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穿书之炮灰要活到大结局(穿越重生)——霜蕖

时间:2022-03-17 11:31:20  作者:霜蕖
  梁王当天就去了牢房看守,他看见牢房里有几个公子哥面如土色,见人就喊"冤枉"。但没有人相信,因为这几个公子哥犯了偷盗之罪,人证物证齐全。现在收押牢房,就等着最后的定罪了。
  梁王心地善良,见那些公子哥不像作假,直接问那几个公子哥为何喊冤。可是真的有什么冤情。如果有,不妨说出来。
  这些公子哥牵扯到了最近的城东失窃案。城东有个大户人家在夜晚被洗劫了,早上报官时,发现了一个小本子。上面记录了一些公子哥平日里做的一些事情。
  比如某年某月某日,某某在妓院喝花酒。又或者某日某某聚众商议事情。其中条例清晰,有三十多条。官府按图索骥,直接把记录的公子哥都抓了起来。
  因为这些公子哥平日里行为不堪,名声不好。所以父母也怀疑他们真的聚众洗劫了人家,官府也觉得抓对了人。
  到了刑部大堂,开始这些公子哥还不认,但杀威棒一打,便都招了。官员再问赃物在哪里,公子哥说了个地点。官府派人去找,果然找到了赃物。至此物证齐全,这些公子哥便被收押监牢,只等最后的裁决。
  此时那些公子哥见有人肯信他们,连忙七嘴八舌地说出来,直说东西不是他们偷的,他们也不知道东西为什么埋在那里。梁王见他们真切的表情,虽然没有证据,但心里已经有些怀疑。
  作者有话要说:
 
 
第103章 
  等梁王看了卷宗之后, 心里更是怀疑。因为卷宗上仔细描写了,这些公子哥当初说埋赃物的地点时,像是胡乱编造的。当官府真从那里找到赃物时, 他们的表情是不敢置信的。
  其中还有人哭着说,这是天要亡他们。
  这都不像是作假的,毕竟应该没人敢拿性命开玩笑。
  梁王仔细查看卷宗,又询问了当时参与办案的人员。最后他发现了一个疑点。那就是每次衙门提审这个案子的时候,都会有一个人在大堂边观看。但在衙门办其他案子时, 他就不会去观看。
  这个人是衙门里专门养马的小吏,失窃案与他毫无关系。他若是对办案感兴趣, 为何偏偏只关注失窃案,不关注其他的案子。
  于是梁王对管理此案的主官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为了验证,他们又故意提审了几次公子哥, 果然发现每次那个小吏都会在大堂边观看。
  于是几次之后, 便令人拿下那个小吏。那个小吏刚开始还准备狡辩。后来梁王一句"大刑伺候", 便立马吓到了, 连忙跪地求饶, 供认不讳。
  原来这个小吏被人贿赂。有人让他每次在失窃案审理时, 记下长官和公子哥说的话, 然后报告给他们。他们事成之后给他一百两银子当做报酬。
  衙门的官员这才知道为什么会在公子哥说的地方挖到赃物。原来是盗贼事先知道了公子哥说的地方, 先一步去埋的。
  现在事已至此,梁王又问小吏可愿将功赎罪, 帮助官府抓住那些真正的盗贼。那小吏自然没有不答应的,连忙带着官府的人去把隐藏在偏僻角落的盗贼抓到了。
  这样才破了城东失窃案, 让那些无辜的公子哥得以释放回家。
  故事说完, 说书人再拍桌案, 惊醒堂上的客人。客人这才如梦初醒般地喊道:"好!好!好!"
  有人赞赏道:"梁王爷真厉害, 明查秋毫,抓住了真正的盗贼,还百姓以清白。"
  有人有些不相信,便问道:"这是真的吗,该不会是说书的编出来的吧!"
  不待说书人说话,旁边的客人立刻回道:"这是真的。我姑姑家的邻居家的舅母家就是其中一个公子哥家。听说那个公子哥从小就上房揭瓦,人嫌狗厌。本来也以为公子哥被关起来要受到裁决了。家里人虽然嫌弃公子哥不懂事,但也是哭红了眼。这回案子虽然水落石出,但公子哥还是受到了一番惊吓,现在还在家里躺着呢。不过听说经此一遭,人倒有改邪归正的意思。"
  又有几人连忙说道:"这是因祸得福啊!还是多亏了梁王爷!"
  堂下众人唏嘘不已。又说起其他事来,显得闹哄哄的。
  楼上包厢内,听完了说书人说的故事,陶安然一笑而过。饭菜也都上来了,他看着色香味俱全的菜色,食指大动。
  不过有客人在此,陶安然还是先招呼道:"沈姑娘,请。"
  沈云娥看着王妃毫不在意的样子,好奇问道:"王妃,您不担心吗?"
  陶安然有些不明所以,"担心什么?"
  沈云娥见他面上真实的疑惑,回道:"王妃,这下面的人都在夸奖梁王。现在他们都认同梁王,却不知镇北王。您身为镇北王妃,怎么不担心?"
  陶安然这才明白她的意思,笑道:"这有什么好担心的,而且担心也没有用。离王爷进六部历练还没多久,说不定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如果现在就开始着急担心,那日子也太难过了。"
  沈云娥似乎被说动了,回道:"还是王妃想得开。不过很多人都是在提前打算。云娥冒昧地问一句,王妃可想过,真到了万一的时候,王妃该如何自处?"
  陶安然看着她,淡淡说道:"真到了那个时候再说。不过不管怎么样,我都会陪在王爷身边的。"
  而且这说书人说的事情,说得好像真有人一路看着梁王怎样破案,连梁王的心里想什么都知道。这明显是经过巧妙润色过的。主要显得梁王是如何的聪明机智,体恤众人等优点。说不定就是梁王那边的人所宣传出来的故事,主要是为了忽悠一下这些老百姓,得到他们的赞同罢了。
  陶安然说完怕这沈姑娘再问东问西,连忙劝道:"这菜再不吃都要凉了。沈姑娘,我们用餐吧。"
  沈云娥见王妃脸色,立即明白过来,随即不谈这些事情。拿起筷子,只偶尔介绍一下好吃的菜色。
  后面的时间,他们二人倒是吃得开心。陶安然吃到了招牌的烧乳鸽,果然外皮酥脆,内里的肉质不肥不柴刚刚好。小小一只鸽子,他吃了大半。
  等桌上饭菜吃得差不多后,让小二撤走桌面,重新续上茶水,陶安然悠闲地坐在椅子上消消食。也让一直伺候的白露他们去开了一桌用餐。
  堂下的说书人似乎去歇着了,换了一个琵琶女在弹琵琶。陶安然虽然听不懂,不过也感觉曲调柔和,听着倒感觉挺舒适的。
  只是听着听着,就感觉曲子停了,而且还传来了嘈杂声。陶安然抬眼望去,似乎有喝醉了的客人在骚扰那个琵琶女。所以曲子才停了。不过还好有店里的小二来劝阻安抚,后面琵琶声又重新响了起来。
  "这世道女子本就艰难,出来卖艺还要被人骚扰。还好太白楼有小二阻止,否则那个女孩日子就难过了。"沈云娥有些落寞地说道。
  陶安然看她的脸色,似乎有什么心事。他想了想还是问道:"沈姑娘似乎有什么心事?"
  沈云娥叹了口气,笑道:"不怕王妃笑话,我以前在其他地方也见过这种情况。女孩卖艺被骚扰,我看不过去就去警告了那些人。我以为我是在做好事。但谁知,那些人表面上说不敢了,趁我不在背地里反而更变本加厉地欺负女孩。有时候我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做得对不对?"
  陶安然没想到还有这回事,他斩钉截铁地回道:"你做得当然没有错。你或许没有考虑周全,但这不怪你。我知道当时那种情况,现场肯定还有其他人。但只有你站出来了,说明你很勇敢,做到了很多人做不到的事情。而勇敢是一个人很重要的品质。"
  没想到能得到王妃的肯定,沈云娥一时有些怅然若失。实在是她听过太多的否定了。更多的人只会说那卖艺的女孩不好。什么既然出来卖艺就该知道会发生什么。还说什么女孩只是假清高而已。这些话听得多了,她有时候反而会怀疑自己。
  沈云娥用力吸了口气,问道:"王妃,我知道其实有很多人都说我喜欢多管闲事。说我一个女子,不该舞刀弄剑,就该待在家里,等着嫁一个好男人。但是我想知道,身为女子真得只有这一条路走吗?明明我也不比别的男人差。"
  这些话藏在沈云娥心里已经很久了,但一直没有人能让她一吐为快。家里因为两个哥哥的战死,她不敢再刺激父亲母亲。但是眼看爵位要被二房谋算,她不甘心。三代血泪才换来的袭爵,凭什么要让没有上过战场的二房去享受。
  但王妃仅仅说了几句话,她就莫名感觉王妃会是她的知己。她的这些话,王妃一定能懂的。
  陶安然看沈云娥突然的情绪爆发,心里叹了口气。在这个时代,男尊女卑的思想还是很稳固的。女子被束缚在各种条条框框里。哥儿也就比女子好一点而已。
  看着沈云娥倔强的眼神,陶安然心里一软。像她这个年纪,在现代还是个读高中的孩子。还在享受着青春。最大的烦恼可能还是和学业有关。但是沈云娥年纪轻轻,已经在思考世俗与己身的冲突。
  陶安然顿了一下,才说道:"女子当然也可以舞刀弄剑,只要自己喜欢,不以此伤害他人就行。女子当然也有其他的路能走,只是会很难,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
  沈云娥听到这里,眼神有些黯淡。
  陶安然想了一下,继续说道:"但我觉得人这一生,若是能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那样才不枉来世间一趟。其实不管做什么样的选择,有两点至关重要。那就是要有强大的实力和内心。强大的实力能够解决大部分事情。而强大的内心,能够让人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能坚守本心不动摇,不忘初衷。"
  沈云娥若有所思。强大的实力和内心吗?自己现在这样烦恼,不正是因为没有实力让别人闭嘴,而自己听了别人的话内心也有所动摇吗?
  她起身,向王妃作揖行礼,"多谢王妃,云娥受教了。"
  陶安然实在有些不敢受她这礼,他这话多少有撺掇人家反抗封建礼教的意思。往小了说,就是在教人家小姑娘反抗家里,包办婚姻。如果沈云娥家长知道他今天这样说话,不知道会不会来找茬。
  他今天实在是看人家小姑娘烦恼人生,充当了一回人生导师,有些多嘴了。
  刚好茶也喝了,饭也吃了,陶安然决定还是赶快先回府比较好。留下沈云娥依旧坐在包厢内思考,陶安然便告辞离开。当然他也没忘让白露去结账。虽说是沈云娥请客,但他们这么多人怎么好意思让个小姑娘请客。
  等萧景瑜回府后,陶安然把今天遇到的事情和他一说,没想到他却说自己做得好,帮了他的忙。这让陶安然有些莫名其妙。
  他再细问,萧景瑜反而神秘兮兮地不说了。直让陶安然好奇不已。
  作者有话要说:
 
 
第104章 
  后来陶安然出府的少, 但也能听闻梁王的呼声很高。相反萧景瑜每天安安分分地按时去礼部衙门上值,休沐时就在书房里忙碌,或者和他一起围坐闲聊。
  虽然陶安然感觉这样稳定的日子也不错。但在外人眼里, 萧景瑜的存在感却变低了。
  过了料峭的早春,很快暖春三月,各色花朵都争先开放。宫外的芳园已是满园春色。晋德帝举办赏花宴,邀请众臣带着家眷一起去芳园赏花,与众人同乐。
  说是赏花, 其实大家也是趁此机会把家里到了年龄还没成亲的小辈们聚在一起互相相看。这样不光大人们能够在一起互相交流,小辈也能多见见人。
  既然是赏花宴, 陶安然身为镇北王妃自然不会缺席。而且那天休沐,所以夫夫二人一起乘坐马车前往芳园。
  芳园占地百亩,里面仿造江南的小桥流水建筑, 怪石松柏齐全。各处又栽种了从全国各地寻来的各色花朵。一年四季皆有花朵绽放。只是春天百花齐放, 景色尤其的美。所以几乎每年春天, 晋德帝都会与众臣一起去芳园赏花。
  不过说是同乐, 晋德帝也知道如果和朝臣在一起, 难免会让人战战兢兢, 失了雅致。所以他特许人们去芳园时不需特意拜见, 只要赏花即可。芳园面积大, 若是能碰到再一起赏春也不迟。
  陶安然和萧景瑜两人进了芳园,刚开始没有遇到别人。他们悠然自得地欣赏这满眼的春色。
  桃李枝头, 粉的白的花朵绽放,蜜蜂蝴蝶翩翩起舞。春风拂过, 落英缤纷。
  走在花瓣小径上, 陶安然对着萧景瑜说道:"王爷, 这里的景色真美。满园芬芳, 怪不得叫芳园。"
  萧景瑜笑道:"我们才刚进园,后面的花更多。"
  陶安然满怀期待,转过弯后就看到了一大片开放的牡丹,当真国色天香。不过大概是因为牡丹开得太美,已经有不少人聚在了一起赏牡丹。
  仔细看去,都是些女眷,姹紫嫣红,人比花娇。她们见到来人不由有些拘谨。而且也都是些不认识的人。陶安然和萧景瑜对视一眼,对她们微微颔首示意了一下,便沿着小径直走,离开了牡丹园。
  不过芳园所植花草众多,过了牡丹园,转眼又看到一排玉兰亭亭玉立。白色的玉兰立于春色中像是风姿绰约的仙子,各有各的风格。
  而且旁边还有摆放好的石桌石凳,用于游人休憩。两人当即决定在这里驻足欣赏一段时间。两人静静欣赏美景,享受春日暖阳,偶尔对视一眼,都觉得很快乐。
  而在这不远处,来了一行人。正是定远候府夫人及小姐。
  沈夫人边走边问身旁的女儿,"云娥,你觉得那个李侍郎家的公子如何?娘看他相貌堂堂,家里关系简单,是个良配。"
  沈云娥有心拒绝,不过还是委婉说道:"娘,您只看他长得不错,却不知人品如何。这样让我怎么回答您呢?"
  沈夫人回道:"你可以先看看,如果看中了,娘就派人去打听一下他的人品。云娥,本来娘也想多留你两年,但今时不同往日,府里也只有你一个嫡女。唉,你还是要尽快定个人家才行。娘不求能找个达官贵人之家,但最起码要身家清白,对你好就行。这样,你就算是下嫁,以后的日子也能过得好。这样我和你爹也就放心了。"
  沈云娥不由动容,她何尝不是明白这个道理。她出府在外,都遇到过两次梁王了。打得什么主意她都知道。而且她也听爹说过,梁王对他似有拉拢之意。所以为了避免卷入这场风波,她还是要早点定亲才行。
  只是她心里到底是不甘心。但看父母愁苦的面容,她也到底不能下定决心。这个时候,她不由想到镇北王妃,若是王妃遇到这种情况,不知该如何自处。
  沈云娥刚想到什么,眼角略过一处,就发现镇北王妃坐在不远处。而且旁边正是镇北王。她连忙打断母亲的话,对她示意坐在那边的王爷王妃。
  沈夫人见状,连忙带人前去行礼问安。
  "见过王爷王妃。"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