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福运小夫郎(近代现代)——四夕夕

时间:2021-12-29 11:46:04  作者:四夕夕
  “不成,我不看着不放心,你跟我一起吧。”黎老太坚持起床去看看。
  白秀荷没法,她只好赶紧把衣服穿上,走在婆母前面,帮她挡一挡寒风。
  在睡觉之前,黎老太特意关上好几遍了两间房子的窗户,她站在孙子们门外听了听,确认他们这边的窗户也没有被吹开。
  轻手轻脚地打开门走进屋,看着两个孙子裹着被子睡得香甜,黎老太这颗心才终于放了下来:“走吧。”
  一晚上,外面的风都特别大,但是一夜无雨。
  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亮,睡得很浅的黎老太就已经醒了,她看着客栈的屋顶,眨了眨眼睛逐渐清醒。
  白秀荷同样没有睡很沉,当她感觉到了旁边的动静后跟着睁开眼:“娘。”
  黎老太看向她:“醒了就快起来,我们去外面买点饼子,让两个孩子带去考场里吃。”
  原本黎老太准备自家做饼子让两个孩子带去考场的,现在天气凉,饼子禁得住放。
  可姜芷芸劝住了她,饼子热的时候最好吃,放凉了再过一夜又干又硬,不如到了县城考试当天买现做的,就算放到中午凉了,至少还软和,配着考场提供的热水,吃着不会难受。
  等黎老太和白秀荷回到客栈,天已经微微亮,黎成志和黎明德兄弟两人都起来了。
  昨天,黎老太担心大风之后下雨,结果大风吹走了云朵,今天晴空万里的,一看就是一个好天气。
  早餐吃的是客栈的稀饭和大包子,热乎乎的稀饭下肚,全身都变得暖洋洋的,黎明德和黎明礼还吃了两个大肉包,一脸满足。
  吃过早饭,就该送两个孩子去考场了,黎老太去把帐给结了,对两个孙子说:“走吧,我们送你们去考场外面,这是我和你们娘刚买回来的饼子,你们兄弟两人中午就用考场的热水吃饼子,晚上回家了奶再给你们做好吃的。”
  到了考场外面,黎成志拍了拍两个儿子的肩膀:“不要担心,在里面好好考,爹和娘都在外面等着你们。”
  目送两个孩子提着他们手上的篮子站在考生队伍中排队搜身,黎成志和白秀荷都有些紧张。
  等黎明德和黎明礼的身影消失在第一道门后,黎老太对他们说:“得了,你们两就在这边等着,一会儿开始考试了记得去旁边的茶楼里找个好位置坐着等孩子考完试出来,我先回去准备今天的晚饭了。”
  黎老太跟着来县城,就是想确认两个孙子进考场的时候身子没事,昨晚关好了窗户,又多要了一条被子,他们们两睡得很好,今早起来生龙活虎的一点问题没有。
  黎成志和白秀荷不知道黎老太的打算,他们听着黎老太说要走了挺惊讶的:“娘,你不在这边等着他们两一起出来吗?”
  黎老太白了他们两一眼:“我在这边等着有什么用,还不如回去收拾一桌好菜。”
  考试之前吃的饭菜最好清淡一些,否则陡然吃太油腻了胃肠很可能不适应,考试的时候闹肚子,那可就惨了,所以这两天黎家的伙食都没什么油水。
  考完了就没什么顾忌了,黎老太带着姜芷芸整了一桌子的好菜出来,希望他们两兄弟都能一次就考上童生。
  下午考完回到上河村,经历了一天的考试,两人的精神看着还不错,黎明礼甚至还有些兴奋,回来后叽叽喳喳地同家里人说考场上发生的趣事。
  有一件事又搞笑又恶心,估计是有个学子家里不知道考前不能大鱼大肉,给他吃了不少好东西,刚开考不久,他就开始放屁。他附近的几个人闻着这股特殊的味道脸色都变了,但是在考场上,只要考官不说什么,大家都得忍着。
  这就算了,那学子在连续放了好几个又臭又响还连着的屁之后,终于忍不住了抬手想要去茅房。
  在考场上要去茅房没那么随意,是要巡考的差役带着过去的,可吃坏了肚子很难憋住,差役刚走到他面前,那学子两腿一抖,拉在了裤子上。
  这下,不仅其他考生脸色一变,差役的脸色也顿时绿了,好在黎明德和黎明礼他们在考场另一边,受到的影响不大。
  作者闲话:感谢对我的支持)
 
 
第153章 都考中了!
  二月十三的童生试,要等到二月底甚至三月初才有结果,因为赵承泽习惯带着师爷亲自看学子的答卷,不找外面的夫子。
  谁看试卷对黎家兄弟而言没有差别,童生试结束了之后他们在家休息了两天,二月十六黎明德和黎明礼就回到了县城学堂,在结果出来之前他们还要在丁班学习,等他们考中了童生,才会升入丙班。
  这一次送他们去学堂的还是休沐回家的黎成石,走在去县城的路上,黎明礼突然问黎成石:“三叔,你说我要是等童生试结果出来之后给我爹娘说我不想继续在学堂学习,不想继续考科举,爹娘和爷奶会同意吗?”
  黎成石特别诧异:“明礼,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就黎成石对两个孩子的了解,不管是黎明德还是黎明礼,脑子都灵光,也愿意坐下来读书,不是那种不开窍,或者聪明但不愿意用在读书上的孩子,明礼怎么会突然有这样的想法。
  “我、我……”黎明礼吞吞吐吐地,犹豫要不要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
  “明德,你知道明礼有这样的想法吗?”黎成石把目标调转到黎明德身上。
  “学堂夫子夸过三弟好几次,说他聪明、记忆里好、能变通,教的东西一会儿就能学会,不像有些同窗那样要学很久。”黎明德斟酌了一下要怎么说,“但是,三弟他不太喜欢一直学四书五经。”
  “我不讨厌在学堂读书,但是比起读四书五经,我更喜欢算数。”黎明礼最终决定接过黎明德的话,“我自己聪不聪明我不太清楚,但是我就是对四书五经不怎么感兴趣,大哥说夫子夸我记忆里好、能变通,其实夫子也经常说我行文思虑不周、用典不当。”
  “而且我还不喜欢写考试的解经、策论和诗韵,每次学堂的考试我都是最后几个作答完成的。”黎明礼有些不知道应该怎么说才能表达清楚他的意思,有些苦恼地抓了抓脑袋。
  黎成石大概明白了三侄子的想法,其实在他看来也是一样的,读书识字不难,难的是做学问,成为一个读书人。
  黎明礼虽然还算能坐得住,但是他的性子比黎明德跳脱很多,对他而言学堂的气氛严肃、沉闷,让他觉得压力很大。
  听完了黎明礼说他的意思,黎成石看向黎明德:“明德,你呢?”
  “三叔,我不觉得读书枯燥,只要家里的情况能够让我继续读书,我就想要继续读下去。”黎明德的想法同黎明礼不同。
  首先,黎明德比黎明礼大两岁,性子更沉稳得多,学堂的氛围、学习的内容和考试的压力对他而言还好,没有让他觉得难受。
  其次,他是黎家长孙,他相信家里的长辈们都期待着他们能好好读书,继续考科举,如果弟弟不想读书了,他就要接过弟弟的那一份继续努力。
  最后,黎明德自己也想读书,书读得越多,越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渺小,他想要通过读书出人头地,改换门庭。
  “好,我明白了。”黎成石将他们送到学堂外面,“明礼,下次回家的时候童生试的结果就出来了,这段时间正好你再考虑考虑,送你来学堂是家里人共同的决定,要不要继续在学堂读书,等回去的时候同家里人商量了再决定吧。”
  “还有,如果你不继续读书、参加科举考试,那你想要做什么?三百六十行,进入每一行都要不断地学习,你已经十二岁了,做事不可冲动。”
  黎成石对科举考试没有敬畏之心,不认为只要读书、识字、考中了童生就必须要走上科举的道路,殊不知多少老童生,一辈子都无缘秀才,又有多少秀才考了几十年,依旧没能成为举人,更不用说进士了。
  他觉得不管孩子们想要做什么,只要不是伤天害理、违背良心的事,他愿意去做,又能养家煳口,让长辈妻儿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就够了。
  不是每个人都能一路科举、平步青云,成为流芳百世的大人物,大千世界还是普通人比较多。
  黎明德和黎明礼明白了黎成石的话外之音,黎明礼还想说两句,黎明德捏了捏他的手,让他暂时不要说话。
  等黎成石离开之后,黎明礼才问:“大哥,我看三叔的意思是不反对的,为什么刚才你不让我再问问他呢?”
  “三叔是不反对,但他都说了希望你再考虑一下,而且要想好自己以后做什么,你想在有想法了吗?”黎明德问他。
  “还没有。”黎明礼的情绪一下就低落了,不继续读书这个想法在他脑子里不是第一次出现,但是以后做什么,黎明礼还没有认真想过。
  黎明德看着弟弟失落的样子,宽慰他道:“你可以慢慢想,有了什么想法再来找哥哥商量。”
  “嗯。”
  ……
  十几天一晃就过去了,休沐前的下午,县衙门外贴出来了本次童生试的榜单,上面正是通过了本次童生试的人,按照排名的先后依次从上往下,从右往左。
  这一次成为童生的学子一共有六十人,黎明德排在第一列,黎明礼更靠后一些,在第六列。
  作为县衙的内部人员,黎成石上午那会儿就知道了自己两个侄子的童生试结果,但是在看到榜单的那一瞬间,他才真切地感受到了侄子们考中了童生。
  学堂的消息比普通人灵通不少,虽然这时候还没有放大家出去,但是参加了本次童生试的学子们都在各自的教室中坐着,翘首以盼学堂跑腿的人带回来好消息。
  让师爷将童生试的答卷和誊抄的榜单收起来,赵承泽走出房门活动活动筋骨,刚出来就看到自家得力手下时不时看向张贴榜单的位置:“黎成石,县衙的事忙得差不多了,春耕和童生试都做完,你要是没别的事现在就可以去接你两个侄子回家,他们两个都考中了,挺不错的,你们家老太太肯定想早点知道好消息。”
  说起来赵承泽还挺惊讶的,他记得黎成石的那个小侄子才十二岁,在这种小地方、又是农家出身,十二岁就考中童生算是天赋还挺高的学子。
  在赵承泽手下办事一年多,黎成石已经摸清楚了自己这个顶头上司的脾气,既然他告诉自己现在就可以走,那他就没必要推辞。
  抬手行礼,黎成石感激地说:“多谢大人体恤,小的这就去学堂把两个侄子接回家,让娘高兴高兴。”
  其实现在这个时间离开县衙不算特别早,通常来说休沐前的下午如果没什么事,县衙的差役早就走得差不多了。
  离开县衙,去到学堂把两个侄子给接上,然后就往上河村走去。在路上,黎成石打了半斤酒,又买了两斤猪肉,喜气洋洋地往家里走。
  回黎家有一小段路要从村里穿过,村里人看着他们叔侄几人都满脸笑容,有些好奇地问:“黎家老三,你们家今天发生了什么喜事?看你笑得眼睛都不见了。”
  考中童生是好事,没必要藏着掖着,黎成石直接说:“不算什么大事,但确实是喜事一桩,明德和明礼两兄弟都考中了童生。”
  黎成石说话的语气挺平常的,问话的人却瞪大了眼睛:“啥,他们两兄弟都考中了?”
  更旁边一人听了也凑过来:“考中了秀才?可不得了,咱们村一次性出两秀才,还都是黎家的?”
  “那年听说黎大娘送两个孩子都去县城学堂,我们还说浪费钱,没想到一转眼他们就考中了秀才,成了秀才公。”
  ……
  送黎明德他们两兄弟去参加童生试之前黎家特别低调,所以大家伙根本不知道黎家的两个读书郎参加了什么考试。
  加上村里人不太清楚在秀才之前还有一个童生,当大家听黎成石说考中了,纷纷以为是考中了秀才。
  “不是,不是考中了秀才,是童生。”黎成石听着村里人的话哭笑不得,费了好大一番口舌才同大家说清楚童生是什么意思。
  弄明白了黎家兄弟不是考中秀才,大家的震惊少了下来,有人问到:“考童生会有名次吗,听说秀才就有,前二十还有啥奖励,可不得。”
  “童生是没有奖励的,明德排在第八,明礼是五十一。”榜单还在县衙外面贴着,随便去个人一打听就能知道,黎成石直接把两个孩子的排名都说了出来,顺便又解释了一下秀才的岁考前二十是癝生。
  同村里人聊了一通之后,黎成石就赶紧对着热情的大家挥手告别,现在他们自家人还不知道这个好消息呢,得赶紧回去。
  在大家伙敬佩、赞赏、羡慕以及嫉妒的眼神中,黎明德和黎明礼两人脸上挂着谦逊又有些羞涩的笑容,跟在黎成石身后离场。
  当他们三人走到黎家院子外时,黎老太正在院子里剥花生,看到他们高兴地招唿:“回来了。”
  三人同时喊道:“娘!”“奶!”
  “回来先喝口水,桌子上有温的。”黎老太站起来拍拍手,“老三你手里提着的是啥?”
  黎成石将酒给放在一旁,笑着说:“娘,明德和明礼都考中了童生,我打了点酒回来,等会儿大家喝两口庆祝一下。”
  黎老太闻言惊讶地喊道:“啥,明德、明礼都考中了!”
  她这个大嗓门一吼,整个黎家院子的人都听道了黎明德和黎明礼两兄弟考中了,不管是在灶房忙活的白秀荷,还是在左厢绣花的姜芷芸,以及在后院弄鸡棚的黎老头和黎成志,都立马冲到院子里。
  作者闲话:感谢对我的支持)
 
 
第154章 同意不读书
  黎家两个读书郎,兄弟两双双考中童生,从此有了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对黎家而言,是一件大喜事。
  但是,就在大家高兴的劲头还没过去的时候,黎明礼突然提出来,他不想要继续读书了。
  “明礼,你说什么!”最震惊的人不是黎老头,不是黎老太,也不是黎成志,而是白秀荷。
  之前从两个儿子的表现来看,她一直觉得两个孩子都挺有读书天分的,适合读书不说,还喜欢读书。
  因为平时黎明德和黎明礼两人不管是休沐回家,还是放假回家,每天早晚都会温习功课,还有雷打不动的练字。
  她悄悄地拿了两个儿子练完字的纸看,虽然上面写了些什么内容她看不明白,但是字好不好看,她还是能区分出来一点的。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