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便好。”
他们正说着话,房门突然被叩响,一个侍女端着一个汤碗走了进来,朝着众人福了福身:“公子,这是老夫人吩咐给少夫人炖的鸡汤,说是里面加了不少滋补的药材,要少夫人尽快喝了才好。”
鸡汤闻起来确实是香气扑鼻,还夹杂着淡淡的药香,但是在这种炎热的天气里,就显得有那么几分的腻歪,尤其孟冬探头过去,看见上面漂浮着的油花,多少觉得有些难受,扭过头发现江柳也忍不住轻轻皱了皱眉,但面上还保留着笑意,伸手正要将汤碗接过。
徐幄丹却突然伸出了手,将汤碗整个接了过来,端在手里轻轻地吹了吹,然后皱眉道:“现在太热了些,你先下去吧,放凉些我会看着她喝下,待会你进来收拾空碗就是了。”
那侍女朝着他手里看了一眼,应了一声:“是,公子。”而后才缓缓地退了下去。
徐幄丹低头看了看手里的汤碗,又看了眼江柳:“我娘她总觉得你先前身子太单薄了些,说趁着月子的时候多吃些好东西补补对身体好,但这都出了月子,还让厨房做这些腻腻歪歪的东西,你要喝吗?”
江柳朝他手上看了一眼,眉头微蹙,却还是道:“老夫人一片好心,我自然不该辜负。”说着便伸出手去。
徐幄丹低头看了一眼手里的汤碗,抽了抽鼻子,一抬手,将整碗的汤仰头喝了下去,而后将空碗放在一旁,朝着江柳道:“喝不下去就不要喝了嘛,我娘那里自有我在,待会我就告诉她,天气热了,还是煮点消暑的东西更好一些。”
他的动作将身旁的三人都看的一愣,孟冬忍不住将视线从徐幄丹身上上上下下地扫了一遍,而后朝着晏弘眨了眨眼,晏弘会意的点了点头。二人的小动作自然被徐幄丹察觉,他皱眉问道:“你们二人挤眉弄眼的在干什么?”
晏弘轻笑:“孟冬只是觉得,怪不得的你看起来也比先前富态了些,原来是因为这个原因。看来江柳坐月子期间那些调养身体的补品,至少得有一大半都进了你的肚子。”
徐幄丹翻了他一眼,低头看着自己还在睡梦之中的儿子,面上出现了笑意,他伸出手,将婴儿含在口中的手指拉了出来,轻轻地勾了勾他的手指,忍不住道:“我儿子可真好看。”
孟冬与徐幄丹认识也算有快一年的时间,也见识过徐幄丹各种面目,却没见过他这幅样子,不由觉得好笑。他伸手从怀里摸出一个小盒子,递给江柳:“太夫人入了暑之后便又去了青云观,前几日听了消息,知道你们有了孩子,便让人送了这长命锁回来,说是找观里的道长开过光,以后能保佑孩子平平安安的长大。”
说到这儿,他又忍不住补充了一句:“青云观的道长我见过几次,是个德高望重的道长,不是清心那种骗子,所以这锁应该是灵的。”
江柳微微讶异,而后轻轻点头:“那我就先代孩子收下了,公子回去还帮我们多谢太夫人记挂,等入了秋太夫人回府了,我们会带着孩子一并到府上拜访。”
徐幄丹伸手,从江柳手里接过那个盒子,打开看了一眼:“太夫人有心了,在方外之地,还如此记挂着我们。”他将盒子收好,抬眼看着晏弘,“那王爷,您这个当义父的,又给自己唯一一个义子,准备了什么好东西?”
“方才进府的时候,都让你府里的人接了过去,你待会去瞧不就知道了?”晏弘懒洋洋道。
徐幄丹撇嘴:“你当我不知道你,那些东西,都是清茗提前就让人准备好的,虽然贵重,但却没什么心意,算是王府送的。你这个义父,又送什么?”
晏弘低下头,看着摇床里的孩子,那孩子不知何时竟然已经醒了过来,却也没有哭闹,只是睁着一双大眼睛,有些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几个人,不过才刚满月,却一点都不怕生。晏弘跟这孩子目光相对,莫名地觉得心底涌起了几分柔软的情绪,他伸出手指,在那孩子眼前晃了晃,那孩子便自觉地用小手将他的手指握住,就像得到了什么好玩的东西一般,咧开嘴笑了起来,似乎十分的高兴。
晏弘的情绪也被这小东西感染,也忍不住跟着笑了起来,他低头逗弄了孩子一会,突然抬起头看着徐幄丹:“我手里也没有什么稀罕的东西,只有这么个王位,还有个咱们新上任的陛下暂时没有功夫去管的江陵城,我膝下又无子,将来就把这些,都留给我这唯一的义子吧。”
徐幄丹愣了一下,挑了挑眉:“我当是什么好东西,你那个破王位谁稀罕要,至于这江陵城,若将来他长大了,愿意从戎,便学着他祖父一样,当一个能征善战的将军,自己守护自己的家乡就是了。”
晏弘轻轻点了点头,用指尖轻柔地点了点孩子嫩嫩的小脸,缓缓道:“所以,所有的这些,都不过是身外之物而已,这江陵城也好,这天下也好,你若是想要,那便是一种责任一种负担,我倒是更愿意他能活的自在肆意,无忧洒脱。”
徐幄丹垂下眼,轻轻笑道:“那就多谢王爷吉言了。”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或者后天,还有一章番外。
六一快乐!
晚安。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未解忆长安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女侠小兜 10瓶;喜欢蔷薇的老虎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62章 番外二
孟冬一直以为,当初晏弘许诺要带他去宁州只是一个玩笑, 今生都难以实现。却没曾想, 这一日居然真的到来了,虽然已经过了好几年, 但可能因为从未有过期待,突然实现的时候,只觉得惊喜, 并且难以置信。
西南王晏晟自登基以来,一直励精图治,整顿朝纲,休养生息。不管是文武百官,还是民间最普普通通的百姓都能够感觉的到, 这将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君主,楚国的江山落入他手里,终于有了发扬光大的机会。
自前朝末年,天下一分为二南北分立而治的局面, 或许在晏晟的手里能有结束的机会。
事实也确实如此,晏晟不仅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更是一个有野心的皇帝。他用了一年的时间, 将朝政大权完全收归自己手中,又连续三年减少赋税,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之后,发动了举国之兵力, 北上攻梁。
对比楚国的养精蓄锐,梁国这几年的情况就并不怎么明朗了,自郭固驾崩之后,梁国国内便乱成了一团,虽然在苦心布置之下,孙乾之最终得以坐上了皇位,但明显,他这个莫名其妙的外臣并不能完全使郭固的旧臣和朝中一些别有心思者完全臣服,加之郭固死因蹊跷,从孙乾之继位起,国内大小叛乱便屡禁不止,梁国本就势弱的大军疲于奔命,四处平乱。百姓苦于战乱之苦,四处逃难,加上苛税繁重,徭役不绝,可以说是国无安宁,民不聊生。
楚军是由大将军齐昭亲自领军,齐昭武艺高强,能征善战,进入梁国之后,便如入无人之境一般,不费吹灰之力便连下数城,不到一年的时间,便一路北上,直取宁州城。
战事持续了将近一年的时期,声势浩大,却与江陵城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干系,江陵只是在大军途径的时候提供了一些粮草和船只。毕竟依着现在楚国的兵力,对付一个梁国,还用不着动用江陵的兵力。
因此战事的全程,江陵并没有参与,晏弘偶尔去军中或许还有过商议,也与都城之中信件来往频繁,商计后续的战事,但孟冬每日不是在栖梧馆,就是回府里陪老夫人作伴,鲜少关心军中的事,更不会关心梁国的下场。
早在几年以前,他从孙乾之手下逃出生天的时候,就彻底抛弃了过往的种种,也放弃了对孙乾之的仇恨。今日楚国的行动在他看来,应该是自己当日的期许得以实现,孙乾之作恶多端,遭到了报应而已。
至于他如何遭报应,何时遭报应,孟冬却不再关心。
却没想到突然的某一日,晏弘从军中回来,便吩咐清茗准备车马行囊,孟冬心中讶异,不由问道:“可是军中有何紧急的事情?”
“紧急算不上,但确实是有一些事情,”晏弘伸手轻轻摸了摸他的脸,“虽然耽搁了好几年,但先前答应你的事情我始终记得,现在终于可以兑现了。”
孟冬带着困惑被这人带上了马车,离开江陵城一路北上,舟车劳顿,耗时月余,最终抵达宁州城。
在宁州城门口下马车的时候,孟冬有刹那的茫然。这一路北上,他已经知道了晏弘要带自己去哪里,经过了这么长的时间,孟冬以为自己已经可以做到心沉如水波澜不惊,可是眼下站到这城门下,看着城墙之上高悬的三个大字,孟冬突然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十八年前,他为了能存活下去而背井离乡,从这宁州城之中逃离出去,从此人生轨迹发生了巨大的偏差,他做了各种各样的努力,都没能将自己的人生修整到原来的路线,反而因此而获得了另一种全新的人生。他感到惬意与满足,因此放下了过往,却没想到,在这种时候,得以回到这里。
还真的是世事无常,难以预料。
十八年的时间,先后经历了两代皇帝,足以让这宁州城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加之孟冬当时年幼,鲜少有机会出宫,对这城中的一切本就不怎么了解,因此此刻眼前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显得格外陌生。
但孟冬却发自心底的清楚,这里是他的故土。是这十余年来,他曾经日思夜想想要回来的地方。他与晏弘拉着手,缓缓地从城中走过,耳畔是熟悉又陌生的乡音,孟冬面上没有什么表情,却有水光从他眼中闪过。
晏弘轻轻地摸了摸他的手,缓声道:“半月之前,楚军便已接管了宁州城,现在这城中的一切已经恢复了原有的秩序。我问过圣上的意思,他并不打算对宁州城做什么太多的变动,等把前梁的旧臣完全料理之后,便让大军回撤都城,派新的官员前来任职,原前梁境内的所有城池都将尽快恢复安宁。”
孟冬停下脚步,偏过头朝着四处张望起来,许久,他长长的舒了一口气:“这或许是对宁州,乃至整个北梁的百姓来说,最好的结果了。”他的目光停留在不远处的一个摊位上,缓缓道,“在这些百姓眼里,其实根本不关心什么皇室正统,也不关心到最后由谁坐上皇位,他们在意的,不过是自己何时能过上安生日子,当今圣上能给他们,他们自然乐得。北梁南楚,这来来往往近二十年数位皇帝之中,大概也只有当今圣上能给他们这样的祥和,那便够了。”
晏弘用指尖轻轻点了点他的手,轻笑道:“我以为你会有那么一点难受。”
孟冬偏过头想了想,轻轻摇了摇头:“若是早几年回到这里,或许会触景生情,觉得难受。但对现在的我来说,在这宁州城的生活,就仿佛是前世一般,与我已经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关联了,我会记得,会感慨,或许有过一丝的怀念,却再不会觉得难过。”他转过头,看向晏弘,“因为我得到的,已经比我失去的要多了。”
晏弘唇角微微漾起笑纹:“孟公子这两年可是越来越会说话了。”
“王爷知道的,我只对您一人这样,”孟冬回了笑给他,“你可还满意?”
“满意至极。”晏弘握紧他的手,十指交缠在一起,朝着前方一个方向指了指,“皇城就在前面了,要去瞧瞧吗?我已经提前跟圣上打过招呼,他答应将孙乾之的性命留上几天,等我们到了,交由我们处置。”
“孙乾之……”孟冬缓缓重复道,“感觉自己已经有八百年没听过这个名字了。”
晏弘点头:“另外,我还让人打听了一下你那位……苏璧的消息。”晏弘微微侧目小心扫量着孟冬的表情,放轻了声音,缓缓道,“其实着实费了些功夫,因为不管是之前的孙府,还是后来的皇宫之中,都没有她存在的痕迹。最后还是从孙乾之一个多年手下手中打探到了一点她的消息……早在当初她前去军营投奔孙乾之的时候,就被料理了……”
孟冬微微闭了闭眼,轻轻地摇了摇头:“人总是要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的。那十余年的相处,她还是选择站在孙乾之那一端,只是不知道,到了最后,她会不会有那么一丁点后悔。”
晏弘偏过头看着孟冬,从他面上只看见了一分怜悯,除此之外再无多一点的情绪。他发现自己在很多时候还是低估了孟冬,他远比自己想象的通透豁达。他放下的不仅仅是过往的痛苦,还有当初的仇恨,他心中清楚,只有真的不再怨恨任何一人,才是对自己真正的解脱。
孟冬察觉到他的目光,唇角向上扬了扬:“怎么?”
“我猜想,你现在并不想跟我进宫去,不想看见孙乾之,更不想亲手处置他。”晏弘缓缓道。
孟冬回转过头,朝着街巷的尽头,高大巍峨的皇城门看了一眼:“不管是孙乾之,还是苏璧,都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了代价,圣上是要孙乾之的命还是让他苟延残喘,都是他应得的下场,与我却再也没有什么关联。”
晏弘轻轻勾了勾唇,点了点头:“你能想的开,这样最好。”他深深吸了口气,“既然这样,今日就像我当初答应你的那样,我带你来宁州城体验一下这里不同的风土人情,只是我对这里一无所知,大概要靠你来带我了。”
孟冬轻轻点了点头:“虽然我离开这里近二十余年,但是与你比起来,确实还是更熟悉一些。不过,在这之前,我想要你陪我去一个地方。”
晏弘面带疑惑:“哪里?”
孟冬握住了他的手,缓缓道:“待会你就知道了。”
这次他们没有乘坐马车,而是各骑一匹骏马,出了宁州城的门一路沿着官道向西,最后在一个巨大的石牌坊前停了下来,孟冬手指紧紧地勒住马缰仰着头看着那个牌坊:“我还能找到,已数不易。”
晏弘愣了愣神,顺着那个石牌坊向后面望去:“这里是?”
“梁国的皇陵,我的先祖们就葬在这里,当年我父皇驾崩之后,郭固为了保全自己的名声,也以帝制和后制将我父皇和母后葬在这里。”孟冬侧过头朝着晏弘看了一眼,而后翻身下马,从马下朝着他伸出手,“既然回到了这里,我总应该带你一起来见见他们。”
晏弘愣了一下,握住了孟冬的手,从马上一跃而下,和他并肩站到一起。
这皇陵之中埋葬着梁国历代皇帝还有些许皇子公主及后妃,郭固在位之时,还会偶尔到此,因此那些年一直有人打理。但后孙乾之夺得皇位之后,就再也顾不上这里,因此这几年逐渐荒废下来,一路走过去,更显得有几分的荒凉和沉寂。
58/59 首页 上一页 56 57 58 5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