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米线铺子里正忙着,黎成志不好丢下铺子里的事跑去县衙外看成绩。
他不去却有人跑过来告诉他——两个孩子都通过了县试,成绩非常好,黎明德一个第一,另一个叫白志文的第二。
过来告诉黎成志他们这个消息的人是黎成石在县衙外面随便找的一个跑腿的人,给了两文钱让对方跑一趟,多的是人愿意接这样的活。
黎成志当时正在收碗,手一抖差点把手上的碗摔在地上,他眨了眨眼睛,他家明德考了第二?
因为黎成志大字不识几个,他一直都只听自家三弟说明德读书不错,继续这样读下去考个秀才不在话下,结果没想到这孩子不声不响地考了个第二回 来吓唬他爹?
没错,黎成志听到过来报信的人说两个孩子一个是第一,另一个是第二后,默认了自家明德考了第二,根本没有听清人家说的话。
好在他反应快,手立马稳了下来,将碗给扶住了,没有失态将碗给摔地上。
白秀荷那时候正在烫米线,她手上的动作也停顿了下来,傻愣愣地看着那个过来报信的人,过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问:“我家明德考中秀才了?”
由于之前姜芷芸和黎明德解释过很多次,白秀荷是知道考秀才要通过县试、府试和院试三次考试的,但是一时间黎明德考过县试的消息让她把那些需要记忆的东西忘在了脑后,只余下了最初对考秀才的印象。
过来报信的人不是第一次做这种事,见识过各式各样的人听到消息的各种反应,白秀荷这样的还算好的。
忍下来了笑意,那人向白秀荷和黎成志解释道:“咱们县考的只是县试,你家读书郎还不是秀才公呢,想要成为秀才公还得去州城考府试、去府城考院试,不过我看你家读书郎的县试成绩,成为秀才公没问题,等过两年我还来你们铺子报喜,哈哈……”
白秀荷这时候也反应过来自己闹笑话了,不好意思地理了下头发,在客人善意的催促下赶紧将锅里的米线捞起来。
黎成志恢复得更快些,他拉住那个过来报信的人在铺子里坐下,说是要给他上一碗高汤米线,辛苦他跑一趟。
因为黎成志的忽略,等到那个报信的人吃了一碗米线走了,他们都没有注意到黎明德是考了县试第一。
姜芷芸得到消息比黎成志他们早一些,因为黎成石同样打发了人回家告诉姜芷芸这个消息,县衙到粮西巷的距离更近,姜芷芸知道消息后就开始准备祝贺的东西,等会儿下午了同黎明瑾一起送去大房在县城的宅子里。
除了米线铺子和粮西巷,黎成石还花了十个铜板请人回趟上河村通知村里的黎老头和黎老太老两口,让他们知道消息后也高兴高兴。
县试只是考秀才的第一步,黎家人自己知道了就行,没有往外说出去的必要,就像姜家那边一样,姜齐明去年就考过了县试,姜家低调,知道消息的人不多。
今年姜齐明去参加府试了,按理来说府试的结果会和县试同一天公开,只是府试的结果在州城,送信什么的得晚上一两天。
一直到第二天下午了,姜家那边才得到消息说姜齐明的府试过了,他距离秀才只剩下最后一个院试。
得到确切的消息后,姜喻之就立马前往妹妹家告诉妹妹这个好消息。
就是这两天姜喻之还有一个消息要告诉姜芷芸——他要到县城学堂做夫子了。
为此,他们一家人都搬来了县城,他们暂时买不起房子,租一个小点的一进小院,够一家人住。
换成五年前,姜家想要搬来县城住的话,租房子这笔钱是很难拿出来的,因为姜王氏身子不好,经常汤药不离口,药费几乎就要花光姜喻之教学生收的束脩。
自打五年前有了那根猴子送来的野山参调理身体,姜王氏的身子就好了很多,没有再时常吃药,姜家总算能够攒下来一些钱。
但是,在下河村姜喻之能够教的孩子越来越少,他看着留在下河村收入会越来越少,才下决心到县城学堂试试。
姜喻之觉得,自己教的自家儿子这个榆木疙瘩都快要考上秀才了,那他到县城学堂教那些只是童生甚至童生都不是的孩子应该没问题。
本着这样的想法,姜喻之找黎明德了解了一下县城学堂平时的课程后,自己在家准备了一个月,到县城学堂自荐。
县城学堂的院长是一个老举人,年轻时在府城那边做过教谕,后来觉得府城的学院规矩多,就到了自己老家县城的学堂做院长,日子过得还不错,对学堂和学子们也挺负责的。
这位院长见了姜喻之一面,让他给今年刚考上童生的学子上了一节基础的四书课程后,拍板决定留姜喻之在学堂做夫子,考虑到姜喻之在村里还有些学生,院长让姜喻之在一个月之内到学堂报道就行,给他留够了准备时间。
这一个月刚巧遇上了县试、府试和院试,姜喻之先是空了六天时间陪着儿子去州城参加府试,回来之后就同他私塾里现在还留着的学生们说以后他不再教他们了,如果不想继续学了,可以找他退束脩,如果还想要继续学下去,他会陪着他们一起找新夫子。
姜喻之花了大半个月把村里那些学生的事情处理好,同时姜老头也在县城找到了一个价钱还算可以的小宅子,一家人花了几天时间收拾家里和新租的宅子,在府试结果出来的前一天,姜家搬到了县城里。
姜芷芸之前都不知道姜家已经搬到县城来了,她听着娘家大哥说了这段时间的忙碌后,惊喜之余忍不住埋怨了他几句:“大哥,搬家这么大的事你们怎么不提前告诉我们,害得我什么都没有准备不说,还一点忙都没有帮上。”
“你现在已经是黎家的媳妇了,别老想着娘家的事,再说我看这事也没什么可说的,我们就是租个房子住,又不是买了宅子。”姜喻之面对妹妹的埋怨理直气壮地说自己的理由,“再说你要照顾两个孩子和妹夫忙得很,我们的东西不多,我和你大嫂半天就弄完了。”
姜芷芸不赞成:“大哥,就算我是黎家的媳妇了我还是姜家的女儿,兄妹之间互相帮助是应该的,你和妹妹我客气什么,石哥白天要去县衙,康儿要去私塾,只有我和瑾哥儿在家,就算我们做不了其他的,帮忙收拾一下宅子还是可以的,大嫂的身子不好,好不容易才恢复些……”
看着姜芷芸要喋喋不休地继续说下去,姜喻之按住她:“好了好了,我过来一趟就是想告诉你一声,晚上家里别做饭了,你带着成石和两个孩子过来,我和你大嫂都准备好了,庆祝你大哥我到县城学堂做夫子和齐明考过府试,有什么别的事以后再说。”
姜芷芸拉住马上就想要走的姜喻之,到灶房翻箱倒柜地找出来两条风干的肉干,还有一些能够放一段时日的吃食,统统放在篮子里塞给姜喻之让他带回去:“大哥,这些吃食你要是都不愿意拿,我们晚上哪里好意思过去吃饭。”
以前两家人的经济状况差不多,姜家隐约比黎家还好些,虽然因为姜王氏吃药的缘故总是没法攒钱,但是姜家人口简单花销也少,不像黎家一大家子人,所有的钱都被黎老太管着,做儿媳妇的姜芷芸手上拮据。
黎家分家后,大房、二房和三房都各有各的造化,黎成石他们的情况比姜家好多了,姜芷芸每次回娘家就会多多地带东西回去,想着让娘家人的生活好些。
但实际上,每次姜芷芸带了多少东西去,姜老头就会多多地让她带更多东西走,不让别人有说闲话的机会。
看着篮子里满满当当但是不算特别值钱的吃食,姜喻之没有拒绝,等会儿妹妹他们过去吃了饭之后让他们也带些吃的回来就行,不算什么。
于是,姜喻之就那样提着篮子走了。
巷子里的人家之间是没有秘密的,大家都看到了姜喻之进来前和离开后的样子,等姜喻之走了之后,自认为同姜芷芸关系还不错的就去到她家,同她说话聊天时隐晦地说她对待有些亲戚脸皮太薄了,这样的事有了一次就会有两次,要是不早点解决以后会被缠上摆脱不了。
不等姜芷芸解释,在旁边帮着姜芷芸给康儿做夏衫的黎明瑾就站出来替他舅舅打抱不平了:“周大婶,刚才那是我舅舅,我舅舅要到县城学堂做夫子,他们刚搬家到县城,还有,我大表哥通过了府试,明年能去府城参加院试,我舅舅过来是告诉我们家里发生了两件喜事,请我们一家去他们家吃饭庆祝下的。”
还有一句话黎明瑾没说,舅舅才不是你们说的什么穷亲戚上门打秋风,每次他们去了外公和舅舅家,外公他们都会多多地给东西的。
虽然最后这句话黎明瑾没说,但是他前面的话已经差不多表达了这个意思,能够在县城学堂做夫子的那肯定是秀才公,秀才公怎么可能是穷亲戚,再回想一下人家那穿着打扮气度,想以过来人身份提醒姜芷芸的人登时闹了个大红脸。
转念一想,黎姜氏的大哥是秀才,还有一个明年就能考上秀才的外侄,一门双秀才,原来黎姜氏的娘家比大家了解的更厉害,难怪一个乡下媳妇,能够把两个孩子教得聪明可爱又懂事乖巧,也能够紧紧地拴住她相公的心。
想到之前巷子里还有人说什么黎捕头娶黎姜氏做媳妇只是看中了黎姜氏的外貌,现在看来怕是不一定哦。
作者闲话:感谢对我的支持)
第246章 到姜家吃饭
别人怎么猜想自家的事姜芷芸全当不知道,她应付了几句就开始忙前忙后地收拾等会儿去大哥家要带的东西,旁边看着的人也就不好意再继续待着了,纷纷提着自家的篮子神色略微怪异地离开了。
人就是这种奇怪的生物,当你以为刚从乡下搬来的邻居比你略差一些,开始一个劲地在邻居身上找到优越感,然而很快被现实扇了一巴掌,认清了人家的情况比想的好得多之后,就不敢随便再上门了。
姜芷芸松了口气,她其实不太喜欢应付这些“好奇心”过重的邻居,但是在这一片生活,免不了同她们打交道,有些话说太明白就不好了。
黎明瑾见姜芷芸眉眼之间轻松了些,笑着找他娘表功:“娘,我刚才说得对不对?”
姜芷芸回头看着他:“嗯?”
“那些婆婆和伯娘、婶子总算走了,她们也太没眼力见了,咱们都没有不怎么搭理她们,她们还在一旁说个不停。”黎明瑾撇了撇嘴,“不了解咱们家的事乱说什么,有这功夫不如把她们自个儿家里收拾干净些,上次我路过的时候看到周婆婆院里乱糟糟的,她住着也不嫌难受。”
刚才那一番话由瑾哥儿一个孩子说出来,姜芷芸虽然觉得那样有些不礼貌,但是确实是帮她解决了麻烦,她将说教的话咽下肚,换成了:“瑾哥儿,你已经十三岁了,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你自己心里有数就行,等会儿我去把你弟弟接回来,你和弟弟在家待着,你们爹回来了你们再一起到大舅家去,大舅家的地址你记得住吗?”
“娘,我记得。”黎明瑾点头,但立马他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赶紧问道,“娘,你不去大舅家吗?”
“不,我要去,我把你弟弟接回来了就过去。”姜芷芸俯身捏了捏黎明瑾的脸颊,“你在家陪着弟弟做功课。”
黎明瑾顿时不乐意:“娘,我也想早点去大舅舅家,我们可以把康儿一起带去大舅家啊,大表哥在家,能让大表哥教教康儿,大表哥最喜欢教我们读书了。”
姜齐明自打知道瑾哥儿在跟着他姑姑学识字后,每次见到黎明瑾都会教他读写,不仅教黎明瑾,还会拉上他亲妹妹姜清妍,搞得姜清妍此次都用哀怨的眼神看向黎明瑾。
姜芷芸摇了摇头:“不行,把你们留在家原因有三个,一,你们要等着你们爹爹从县衙回来一起过去,二,你大舅他们刚搬家到县城家里可能还没有收拾好,你弟弟过去会让他们更忙,三,你今天说了不该说的话,你得留在家陪着你弟弟。”
最根本的理由是第二条,第一和第三都只是顺带的,黎明瑾看着他娘认真的样子,知道她不会改变轻易改变主意,嘟了嘟嘴不情不愿地答应了,早知道刚才就应该让她娘同那些街坊邻居解释,他在旁边不说话的。
姜芷芸里里外外收拾了一大包的东西出来,比刚才篮子里的多得多,都是刚搬家用得上的物件。
让黎明瑾同她一起将这些东西打包好了之后放在堂屋的凳子上,姜芷芸叮嘱黎明瑾:“瑾哥儿,这些都是一会儿要送去你大舅家的,等会儿你们爹回来了之后让你爹带过去,路上你记得牵好弟弟,娘去私塾外面接你弟弟了。”
来回折腾了一通,姜芷芸把黎明康送回院子,让两个孩子把院子门关好就走了。
在路上,她先到糕点铺子里卖了一盒糕点和一袋蜜饯,然后去到卖笔墨纸砚的铺子买了两块还不错的墨条,最后去了布庄买了足够做两件长衫的天青色细棉布,这是送给姜齐明的,祝贺他通过了府试。
姜老头在儿子回来后就时不时到新租的院子门口瞅瞅,想着看女儿什么时候过来,其实他知道女儿不会这么早就过来,毕竟女儿那边有丈夫有孩子要照顾,但他就是忍不住这样做。
当看到姜芷芸两手提着满满当当的出现在巷子口时,姜老头惊大过喜:“芸娘,你买这么多东西回来做甚?刚才你大哥去一趟你们那边你塞给他一篮子的东西我都把他给好生骂了一通,你再这样,让我以后怎么好让你们两口子过来。”
姜芷芸赶紧将其中一只手提着的东西展示给姜老头看:“爹,这墨条和布料是我买给齐明,他通过了府试,我这个做姑姑的怎么能空着手回来见他,要不是我才知道消息来不及,我还想做成长袍了再给他拿过来呢。”
姜家是刚搬来的人家,他们附近的邻居都对姜家好奇得很,不久前姜喻之空着手出去提了满满一篮子的东西回来,大家就在猜测他出去做了什么。
听着姜老头的话大家明白了些,原来这家的男人是去了妹子家,那一篮子的东西是妹子给的。
这妹子不仅刚才给了一篮子的吃食,这会儿过来还带了这么多一看就不便宜的东西,他们也想要有这么一个顾着娘家的女儿。
不过邻居们转念一想,姜家女儿顾着娘家是应该的,她娘家大哥是秀才,娘家侄子马上也要考中秀才了,这时候不好好地哄着娘家什么时候哄,大家在门缝中用羡慕嫉妒的眼神看着姜芷芸。
门缝里的眼神姜家父女两人都没注意,姜芷芸拉着她爹好说歹说,才让姜老头消了气,念叨着让她进屋。
姜芷芸悄悄笑了笑,她就是料到了她爹的反应才只买了这些东西过来,不过没关系,晚点相公过来的时候会把剩下的东西带齐。
姜芷芸到姜家宅子的时候姜王氏正在灶房里忙活着,她同姜齐明说了两句鼓励、祝贺的话,就放下东西去到灶房帮忙了,姜家就姜王氏一个人,她要忙活这么多人的饭菜出来可不容易,不能把人给累着了。
148/262 首页 上一页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