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问题是,就算不适应也只是最开始,后面慢慢还是会适应的,然而纪时却属于那种一掉就没再起来过的学生。
后来纪爸还来参加过一次家长会,他当时说了一句话纪时未来很多年都还记得。
纪爸说,一整个教室里,比我穿得破的就没几个。
农村里的家长和城里的家长泾渭分明,就算是乡镇初中考出去的学生,能拔尖的好多也是镇上的机关、学校和医院家庭出身的孩子,像纪时这样父母是农民的其实是少数,但那些人大多都很拼,不像纪时,整个高中三年只和虚荣相伴,只是耽误自己的人生而已。
……
老驴这个通知一发,整个11班的气氛立刻变得极其积极向上,就连后排成天打瞌睡的那几个人也开始捧着书嗑题了,家长会别的还好,就怕家长之间产生对比,否则之前所有有理由的要求都会变得无理。
家长们的经典语录如下:“怎么别人能做到,就你不行?”
大家只能委屈脸:“……别人还能考清京,我怎么做不到?”
在这一点上Z中的家长们倒是很理性,他们倒不会以清京为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小孩,但至少能读个本科吧?拼一拼冲个一本也不是不行吧?
“哎,希望卢老师不要多讲我坏话。”曾泰然趴在桌子上,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到时候老师会不会在桌子上贴名字?”
“应该会的吧,不然教座位怎么坐?”周伟乐说道,“我高一的时候家长会好像是贴名字的,老师让我们在座位上把名字贴好,方便家长找。”
曾泰然立刻在桌子上卧倒:“那我完了。”
纪时还没反应过来,黄雅琼已经跟着点头:“确实。”
“唉,人生啊,为什么要这么对我,我还只是个孩子?”
纪时这会儿也回过神了,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曾泰然,只能轻轻拍拍他肩膀:“期末考还没开始,现在准备也来得及。”
“能一下子进步20名吗?我妈每次都希望我进班级前十。”
这一片角落沉默了半晌。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回头几次考试的排名一发,家长们又都能看到自家前后左右坐了谁,纪时这片班级前十包揽了一半,以曾泰然他妈的脾气,回家准得对他生气。
“那至少要比上次月考好吧,这样排名表上也好看点。”纪时看向曾泰然,“你前两次考试排名不都进步了吗?”
“这是不幸中的万幸。”曾泰然幽幽叹了口气,“纪时时同学,接下来帮我学习吧。”
“No problem.”纪时摆了个OK的手势。
他觉得曾泰然属于学习上很聪明的那类人,这一点在他学语文的时候展现得很明显,理科题他就是懒得动脑,所以他基本也就能拿到60%到70%的分数,不管考卷难还是简单,他都能保证这样的正确率。
这说明他就是懒懒散散的,能拿的分就拿到,拿不到的分他也懒得费劲琢磨,但其他人是乐意花这个心思的。
纪时自习的时间就会特意给曾泰然留讲题的时间,一晚上半个小时,代价是曾泰然给他带早饭,包子油条麻团面包每天不重样,有时候纪时也会觉得自己在迫害曾泰然,可曾泰然每天美滋滋的,比纪时还高兴。
“我爸妈觉得我最近终于上进了,很欣慰。”
有天曾泰然居然给纪时带了进口水果,说是他爸妈让带的,主要是感谢纪时帮忙辅导他。
纪时:“……我一直挺愿意帮你的,是你不找我吧?”
曾泰然嬉皮笑脸:“学习多累,当咸鱼多香。”
他的手机彩铃就是五月天的《咸鱼》,纪时每次给他打电话都能听到这首歌,最后他们这圈人除了纪时全把彩铃改成了《咸鱼》,以表达自己对咸鱼生活的热爱。
纪时:“……”
开心的只有移动公司好吗?这个年代换个彩铃要足足2块钱话费呢,纪时觉得太贵了,不符合他艰苦朴素的气质。
呵,别以为他不知道,这些人嘴上说着要当咸鱼,私底下却在偷偷努力。
……
当然,期末的到来确实给他们班增添了一股紧张感,加上家长会的压迫,最近他们班已经没有了快放假的气氛,大家都卯着劲好好复习,争取顺利挨过这一阵。
纪时那天在教室里看书,门口突然有人叫他的名字,他一抬头,就看到沈谅倚在他们教室墙上,冲他轻轻挥着手。
上次月考之后,他和强化班的人就熟了。
“化学书带了吗?借我一下,下节课要用。”
纪时他们上午已经上完化学课了,暂时用不上书,他把书递给沈谅,疑惑道:“你就为了本化学书跑上跑下到我们班来?”
按班级顺序的话,强化班彼此之间互相借书才是应该的。
“我就想找你借。”沈谅的话堵死了纪时接下来要说的每一句,他只能眨眨眼睛,一脸茫然地回了座位。
他只能说,学霸的世界不是他这种渣渣可以理解的。
曾泰然倒是知道沈谅,毕竟他们初中都在Z中附属读的,据曾泰然说,沈谅初中就属于那种比较孤僻的性格,但是人不坏,也不是高傲,就是正常人不太能跟上他的思维,久而久之,他就朋友比较少。
“因为你性格比较好吧,人人都和你处得不错。”曾泰然笑了笑,“你成绩上来之前,咱们班这片的氛围可不是这样的。”
姚蒙属于平时有点冷淡的学霸,黄雅琼又是女孩子,和男生玩得不太多,结果他们座位安排到一起之后,大家天天一起学习讨论,关系就越来越好了。
纪时听他这么说也笑了起来,他还挺乐意听曾泰然这么夸他的。
“因为大家都很好。”
纪时自己也挺喜欢周围这一片的氛围的,不管他问什么题目都能得到反馈,他和姚蒙是直接竞争对手,可姚蒙学习的时候从不藏着掖着,他对纪时的学习进度很关注,但他也不拦着纪时关注他自己。
周伟乐和黄雅琼也是一样,他们都属于在学习上很慷慨的学生,和他们在一起久了,纪时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进步。
他相信其他几个人也是一样。
……
期末考试一天天临近,纪时也从化学上稍稍收了点心,开始把精力往物理、语文和其他科目上,老驴晚自习倒还是常来,不过他总算不只盯着纪时了,平时也就在他这边待个十几分钟,等着纪时来问题目。
晚自习的时候偶尔也会有2班的学生溜进来,这一点2班班主任和老驴都不阻拦,因为2班班主任教的科目和老驴不一样,但学生有学生的需求,老师既然在学校,当然要最大幅度地利用起来。
这是因为老驴是2班的任课教师,2班和11班之间会互相蹿蹿,但其他班之间基本就不会这样,2班班主任也说欢迎他们班去问,不过总的来说还是2班往11班跑得多,因为强化班的教室会让人觉得压抑,他们班人都不乐意往那里跑。
纪时这几天的侧重点在物理上。
他上次的物理分数算是大突破了,可和周伟乐这样的顶尖高手还是差得太多,不过纪时已经渐渐摸出学物理的门道,开始入门了,这让他复习的时候也轻松了不少。
他物理和化学两门的试卷会请周伟乐帮忙检查,换他检查周伟乐的英语试卷。
至少最近,除非是那种试卷上的大难题,他物理的正确率和周伟乐的差距已经不大了。
“最近帮你看物理试卷轻松了不少。”周伟乐冲他笑笑,“你帮我看英语才更累吧?”
纪时的物理已经慢慢通了,化学是半通,但周伟乐的单词是真的不行,他也不知道为什么,明明化学还是涉及到一些英语单词的,可他一背单词就打瞌睡,一听语法就魂游天外,基本都记不住,复习起来反而比纪时的物理化学麻烦多了。
周伟乐甚至还把纪时的单词本借过去了,说是要借鉴考霸的学习方法,结果就和他翻牛津词典差不多,词典前面是abandon,纪时的单词本里比较靠前的是facility,他牛津词典基本就记住一个abandon,单词本也就记住一个facility,还经常和felicity搞混。
当然,周伟乐的英语还是能够及格的,他水平大致和曾泰然相当,但曾泰然是基本不努力,他是努力了也没效果,所以他就不乐意去翻英语书做英语题,宁可继续练物理和化学。
第88章 复习复习 课间休息
期末考试的前一周,纪时把这学期做过的所有练习卷和考卷整理了出来,有一部分已经被他带回宿舍了,这次又全部翻了出来,厚厚的一大摞,各科分门别类整理好。
从开学到现在一共5个月,几科加起来累积了差不多600份试卷,加上月考的试卷和练习,捧在手里沉甸甸的。
最开始的一个月,他物理和化学依然有不少页的空白,但是往后翻,试卷被写得越来越满,试卷上画红叉的地方也越来越少,纪时觉得,这些试卷也算是见证了他这半年的成长。
他很有满足感。
这些卷子纪时都没有用过就丢,用他现在掌握的知识点去看以前的试卷,思路很顺,尤其是看物理试卷,以前能把他难倒的题目现在一目了然,一张试卷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过一遍。
这样复习起来其实也挺爽的。
复习期间纪时就不太专注于难题了,主要是看高中三年的知识点,毕竟期末考试考查的内容会比平时月考更全面一些,一般只有数学他会磕磕难题,因为他数学整体掌握得比较好,考场上只有难题会应付得比较吃力。
不过难题的来源一般也不是纪时自己,而是周伟乐和姚蒙,他们三个人会一起琢磨数学的复杂题型。
纪时喝了口水,继续看物理试卷。
他看试卷的速度不慢,主要是知识点已经掌握得差不多,一张试卷上需要他投注精力的也就5道题之内,不过只要是在复习,纪时就能够保持全身心的专注,他基本不会分心。
教室里很安静,白炽灯的光线洒在桌面上,不管外面寒风多凛冽,目光在试卷上时,纪时整个人都是安宁的。
他们班里这个时候也没什么人交谈,大家都各复习各的,只偶尔有人和前后交头接耳,小声地讨论着题目。
遇上麻烦的题目,纪时把物理书放在旁边,先在书上找依据,如果书上的解析给不了他答案的话,他会去翻之前买的参考书,顺着参考书的思路试一试。
“带牛津词典了吗?借我用一下。”
姚蒙转过身来小声问着纪时。
“带了。”纪时停下笔,把笔夹到参考书中间,弯下腰去桌子下面拿词典,牛津词典他不常用,这玩意儿又重又占地方,一般被他放在桌子下面的纸箱子里。
他们这一片只有纪时和周伟乐常备着牛津词典,其他人要用都是找他们借。
纪时这本是在附中附近的那家店买的牛津词典,因为这套词典厚,去新华书店买要花99块钱,在这个买书均价20块钱的年代,99一套的词典价格并不便宜,附中附近那家书店打75折,买下来收了他74块钱。
纪时他们小学初中用的英语课本都是译林版本的,反而到了高中,课本还是译林出版社和凤凰出版一起,但书名换成了牛津高中英语。
所以牛津词典基本也是高中生人手一本,不过这个词典又厚又沉,对他们的实用性不强,不少多义词高中阶段根本就用不到,所以时间一久大家就把它丢到一边了。
这套词典是商务印书馆出的,全名叫《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纪时他们用的是第6版,这是他们高一买的,据说现在已经出到第7版了。
纪时手头就两本词典,一本是《新华字典》,一本是这个,这个的使用频率还不如新华字典,因为他们高考语文会考字形和字音,查《新华字典》比查什么都管用。
当然,牛津词典偶尔还是会用到的,他们手机和学习机上查单词的功能太简单了,有的连例句都没有,就光秃秃地一个翻译在那里,那反而不如查词典快。
姚蒙瞥见纪时在翻试卷:“又在看卷子?”
“嗯。”纪时翻回夹笔的那一页,“我习惯了。”
姚蒙是知道纪时这个习惯的,两人的座位就在前后,对彼此的学习方法都很熟悉,不过纪时学不来姚蒙的,姚蒙也学不来纪时的,纪时偏进阶版,姚蒙偏升级版,毕竟他们的基础不一样,当然,他俩都学不来周伟乐的方法,后者是跳跃版的。
纪时一晚上能看至少10份试卷,加上中午和下午的自习,一学期的试卷他只需要几天就能全部看完,但这需要他在全身心投入的状态下才能做到,偶尔有一天状态不好,他就换不同的科目看。
这种方法是枯燥且乏味的,尤其是物理和化学这两科,快看完了还好,如果刚从头开始看,纪时都要做好几遍“这是座山”的心理建设。
但这是他必须冲破的关卡,必须主动去直面的挑战,前几次月考的结果已经告诉他,全身心去投入是会有好结果的,那纪时只会更努力,不会退缩。
这是他所面对的现实,逃避可耻且没用。
……
姚蒙还词典的时候没经过纪时的手,直接塞到纪时座位下的纸箱子里了,他今晚看的是英语,纪时看到他塞耳机听了好几份听力题。
其实相比平时,考试前那几天还是挺自在的,因为科目多,他们复习的时候就有选择权,理科看累了可以看文科,再不济看看《读者》找几个感人的事例,穿插着复习就没那么累。
最重要的是,考试前的练习卷也比较少,尤其在期末考试来之前,数学物理和化学基本就没怎么发试卷,只有英语老师坚持每天发,听力卷尤其发得多,到下午自习的时候他们就得做听力,英语老师说这是为了培养他们的听觉,让他们习惯高考的节奏。
纪时把这学期发的物理试卷看了一半,然后继续看化学试卷。
化学试卷前面空白的地方多,加上纪时化学还是偏弱一些,所以他看化学的时候效率就没那么高了。
纪时站起身,活动了一下身体,又跑到楼梯那边站了会,感觉冷飕飕的风直接往他脸上灌,他整个人顿时清醒了过来,又怂怂回教室了。
零下的晚上,吹一吹带着水汽的风,感觉下一秒就像演武侠小说似的寒气入体了。
苏省这边是没有暖气的,冬天的最低温度一般也在零度以下,每天冷成鹌鹑,只靠抖腿过日子,纪时去过西北,在温暖的暖气里度过了几天,回来就特别嫌弃家里的温度。
65/135 首页 上一页 63 64 65 66 67 6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