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福运小夫郎(近代现代)——四夕夕

时间:2021-12-29 11:46:04  作者:四夕夕
  “爹娘,你们放心吧,我把野鸡抓着又拿了两颗芋头就是想要去找县里的大夫看看,熟了的芋头还有没有毒。”黎成石当然不可能轻易尝试。
  他是家里的顶梁柱,妻子和儿子都要依靠他,他才不敢随随便便就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
  拿起其他准备带走的东西,黎成石说道:“我赶着回县衙,爹娘、大哥,我先走了,芋头的事你们千万别说出去,我先汇报给大人看了再说。”
  早上起床的时候黎成石就同姜芷芸说好了,等会儿他去山上看了可能就直接去县衙,让姜芷芸不用起床送他。
  “这个老三,真不知道他是咋想的,芋头那东西有毒,从小我就是这样教你们的,他咋就一根筋觉得芋头可以吃呢。”黎老太看着黎成石离开的背影发愁。
  黎成志觉得自家弟弟的想法有些道理,他帮腔:“我刚才闻那芋头挺香的,说不准真的能吃。”
  “你还好意思说!你们三兄弟里面谁摸过芋头?从小我就耳提面命告诫你们,芋头有毒,摸了手要痒痒,你二弟和三弟都听话,就你年龄最大最皮,非要摸摸芋头看看是个啥滋味!”
  黎老太说起就来气,她还记得当初黎成志摸了芋头之后手痒回家找她的模样。
  “原来爹小时候也摸过芋头,难怪我小时候会想摸芋头,看来都是爹没有带好头。”黎明礼起床听到了黎老太训黎成志的声音,从屋里跑出来,“当初爹还一个劲骂我,哼哼。”
  院子里多了几个人说话,顿时热闹了起来。
  吃过早饭之后,黎成志把两个儿子送去县城学堂,然后顺便去县城的几个粮铺看了眼,发现只有一个粮铺还开着,外面正排着特别长的队。
  寻了个看着面善的年轻汉子,黎成志问道:“小哥,你们排这么长的队,能买到粮食吗?”
  那小哥满脸愁容:“谁知道呢,我今天早上宵禁一结束就立马冲过来,还是排在这么后面,不知道今天能不能好运气抢到一点白米,我儿子才一岁多,大人吃糙米粗粮囫囵过去没问题,那么小的孩子哪能行。”
  “那现在别的地方还能买到粮食不?”黎成志接着问。
  “买得到才怪,就这几家粮铺换着开门,我之前听人说可以去乡下买粮,贵点没事只要能买到,结果我去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不愿意卖,说是自家没得吃了,给再多钱也没用。”说起为了买粮食遇到的事,这个小哥就一肚子苦水。
  他还想多说两句,但是排在他后面的人不高兴了:“你不是一直排着队的就别站在那里,少想插队进来,我们这么多双眼睛都看着的!”
  套近乎然后趁机会插队,这个套路早就在粮店门口行不通了,大家都非常警惕。
  看着排在后面的人都凶神恶煞地盯着自己,黎成志不好再问什么,快步离开了。
  他今天来县城还有一件事要做,那就是找帮他从府城买米线回来的小商队,告诉他们暂时不用帮他买米线回来了。
  那个小商队的领队正好也想要找黎成志:“黎家兄弟,你来得正好。”
  “怎么了?”黎成志不明所以。
  领队将带回来的米线取出:“府城的米线涨价了,四十文一斤,我没敢给你多买,就买了十斤回来,这是剩下的银子,你拿好。”
  自从米线的生意稳定到一天卖一百碗之后,黎成志就找领队说好了,每五天带五十斤米线回来,他每次会给五百文的定金,等到他们去取米线的时候,再把剩下的一两银子和幸苦费补上。
  这一次去府城遇到米线涨价,领队就只拿着五百文买了十斤回来,剩下的一百文还给了黎成志。
  “我和我媳妇商量好了,从今天开始暂时不卖米线了,现在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米线生意不好做,等旱灾过了再说。”黎成志只把那十斤米线拿起来。
  剩下的一百文黎成志没有拿:“这段时间多谢你们商队一直帮我们带米线回来,这一百文给兄弟们打酒喝解解乏。”
  因为黎成石在其中牵线的关系,这个小商队对黎成志他们的事很上心,每次买回来的米线都是足斤足两的也没有压坏,收的辛苦费还不多,一百文给出去黎成志不心疼。
  领队听了黎成志的话,很是高兴地将这一百文收下:“现在小买卖确实都不太好做,等旱情过了你们要再卖米线就来找我,到时还是和现在一样。”
  黎成志做事给钱干脆,领队觉得同他打交道不麻烦,能额外挣点钱不说,还能同在县衙当差的黎成石交好,何乐而不为。
  把来县城要做的事做完,黎成志背着十斤米线回村,将这部分高价米线同之前剩下的米线放在一起。
  放好米线,黎成志跑去灶房帮白秀荷做午饭,主动揽下来了烧火这个夏天的苦活:“还好咱们及时停了米线买卖,现在府城的米线涨到了四十文一斤,不知道再过个一个月会是什么价格。”
  “四十文一斤,这么贵!”白秀荷很是惊讶。
  米线价格上涨这么厉害,之前卖一碗米线能够挣到三文左右,现在只能挣到两文,如果再往上涨,说不定只能挣到一文,甚至更少。
  这两夫妻在灶房里讨论米线买卖的事,另一边去了县衙的黎成石则在同知县赵承泽说村里昨晚发生的大火和他捡过来的芋头。
  野鸡被黎成石一路提到了县衙,不知道是被吓着了还是怎的看着有些蔫,但是并没有死。
  赵承泽先翻看了野鸡,然后让黎成石打开布包看看里的芋头,闻了闻芋头的味道,想要伸手摸一摸芋头。
  “大人不可,现在不能确定这芋头到底有没有毒,最好等大夫过来看了再说。”师爷赶紧制止他。
  师爷是原汉省这边土生土长的人,他也是从小就听父母辈的人说芋头有毒的,可不敢让自家大人徒手摸芋头,万一出了什么事,他哪里担待得起。
  赵承泽按耐住对芋头的好奇:“好,等着大夫来了再说。”
  以前在京城的时候,赵承泽虽然时常跟着娘去城外的田庄看佃农们种地,对种地算有那么一点了解,但是田庄的地都是要用来耕种的,不会让粮食以外的东西生长,所以他其实没怎么见过芋头。
  大夫来得很快,他听到说是让他来看芋头能不能吃的,顿时觉得知县大人是在闹着玩:“大人,芋头有毒哪能吃呢,人命关天的事不可开玩笑,您叫我来就是为了这个?”
  赵承泽示意黎成石上前说明情况。
  黎成石已经把野鸡提到院子中心:“大夫,这只野鸡吃了不少芋头,你看它有没有问题?”
  并把发现芋头的过程大概说了一通:“昨天下午,我家上河村那边山上发生了一场山火,今天早上我去查看山火是否彻底熄灭时,发现了一群野鸡在吃河边吃东西,它们吃的正是被山火烤熟的芋头。我把芋头拿起来的时候因为芋头一直埋在地下还有余热,味道闻起来有些像红薯烤熟的味道,不过比红薯烤熟之后还要更香一些,所以我怀疑芋头在熟了之后可以食用。”
  听着黎成石的话,大夫仔细地查看野鸡的状况,野鸡看上去蔫嗒嗒的没什么精神,不过不像是有中毒的症状。
  随后,大夫用布条缠着手查看被烤熟的芋头,他发现熟了的芋头表面好像真的没有毒了,作为大夫的他拆开布条直接将芋头拿在手上,手一直没有传来发痒的感觉。
  “怪哉!怪哉!”大夫拿着芋头左思右想不得其解。
  赵承泽等急了,他直接徒手将另外的芋头给拿在手上仔细查看,问道:“大夫,芋头到底能不能吃?”
  “老夫、老夫不确定。”大夫不敢确定地说芋头不能吃,也不敢确定地说芋头能吃,陷入了纠结之中。
  赵承泽皱眉:“干脆这样,另外再找一只活鸡过来,黎成石你亲自喂它也吃芋头,要是家鸡吃了芋头没事,那就应该能说明芋头没有毒,到时我再派人将芋头送去京城,让京城的大夫看看这芋头能不能食用。”
  赵承泽是京城官家子弟的事大家都知道,他说完这句话就将大夫手上的芋头收回:“今天的事必须保密,在本官查清楚之前,你们谁都不能把这件事说出去。”
  作者闲话:感谢美妍y()对我的支持)
 
 
第102章 推广芋头
  县衙的活鸡和野鸡一起吃黎成石带回来的芋头,两天过去,两只鸡把芋头给吃完了。
  又过了两天,估计是习惯了在县衙的氛围,野鸡开始跟在家鸡身后转悠,比之前蔫嗒嗒的样子精神多了,值得一提的是,两只鸡都好好的没事。
  然后,赵承泽让人把野鸡和家鸡都杀了,找了两条狗来,分别将两只鸡的肉喂给两狗吃。
  两天后,吃了鸡肉的狗没有任何事。
  赵承泽让黎成石带人回他们村附近、周围其他几个村都挖取了芋头到县衙,将这些芋头用布袋子放着,写明了出处,同他写明情况的信件一起,叫人日夜兼程、快马加鞭送去京城。
  六天后,赵大人收到了赵承泽送来的东西,他看了信不敢立马送给上面,先烤了几个芋头试试,确认了鸡和狗吃了熟的芋头没事后,他找了几个大夫分别查看芋头。
  这时候,已经是五月底了,天气越发炎热,北方各地很多百姓活不下去,开始大规模地往南边跑。
  事不宜迟,赵大人拿着儿子送来的芋头、信件和他的实验结果直接进宫面圣。
  当朝皇帝永嘉帝是个挺勤政爱民的,今年出现了旱情的兆头时,他就召集六部官员商讨如何应对本次旱灾,减少国家百姓受到的损伤,北地的各个官府都已经打开粮仓发放救济粮,国库的赈灾银两正在运输路上,等到六月初应该就能到各地。
  赵承泽的信引起了永嘉帝的注意,作为一个勤政的皇帝,他知道芋头是何物,只是同大家的认知一样,觉得芋头是有毒的,不能碰不能吃。
  但是适逢灾年,永嘉帝觉得应该看看再说,万一芋头是可以食用的,天下因旱灾而受难吃不饱的百姓就要减少很大一部分,他立马找来御医查看赵承从昌平县运来的芋头,还派人赶去京城外找了这边河岸的芋头。
  经过鸡、狗等牲畜试吃,又同天牢里提了几个犯了死刑应该秋后问斩的犯人出来试吃,几天之后得出结果,芋头熟了是可以吃的,不论是煮熟还是烤熟的,都没有毒。
  永嘉帝沉了两三个月的脸色第一次露出笑脸,他看着身边跟过来听结果的吏部侍郎赵大人:“很好,很好,朕心甚慰,天下百姓熬过此次旱灾有望。”
  赵大人擦了擦额角的汗水,有热的,有紧张的:“托皇上洪福。”
  当天下午,皇帝就让翰林院掌院学士邹学士起草了一份政令,将芋头作为本次旱灾的重要粮食。
  这一条政令通过极快的速度传到了大虞朝各地,要求各地父母官按照政令的内容宣传。
  焦急地等待了近一个月,赵承泽终于收到了这一份来自京城快马加鞭送来的政令,确认了芋头可以食用,只是在吃之前务必做熟。
  要宣传这一条政令不容易,这时候没有人认为芋头是可以吃的,强令百姓尝试肯定是不可取的,赵承泽想了个办法,将芋头先煮熟,然后切成碎块同糙米、玉米碎一起煮粥。
  这个粥熬得很是浓稠,让差役在城门外搭了个棚子施粥,做粥的材料赵承泽没有让人藏着掖着,明明白白告诉所有人这粥是用芋头做出来的。
  城门口的百姓看到了芋头被扔进锅里,立马对香喷喷的粥敬而远之,不敢有吃一口的想法。
  随着粥熬煮的时间越长,香味飘得越远,终于有一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看着像是外地逃难过来的汉子忍不住了,伸手端了一碗摆在桌上的粥。
  芋头同糙米、玉米碎一起熬煮出来的粥香软顺滑,柔化了糙米粗糙的口感,带着芋头特有的清香,由于在刚开始熬粥的时候还放了一根猪大骨,粥里带着肉香,吃得那人停不下嘴。
  一碗下肚还不满足,他又拿了一碗起来,足足吃了四大碗才停下来。
  旁边的人用看赴死勇士的眼神看着他:“兄弟,你肚子痛不痛,身上痒不痒?”
  “不痛,也不痒,这粥太香了,要不是我已经吃撑了,我还想再吃一碗!”第一个喝粥的汉子扶着滚圆的肚子找了个地方坐下。
  他是从北方逃过来的,家里本就穷,爹娘还死得早,他守着破屋子和两亩薄田娶不上老婆,遇到这次旱灾在老家活不下去了,他干脆把田贱卖之后到南方来寻找活路。
  旁边的人继续对他说:“听你口应是从北方过来的,你不知道,我看官爷在粥里加了芋头,芋头是有毒的,不能吃!”
  “管它有没有毒,我都要饿死了,就算有毒把我毒死了,到了阎王爷那里不是饿死鬼,下辈子投个好胎!”
  破罐子破摔,说的就是他这样心态的人,没钱吃不起东西迟早有一天要饿死,不如吃了这个芋头做的粥,就算死了也能做个饱死鬼。
  既他之后,施粥的摊位陆陆续续出现了好几个同他差不多从北方逃难过来的人,他们在众目睽睽之下喝了两三碗芋头粥。
  第一天,熬了一大锅芋头粥,剩下来了大半。
  第二天,前一天喝了粥的人不知道在哪里找了几个破碗,早早地就在城门外等着施粥的县衙差役过来。
  这一天,芋头粥从早到晚还是只有这几个逃难过来的人在吃,本地人一个个只看着。
  第三天,还是如此。
  一连五天,大家看着喝了芋头粥的人生龙活虎,做芋头粥的官差也没有中毒的迹象,有些胆子大的人开始对芋头粥有了想法。大家想着,既然是官府的人出来天天送粥,应该不会是有毒的。
  于是,终于多了一个人向芋头粥伸出了手。
  闻着芋头粥的香味,他舔了舔嘴唇,一咬牙喝了一口到嘴里。
  他的神情愣了一下,其他人都看着他,见他傻住了,赶紧劝道:“快吐出来,别咽下去!”
  谁知他们的话音刚落,那人咕咚吞下去,端起碗再往嘴里倒了一口,根本不顾旁边众人在说什么。
  其他人看着他狼吞虎咽地喝粥,面面相觑,不知道他是怎么了。
  放下粥碗,他一抹嘴:“香!太香了!”
  大家却都紧张兮兮地看着他:“啥?你没事吧?”
  “没事,我好得很,还想再来一碗!”他砸吧了两下嘴,看着那口还剩下不少粥的锅,有些蠢蠢欲动。
  “告诉你们,芋头是真的能吃,我们和知县大人在县衙现在天天都吃芋头,煮芋头、烧芋头、芋头粥、芋头饭,轮着来,味道好得很嘞。”天天只沉默熬粥的差役第一次开口对百姓们提起芋头。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