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思君急忙将自己手中的简章翻到第一页,在看到内容后,忍不住骂了一句:“艹!”
霍西城内是没有考试制度的,没有考试自然也就不会出现成绩排名。
但是有第一名的说法。
想要成为第一名就要让霍西城内所有老师承认你是他最优秀的学生。
这个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仅仅是绣花这一块,宋思君就觉得自己不可能。
他看向沈映寒,犹豫了一下,还是问道:“侯爷,你会绣花吗?”说这些话的时候,他的脑海中不受控制的想到了沈映寒低头绣花的小媳妇模样。
沈映寒自然不会,他长这么大,针线都没碰过。
宋思君道:“那可怎么办……”
“我可以试试学一学……”
或许沈映寒真的能学会,但是宋思君觉得他不可能成为绣花老师最优秀的学生。
他心里是觉得这条路走不通,可是他又有点想看沈映寒绣花,于是便点头赞同,甚至还有点期待。
两人离开报名处时,沈映寒还特地问了工作人员关于小孩子读书的地方。
霍西城内也确实如同宋思君猜测的那样,设有专门供小孩子读书的小学堂,不过是四年制的。
沈映寒倒是很重视两个孩子的教育问题,和宋思君回到家后,便又喊来沈思思和沈念念,带着两人去小学堂报名。
小学堂就在学院旁边,看里面的建筑就知道两个地方是同一个人的手笔。
沈映寒腿脚不便,便在一旁等待,由宋思君过去为两个孩子办理入学申请。
除了要填写孩子的姓名年龄,还要填写孩子的姓名年龄。
当宋思君在沈思思的年龄一栏写上十二,在双亲栏写上自己的年龄十五时,心虚的要命。
哪有爹比孩子大三岁的?要命!
工作人员结果表格,看见上面的内容也愣了一下,然后看向宋思君,将对方上下打量了一下,犹豫问道:“你是她爹爹?”
宋思君红着脸点头。
“十五?就比孩子大三岁?”
宋思君点头,随后想起已经过了年了,他应该长一岁,“不对,过年了,我应该十六,比孩子大四岁。”
“孩子过年应该是十三吧……”
宋思君觉得自己像个傻子。
工作人员一脸看着他这傻乎乎的样子,露出几分同情,以为是被哪个糟老头子买去当小老婆的,结果看到沈思思双亲的另一个也才二十时,惊唿道:“她父亲怎么也只比她大八岁?”
他着一叫,众人都看向他们,沈映寒也过来了。
沈映寒听到刚才的声音,又看两人的表情,便猜出大概,和工作人员解释道:“这两个孩子是过继在我名下的,有什么问题吗?”
他虽然坐着轮椅,但是说话间尽是大家风范,明眼人都能看出他身份不简单。
见状,那工作人员摇头,然后问道:“刚才冒犯了。”
沈映寒微微点头人,然后在一旁看着宋思君为两个孩子办完入学手续。
等沈映寒带人离开后,有人窃窃私语道:“我听说庆国的长安侯带着一家人来霍西城了,那人不会就是庆国的长安侯吧。”
“庆国皇帝亲外甥,沈疯子的亲侄子?沈将军那个独苗?”
“对!体弱多病,坐轮椅……不就他那样吗?”
“听说他死而复生……不知是真是假。”
“比起这个,我更好奇他为什么来霍西城。听说他身体不好,沈家一直很宝贝着,让他来霍西城不怕在外面出事?”
+
到了晚上,小茗也找来了两个帮工,都是手脚麻利的婆子,主要负责洗衣做饭和打扫卫生。
晚饭便是其中一个做的,虽然没有沈家的精致好看,但是吃起来倒是格外可口,两个孩子都吃了不少。
入夜之后,小茗去给两个孩子洗澡,宋思君则是亲自照顾沈映寒沐浴更衣。
依旧是只帮沈映寒脱上半身,下半身对方自己解决。
宋思君是有点好奇的,但是又觉得自己的想法十分变态,暗自唾弃自己后,就出去等着对方。
沈映寒洗漱的时候,宋思君便坐在外面翻看学院给的入学简章。
他又仔仔细细的看了上面关于第一名的要求,越想越觉得通过成为第一名登上拂衣塔不太可能。
要不,爬上去?
可是林长旭说爬上去很危险。
宋思君觉得,林长旭就是故意不想告诉他们,所以才提出这样的要求。
对方越是不说,宋思君就更加好奇沈华卿是如何让沈映寒死而复生的。
他可以用对方承诺的那个条件让他讲出真相,但是确实有些浪费了。
“侯爷,”宋思君问道,“拂衣塔真的爬不上去吗?”
正在洗澡的沈映寒回答道:“那个高度应该爬不上去。”
宋思君吐槽道:“真不知道,没事建那么高的塔干什么。还起了个有点奇怪的名字。”一般高塔不都是叫摘星楼观星台吗?
里面的沈映寒听到他的抱怨后,笑着说道:“那塔是温小圣人修建的,听说温小圣人当年建造这个塔是为了表达“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意愿。不过也有人说他是为了夜幽国摄政太君霍禅衣。”
温小圣人当年建造这个塔是为了表达“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意愿,也有人说他是为了夜幽国摄政太君霍禅衣。
儿子称帝后,女子被称为太后,哥儿则是太君。
宋思君不解,“这和夜幽国摄政太君有什么关系?”难不成他的老前辈和这个摄政太君还有一腿?
沈映寒沉吟片刻后,在脑海里整理了一下信息,耐心解释道:“霍西城原本是个效果,夜幽国摄政太君霍禅衣原本是霍西城的皇子,后嫁入夜幽国的,霍西国后来亡国,被纳入孤西,成为霍西城。后来由温小圣人发起,将霍西城立夜幽,孤西,曜星三国共享之城,建造了霍西城学院。”
“三国的皇帝都同意了?”
“同意了。当时曜星皇帝的同母弟弟嫁给了孤西国师,两个结盟。”
“林永旭?”
“是上一任国师。算是林永旭的义父和师父。曜星和孤西联姻后,达成一致,而当时夜幽国是摄政太君霍禅衣把控政局。霍禅衣和温小圣人关系十分要好,温小圣人一封信,他便答应了,还出资帮忙改建霍西城。”
宋思君越听越模煳,“霍禅衣和温小圣人都不是一个国家的,怎么关系好的?”
沈映寒回答:“我在史书上看过,温小圣人曾经陪同他夫君林相爷出使夜幽,因此认识霍禅衣。坊间还有传言,说温小圣人曾经带霍禅衣飞出了夜幽皇宫……”
听完这些,宋思君满脑子都是温瑾瑜和其他人的混乱关系。
温小圣人曾经带霍禅衣飞出了夜幽皇宫……
拂衣塔……
飞……
或许他们也可以飞上拂衣塔。
沈映寒洗完澡后,小茗也拿着针线过来,说道:“侯爷,你要的针线我给你准备好了。”
“放那吧。”
小茗将针线放下,问道:“侯爷是要缝补是什么东西吗?让奴婢帮你弄吧。”
打算绣花的沈映寒没好意思说,只是摇头让小茗出去。
宋思君偷笑一番后,拿起装着针线的竹篮走向沈映寒,“侯爷,为了第一名。”
沈映寒:“……”
沈映寒看着面前的真相,有些不知从何下手,犹豫了一下,拿起针,准备穿针引线。
宋思君在一旁托腮看着,见对方穿针之后便看着面前的布发呆,忍不住笑了,他走过去说,“侯爷,别学了。”满足了自己的恶趣味后,他也舍不得让沈映寒在这种事情上费神。
沈映寒看向他,“可是不登上拂衣塔,林长旭是不会告诉我们答案的。”
“我们换个办法上去。”
“怎么上去?”
宋思君神秘的笑着说道:“和温小圣人曾经带霍禅衣飞出了夜幽皇宫那样飞上去。”
第64章 回忆姐姐,勤工俭学
坊间有传言,说温小圣人曾经带霍禅衣飞出了夜幽皇宫。
宋思君本来也就是把这当一个故事听听,可是仔细想,又觉得这世上没有空穴来风的道理,坊间有这种传言,那便有可能是真的。
虽然听起来玄乎,但是在身为穿越者的温小圣人身上,发生点玄乎的事情很正常。
温小圣人作为穿越者,那他做出别人做不到或者不敢做的事情,都是正常。
一番细想后,能飞上天的除了飞机就是热气球。且不论以这边的科技能否造出飞机,就算温小圣人真的是个天才,可以做出来,那他也不可能在出使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出来。
那么用排除法,当初温小圣人带霍禅衣飞出皇宫的工具,只有可能是热气球。
而这也恰好提醒了宋思君。
爬上拂衣楼不容易,可是坐着热气球飘上去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毕竟做一个热气球可比成为第一名容易。
有了这个计划后,第二日宋思君便开始准备制作热气球的材料。
沈映寒带着两个孩子站在一旁看着,都是一脸迷惑,像三个好奇宝宝。
于是宋思君便一边做热气球,一边给三人解释热气球的原理。他本就是理科生,对于这些简单的物理知识还是非常清楚的。
若是一般人听了,只会觉得宋思君像个疯子,可是沈映寒已经知道宋思君是来自未来,听着他说的那一堆科学理论,惊讶之余,只是觉得神奇,还时不时还会仔细问问气压密度是什么。
对于宋思君说的知识,沈映寒是勉强能听懂的,但是对两个孩子而言,确实有些晦涩,听了半天,也没明白多少,沈思思甚至窝在沈映寒怀里打瞌睡。
见状,沈映寒便让沈念念带着沈思思出去玩耍。
霍西城上学时间也是和现代一个模式,都是上下两个学期,中间有寒暑假,不过假期要比现代社会的要短一些。
两个孩子也要再过几天才能开学,宋思君看着两个孩子离去的背影,然后对沈映寒说道:“等过了几天开学了,能遇到同龄的孩子一同玩耍,她们两个也就不会无聊了。”
沈映寒点头,然后问道:“你们那边的小孩子都是去学堂学习吗?”
宋思君点头,说道:“在我来的时候,我的国家几乎做到让每个孩子都有学上,虽然教育水平高低不同,但是好歹都能认识字。”
沈映寒点头,对于宋思君口中描述的社会,也心生几分敬佩,他说道:“听说让每个人都会写自己的名字,就是温小圣人的愿望,也是他创办这里的初衷。”
“他倒是大义仁慈之人。”宋思君想了想自己的愿望,同为穿越者,和温小圣人比起来,他有些自愧不如。
他眼中没有苍生,你心中也无家国大义,好像一直都停留在自己内心的那一个小小的自我之中,只是想抓住一丝对自己而言,称为救赎的光芒。
如今,他只想留住沈映寒,和对方过好这不知道何时会结束的岁月静好。
沈映寒听楚宋思君话中的自嘲,安慰道:“每个人的志向都是不一样的,心怀天下确实伟大,值得众人敬佩,可是普通人只想安稳度日的愿望,也不应该被鄙视。”
宋思君闻言,笑着回答:“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吗?”
沈映寒认可的点头。
听他这番话后,宋思君的心情也确实放松很多。
或许他就是个普通人,也没必要和温瑾瑜比较什么。也或许,最初的温小圣人也和他一样,本意也只想独善其身。
宋思君起身,假模假样的对着沈映寒行了一礼,说道:“多谢侯爷开导。”
看着他这般古灵精怪的模样,沈映寒无奈的笑着摇头,然后又问:“你刚才说你来的时候,你的国家已经做到让每个孩子都可以去学堂,那你小时候呢?”
宋思君走到沈映寒旁边坐下,说道:“我小时候,国家条件也不好,内忧外患的,对于孩子上学这件事,也是心有余力不足,所以我小时候是很多同龄的孩子,都是上着上着,就退学回家帮父母种地了。
“那你呢?”
“我爹娘一直希望我能出人头地,所以坚持供我上学,后来我也成为我们那边第一个大学生。”而他光鲜亮丽的背后,是姐姐的不可拒绝的牺牲。
沈映寒说道:“看来你父母真的很疼爱你。”
宋思君苦笑,“或许吧,他们对我是真心疼爱,可是我还有个姐姐。”他看向沈映寒,“我姐就比我大一岁,上学却是和我一起上的,家里穷,所以只让姐姐读书到二年级,便让姐姐退学,回家帮忙做农活。但是姐姐很聪明,她会看我的书,在问我学了什么,就那样自学。”
往事种种,再次浮现在脑海你。
感慨心痛,最后都化为无奈的平淡,宋思君语气平淡的讲述着脑海深处的记忆。
宋思君五年级的时候,姐姐每天天没亮就会带着一些农产品,徒步走两个小时的路程去集市,然后把东西卖掉,获得的收入大部分都会交给父母,而她只能获得几毛钱作为奖励。
宋思君抬头看着天,“那时候全球变暖还不严重,冬天会下很大的雪,我们乡下偏僻,路上也不会有人铲雪,姐姐每天就踩着到半腿深的雪,一路走过去,等中午回来时,裤子都是湿的。他那时候也就和思思这么大。整个冬天她都是在这样过来的。”
沈映寒安静的听他讲述着。
宋思君说到此处,眼睛便有些发酸,“小女孩,小时候受了寒,长大后身体就会不好,她也落下了病根。”也正是因为留下了病根,才导致道二胎不适合生育……最后还要了她的命。
环环相扣,都为因果。
38/97 首页 上一页 36 37 38 39 40 4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