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这么一忙,就忘了问笑哥儿,那一小桶葡萄酒的事情了。
吃过了早饭,老肖婶子带着山哥儿回了大将军府,又拉着大孙子出来,带着俩孩子玩儿。
中午要做饭了,老肖婶子带俩孩子来告诉铁青家的两位大厨:“中午不用给地里头送饭了,今天我去送,大将军府出东西。”
“行啊!”两位金师傅就不做那么多了。
老肖婶子带着俩孩子,身后赶了七八辆大马车,都是去送饭的,大将军府给做的午饭,十分丰盛!
腊肉炒大葱木耳。
老味肘子。
鸡蛋汤。
大白馒头。
一人半个猪肘子,就够大家回味无穷啦!
尤其是这猪肘子都是切好了的,蘸着蒜泥吃,既不肥腻,味道还好,简直绝了!
铁青抱着自家的小哥儿,还喂了孩子一块瘦肉,这娃儿现在能吃一点瘦肉了。
“怎么是您过来了?让铁生来就行了。”铁青看着老航母娘拖着俩孩子出门,身后跟着好几辆大马车,就觉得心脏跳动的有点快。
“我是故意的!”谁知道老肖婶子却笑呵呵的道:“我故意带着我大外孙儿跟大孙子出门来走这一趟。”
“为……为啥啊?”铁青说话都磕巴了。
“想当初,我家肖伟刚回来那会儿,想要相看个人,结果谁家都不肯,觉得嫁给我家肖伟会守寡似的,而且更怕的是,守寡还没个孩子,生怕我们过继个兄弟家的孩子似的!还有我家笑哥儿,婚前的事情你也知道,老徐家那婆子还拿徐小美的腰带,来量我家笑哥儿的腰围,什么东西!”老肖婶子狠狠地呸了一口在地上:“有些人嘴上不说,其实心里还是想着先前的一些事情,觉得我家哥儿不能生,我家小子不长寿,现在我要让大家都看看,我家俩孩子都有了后,不敢是不是哥儿小子,起码俩孩子身体健康。”
其实这就是炫耀了。
以前的确是有人嘀嘀咕咕,觉得老肖家虽然起来了,但是肖伟不一定长寿,熹夫郎不一定能有肖伟的孩子,毕竟肖伟看起来不太好的样子。
笑哥儿那会儿更是因为老宋家大力宣传的关系,不少外村的人以为他不能生呢。
这会儿也有不少人的亲戚,要么来帮忙铲地,要么就是看看大蒜的情况,甚至有人都说好了,要帮忙来薅蒜,大蒜一出了地,就直接一百头编上一股子,然后直接扛家里去。
这就更避免了,到时候有人说谁谁谁家的大蒜,卖给他的是不好的了。
反正大蒜这个东西,离了土之后,挂在房檐下阴干,也没啥技术含量。
无论是自己吃还是留种都可以。
老肖婶子就趁着有人来的时候,带着俩孩子,可村子的熘达,这次出来更是非常拉风。
铁青哭笑不得:“您随意,别累着了。”
他能说啥?说啥都不合适啊!
家里一群内眷聚到一起,问笑哥儿:“东家生气了没有?”
笑哥儿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我忘了问他,昨天累了,很早就睡了。”
更神奇的是,相公也没问他,他明显看到相公一回来就察觉到了,就算相公察觉不到,厨房的两个金师傅也会跟他说的,毕竟那酒真的很好。
结果笑哥儿累了要睡觉,这事儿比啥都大,铁青也忘了问夫郎,为啥要偷喝酒?
平时笑哥儿可不喝酒。
喝,那也是喝的红酒。
红酒酒精含量比葡萄酒高一些。
一群内眷嘻嘻哈哈了一阵子,也就没放在心上。
等到铁青忙活完,铲过了头一遍地,也就能休息个十天左右,然后就要薅大蒜了。
他才想起来要问一下笑哥儿,咋还喝上葡萄酒了?
结果他们家杏子熟了,内眷们天天在家吃杏子,全村的孩子也来他们家吃,都觉得他们家的杏子好吃。
还有人竟然泡了杏子在老白干里头,铁青看的都要晕倒了:“这是个啥搭配啊?”
放了一兜子杏子进去,还不如做成甘草杏呢!
就在这个时候,朝廷来了公文,杨大庆假公济私的跑来在村公社大门口贴了告示,顺便回家看看老爹老娘跟弟弟一家。
第429章 边关榷场所在地
铁青认得字,上头说了,边关要修建榷场,要大家做好准备。
做啥准备呢?
就是约束大家,别冲撞了啥人,还有修建榷场,八成是要雇工,毕竟劳役这边一年也就一次,一次最多俩月,还不能耽误农时,平时就一个月完事了。
“你说朝廷这是有钱没地方花了么?非得雇工。”杨大庆在村子口贴了个告示,又在公社大门口贴了个告示。
公社大门口这里有专门的一堵墙,还带着盖儿呢,稍微可以遮风挡雨一下,专门粘贴各种告示的地方。
其实也就是一些朝廷的政令啥的,偶尔会有谁家谁家有喜事儿了,请客吃饭等等的通告。
杨大庆回来了,铁青就跟着去看个热闹,看到告示才知道,是要盖榷场了。
“白干活儿和有工钱拿,哪个能让人死心塌地的干活?”铁青白了他一眼:“看看吧,咱们这会儿,劳役需要去修缮城关,那么榷场必定是雇佣人手干活儿,不然大家都出工不出力,磨到了时候就走人,浪费时间啊!”
“嗯,你说的也是!”杨大庆一拍脑袋:“去我家吃饭吧。今儿我回来不走了。”
“行啊!”铁青点头。
杨大庆如今也是八品的县尉了。
老杨家还有杨大生在家照顾二老,种地。
铁青让一个路过的孩子去他们家捎个话,他就跟杨大庆去了老杨家。
老杨家二老在后面住着,顺便带着俩小孙子,前头杨大生跟他媳妇儿住着,照顾家里的同时,也种地,种菜园子等等。
铁青跟杨大庆回来,就在东屋,杨大生跟他媳妇儿住在西屋,家里来了客人,杨大生媳妇儿就去后头,跟孩子们住在二进院西屋,东屋是给俩老人住着的地方。
杨大庆媳妇儿的手艺一般般,但是小媳妇儿倒是知道家里来了贵客,很是舍得放油放盐。
大葱炒鸡蛋,大酱炖杂鱼,还杀了一只小公鸡,又用腊肉炒了个豆角干儿。
主食就是大饼子,还有个豆腐汤。
弄得可够丰盛的,四菜一汤。
倒是杨大生,觉得这四菜一汤不太把握,他自己给做了个油炸花生米端了上来:“我看你俩要喝酒,这点花生米,给你俩当下酒菜吧。”
“不错。”杨大庆乐了:“你不来点儿?”
“不了,你俩喝吧。”杨大生摇了摇头,就回后头去了,他宁愿跟媳妇儿孩子和父母一起,唠唠嗑儿,也不要跟大哥他们喝酒,这俩人都能喝。
尤其是铁青,他就没见过他喝多了的时候。
正好,他们俩也要说一些话。
吃上了饭,俩人先不唠嗑儿,吃了个半饱才开始喝酒。
慢慢的拉酒,慢慢的唠嗑儿。
“这次可是咱们这旮沓的大事情,要真的建立了榷场,咱们这旮沓可就真的发了。”杨大庆喝了一口酒,美的不得了。
“定在咱们这儿了?”铁青还挺吃惊。
“应该是,不在咱们这儿,也离这儿不远。”告示上只说建设榷场,没说榷场的具体位置。
俩人吃吃喝喝,聊了半宿才回去,结果第二天,肖伟回来了。
快要铲二遍地了,他回来了,家里种地和铲头一遍地,都是铁青负责的,家里照顾的很好。
他回来了,就请了铁青全家去大将军府吃饭,还给铁家送了一些东西过来,尤其是长工的家里头,每家都分了两只奶牛,五只奶羊。
“多亏了你们,帮忙把地种了还给铲了。”肖伟跟他们道谢:“旁的东西没有,这些都是我的战利品,大家分一下,家里用得上。”
“谢谢大将军。”果然,长工们高兴了,干点活不算啥,但是这两样东西的确是送到了长工们的心里头了。
肖伟回来了,家里做了好吃的,铁青跟肖伟单独吃饭喝酒,其他人都在后头。
二老在家看孩子,笑哥儿还跟熹夫郎说了他偷喝酒的事情呢。
倒是肖伟跟铁青说了这次榷场的事情,地方经过朝中与草原上的几个可汗商量了一下,定在了山郎关。
但是肖伟只说了一句:榷场所在地,必须是在关外十里之地才可以。
坚决不放一个关外人进山郎关,要想盖榷场,就往外推十里地的范围。
这等于是兵不血刃的拿下了十里地啊!
占了草原十里地的便宜。
“那他们就能答应了?”铁青皱眉:“被人占了便宜,草原上的人就同意了?”
这种颇有点丧权辱国的条件,草原上的汉子,真的能低头认下来?
“不低头能如何?自打上次草原之战,咱们大获全胜之后,我就开始了闭关,各个关隘也是如此,都怕被敌人摸上来,丢了面子是假,丢了命才让人忍受不了。咱们大臻快十年不曾跟草原大规模通商了,草原上的物资匮乏得很,他们扛不住了。”肖伟道:“要想重新开启边贸榷场,就得答应我的要求,我说了,我才是这里镇守的大将,不管朝廷那些文官怎么唧唧歪歪,我就是不信草原人,要是哪个文官信草原人,那么就给草原人做担保好了,只要他们敢担保,我就敢放草原人进关,一旦草原人有所异动,我说的是异动,包括他们打家劫舍,我就敢将所有的草原商队全部扣押,甚至是屠戮殆尽!而那个担保的官员,估计九族都不够砍得,这可是叛国罪!”
铁青听的目瞪口呆:“这么严重……么?”
末世之前,大家讲究的是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末世之后,大家更是抱成了团儿。
人类无国界!
现在却分的很严格。
“其实朝廷里不少人都在争取这个榷场的所在地,咱们这边儿啊,说实话,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地点。”肖伟叹了口气:“其他关卡那都是有人在朝中的,偏偏这个好事儿,落在了咱们这山郎关。”
铁青喝了一口酒,是高粱酒,酒精含量不高,但是有一股子粮食的味道。
“是好事儿么。”铁青吃了一口菜。
一吃就吃出来了,这是老丈母娘的手艺,老虎菜。
老虎菜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凉拌菜,属于东北菜。
用香菜与辣椒共同切丝,然后用干豆腐卷起来,切成一块一块的,口味鲜香辣,清爽开胃,对于消食有帮助。
老丈母娘还卷了瘦肉丝进去,还放了一些鸡蛋酱。
比一般的老虎菜都要好吃,还有一些黄瓜丝在里头……这个时候,黄瓜也就才结而已。
二遍地还没铲呢。
“一共就在边关这边开九个榷场,一共二十四个关隘,咱们山郎关,说实话,垫底。”肖伟跟铁青道:“但是上头大概是看在,熹哥儿的份上吧,加上你也在这边,我也算是个人物,但还没有手眼通天,我觉得吧,几个方面吧,也不知道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本来这地方偏安一隅,平平静静的,现在可能要把很多人惦记了。”
本来这东北角这块地方,穷的嘎嘎响,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还有人惦记他这大将军的位置呢,现在有了边贸榷场,还不得跟一块肥肉似的,到处被人觊觎啊?
但是呢,这次又是个机会,要是有机会,让家乡富裕起来,谁不乐意自己的家乡富裕起来呢?
“怕啥?”铁青满不在乎的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倒也是。”肖伟想一想,也觉得只能如此。
这肥肉好歹也要先肥了自己的家乡啊!
吃吃喝喝了一顿,第二天肖伟又开始忙了起来,他这大将军府其实以前并不怎么忙活的,无奈的是,这榷场一旦确立了,他就有了很多事情。
甚至他去了县城,跟已经是县太爷的许州谈了好几天。
正好也到了夏天,该起大蒜了。
因为有很多亲戚都要这好的大蒜留种,且这会儿正是农忙的时候,就有人来帮忙起大蒜,人手倒是够用了。
无奈的是,大蒜这东西还挺出息,高产了!
好多人卖了一些给自家亲戚,或者是吃或者是留种。
又剩下好多,田掌柜的跟吴掌柜的也买了不少,可东西也不能当菜吃啊?除非是做蒜苗。
幸好肖伟看到了,不用铁青说,他自己就站了出来:“剩下的都拢一拢,铁青帮着收购,送去东北大营吧,正好,葱蒜不离口,百病绕道走,也让我那大营里的人,吃一吃这新鲜有名的榆树村大蒜。”
“行啊!”铁青点头答应了。
有收购粮食的规章在,铁青也乐意让铁生练练手,免得收粮食的时候手忙脚乱。
铁生那边开始收购大蒜并且安排人手送去东北大营,这边起了大蒜,那边就犁地然后种了秋白菜。
这回,田掌柜的跟吴掌柜的都跟人说了,只要跟肖太太家的秋白菜一样,他们有多少要多少。
肖伟还跟人打趣:“行啊,他们要是收不下了,我那东北大营还可以接手,就是价钱上恐怕没那么高。”
“其实那些大蒜我们本该全收的……。”俩掌柜的颇多幽怨,没办法,他们没那么多人手收购大蒜,肖伟又是大将军,他站出来要包圆儿了,他们俩也不能反对。
惹笑了所有人。
不过大蒜能让一些,秋白菜却是不可能了。
俩人对秋白菜势在必得,隔三差五的派人来看看。
到了铲二遍地的时候,起早贪黑的干活,且夏日多雨,铲地之后,要把地里头铲出来的草都要捡出来,免得那草就算是铲了出来,只要不离了地,一下雨还很容易扎根活过来。
故而二遍地必须要铲的干干净净,且将杂草残骸捡出来才行。
又因为隔三差五的下雨,地里头务必要干了地面才能下的去脚,不然一脚踩进去都是泥地,锄头下不去。
所以要趁着好天气去铲地,更因为中午太热怕中暑,全都起早贪黑的干活儿,中午吃饭喝水,也要睡够一个时辰多的午觉时间。
235/287 首页 上一页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