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他们榆树村里头,不就是铁家有人伺候么?
可惜,徐老大他们没听出来,他们母亲的意有所指。
反倒是徐老二,扬声道:“我看镇子上老里长的二孙子人不错。”
老里长家有三个儿子,老大当年从军去了,后来听说战死沙场了,只回来一身血衣和一只手臂,十两银子的抚恤金。
如今的老大其实就是老二,不过这个小里长也挺能耐的,家里生了四个儿子。
大儿子在家务农,已经娶妻生子。
二儿子在县城里头当个大伙计,听说干得不错,再熬几年,估计就能当个管事的或者掌柜的也不无可能。
三儿子才十岁,四儿子六岁。
都还小呢!
而且在县城里头,自然不用下地种田,也不用喂猪喂鸡的干农活儿等等,只需要照顾好自己的小家就行了。
多少人都盼望着能有这么一门亲事,既不在老人跟前儿,也不用跟妯娌相处。
“不行,他们家二孙子在县城里头当伙计,一年到头能有几个钱?何况我们家小美这么漂亮,他一个伙计能护得住这如花美人?”徐陈氏第一个就反对了。
“那县城王记杂货铺的少东家呢?那也是个不错的小伙子,而且他们家开铺子的,自己当家做主。”徐老三提了个人选。
这王记杂货铺的少东家,人也不错的,小伙子老实又诚恳,他们家的铺子不大但是三代人经营下来,也有了名气,本地人一般大采购都去他们家,
钱赚的不多但是绝对有丰厚的家底。
另外就是他们家住在县城里头,也算是殷实人家啦。
要不是妹子长得实在是不错,他都不敢说这门亲事。
“我看过,不行,长得太丑。”徐陈氏又给否决了。
王记杂货铺的少东家,眼角那里有一个胎记,椭圆形的暗红色,看着就有点可怕。
要不然,也不会轮到徐老三来说这门亲事。
一连几个都被徐陈氏给否决了,兄弟几个也没了兴趣,这饭吃到最后就不欢而散了。
徐陈氏看着孩子,徐老大家的收拾完了之后,又给她跟徐老大打了热乎的洗脚水,徐陈氏也没给个笑脸儿。
晚上徐陈氏跟徐小美睡在一铺炕上,还在算计铁青呢。
第二天早上,太阳都升起来了,徐小美才醒过来,她早上不用做饭,不干活儿,故而起的晚,其实一般人家,天亮了也就起来了,不管太阳升没升起来,他们反正是要起来干活的,家里的鸡鸭鹅狗猪,哪个不张嘴等着吃食儿呢?
更有养马的人家,还得给马喂温开水,有的时候还要撒一把粗盐进去,牛马驴子羊的也是要吃盐的好么。
喂水,拌料的哪个不得好好伺候着?在乡下这大牲口有的时候,伺候的比人都要精细,这可是指着它们干重活呢。
徐小美不用干活儿,家里这不是还有哥嫂与母亲么?
只是她一转头,发现她娘还躺在那里,不由得纳闷儿了,以前娘起来的早,就给看一看孩子,做个早饭,剩下的活儿,大哥大嫂都要干的,今天怎么起来的这么晚?
以前大嫂有点不舒服,起来的晚了娘都要骂人的,这会儿怎么自己懒被窝了?
“娘?”徐小美叫了一声。
徐陈氏没有反应,还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呢。
徐小美就不高兴了:“娘,起来了,你这么晚起来,嫂子一会儿该不高兴了吧?”
她就是这样,有事儿没事儿的就跟嫂子对着干,以前还有二哥夫郎,结果分家之后,二哥跟二哥夫倒是走的痛快,留下她一个人怪寂寞的,只能跟嫂子对着干了。
每日斗来斗去的才有意思。
其实她就是没事儿找事儿!
可是徐小美都这么大声的说话了,以往徐陈氏早就起来了,可是徐陈氏就是没动弹。
徐小美不仅用脚丫子踹了踹徐陈氏:“娘?娘!起来啦!”
徐陈氏纹丝不动。
以往徐小美敢这么做,徐陈氏早就一巴掌打了上来,当然,她不会打徐小美的脸,而是她的后背,大腿根儿这种地方。
打伤了脸可不行,她还指望女儿这张好脸嫁个有钱的夫婿呢。
但是今天,徐陈氏依然是没动弹。
醒都没醒!
徐老大家的又要哄孩子,又要干外面喂鸡喂鸭的活儿,还得做早饭,本身活儿多又重,已经开始在厨房背着孩子熬粥了,连摔带拎的,动静很大。
心里更是憋气又窝火。
徐陈氏是婆母,老太太,又是寡妇了,她敬着点儿也没啥。
谁家媳妇儿、夫郎的不是熬过来的?
但是徐小美,一个未婚的闺女,在家里懒成这样,谁家乐意要啊?
这太阳都晒屁股了,也不见她出来搭把手,一大早上的就干等着起来之后洗漱吃饭啊?
徐小美知道大嫂是啥意思,她不由得埋怨的道:“娘,你看看大嫂了,一大早的就这么大动静,不知道的还以为咱家在干仗呢!”
徐陈氏依然不吭声,眼睛都没睁开。
徐小美忍不住了,上手推了推徐陈氏:“娘?娘!”
徐陈氏这样都没有醒过来,徐小美不由得纳闷儿了:“娘?娘?”
她又推了推徐陈氏,发现徐陈氏好僵硬!
“娘?”徐小美也不傻,吓了一跳之后,伸手再推了推徐陈氏,发现徐陈氏僵硬了都,她摸了摸徐陈氏的脸,冰冰凉!
“啊!”一声惊叫,吓的厨房里的徐老大家的水瓢都摔地上了。
孩子也吓哭了,徐老大也进来了,对着房门喊:“干啥呢?一大早的作死啊?”
“哥!娘……娘死了!”徐小美的声音充满了惊恐,毕竟只是一个十六七岁的没出门子的闺女,平时斤斤计较,不代表就胆子大。
她不知道母亲是啥时候咽气的,但是她跟死了的母亲睡在一铺炕上,想一想,徐小美就忍不住惊声尖叫:“啊……啊……!”
吓死她了!
作者闲话:
江湖有话要说:你们猜,徐陈氏是怎么死的呢???
第099章 徐陈氏后事
徐陈氏的死讯传开的时候,铁青正在准备晚上吃火锅要用的食材。
昨天买了豆腐之后,他还去买了羊肉。
东北的冬天没青菜吃的,吃的都是干菜,青菜太少了,好不容易,他们家用木头箱子在屋里头种的几箱子青菜能吃了,铁青立刻就打算吃一顿火锅。
大冬天的不能没有火锅啊!
东北这个时候的村里头,还没有火锅。
所以铁青这锅子是在他的万物生空间里头拿出来的,是在末世的时候,用的东西。
家里的菠菜能吃了,虽然只有区区两盘。
然后是一盘香菜,一盘的油菜,还有一盘白菜心儿,一盘木耳。
两盘切好了的土豆片,一盘地瓜片。
铁青将冻了的羊肉拿进屋里头来,亲自操刀,切成了薄薄的肉片。
切了整整十盘子的羊肉,八盘子的牛肉,还有两盘子的羊肚片儿。
买回来的两盘子的冻豆腐,切得一大盆的酸菜,还有手擀面。
家里头有干蘑菇,也泡发上了,大家都挺稀奇的看着铁青忙里忙外。
“等到晚上,我们一起吃个涮火锅。”铁青在切菜。
笑哥儿听他的话,将芝麻酱、腐乳和韭菜花酱都找了出来:“相公知道的真多!”
他从来不知道,还有火锅这个吃食。
“相公知道的好吃的多了去了,这个方便又省事,咱家羊肉也没剩多少了,改明儿去县城,咱们再买一些羊肉回来。”铁青是吃过苦头的人,但是他现在日子不是过得挺好吗?他就恢复了一点末世之前的性格,例如一定要吃的好,穿得暖。
末世之后,火锅成了他的美味回忆之一。
现在有机会有条件吃火锅了,他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以前在老肖家不行,他是借住的,如今是在自己家了,他就开始折腾了。
说好了晚饭他们夫夫俩来,所以其他人都在屋里头的炕上搓苞米粒子呢。
这还没到晚饭时候,也就中午十一二点钟,就有人来敲门了,他们家的大门特制的,一般人都敲不响,不过铁青在大门口那里拉了个绳子,直通屋檐下,另一头挂着个铜铃铛。
一有人来了,只要拉动绳索,铃铛就会响,这个土制的自动门铃还挺好用。
这会儿就响了,铁力出门去看的,见是老魏村长,赶紧打开大门上的那道小门……大门太大了,也挺沉的,一般人都推不动,所以大门上有一个小门儿,来回走人方便。
带着老魏村长进了屋,老肖头儿还挺意外:“老魏村长?”
“坐,笑哥儿去倒水来!”老肖婶子一如既往地指挥笑哥儿去干活,其实杏花嫂子早就端了东西来。
木质托盘里,一大壶热烫的茶水,八个大茶碗,东北人性格豪爽,这用的东西也个顶个的大,什么小茶杯子、一口盅(酒盅)那都没市场的。
所以都是大茶碗儿,不过没有带盖儿。
还有一盘瓜子一盘花生,一盘炉果儿和一盘槽子糕。
这待客的规格可说是很高级了,要来的不是老魏村长,铁青也不会让杏花嫂子准备这样的东西。
老魏村长也没想到,能得到如此高的待遇。
不过上了炕,喝了热茶吃了点心,老魏村长才道:“我只是来告诉你们一声,徐陈氏……今天早上去了,家里已经开始买豆腐准备做白事儿饭。”
“这……昨天听青汉子说,还好好地呢,去了老孙家的豆腐坊买豆腐,听说昨天晚上他们老徐家的几个汉子小子的聚在一起,吃了一顿饭的。”村儿里人都知道,徐陈氏当时是反对分家的,但是无奈儿子们大了,不听她这个当娘的话,人家就是分了家。
不过为了体谅当娘的,老徐家的几个小子决定每个月都聚一聚,初一十五的不限,反正是要看看老娘的,这在村里也算是一段佳话。
可徐陈氏这才折腾多久啊?
这就没了?昨天铁青回来还说,遇到了徐陈氏,这老娘们儿特讨厌呢!
结果今天村长来说人没了。
“咋没的啊?”老肖头儿问了一句。
老肖婶子看了他一眼,笑哥儿也看了自己父亲一眼。
铁青不知道这里的内情,只知道自己夫郎貌似很不高兴的样子,不由得伸手,握住笑哥儿的小爪子,还捏了捏。
笑哥儿吸了吸鼻子,不摆脸色了。
“也不知道就怎么没了。”结果老魏村长道:“就跟当时老徐没了的时候一样,这两口子都是躺炕上睡一觉就没气儿了,有人说他们家那房子风水不好,也有的说是被没出嫁的徐小美给克的,因为徐小美是属虎的,说她是克父克母的白虎星。”
“这人才死,咋就有人开始胡说八道呢?”老肖头儿说了一句公道话:“那徐老大家是咋个意思?”
“他们家明儿摆豆腐饭,去吃一顿吧,然后就办丧事埋了呗,这大冬天的要起坑可不容易,还得烧不少柴呢!”老魏村长也很忙:“还得带徐老大去镇子上跟老里长说一声,让老肖大哥你跟着一起去。”
村里死了人,必须要报备一声的,不管是寿终正寝还是横死,都得消了户籍才行。
其实按照正常的流程,还得有衙门的仵作来看看死者,是自然死亡最好,要是有个非正常死亡的可就麻烦了。
例如前年那些个上了山的,要不是老魏村长和那几家出事的人家拿了钱,人家仵作一来,一看是非正常死亡,一旦要验尸,那更麻烦。
所以一般的时候,都是村长,乡老和里长三方议一下,再去县衙打一声招呼,塞一点钱,给个寿终正寝的结果,请仵作出具一个验尸报告,古代叫尸格,然后就能出殡下葬了。
乡下人家不讲究那些三六九的,只有富贵人家才会讲究这个讲究那个呢。
但是大冬天的出殡,这墓葬坑可不好挖,先不说这死冷寒天的野外作业有多冷多累人,就说这土层冻得杠杠硬,锹镐难动分毫啊!
这咋办啊?
后来铁青才发现,古代人也有的是办法,人家在坟地里头拢了个火堆,愣是用火堆,将冻土融化,然后挖坑,这个需要两天的时间才能完成,然后下葬棺材,埋坑起坟就行了。
不过现在么,在东北这旮沓,大冬天的出门的确是一件遭罪的事情。
铁青看老丈杆子点头了,赶紧道:“那给您套马车,要那个带车棚子的,里头还有暖炉,起码能挡挡风,热乎一点儿。”
“行,就套那辆马车吧!”老肖头儿同意了,那辆车子是铁青特别打造的,为就是冬天出行的时候,能舒服一些。
51/287 首页 上一页 49 50 51 52 53 5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