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老掌柜的年纪大了,折腾不起了,偏偏唐大跟唐二还拿不起来这个活儿,而且俩人也担心有人暗中使坏。
他们这个粮店一直没有招新人,都是自己经营,平时没这么忙的。
铁青来了之后,干脆让他们直接关门歇业三天,就说东家有喜,歇业三天。
然后偷偷的带着这一家四口,混在了王虎的商队里头,回了榆树村。
王虎都在榆树村有固定的落脚点了,带着人混进来一点问题都没有。
就为了在这个时候,让铁力突然出现,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他们的确是姓铁,只是不是我东家铁青的”铁”,而是二十年前,屹立北方近百年,前朝的铁将军府的铁。”
“铁将军府?”众人一惊。
前朝的铁将军府,大名鼎鼎,鼎鼎大名啊!
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将军府,在北方是个非常特别的存在。
第一代铁将军,是怎么上位的?就连老百姓们都知道,他把自己的一对儿亲妹妹,送给了京中一位老亲王当小妾,这对姐妹花在京中王府后院很是受宠,愣是给亲哥哥讨了一个军中的差事,那个时候,铁将军还不是将军,他在军中是边境么,那个时候有榷场的,他在边贸上大赚特赚,同时也给京中的王府送大笔的钱财。
后来赶上有人不服边贸剥削太过,草原上的某个小部落就脑子一热,打了起来,袭击了边贸。
赶上那个时候,边境这边人多势众,给那小部落灭了,震慑了草原。
同时,他也的了一些军功,又夸大其词一番,那位老亲王扛不住两个如花似玉的小妾枕边风,给他讨了一个封,就成了将军。
虽然只是后勤的将军,就跟现在邵晓波的职位差不多。
但是好歹也是将军了,立了将军府,靠着边贸的获利,生活的十分滋润。
一直传了三代左右,赶上了前朝末年,天下大乱,铁将军府在北地已经落地生根,自成一方势力。
因为天下大乱,前朝政治也糜烂的很,根本顾及不到这北方,他们家就趁机大肆敛财,一个将军府,要一二百号下人伺候着,三代同堂,大小主子几十个,家里良田千顷,金银堆满库房,就这还不够,横征暴敛的同时,什么强抢民女妻儿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搞得铁将军府的名声,简直是臭不可闻。
不过没几年,铁将军府就被收拾了。
他们只顾着敛财,忘了增加实力。
何况他们家并非军功起家,只是熘须拍马的能耐不错,加上赶上好时候,又有枕头风吹着,这才保了百年富贵,可惜,前人不是啥栋梁,后人就更不成材了。
第489章 谁家的阴谋诡计?
光顾着敛财,没有足够自保的实力,在天下抵定的时候,铁将军府就被抄了家,以往做的恶事都被翻了出来。
几个当家的爷们儿全都砍了头,其他人全部流放。
包括内眷们,一个都没留下,流放边关服了三年苦役,死了一半,剩下的不是太小就是跟小强似的,命硬的都活了下来。
只是等到大赦天下的时候,他们也就剩下几个人了。
幸好年轻那会儿,铁将军府还在,给他们请了名师教导读书,那个时候读书不用功,每日就想着怎么玩儿呢,现在却只能指望自己读过书,认识字儿,写的还不错的这一点,在各个街道上,庙门口,给人代写书信、抄书挣钱养家了。
干体力活啥的是不行的,他们根本不是那块料。
日子过的清苦不说,有几个人的媳妇儿夫郎还跟人跑了,孩子都没留下一个,好不容易,几个人凑到一起,勉强将日子过下去,就有人找上来了。
“我们都说,只希望你们放过我们!”中年文士直接就撂了:“的确是有人找到我们,给了我们钱,要我们来认亲。”
“你们这种前朝的余孽,也就本朝万岁大度,不跟你们计较,但是你们也不能轻易的离开流放之地。”杨大庆作为县尉,可是熟读了《大臻法典》的人。
像是这种前朝遗留下来的老老少少,朝廷虽然放过了他们,但是按照规定,他们是不能离开流放之地的,要想离开,只有三种可能。
一种就是死了,一般都是就地掩埋完事儿,不会送回他们的祖坟。
一种就是他们的后人有了出息,当了朝廷大官儿,才能特赦他们。
一种就是他们私自跑出来,这后果可就严重了。
作为前朝的余孽,偷跑出来是要干啥?想要复辟还是咋的?
再说了,他们不在一个地方待够百八十年的,换几茬儿人,岂能让本朝放心?
尤其是这种情况,他们偷偷跑出来,还跑到了挺远的这里,算计铁青,还妄称和铁青是亲戚关系。
“继续说,坦白从宽。”铁青面无表情的看着他们。
“那些人我们也不认识。”中年文士道:“他们给了钱的,还给了路引,这我们才出来。”
“就是,就是!”旁边的人作证,还拿了路引给他们看:“没有路引我们也走不出来啊!”
他们的身份特别,当地管得严,虽然他们也有机会科举,可是没能考中。
这个时候就体会到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真谛,要是他们小时候能认真读书,现在就能考个功名,就算不能当官,起码日子也会好过很多。
想要投靠新朝,那也得有本事,要么科举,要么就上战场。
可惜啊,他们一群活下来的人,基本上都不会啥,能活下来全靠他们废柴的体质和打不死小强一般的命运。
想要出人头地何其艰难?
甚至都不敢回老家,生怕被当地的仇人给杀了。
“那些人,让你们来干啥?”这个时候,突然有个人冒了出来,竟然是陆无双。
这个人就是陆一介绍来的,亲自来处理此事的一个人,他这人看起来冷冷冰冰地跟陆一还真是很像。
铁青不太明白这些人要干什么,但是陆一的确是派了人过来,跟肖伟取得了联系,如今就要处理此事。
“对,让你们来找我干啥?”铁青也想知道,他有啥可让人算计的?
能有这么大手笔折腾的人,肯定不缺钱。
“不知道啊,只说让我们成为亲戚,然后打着你的旗号,开始走货。”中年文士委屈的道:“我们也不会做买卖。”
他们要能做买卖,也不至于沦落至此。
铁力跟杏花嫂子,曾经是铁将军府的世仆,自然知道这些少爷老爷们,根本不是做买卖的料,以前那些铺子都是他们这些管事的在经营。
“带货?”陆无双却觉得这里头有问题:“请县尉大人压着他们跟我去一趟县衙,此间不是说话的地方。”
“对,对!”杨大庆赶紧招唿人:“带走,都带走。”
陆无双又看了一眼铁青:“希望铁青先生谅解。”
“行,你们去吧,我在家待着,有个结果,告诉我一声就好。”铁青好奇心是有的,但是绝对不会在这个时候表现出来。
他又没有被占便宜,这些人是来干啥的无所谓,反正没干成就是了。
铁青好脾气的放走了这些人,魏大亮却请他们去他家吃饭:“家里正好有新捞上来的大草根,来个水煮鱼啊?”
铁青看了一眼老丈杆子。
“去,吃鱼去!”老肖头儿乐了:“这些麻烦事情,交给官府去办吧,咱们吃水煮鱼去。”
老魏村长也乐呵呵的跟老肖头儿道:“老肖大哥,保证你不虚此行。”
老魏家的确是有一条大鱼,半个手臂那么长的大草鱼,做成水煮鱼后,足够七八个任吃一顿的了。
算上里头的豆芽和油菜,吃的喷喷香,还喝了点高粱酒。
等到铁青送了老丈杆子回去,一步三摇的回到了家里头,笑哥儿都带着孩子们睡午觉了,他也躺在夫郎身边睡着了。
下午才醒过来,铁蛋儿在地上跑来跑去,追着一个藤球玩耍,铁青觉得这是古代蹴鞠的雏形。
山哥儿没在家,跑去他八爷爷家玩了。
笑哥儿守着他,正在做一个小鞋子,是给铁蛋儿的,做的是一个柔软的草凉鞋。
“醒了?”笑哥儿看他醒了,给他倒了一碗水:“那些人听说都被带走了?”
“嗯,以后会跟咱们说清楚的,这个麻烦就让官府去解决吧!”铁青喝了一口水:“咱们只需要在家好好过日子。”
笑哥儿没有继续追问下去的意思。
因为这几日,相公很忙的样子,村里头来了人,还偷偷摸摸的,他知道,但是不说。
两口子一致认为,要很久才会有结果,谁知道第三天,陆无双就来了。
“事情查清楚了。”陆无双告诉铁青:“几个世家大族联合起来,想要在这边开启一条走私的路线。”
至于走私什么东西?
不用说,肯定是违禁品啊!
“他们在这边没有任何势力,就想通过铁家,跟你联系上,然后打着你的旗号,派铁家的人帮着押货出关,一旦出了事情,可以推他们出来顶缸,你也会受到牵连,甚至是肖大将军。”陆无双讲的语气十分平淡,叙述的内容也很正常。
但是在这种正常的情况下,内里的那些阴谋诡计,都让人背后冒冷汗。
“那你们是怎么办的?”铁青对这种事情并不太感兴趣过程,他只要结果。
“我们是这样计划的……。”陆无双跟铁青说了一下,铁青点头表示知道了。
晚上他没在铁家过,而是去了大将军府,找大公子,给皇上写了一封家书。
谁上的奏折都有可能被拦下,但是大公子给皇上这个父亲写的家书可不在这个范围内。
熹夫郎三个月必定跟皇上通信一次。
偶尔也会派人送东西回京,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铁青提供的养身药丸子,每次都不多,是熹夫郎自己省下来,偷偷送回京中给皇帝服用。
熹夫郎自己吃得少,但是笑哥儿会经常给大将军府送菜。
这菜就是他们家菜园子里的产出,那是铁青用异能温养过得好菜。
这事儿铁青知道,但是他假装自己不知道,有些事情,不能点破。
公开的秘密,那也是秘密啊!
铁青晚上跟笑哥儿坐在一起吃晚饭,俩孩子自己吃饭,他们俩一边吃饭一边唠嗑儿:“事情搞清楚了。”
铁青在这件事情上,没有瞒着笑哥儿,说完之后,还告诉笑哥儿:“以后我就只有你娘家这边的亲戚,旁人说啥都别信。”
“嗯,我知道了。”笑哥儿低头给铁青夹了一块肉:“现在天气热的大金叔都不打算做热菜了。”
“可不是么!”铁青看了一眼饭菜就乐了。
晚上他们家的主食就是过水面条,还有蒜拍黄瓜,白斩鸡以及凉切肘花,凉拌五香干豆腐丝。
这件事情过后,很少有人提了,因为榆树村的大蒜要收了,今年的大蒜还是很不错的,甚至有商队在这边收购,说他们榆树村的大蒜远近闻名啥的,价钱还不错。
大蒜起出来之后,麻利的种上了秋白菜,大家这几年都习惯了这种种植的方式。
尽管铁青当了甩手掌柜的,但是他还是时不时的要去地里头看看,将地里头的一些顽固的杂草生机抽走,补充进那些庄稼里。
还会采集一些野菜回来,跟家里人一起吃。
铁青没有去关心甚至是打听什么,老老实实的在榆树村这里过日子,偶尔会带着夫郎孩子去县城里买点东西。
他的日子过得非常平静。
转眼到了八月十五,中秋节了。
很多人家都在忙着秋收,铁青家倒是也忙,忙着过中秋节。
家里热闹的过节,铁青也没忘了他的佃户们,每一家都有五斤五花肉。
因为内眷们还受雇于笑哥儿,给他们家做一些针线,养一些家禽家畜啥的,过节的时候,一个人分了两匹细棉布。
他们也送了铁青家一些东西。
腌制好的咸腊肉,各种蛋类和早就养成了的家禽啥的,铁青家里头还杀了两头大肥猪。
等到过了中秋节,这秋收就进入了紧张阶段,铁青没去秋收,但是他们家的车马都借了出去,给家里的佃户们。
而孙空两口子跟他请了假,要回去帮忙秋收,铁青给了假期,然后铁青就全家守在大门口,当了一把守门人。
秋收之后就是收秋白菜的日子,一如既往,在地头就卖了出去。
秋波菜也都卖了,等到深秋,采过了蘑菇和木耳等山珍,就该收粮食了。
铁青这次收粮食,发现很多人家的粮食,卖的并不多。
“都要留着给商队的人做吃的,那些商队的人也不知道是不是听说了啥?总觉得咱们这个村儿的东西好吃。”乔大亮蹲在地上跟铁青唠嗑儿:“我家那粮食,留一半卖一半,留下的粮食也都是打算做成了干粮给商队吃的,还有带走的,平时我们留一些就够吃了,起码能卖给你一多半。”
“只要大家有用,不浪费粮食就行了。”铁青道:“好歹我那边还有个粮库,可以支撑一下东北大营的短缺。”
他不止是要做买卖,还得支持大舅兄的东北大营。
“你要不去别的村子收一收粮食呢?”乔大亮觉得铁青也不用在榆树村这棵树上吊死,其他的村子也有粮食。
“我考虑一下。”铁青还真的这么想过。
但是很快,老丈杆子就来了,明确表示不支持他去收购旁的村子的粮食。
第490章 风·骤起
“咱们村儿的粮食,你是花高价收购的,旁的村子你要是不花高价,他们不一定会卖给你,村里人一直觉得自家村子高人一等,突然你收购外人的粮食了,他们也会多想的,要么你去远一点的地方收购,要么就这样吧,我看你大哥他们那嘎达也没缺多少粮食。”老肖头儿是不想让自己的儿胥为难。
“那就算了!”铁青很是听劝:“我这也有不少粮食,足够应付过去了。”
280/287 首页 上一页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