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衙里的知县,正七品。
掌一县民政治理、决讼断狱、劝农赈贫、讨奸除猾、兴养立教等事。主要精力在刑名和钱谷两项。刑名即司法审判,一个案子从勘查检验到缉捕人犯、羁押禁监、审理宣判,知县都要亲力亲为。
fbjq.
还有收钱粮征商税也要知县亲自过问。
由于地方事务都由知县一手包办,知县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县百姓命运。
因此有人将知县称为“父母官”。
其次是县丞,正八品。
前朝的时候是主管文书、管仓储。
但是现在因为人少的关系,县丞就与主簿一起协助知县分掌一县粮马、征税、户籍、巡捕、盐业、水利等事项。
而如今国朝初立,各县还增添劝农县丞一员,主管农业畜牧,相当于是副县长了。
再有主簿,从九品。
宋以前是主管文书、簿籍和印鉴的官员,职责为记录门下众事,审核签发文书。
至如今为知县佐官,以掌管治安为主,相当于是县公安局局长的职位。
第三则是县学教谕,正八品。
虽非佐官,但地位较高,为县学长官,负责生员学习事务,县学训导为其佐官。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啊!
剩下的就是典史,从九品。
也称县尉,管理全县治安和狱囚,负责缉捕盗贼。
典史虽品位较低,但在县丞、主簿不在时可代行他们职权。
相当于是刑警大队的大队长,很有权势的那种,而且手下有人!
第四个就是巡检,从九品。
负责抓捕盗贼和设卡盘查。在各关津要害处都设巡检司,以统率卒役,确保地方安全。
更像是捕头,行动队长那一类的人。
其他的就是胥吏,也称书吏、房吏、司吏,没品级。
虽然没有品级,是县衙中没有品级的低级公务员,但有编制限额。
吏与官不同,大都为本地人,有文化、有背景、无功名。
经官员推荐或考试而录用。大部分在县衙“六房”(吏、兵、户、礼、刑、工房)任职,一部分在所属巡检署、课税署、河泊所、驿站等机构办事。
“六房”是县衙具体办事机构,由官员分管,胥吏组成。
吏房,主司人事,管理县衙文书及衙内总事务。
兵房,主掌募兵操练,管理地方武装、驿站及“三班”衙役。
户房,负责征收田赋商税,管理户籍、仓库及财政收支,差派徭役。
礼房,掌管祭祀、考试、学校教育,旌表节孝,教化民众。
刑房,掌管诉讼断案,进行司法审判,负责囚犯管理。
工房,掌管实业,负责屯田、水利、工程修造。
一个县胥吏大约有一百余名。
按照县衙里的说法,前朝的时候,计有县衙各类人员一百零五人,领取俸银、工食银,年总需银两为九百两整。
但是打仗啊,打了十年的仗,边关之地又跟内地安全且富庶的地方不一样。
第025章 准备春耕
前朝末年,昏君贪官,上头死要钱,下头死扒皮,老百姓日子过得苦,根本没钱!
然而新朝的军队来了,也同样是自顾不暇,怎么可能与民休养生息?要不然当年的肖伟也不至于去当兵。
最后是因为在边关,隔着一道长城,就是关外了。
中原内乱的时候,外族从来都是毫不客气的,他们来去如风,要不是榆树村地处偏僻,又是山林地,不适合骑兵冲锋,也早就不知道被那些外族铁骑光顾多少遍了。
这样的地方,树林县又不是啥重要关口,自然是不能幸免,当年的县衙早就破了不知道多少次,就连树林镇都遭受到了兵灾、外族的入侵等等。
如今的县衙是新修起来的,县官和衙役之类的都是能找回来就找回来,找不回来就寻新人,可以说,这个县衙如今只有不到三十个人,缺人缺的太多了!
所以一个户曹顶起了半边天,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他们等了半天才排队排上,不过办事的人一看到老里长就叫了一声“大舅”,看来对方就是许州了,因为他管魏村长叫了一声“老表哥”,他们办事就一桩,但是老里长不是带着他们一伙人来的,是好几个村长带着人一起来的,所以办事的时候,魏村长排队不是第一个,但是却是第一个办事的,给铁青的户籍落下了且不说,还要划地二十亩,算是口粮田,这划地是明天县里头派人去,再一个就是赋税的问题,因为铁青是猎户的关系,赋税按照前朝惯例来就行了。
虽然说得简单,但是不问个明白,心里头终究是不踏实。
办过了事情,铁青很贴心的将二两银子塞给了这个叫许州的书办:“辛苦许大叔了,改天请您喝酒!”
“别,现在忙得很,喝酒就免了,改天你要是有好猎物,送我点就行了!”许州这个人倒是不贪,人家给多少钱他都接着,而且好说话,周围又都是乡里乡亲的,很多人都爱找他办事。
虽然忙了很多,但是他趁机也立了威信,扩展了人脉,还得了实惠。
老里长也高兴,他觉得魏村长这人眼光不错,这叫铁青的小子也不错。
今天是不能回去了,铁青干脆带着魏村长和老肖大叔去投宿,还是住的单间,又请俩人去外头的小饭馆,吃了一顿饭。
其实只是要了三大碗的面条,一盘猪肉头,这在当地人看来已经不错了,因为面条是白面的,猪头肉油水大啊!
酸菜肉的卤子,还有一碟香油咸菜丝。
要是平时,老肖头儿肯定会说铁青又要乱花钱,不年不节的吃啥饭馆啊?
但是现在带着魏村长,吃的又是卤猪头肉,柔软又肥腻,十分美味的同时,魏村长也能吃的舒心,他就没说啥。
吃过了饭就回到了客栈去休息,一晚上无事,第二天是铁青付的钱,一行三人两辆马车,不能空着回去啊?铁青少不得又买了点东西,在车上坐着,路上赶马车的老肖头儿告诉他:“回去也该打猎了吧?赚点钱吧,房场要是批下来了,你就盖个房子!”
总比住在自己家强。
虽然这孩子不错,但是一个单身的小子,住在他家后院,他家还有个未成亲的笑哥儿,终究是不太妥当。
“知道了,老肖大叔,您说这开春十几个人家都要盖房子,哪儿有那么多人手啊?”铁青觉得自己如今日子过得还挺好,有人做饭有人洗衣服的,要是搬出去单独过日子,他就越发的犯懒了。
末世十年,他够辛苦的了,如今已经重新活过,又是在这么一个美好的地方,要不是刚来这里,什么根基都没有,他都想买地当个地主,躺着吃饭了。
“嗯?你说的也是,这一春天多少人要盖房子啊?这人工和木料可要涨价了。”老肖头儿一听,可不是么!
铁青就在车上说了:“要是盖房子的人多,我就不跟着凑热闹了,他们盖房子都是一家子住,我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干脆再在您家里头过一年吧,何况房场批了我也得有钱盖房子啊,这置办了田地还得种,我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地里头荒着也不行。”
他这么一说,连魏村长都同意了:“铁小子说的有道理,光是我知道的,咱们村里头那十二户流民,就肯定要盖房子的,不然全家都在旁人家借住,也不是个事儿,盖了房子就有了自己的家,地里头还要买种子,事儿多着呢!”
铁青又道:“何况我这边还要打猎赚钱,种地的话,估计是荒地,头三年是免税的,所以我想着,荒地么,就种点大蒜,那东西独,可以杀一下地里头的虫子。”
说的还挺有道理。
加上又有魏村长在一旁敲边鼓,老肖头儿决定回去考虑一下。
铁青其实觉得老肖家挺好,要不是老肖头儿表示,那间房子是给笑哥儿留着招赘用的,他都想买下来了。
这次跑了一趟县城,铁青又买了十根麻花回来,还有十个油炸糕,这东西过了油,就这个气候,温度,放个十天八天都不会坏,何况放不了那么久。
一回来就让老肖婶子拿去热了一下,准备晚上吃。
除此之外,铁青还送了魏村长十根麻花。
再有就是县城里的芝麻糖,这个能放半年!
倒是铁青买回来的两条五花肉,当天晚上就做了红烧肉吃。
老肖大叔回来之后,趁着空闲时间,就开始收拾农具,其实就是打磨一下,有的农具是木头的,在秋天之后就已经收拾干净了,但是开春还要再上一遍清漆保养一下,这里的铁制农具很少,但是不代表没有。
老肖家就有犁杖是铁头的,犁地很省力气。
另外,什么铁锹铁叉子的,但凡是农具基本上都修理一遍。
老肖婶子则是喂养马匹,梳理马毛之类的,争取让马儿舒服一些,这开春之后还指着它们拉犁拉车呢。
笑哥儿则是缝缝补补,家里头下地干活的衣服都是旧衣服,在穿旧了之后,缝补一下还能下地干活穿。
农家人节俭,一套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能穿到不能再穿了,估计就连乞丐也不会要那样的衣服了,只能改成抹布。
缝补好了之后,爱干净的笑哥儿还拿去浆洗了一下,虽然说是下地的衣服,但也是要贴身穿着的,不干净怎么可以。
铁青呢?
他在家除了干点力气活之外,还整修了一下院墙,不结实的地方赶紧都修结实,趁着还没农忙之前,解冻了天气又好,没有到下雨的时候。
同时,村里的流民纷纷落户,划地,还有批房场,盖房子果然是头一件大事。
第026章 划地批房场
划地就是给落户的流民们划分田地,这些都是农民,田地就是他们的根本,所以很多人都十分在意此事。
在他们回来之后的第三天,划地的人才来,原来是人手不够耽误了两天时间,这次来的是十四个人,其中两个是衙门的胥吏,十二个是衙门的白帮。
“白帮?”铁青不是很理解这都是干啥的?
还是魏村长,跟他说了一下这帮人的来历。
县衙衙役通称“三班”,包括以下人员:
第一当然就是坐班皂隶,职责是守卫县衙,知县坐堂审案时站堂、报事、行杖全由皂隶执行。
这虽然没有品级,却是有编制的存在,最正规的那种。
第二就是捕班快手,任务为拘捕人犯、通缉逃犯、勘查取证、押解囚犯。
这样的人最是凶神恶煞,谁也惹不起!
第三壮班民壮,负责看守监狱,维护治安。
另外还有门丁、随从、禁卒、刽子、轿夫、库丁、铺兵、仵作、盐差、粮差、稳婆、官媒等。
但是还有一批跟随差役办事的“白役”。
就是帮忙干活的人,他们既无编制,也无俸禄,平时只能拿微薄的“工食银”,一般每年只有白银十几两,光靠这点钱只能勉强养活夫妻二人。
前朝当时有规定,后来的新朝也沿用了下来,那就是官员和胥吏无事一般不出衙门,以免扰民。
一切公务全由差役具体执行。
他们往往利用手中的传票和铁链,狐假虎威,仗势欺人。
通过敲诈勒索,带来各种额外收入。
传唤当事人,收取“鞋袜费”、“舟车费”,勘察取证收取“踏勘费”,拘捕人犯到庭收取“解绳费”、“开锁费”,保释人犯收取“取保费”。
这帮人往往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全看当事人出钱多少。
即使是堂上打板子也有讲究。有的外重内轻,表面头破血流,实际不伤筋骨,三两天就没事。
有的外轻内重,看看只是皮肤红肿,却是往死里打,留下残疾。
例如在前朝末年,最是昏暗的时候,这衙门同是行杖,送三十两银子的杖后需养伤半个月;送六十两银子的伤口一天就能痊愈;送一百八十两银子的当晚就能步行如常。
铁青这才明白:“哦,这就是俗话说的,阎王爷好见,小鬼难缠里的小鬼?”
“嘘!别瞎说大实话。”
既然知道了这是来捞油水的人,铁青就明白这划地,肯定有猫腻啊。
此时国朝初立,上头还一团乱麻,这些人不趁机捞点实惠的才怪呢。
所以铁青就去了一趟西山,开春了,西山也有不少野兽饿了一冬天,想出来找点吃的,不过因为去年铁青没少钻西山打猎,倒是没有野兽靠近榆树村。
可是他去了山里头半天,就抓了一头傻狍子出来,扛着送去了魏村长家:“给家里头添个菜吧,十几个人在您家吃喝,多少有个油水。”
他是送东西来的,那些人都看到了,纷纷表示,这小子有前途啊!
铁青是明目张胆来送东西的,随后又给了两位胥吏一人二两银子,其他人则是一人五十个铜板。
13/287 首页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