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由于没有科学的保鲜技术和设备,运输也不发达的原因,某些地方产的作物吃不完,就用曝晒、晾干、烟熏、腌制等方法制成不易腐坏干货,多余的干货又被来自各地的商人进行贩卖和交易。
久而久之这些干货就成了各地的特产食品,县城里甚至出现了专门出售各地特产食品的铺子!
铁青他们就去了一家最大的南北货铺子看稀奇。
南北货的种类十分繁多,但是笑哥儿认识的少,铁青就指着商品给他和孩子们介绍:“这是河北来的小红枣,山东的乌枣,江西的莲子,福建的桂圆儿,花菇,竹荪菌,白木耳,笋干,云南的大桃仁,兰州的百合干,新疆的葡萄干,陕西黑木耳,甘肃的黄花菜……。”
铁青竟然都认识,其实这些东西,铁青在末世的时候见过很多,末世二年过后,已经没有什么能吃的东西了,所有的农作物都要异能者催熟,不然就没得吃。
能保留下来的东西,也就末世之前的那些干货!
他们出去收集物资,也是拿那些干货回来发泡。
所以他都认识,就算以前不认识,现在也认识了。
大概是这家铺子从海边儿来的,他们有专门的一个房间,只卖海产品,而且还是很贵的海产品!
梅花参,刺参,乌参,猪婆参,干鲍鱼,金钩鱼翅,菊花鱼翅,扒翅,黄鱼肚,干贝,鲨鱼皮,鲨鱼肉,干黄鱼,干尤鱼,淡菜,开洋等等这些海产品,还有无锡特产太湖白虾干,太湖银鱼干。
这里的干果干菜是鲜货经干制,腌制或加工复制而成,它们不仅保留了鲜货的风味特点,而且耐于久藏。
就是因为这个,才会被千里迢迢的运来东北。
标上高价,有些让人望而生畏呢。
尤其是笑哥儿看到其中一款干鲍鱼,标出来的价格,让他很想翻白眼儿。
哥夫给他家很多礼物的,其中也有京城一些人送来的年礼,其中就有好几家,给他们家送了干鲍鱼,家里也就杏花嫂子会做,他们凑一起吃了一顿,只觉得好吃,不过大概是内陆长大的,对于这种鲍鱼没啥大爱,吃过了就吃过了,没想那么多。
可是不知道这东西这么贵啊!
尤其是鲨鱼皮,这玩意儿不仅能吃,还能做刀鞘啥的。
铁青干脆的买了一整块鲨鱼皮,请隔壁的那个削皮子的老皮匠,给帮忙弄成刀鞘:“送给大舅兄他们几个,正好!”
老皮匠一听是送给大将军的,立刻就笑了,露出一嘴有点发黄的牙齿:“得了,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他这里还有一些刀具的模子,其中就有肖大将军佩刀的那一款,正好不用去找试样了。
至于其他的,什么鱿鱼干的,桃胶啥的,铁青都买了很多。
花了很多钱,花的笑哥儿都心疼了:“买了这么多东西干啥?”
“难得有这么一个不用出远门,就能买的这么多东西的机会,咱们多买点回去慢慢吃。”铁青光是两广和蜀中,湘西的腊肉和腊肠,他就买了四辆大车回去,还给肖姑姑进了不少货,其中就包括这两样东西。
“这些东西姑姑能卖出去吗?”东北人吃的都是咸腊肉,从来没有甜味的广腊肉或者是烟熏火燎的腊肉,腊肠。
“能,我跟你说,蒜苗炒腊肉,那是一绝!”铁青道:“这么多商队,我就不信了,没有那地方来的!”
铁青买了一大堆东西回去,临走的时候,还雇佣了好几辆马车,送回了榆树村。
肖姑姑也看着这些东西:“能行吗?”
“肯定能行!”铁青道:“卖不了我们自己吃。”
“卖不了姑姑就自己吃了。”肖姑姑舒心的一乐:“那我就卖卖试一下。”
她这个杂货铺子从来没有卖过这样的东西,怕卖不出去呢,结果第二天就有商队的人来买了两块腊肉回去,请了房东帮忙用蒜苗和豆芽炒了一盘菜,吃的眼泪吧嚓的,说这就是家乡风味。
铁青进货来的臭鲑鱼,都有人买了。
让肖姑姑笑的见牙不见眼,过了几日就自己去了县城,又进了一批货回来。
等到那些商队的人也想去县城买东西的时候,才发现东西都让肖姑姑给包圆儿了,只能来四季杂货铺买啦!
肖姑姑为此大赚了一笔。
等到铲头一遍地的时候,就连榆树村自己的村民,都有些人吃上了风味不同的腊肉和腊肠。
你还别说,这东西虽然味儿不同,但是真的好吃。
铲过了头遍地,来来往往的商队越发的多了起来,还有的商队出关之后,在榷场买了东西,又买了不少回来,铁青委托海杰买回来五百斤牛肉干。
发给亲戚朋友们当零嘴儿吃。
最爱吃牛肉干的竟然是铁蛋儿。
小家伙儿已经五岁了,铁青教他什么,他都是一学就会。
“你说,你是不是知道点什么?”铁青将小家伙儿抱起来:“还是说,你也是穿越来的?”
小家伙儿摸摸他爸爸的额头:“爸爸,你没发烧,咋说胡话呢??”
铁青无奈的放下了他:“看来你不是了。”
铁蛋儿挠了一下铁青的手心:“啥不是?”
“没啥,老实的去认字儿,明年你就要上学堂了。”日子过得快,铁青只觉得孩子长得也快好多。
出门的时候,他看到了程夫郎:“你咋来了?”
“给铁生提亲来了。”程夫郎道:“你知道他相中了谁么?”
“谁呀?”铁青还愣了呢。
“老倪家的沫哥儿!”程夫郎一甩帕子:“你说,这是不是天作之合?”
“沫哥儿?”铁青不认识这个哥儿。
“可是倪敏大哥家的沫哥儿?”笑哥儿正好出来,就听了一耳朵。
程夫郎一笑:“可不是么,他们家的沫哥儿,长得好,性格也好,为人老实,针线活儿也好。”
沫哥儿在榆树村的内眷圈子里名声不错,针线活儿尤其好。
他是怎么跟铁生认识的呢?是因为铁生去绣庄算账,他去卖绣品,就这么认识了。
沫哥儿长得好看,白白嫩嫩的不像个乡下哥儿,性格也好的很,说话轻声细语,家里有双亲,他的爹爹也是个夫郎。
铁生已经相中人家很久了,沫哥儿家里这几日正在给他相看人家,铁生这才托了程夫郎去说媒,果然一说就成。
“这可是好事儿啊!”铁青顿时就乐了:“那小子可是要找个人了。”
这几年,说实话,铁生不是没人提亲,但是他都不同意,只说自己的心思不在这上头。
谁知道不声不响的给自己看好了人。
“走,咱们进去说。”笑哥儿拉着程夫郎的手就进了院子里,正好,杏花嫂子带着孩子也在他们家呢。
第492章 云·翻涌
铁生的亲事,大家都随着他的意思来,沫哥儿又是本村的哥儿,知道这个小哥儿的人品如何,大家也就放心了。
剩下的就是张罗会亲家,走彩礼啥的,这一点,铁青没啥经验,他跟笑哥儿那会儿,没会亲家,因为没有双亲在。
只下了聘礼,走了正规的手续。
“这么急着啊?”笑哥儿记得沫哥儿才十七岁吧?
“没办法,自打铁家人闹过了,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我们家是奴才出身。”杏花嫂子苦笑了一下:“哪怕得了良籍,祖上也是奴才。有一些人,看不得我家好,以前主动来提亲的那些人,就更是说三道四,铁生这孩子知道了,只是笑一笑,然后再也不给那些人一个笑脸儿,去年你收粮食,没发现么?这孩子以往都是很公平的看称结算,去年找了好几家麻烦,不是粮食太湿,就是里头有杂物,折腾的那些人都没脾气了,东家知道了竟然支持他,还说那些人欠教训。”
说实话,她以为东家会生气的,结果东家还替他们家抱不平。
后来就没人说闲话了,可心里头终究是有了个心结,倪家不计较铁生的出身,肯将沫哥儿下嫁,是他们家的喜事儿。
所以杏花嫂子给的聘礼可很丰厚。
“应该的,这孩子挺好,将来嫁进门,你可轻松了。”笑哥儿道:“有了儿夫郎,也有人搭把手了。”
“是啊,等我家这个小的明年去了学堂,我就回来给你们继续做饭。”杏花嫂子很是高兴:“到时候啊,又能在一起了。”
这些年,杏花嫂子都习惯了在铁家做工。
回到自己家照顾孩子的日子,如今更是想回去厨房那边。
铁生的亲事毫无波澜,过了端午节就会亲家了。
虽然对方是同村的人,还是个小哥儿,但是铁生给的聘礼可真丰厚,甚至铁生单独给了老丈杆子二百两银子:“这是给您二老的,别嫌少。”
弄得老倪夫夫俩差点吓坏了,这么多钱还嫌少?
老倪家有大小子倪力,沫哥儿是老二,但是老倪家没有把聘礼留下来的意思,他们按照聘礼的规格,给沫哥儿准备了一副丰盛的嫁妆。
订好了初秋完婚,也就是在秋收之前就成亲,老倪家只有不到五十亩地,他们家主要是做租赁的生意,家里有三间大院子都是租出去的,以前日子过得紧巴巴,如今却过得好多了。
每年的收入也不少,加上他们家也的确是刚娶了儿媳妇,哥儿又要出嫁,喜事连连呢。
等到铲二遍地之前,收了大蒜种了秋白菜。
铲过了二遍地之后,天气热得不得了,铁青全家都蔫蔫儿的在家避暑,凉皮儿成了消暑佳品,几乎每天都吃一些,还有过水面条。
海杰跟王虎又来了好几趟,铁青只是跟他们俩秘密谈话,大面上是为了吃点啥,喝点小酒的,一般人也没觉得不对,毕竟铁青这人缘儿还挺好,很多外出行走的商队啊,护卫啥的,都觉得他是个爷们儿,挺讲究。
有啥事儿也爱托付给他。
加上魏村长管理得好,榆树村才会如此兴旺发达。
天气热的让人不舒服,幸好下了一阵大雨,暑气一下子就被浇灭了。
“过几天立秋了,咱们抓秋膘!”铁青正在教导铁蛋儿认字,从最早的《三字经》、《百家姓》到《千字文》,这孩子认字快,一遍就记住了,两遍他就会写了。
“好啊,好啊!”小孩儿么,就喜欢热闹。
“来,爸爸教你二十四节气歌。”铁青开始教育孩子。
山哥儿那绣品终于成功了,虽然普普通通,但是好歹是会绣活儿了。
值得庆祝,立秋那天,家里吃的野猪肉馅儿的煎饺,好吃的直流油!
然后就是铁生的婚礼了,所有的程序都走完之后,铁生终于要迎亲了。
就是笑哥儿跟铁青晚上不睡觉,躺在被窝里商量:“你说我们给多少礼金合适?”
“认识这么多年,给十两金子吧!”铁青只想到了这一点,十两金子,挺多的了。
笑哥儿提议:“再给一对儿金簪子。”
铁青点头说好,他跟铁力一家还挺有缘分:“当年那个病的快要死了的孩子,一转眼已经长大成人,即将娶夫郎了。”
他还记得当年,铁力夫妻俩,抱着孩子仓惶的样子。
现在铁力家有房有车有马匹,就差地了,但是他们家不太适合种地,还是给他们家当管事好了。
厨娘也让杏花嫂子继续担任。
他们家也吃惯了杏花嫂子的手艺,让两位金叔休息一下吧。
“是啊,这一过就是这么多年,我都没觉得啥,这孩子都十多岁了。”笑哥儿也很感慨,当年的他,何曾想过日子这么过?舒心的都不真实。
跟他一般大的斌夫郎,都没他日子过得舒坦,虽然斌夫郎的日子过得也非常好,但是真的不如他。
以前是他羡慕斌夫郎,现在是斌夫郎羡慕他。
两口子感叹了半宿,把自己感叹睡着了!
第二天起早去的铁力家,都是认识多年的人,铁青是来帮忙的,他主要是负责招待客人,铁力自己统筹全局,其他人也都来搭把手。
能来的人,是不会嫌弃铁力家的出身的,那又不是他们能决定的事情。
乡下人都淳朴,除了别有用心的人会嘴上不饶人,其他人是没那么长的记性,光记着人家祖宗是当奴才的,不记得人家已经是良籍之人。
何况国朝律法不是吃素的,说放良了那就是良人。
等到正日子那天,就连老肖两口子跟老村长两口子都来了。
老肖两口子是婆家人,端坐在正堂上呢,老村长两口子当了一回娘家客人,上门来的时候,嘻嘻哈哈,喜气洋洋。
这顿婚宴热闹得很,铁力大概是为了一雪前耻啥的,每一张桌子上都是十道菜,取十全十美之意。
十道菜里头有八道都是肉菜!
在村里这样的婚宴可不多见。
加上聘礼嫁妆都十分丰厚,不少人家后悔,当初真是脑袋进水了,才得罪了铁力家。
看铁生这架势,恐怕又是第二个铁青。
铁生读书识字会算账,每年的工钱可不少,家里又有存款。
不愁吃喝穿戴,还旱涝保收。
众人一顿羡慕啊!
热闹过后,都没用上三天就开始秋收了。
沫哥儿成了沫夫郎,还想帮家里头去干活儿,结果发现家里没啥农活儿,最多就是收拾收拾菜园子。
婆母做饭真好吃啊!
他迷上了厨艺,跟着婆母学习做饭的手艺。
倒是让铁力父子俩在秋天这会儿,竟然胖了好几斤。
沫夫郎不仅学习做菜,还自创菜品,有一道拿手菜,就是用白菜土豆跟辣椒片儿炒在一起,但是要爆炒,做出来好好吃,笑哥儿跑去人家吃了好几顿。
慢慢的跟沫夫郎也混熟了,可以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吃饭,做活儿啥的,杏花嫂子干脆教他们俩怎么做那些海边来的干货。
内眷们吃吃喝喝,日子过得平静,外面的情况有所变化。
铁青这几日每晚都要出门一趟,等到卖了大白菜,种了秋波菜之后,秋收也差不多完事了。
家里收购的粮食刚入了仓,那边秋波菜也才卖完,就到了大家服劳役的日子。
282/287 首页 上一页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