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福运小夫郎(近代现代)——四夕夕

时间:2021-12-29 11:46:04  作者:四夕夕
  腊月二十七这天,黎家终于盼回来了他们外出读书的黎明德,同黎明德一起的自然还有白家的白志文。
  白志文的身后有着一堆的小盒子,整整齐齐地垒在牛车上,在大家都闲着的时候,他这样进村非常醒目,听说是给大家的年礼。
  那跑腿小子的猜想错了,白志文找他打听府城有哪些外地来的新鲜货物,并不是要买回家的年礼,而是有其他的打算。
  白志文买回来的年礼是府城的一种特色点心,或者说不是点心,是一种能够放挺久的吃食,名字叫干米糕。
  干米糕是糯米和大米混合制成的,口感中有着轻微糯米的粘,又不至于像年糕那样粘牙,切成小片之后用水烫熟吃起来反而会有种比较特殊的爽脆口感,老人小孩都可以吃得动。
  干米糕在每年的十一月和十二月时节制作的最好,其他季节做出来的干米糕不经放,一旦遇到下雨的天气就很容易长霉点,十一月和十二月做的干米糕只要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可以一直等到来年的六七月吃,味道都不会变。
  在府城,家里有余钱的人家都喜欢在腊月时节买大量干米糕回家放着,提前一天泡上,第二天早上切成片煮熟就是一大家子的早饭,除了做成早饭,平时混和着肉一起炒,也是一道很有风味的主菜,又香又管饱。
  干米糕,是白志文仔细考虑了之后决定给村里人带的年礼。
  干米糕价格不算贵,一块一斤左右只要三十文,他一家送两斤,也就是六十文,村里的人家一共有一百五十多户,一两银子不到就能够置办齐全。
  这些年,再怎么说他们母子几人承受了村里人不少照顾,他现如今已经考中了秀才在府城读书,别人不会管你在府城读书要花多少钱,他们只会认为白志文在府城过得风光,要是他过年双手空空地回来,不知道会被人在背后怎么说,用一两银子堵住大多数人的嘴买个好名声,这笔交易很划算。
  同时,干米糕在村里人眼里也是很好的一样礼物,对村里人来说天大地大吃饭最大,送吃食比送什么都更能得他们的心。
  果然,白志文带着一牛车的干米糕回来,在白村长的陪同下挨家挨户地送去了之后,他在村里的口碑瞬间高涨,直接把还坐在村长位置上的白村长都给挤到了一旁。
  给寻常族亲、村民的年礼两块干米糕足以,给白村长这样对他们一家人很是照顾的就不合适了,白志文有单独再多给他们准备了府城那边的新鲜货物,把白村长一家给高兴得见牙不见眼。
  还有黎家那边,白志文同样有准备一份不错的礼,比如说给喜欢抽烟的黎老头带了一些上好的烟丝,给黎老太买了大药铺做出来据说能够在冬天缓解关节酸痛的膏药,两位老人收到年礼的时候高兴得很,把白志文狠狠地夸了一通。
  白志文会给黎老太他们准备年礼,不仅是因为他们二老是黎明瑾的爷奶,也因为当年他们一家刚搬到村里时,是黎老太给了他们家一罐子雄黄酒,把藏在他们家的蛇给驱逐了出来,让他们一家免于被蛇咬伤。
  当然了,这些年做邻居,黎家对白家也很是照顾,白志文打心眼里尊敬着这两位老人家。
  过年前忙忙碌碌的,处理这些人情往来的事情,就用了好几天,等到白志文缓过神来的时候,已经到了大年三十那天,黎明瑾他们一家也早就从县城回到了村里。
  上一回白志文送了黎明瑾一块他亲手做的暖玉之后,白志文对亲手做东西有了兴趣,可是他在府城没法找到自己动手做东西的机会,只好费了一番心思画了花样送去银匠铺子,给黎明瑾打了一个银簪子,作为新年的礼物送给黎明瑾。
  黎明瑾在从府城回县城之后,就一直在想着他要送什么东西给白志文作为新年礼物,他相信白志文肯定有给他准备东西,他不能收了东西却不回赠。
  时间紧急,加上黎明瑾做针线活的水平有限,他不可能像之前那样花费大量时间再做一个精巧的荷包出来,所以他思来想去决定给白志文做一双鞋垫。
  冬天本就冷,他们这些读书人还天天在书案前坐着不动,脚下添上一双厚厚的鞋垫,总能把地面的冰凉稍微隔绝一些,让双脚更加暖和。
  做鞋垫算是黎明瑾比较拿手的针线活,他做起来倒是比较快,出来的鞋垫又厚实又暖和还挺好看,上面用了绿颜色的线绣了一株简单的云竹,花样参考当时送的荷包,让鞋垫看着更能送出手一些。
  在彻底做好之前,黎明瑾有认真地想过要不要送出去。
  但是,距离过年时间太紧了,来不及让他做其它的东西,而且黎明瑾才压着性子做了一个荷包出来,暂时也没有了做精巧活的耐心。
  不约而同的,黎明瑾揣着鞋垫,白志文揣着他要送给黎明瑾的银簪子,两人都走出了家门。
  在路上碰见的时候,黎明瑾看着白志文后开心地冲他笑了下,手指悄悄地指了一个方向。
  白志文看到黎明瑾的动作惊喜交加,他没想到这一次见面瑾哥儿会主动,让他把一肚子的话压在了后面。
  到了黎明瑾指的地方,他直接将背在后面的手拿出来,递给白志文:“白大哥,这个送给你,喜欢吗?”
  在府城经历了几天的别扭和害羞,以及最后依依不舍的分别后,黎明瑾现在已经想明白、放得开了,回到了曾经那个他。
  他想,既然白大哥喜欢自己,自己也喜欢白大哥,那他就光明正大地对白大哥说出自己心里的想法就好,没道理非要做出一副口是心非的样子。
  这般想着,黎明瑾就用清亮的双眼看向白志文,直白又热切。
  白志文读懂了黎明瑾的意思,他感觉眼前这个瑾哥儿和初见之时那个雨雪可爱的小人儿重合在了一起,瑾哥儿的情绪总是能够很直接地让身旁的人感同身受,不管是喜悦,还是喜欢。
  这一刻,白志文只觉得自己对瑾哥儿的喜欢更多了一分,没忍住看向黎明瑾跟着傻笑了起来。
  黎明瑾看着他只知道傻笑,没有接过自己手上的鞋垫,也没有说喜不喜欢,立马不高兴了起来:“白大哥?”
  “喜欢!”白志文回过神看着黎明瑾,“瑾哥儿做的鞋垫一看就很暖和,还这么漂亮,辛苦你了。”
  这个回答显然让黎明瑾很满意,虽说做鞋垫是最简单的针线活之一,但这也是他费了一番功夫做出来的,确实暖和又好看。
  可是看着白志文这时候挂在脸上的灿烂笑容,对比起这个笑容,当时在蹴鞠赛场上的白志文要笑得要含蓄、收敛得多,如果让当时坐在后排的几个女子看到白志文这个笑,岂不是会让她们更加惊艳。
  想到这些,黎明瑾的心情又莫名不好了起来,有一点不满地看了一眼白志文。
  白志文亲眼看着黎明瑾的情绪几经变化,想到同窗们说起他们家中妻子闹小脾气时无奈的样子,觉得有趣想笑,又知道这时候不能笑。
  黎明瑾不知道白志文在想什么,见他目光温和、包容又宠溺地看着自己,突然觉得自己好像是在无理取闹,什么不满都没有了。
  果然,这种时候什么都不说才是最好的,白志文再一次认可了同窗们口中流传的这个真理。
  等到黎明瑾情绪恢复成了平时的样子后,白志文拿出来自己准备的银簪,略微有些紧张地看着黎明瑾。
  送这个银首饰之前白志文考虑了挺久的,因为他平时很少见到瑾哥儿戴这些,哥儿的打扮向来比女子更加简洁。
  不过白志文在府城还是经常看到哥儿戴着发簪盘头发,只要样式上稍微注意一些并不会显得女气。
  所以白志文最后还是决定了送发簪,花样他自己设计。
  为了让自己送出去的东西有特色,白志文给的发簪上的花样和当初他送给黎明瑾的玉佩上的花样差不多,灵感都来源于黎明瑾窗台下的花花草草。
  算一算事到如今,他们两人之间互相赠送了好几次礼物,白志文送玉佩,黎明瑾送荷包,白志文送手绳和同心结,黎明瑾送吊坠,白志文送发簪,黎明瑾送鞋垫,一来一往,前后两次礼物的花样都互相参考了对方窗外的风景,倒是有种别样的默契。
  黎明瑾以前没有用簪子盘头发是因为他没有找到合适的发簪,他又嫌用簪子盘头不稳固,多活动几下容易掉。
  可是白志文送来的自然不一样,黎明瑾现如今也比之前能坐得住很多了,不会再一蹦一跳地走路把发簪都抖掉,他看着发簪眼前一亮。
  作者闲话:感谢对我的支持)
 
 
第320章 鞋垫风波
  白、黎二人趁着大年三十这天下午,大家都有事的时候,悄悄出门同对方见了一面,交换了礼物。
  黎明瑾问了问白志文在府城书院的生活怎么样,白志文问黎明瑾回家后有没有不舒服,分别说了两句话之后,他们就各自回家去了。
  黎明瑾虽然已经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可是面对邻家大哥哥和喜欢的人毕竟有很大的不同,他现在看着白志文有时候会不知道说什么。
  白志文倒是有千言万语想要同黎明瑾说,可现在还不是时候,他们两人还没成亲,且自己仅仅只是一个秀才没有别的本事,有些话说了还不如不说,省得徒增烦恼。
  回到家,白志文被白姚氏喊住,他问:“娘?”
  白姚氏心知肚明儿子刚才出去那趟做了什么,她把白志文叫住不是问他刚才的事,是想和他聊聊府城的生活。
  从白志文回到家这么久,先是同村里的人寒暄了一两天,然后又被县城的读书人圈子喊出去聚会,他们母子两人还没有机会好好聊上一聊。
  如今家里过年的东西准备得差不多了,白志文也闲了下来,是时候应该说一说了。
  白姚氏让白志文坐下:“志文,这半年来虽说你每个月都有送信回家,但是你在府城究竟过得怎么样,娘还是想要问一问。”
  对着全心全意关爱着自己的娘,白志文隐瞒了刚开始到府城时的不适应,以及被书院的老生排斥等等,挑选了一些比较轻松的事告诉白姚氏,好叫娘放宽心。
  然后,白志文就说起了自己在过年前思虑的事。
  “嗯,那你是怎么想的?”在做生意这方面,白姚氏知道自己没有本事不多说,也明白儿子告诉她一是想让她心里有数,二来也安心,并不是让她出主意的。
  作为当家的人,白姚氏管着家里的银子,自然知道钱还剩下多少,以白志文如今花银子的速度,如果不想方法、找门路挣银子,总有坐吃山空的一天。
  除非他早日考中了更高的功名,可是到了那个时候,又会有别的花钱地方。
  “如果那个做手绳的婶子能够用碎宝石做出来其他足够吸引人的花样,那我自然是想在府城做点什么,如果她做不出来就算了。”
  “反正最坏的打算就是在县城开一个卖外来货物的铺子,有我这个秀才的脸面在,想必做个小生意不会有什么问题。”
  白志文分析道:“唯一不方便的就是我现在一个人只身在府城……”
  他这话还没有说完,白姚氏就打断了:“志文,你的意思是想提前把瑾哥儿娶回家吗?”
  白姚氏感觉得到儿子的心急,所以她听到一半就下意识产生了这样的想法。
  说实在的,白志文一个人在府城她确实不放心,身边连个知冷知热的人都没有,如果瑾哥儿去了照顾他,自然会好一些。
  很多丧夫的寡妇会有一个通病——想要死死地将儿子拿捏在自己手上掌控着,不喜欢儿媳妇和儿子关系太好,因为那会让她们很有危机感。
  可是白姚氏没有那样的想法,或者说她曾经有过但是现在没有了。
  她知道,不管她有没有丧夫,儿子始终会娶妻或者夫郎,陪着儿子过一辈子的人是他的枕边人,不可能是自己这个以后迟早遭人嫌弃的老婆子。
  对比起自己所谓的安全感,白姚氏更在乎儿子过得是否舒心,他们夫妻感情是否和睦。
  还有一点,志文已经十八岁了,白姚氏其实是想儿子早日成亲,她好抱上孙子的。
  看着娘不知道歪到了哪里的想法,白志文有些无奈:“娘,不是你想的那样。”
  “我的意思是说,我一个人只身在府城,有时候想要做事不方便,能不能请大伯帮我在族里挑选一个做事牢靠又机灵的小子,跟着我去府城帮我跑腿。”白志文一口气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不给他娘插话的机会。
  以后他就要忙起来,找一个知根知底的人帮忙跑腿,总比总是找外面的人要好,更加放心不说,如果他真的做起了挣钱的营生,也需要有人出面帮忙打理。
  “哦、哦,原来你是这个意思啊。”白姚氏得知自己误会了,讪讪一笑。
  “娘,你说我找咱们族里的人好吗?”白志文纠结的是找亲族的人好,还是直接采买一个机灵的小厮跟在身边做事。
  白姚氏想了想,说:“我看不如就从族里挑一个吧。”
  买一个小厮固然省事,捏着卖身契也能放心地让他做事,但是白姚氏觉得白族的人对他们母子颇为照顾,现在他们有能力回馈族里了,总得有点表示,让大家货真价实地感觉到族里出了一位秀才公会有不一样。
  白姚氏还想到了以前公公和相公在世的时候,他们两人言语之间颇为遗憾考中了秀才却没能照拂村里人,让志文挑选一个族里的小子培养,算是弥补了他们两人的遗憾吧。
  而且白姚氏还有更长远的想法,那就是让白志文培养出来一个能够替他管着白族的人。
  目前看来,上河村的村长、白族人的族长白村长是一个明事理的人,有他在村里压着,族里人、村里人很少做出什么过分的事情。
  可在白姚氏看来,白志文是会有大出息的,俗话说得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一旦白志文真的考中了举人,甚至更得到了更高的功名出去做官,那整个白族甚至上河村的人都将会因此受益。
  在这种改变面前,族里人会不会就借此做出什么仗势欺人的事呢?一旦族里的人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就算和白志文没关系,也会坏了白志文的名声。
  到了那个时候,白村长还能不能顶事管住白族人是非常关键的,如果他不行了,就必须得有另外一个人能出面替白志文打理宗族的事务。
  白姚氏想,现在选一个族内的少年跟着白志文出去历练,以后如果有需要,他就回来管着族里的人,如果没需要他就继续跟在志文身边做事。
  一举数得,在这个时期,确实比直接买一个小厮回来更好。
  白志文原本也是倾向于在族内挑选一个少年,听了白姚氏的话之后不再犹豫,打算等过了初一、二就去找白村长说这件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