的一番心意……我们夫妇膝下无子,甥儿不日便入继我家,便是自家孩儿,也是大师举手之劳……”
虚明却全没搭理这一茬,反而望了广平一眼,平静道:“既是成婚多年,感情甚笃,仍然无子,不知是府君有疾,还是殿下体弱?观长公主殿下神色,似乎为旧疾所扰,贫僧僭越,缘分难得,想为殿下夫妇请脉,也免得天长日久,拖成宿病。”
姜令望多年在官场打熬的好面皮功夫,还能强撑着客套微笑:“如今贱内正吃着药呢,还是九妹亲自请来的名医,不是不信大师的医术,只怕是下了新安殿下的面子……”
“既然名医难得,怎么不为贵家子侄一并看诊,反而还要来贫僧这问医问药?”
姜令望被堵得一噎,张口又要寻个借口,虚明又道:“贫僧是方外之人,又是大庭广众之下,府君亲陪,怎么,难不成,还有什么男女授受不亲之议?”
“……罢了,既然如此,就让殿下先看,云儿多少年的病了,一时好一时坏的,也不急这一时半刻的。”姜氏楚楚可怜地叹了一声,捏着罗帕,擦了擦微红的眼角,凄楚道,“终究我们云儿是小辈,身份并不如殿下尊贵,自然当退一步,晚一些又有什么要紧……阿行,何必为了这点小事,与殿下闹了生分?”
这话竟引来了一番正义的抗辩,不知是姜氏身边随行的哪个仆妇,大着胆子嚷了一声:“大师也是方外修行之人,如何为了权势富贵折腰,反而不顾稚子性命!”
“什么叫做‘权势富贵’?”虚明脸色陡然一沉,“我为府君发妻看诊,反而成了攀附名利?”
他霍然起身,斩钉截铁道:“既然如此,就恕贫僧退下了。此处荣华富贵,贫僧高攀不起。”
“唉唉,大师,大师!我等绝没有此意。”
姜令望与姜氏登时方寸大乱,做小伏低,不断好言挽留,姜令望又一直不停地瞪着广平,要她出面转圜,却又被新安瞪了回去。吵扰了片刻,又是广平出来开口,自言身子无碍,只是十分担忧姜烈云,希望虚明大师不以仆妇失言为意,再三再四地恳求一番,虚明这才冷冷哼了一声,又把一屋子人都赶了出去:“看心疾时最需安静,不能分心。”
姜氏温和顺从地谢过虚明,就与姜令望一起退到了院中,要去广平禅房里喝茶,外头有人传话进来“衙门里有事儿找老爷”,姜令望本是十分的不耐烦:“什么事儿能比少爷看病要紧?”那长随低声说了几句“镇抚司……流民……”短短几句话,姜令望就神色郑重了起来,急匆匆便出了门。
姜氏便与广平客套起来:“坐着也是无事,等云儿出来,我预备带他去见见新塑的菩萨金身,殿下不如同去?”又听如月来报:“孔嫂子来向您请安,问夫人这会儿得空不得空。”
“正好了,我也好久没见孔家的,咱们就去短亭那儿坐坐,赏赏菊花。”
人人都知道姜氏是笃信佛法之人,是庆慧寺的常客,她身边的人或耳濡目染,或投其所好,或多或少,也都知道些佛偈,通晓些经文。最值得一提的是她身边一个积年得用的陪嫁侍女,一路从娘家跟到了夫家,又随着她到了弟家,到了扬州不过半年,便接连死了女儿、公公和丈夫,唯有一个儿子。她悲痛万分,见姜氏做主,为她儿子娶妻,又安排了差使,便索性投往庆慧寺,并未出家,却也在寺庙田地里为俗家弟子留下的禅房中居住,自愿吃斋念佛,为夫子祈福,为姜氏祝祷,一并在寺中劳作,侍弄花木、草药。
但凡姜氏来庙中上香,祈福,求签,作为旧仆,她收拾一番,过来行礼问好,这也是应有之意。
50/80 首页 上一页 48 49 50 51 52 5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