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江山代有才人出综艺篇(近代现代)——乃兮

时间:2022-03-03 08:47:51  作者:乃兮
  七八斤的被子,上下都有些许误差。
  店里也没给他们折腾更重的被子。过厚被子盖着保暖是保暖,重也是真的重。大晚上睡觉身上压座山,能睡好才奇怪。
  别人来旅行,往回带都是各种特色吃的。节目组过来拍摄往回带,先人手一床被子。
  全处理好,大半天过去了。
  一行人又回到种棉花的那家人那儿,组团吃了一顿好的。
  这家人养了一群羊,抓了一只完整的给节目组处理了烤着吃。他们又折腾了几只鸡,做了大盘鸡和手撕椒麻鸡。
  贺君尝着肉质,发现和在南方吃的羊肉鸡肉口感完全不一样。新鲜的羊和鸡,也不知道是怎么养殖的,愣是处理过后没有半点腥味。
  肉质嫩且鲜。尤其是那个烤羊腿,刚放到盘子里,嗞哩冒着热气,油滴落到盘子中。香料撒上去,肉能当场把香料的味道全烘烤出来。
  一口咬下去满嘴香。
  大盘鸡味道一般些,除了新鲜之外口感和南方菜相差不算大,可那个椒麻鸡,撕烂了放在饼里,塞进嘴里。简直像是有小人在嘴里跳舞。多吃两口麻辣到斯哈斯哈当场上头。
  贺君和关正阳没童文乐那么爱吃,可也难以抵挡诱惑,完全被这种新鲜美食征服。说实话,火车上菜品虽多,因为没这新鲜,口感完全没现在吃的好。
  人没吃过真正新鲜的,是很难感觉出来美食差异,还会困惑:“这种东西有什么好吃的?”。地方美食永远是要到当地吃,才能够最好的体验到口感和风味。
  比如肉,比如海鲜。
  最好笑的是当地人吃肉会加饼或者馒头。再不济也得来点面条。
  可贺君和关正阳完完全全南方人,都带了大米过来,当然是想要配点大米。结果舌苔上享受过足够香料美食后,吃大米又是一种奇特的口感。甘甜得好像是在吃另一个菜一样。
  一群人就连之前带他们来吃烤羊的当地人,都闷头干掉了一碗米饭。
  “难怪南方都要种水稻。”这位棉花和羊养殖专业户这么感慨着,“味道太好了。什么都不吃都能干掉一碗。”
  贺君和关正阳嘴里没停,脑袋点头。
  舌苔上的鲜香麻辣会被淀粉类食物掩盖住。人转头再吃美食,味蕾会重新被唤醒,又是新一种的体验。这种重复性的美味着实让人沉迷。
  点完头,两人今晚便再次拥有一个需要加训锻炼的夜晚。吃太多总归是要付出代价的。
  伴随着冬不拉的弹奏声,大晚上节目组临时住的地方传来关正阳的呐喊:“我不要变成童文乐!”
  弹幕当场笑劈叉:“童文乐:勿cue,忙。”
  “童文乐:呵,吃得比我好,还cue我。”
  “童文乐:给我带被子不如给我空运一头羊。”
  有才人还是弹幕区更有才。
  第二天太阳初升。
  牛晒太阳羊吃草,成群结队的小动物晃悠悠开始新一天的日常。
  前一天吃饱喝足运动累了到头睡,睡饱满后,关正阳自然是起了个大早。他拿起昨天借来的冬不拉,用轻快的曲调,成功将所有工作人员包括贺君全部叫醒。
  冬不拉这种弹奏乐器到关正阳手里,完全可以当吉他来弹奏。他玩了个把小时,除了不擅长本地乐曲之外,已经玩得相当顺手。
  贺君被叫醒之后,慢吞吞喝了一杯当地奶茶。两人穿好便捷的衣服,按照节目组的要求上车前往目的地,和关正阳聊起今天的行程。
  “今天我们要跟着棉花,走一趟完整的运输流程。”贺君掏出平板,在屏幕上简单画了一下流程。
  “昨天我们看了当地棉花怎么收割,棉花怎么变成棉被。今天我们要看棉花如何通过铁路运输出去。”贺君介绍着,“各地的医疗防护服、棉球、棉棒,其实都是用棉花做的。以前有专门过来的采棉列车,那是运人过来采集棉花。现在有专门的运棉列车,专门往外运输棉花。”
  屏幕上,棉花被采集后被送到轧花厂,进入轧花厂后,被机器被分为棉絮和棉花籽。棉絮又被压缩打包,送去晾晒。晾晒足够时间,这些压缩好的棉花便被搬运上列车,最后驶出本地。
 
 
第56章 哐嘡哐嘡逐渐远去
  昨天贺君和关正阳看到棉花被采集成一桶一桶的, 带上运输车被送走的样。今天他们跟着运输车往轧花厂去,要去看看轧花厂怎么工作。
  轧花厂里面,实际上工作相当简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把制棉花被那家小店扩大了很多规格, 从而形成一家快速将棉花变为棉絮的工厂。
  机器要用电, 而这个时节正好是工厂最忙碌的时候, 几乎所有生产线全部启动, 紧赶着将这一批收获下来的棉花运往其他地区。
  机器要把棉絮和棉花籽分开。工厂里的机器比小店大, 流水线上棉花按照规格进入到不同不同线上, 产出不同棉絮,进入压缩打包环节。
  工厂里的工作人员见贺君他们过来,带着他们走了一趟,简单介绍了下整个厂的运作流程。
  真当到了厂里,贺君和关正阳又一次饱受现代机械文化冲击。工厂比他们想象中高级太多了。
  一桶桶的棉花被塞到一个机器里。机器一滚,它外面那张塑封皮就被掀掉了。工作人员顺手扯走这张皮, 机器就将里面的棉花全往前一推, 进入到下一个环节。
  下一个环节可夸张太多。
  整个工厂一台台机器整齐摆放在那儿,拢总都没几个工人在操作。机器里的棉花如落雪, 一层层往下掉。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棉花是白色的,这儿的机器配套来了个鹅黄, 总体看上去不像个工厂,倒像是什么玩具厂。
  更时髦的是,一个工作人员负责操作机器。他坐在小板凳后面,面前是一个大操作台, 光屏幕就有三块。面前的按钮更是多到惊人。
  关正阳凑过去看,非常精准点评着:“黑客也就是几个屏幕操作了。”
  看不懂,但大受震撼。
  这话直接将工作人员逗笑。
  操作台需要有人, 工厂其余地方也需要有人。只是机器比人多太多,以至于贺君望过去,就看见那些比他大不知道多少倍的大型器械在运转。人在里面穿梭,真的是小小一个点。
  棉絮被分离后,通过机器进入到压缩环节。压缩是一块块压缩,最后几个压缩棉块并在一起套袋。就连最后的套塑料袋都是机器套的。夹子夹着口袋,另一头机器推手将固定好的压缩棉花一推,进袋封口,完工。
  套好塑料袋的敦实一大袋棉,总算是又碰上人工的地方。一些人在封口那儿负责收尾工作。而套好的一大袋棉被人工驾驶的室内运输小车四个一袋拉走装车。
  因为处理速度飞快,所以运输车跑得也快。呼啦啦就把一车拉走了。
  棉花是非常易燃的东西,所以整个轧花厂连带着整个运输流程,完全不能有任何明火。各种安全措施要绝对做好,否则一旦哪里烧起来,抢救都来不及。
  贺君和关正阳走到后面运小车装卸处,发现即便只是一些棉,套袋外面还写明了棉花的生产地、加工单位、生产时间等,当然也写上了重量。
  看到重量的一瞬间,贺君和关正阳都一脸震惊。
  两个人围在边上细看了下。贺君在第一时间都想怀疑印刷错误了。正常来说一床棉被这么大也就是二十来斤最多。机械压花之后直接加个零还换了个单位。
  看上去远没有人高的棉花,一袋有两百三十公斤重。换算下就是四百多斤。比贺君和关正阳两个人加起来都重。
  贺君震惊开口: “这一袋棉花也太沉了!”
  关正阳不信邪,先用手戳了一下,发现这个棉花袋外层有点软,可再往里是完全戳不动的。他又尝试双手环住袋子,用力朝上抬袋子。
  关正阳肌肉绷紧,脸涨出微红,手上脖子上青筋都爆出。
  不抬不知道,一抬发现棉花袋只向上动了非常微小的一点距离,随后反而把关正阳带了一下,让关正阳身子往下一坠,差点摔在棉花袋上。
  根本抬不动。
  关正阳恍惚:“太夸张了。一袋真那么沉。”
  四百多斤的重量,普通人如果不是经过什么训练,完全抬不起来。世界举重记录恐怕也就这些了。
  贺君被关正阳的踉跄逗笑:“这么重肯定抬不起来啊。”
  弹幕们看到这个场景,更是议论纷纷:“看起来也没人高啊。”
  “不是,你们有没有想过贺君和关正阳有多高?他们超了一米八啊!”
  “这高感觉有一米六。放平了看不出来,放平三袋都没他们一个人高。”
  松散的棉花一大坨重量也不惊人,轮到挤压后的棉花,密度不一样后重量超乎所有人想象。
  说起棉花重量问题,贺君忽然想到一个问题:“考一道题:一斤棉花和一斤铁谁更重?”
  关正阳猝不及防听到这个问题,愣了下:“都是一斤不是一样重么?”
  说完,他怀疑了一下自己:“但一斤棉花确实很重……不对感觉上好像是铁更重一点。”
  自觉还挺聪明的关正阳陷入自我怀疑。明明同样是一斤重的问题,被他想了一万种可能。
  “如果说是称重称好了的重量,那实际上可能是一斤棉花更重。但那肯定是没压缩的棉花,因为体积大,还有点空气的浮力什么的。如果是在宇宙中称重的话,应该是一样重……”
  贺君愣住。他没想到关正阳能想那么深远。
  他只是想到这个平平无奇的脑筋急转弯,活跃下气氛,完全没料到自己队友脑筋不是不转弯,而是转了个九转十八弯。
  节目组的后期在贺君呆愣的脑袋上点上了一排省略号。
  弹幕一部分人狂笑,一部分人非常认真跟随关正阳的思路,认真分析起来:“确实,题干没有很完整,如果细究的话,分为很多种可能性。不过压缩的棉花倒是和铁相差不大了。”
  “围观老实人。”
  “哈哈哈哈哈哈哈不是一道非常朴实的脑筋急转弯吗?”
  “队长有被震撼到。”
  贺君在现场强行解答:“就是一样重。”
  关正阳:“哦,是吗?我不信。”
  贺君:“……”
  真的只是个普通的问题,谁能想到会演变成这样。贺君当场因为关正阳这句虚踢一脚。现场莫名其妙追打起来,打闹着打闹着,一行人转头就跟着轧花厂的棉花一起远行,前往下一个场地:棉花晾晒广场。
  有专门的运棉列车,晾晒厂当然就会在靠近列车的地方。
  一行人到达目的地,视野所及全是累我积叠在一起的棉袋。被打包好的棉花数量极为惊人。
  这里和轧棉厂一样不能出现明火。所以一行人在进去之前,先行把身上那些容易引火的物品全部留在外面。随后才进去进行参观。
  真进了门,那些堆叠起来的棉袋像玩具厂里堆叠的巨型积木。人想要看到棉花袋的最高层,都得仰头才可以看到。
  这回替贺君和关正阳领路做介绍的人,是一位年轻的本地小哥。小哥长得个子也不矮,穿着铁路制服,熟练带他们穿梭在棉花中。
  他向两人介绍:“轧花厂把棉花运过来,要放在这里晾晒。夏天和冬天晾晒的时间不一样。冬天晾晒二十四小时,夏天要七十二个小时。”
  天太冷也湿气重,晒多了怕是效果反而差。更别提现在正是收获高峰期。
  “我们这边要把这些棉花分块摆放。不然万一失火,那一口气全烧了。很危险。”他详细解释着,“作为重点防火物资,我们平时都要安排巡逻。送上铁路后,车厢都得用泡沫胶密封。”
  贺君和关正阳听课认真。
  “一节车厢其实放不了多少。”小哥露出了有点骄傲的神情,“不过我们这边,这段时间运出去的棉花是越来越多。这几个月均下来每个月基本上都要运出去几十万吨。要知道一年全国棉花总产量也就五百多万顿。”
  几乎全国的棉花全是这儿产的。
  也就是这么点时间,他们已经走到了运棉列车旁。工作人员这会儿正开着运输小车在装货。沉重的棉花用人力是抬不动,用机械则是轻松就送入了车。
  一整条列车几乎没花多少时间就装完。到了点,火车准时发动,从车站驶处,前往它所需要去的地方。
  小哥说着:“我们有22条专线,16个始发站点。现在我们在的就是始发站点之一。这些棉花会发送到一些大客户手上,大客户又会协调往下发。我们全程实时监控,整个流程比以前要便捷很多,也安全很多。”
  棉花收获大概就是在这段时间,所以这会儿也是整个车站最为忙碌的时候。
  贺君对这里好奇颇多:“我们可以试试么?”
  节目组因为和这儿沟通过,所以小哥当然是答应了。
  贺君坐上运输小车,操作着将棉花送到新一列列车的车厢内。一节车厢能装186袋。贺君装货速度不快,依旧能感受自己在这种重复性劳动里,心莫名平静下来。
  空气里弥漫着棉花晒过后的香味,这种香味是阳光的味道。人嗅不到阳光的味道,却能从晒过的棉花中感受到那种化为实质的香气。
  镜头聚焦在贺君送上火车的几袋棉花上,拉远后又聚焦在火车上,再拉远后聚焦在整个始发站上。纯白的世界里,那唯一的深色火车从铁轨上缓缓驶出。
  关正阳的小提琴声带来悠长的音乐,那车皮上反射的太阳光亮,在这一刻似乎能突破镜头射到镜外观众的内心深处。
  转眼,无数的植株从地面上破壳,成长为各种各样的果实,里面包括了水稻,包括了小麦,包括了棉花。它们一一被采摘收割打包,快速被装运到绿皮火车上。
  而火车也从冒着烟哐嘡哐嘡的远行,逐步进阶到如今加速远去。
 
 
第57章 给大家拜个早年!
  轨道上除了火车, 自然还有动车和高铁。远景之后,一位乘务员、一位铁路司机以及一位道路规划设计员工坐到一块儿。
  他们面前摊放了一张巨大的图纸,而三个人就此在图纸上用笔尺当场绘制起来。
  播放是倍速播放,全国各地的轨道用各色笔绘制到图纸上, 精确到每一个站点, 每一条铁轨。这位司机是货运司机, 更是在图纸上写下了一些特殊的线路。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