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安然闻言立即思索起来,说道:“老夫人还送了我见面礼,那我们的礼物不能随便,而且还是有事相求。只是老夫人有什么爱好吗?文玩珍宝?”
萧景瑜回想后说道:“老夫人年轻时也是个才女,酷爱读书写诗。只是这些年眼睛不太好,看书便看得少了。不过有时还让身边的丫鬟给她读书。”
陶安然想了想回道:“我看库房里好像有些大家的字画和一些诗词孤本。这些倒是可以作为礼物,不过老夫人的眼睛未必能看清这些。对了,之前看老夫人是近处看不清,远处可以看得清,是吧?”
萧景瑜想了下,回道:“的确如此,其实大部分上了年纪的老人家都有这样的毛病。”
陶安然笑道:“我知道送什么礼物了?而且这个礼物老夫人一定会喜欢的。”
萧景瑜见王妃如此自信满满,不由好奇问道:“是什么礼物?然然可否先透漏露一下?”
陶安然回道:“这个礼物要现做,不过可以悄悄告诉你,是和琉璃有关。等做好后,你就知道了。”
萧景瑜越发好奇了,不过王妃既然这样说了,说不定又是一个新奇的东西。
接下来的日子,随着近亲通婚的危害以及两种急救法的宣传,果然在京中引起了轩然大波。镇北王府也成了讨论中心,萧景瑜被指危言耸听。尤其是陶安然这个第一个提出这些方法的人,人们对他更是褒贬不一。
不过不管人们对他如何看,陶安然一直待在王府里,也不知道外面的讨论。他忙着准备给老夫人的礼物,一副老花眼镜。
当初刚回京,晋德帝就赏赐了两块琉璃,当时陶安然还把玩了一下。这次刚好派上用场。他让打造首饰的匠人把琉璃打磨成两边薄中间厚的凸透镜,再配上精美的镜架,顿时一副好看的老花镜便成功了。
而前几天晋德帝因为他救治萧景平有功,所赏赐的东西里,又有一块琉璃。这块琉璃,他同样让匠人把它磨成两边薄中间厚的凸透镜,准备做成放大镜给萧景瑜把玩。
这样一弄,就花费了不少时间。不过好在没有误了老夫人生辰,由萧景瑜吩咐人送到容国公府上。
容国公府上,虽然老夫人生辰没有通知任何外人,不过有心人都前来送上礼物。虽然大部分礼物都没有收下,不过有些礼物不好退回去,比如镇北王府的礼物。
老夫人打开礼物,见是两片琉璃镶嵌在一副架子上。打开琉璃下的书信,发现这东西竟然叫做眼镜,可让人清晰识物。好奇之余,她还是摸索着戴上,这一戴果然发现了这两片琉璃的妙处。许久没有看清外界的老夫人,心里一乐。
等看完书信,老夫人不等摘下眼镜,直接让人把容柯叫过来。
作者有话要说:
第111章
容柯很快到来, 恭敬地问道:"祖母,唤孙儿过来可是有什么事情?"
老夫人和蔼地看着他,说道:"唤你来是有件事情同你商量。镇北王府送来了礼物, 顺便有件事拜托我,你看看?"
说完把桌上的书信递给他看。
容柯接过信后,认真看了一眼,随即就被信中所求之事惊到了。他不由看向老夫人,迟疑道:"这......不知祖母是如何想的?可要应承?"
老夫人看着他, 问道:"你觉得应该答应吗?"
容柯当即思索起来,最近京城中闹得沸沸扬扬的急救法就是从镇北王府传出来的。不过评论褒贬不一, 好坏参半。而且正值两位王爷六部历练选立太子,此时扯上关系,未必是好事。
容柯随即把心中所想如实说了出来。老夫人顿时满意地点头, 回道:"你性子向来沉稳, 将来把容府交给你我也放心。容府如今没落, 极需一个机会重新站起来, 而眼下就是那个机会。"
容柯立即回道:"孙儿不明白, 为何镇北王有此请求?陶府尚在, 王妃何需再认亲?如果答应了, 那就代表容府站在镇北王这边了。万一他将来若是败了, 那容府岂不是会受到牵连?"
老夫人也是思索后说道:"虽然不知为何?但对容府来说是个机会。在镇北王与梁王之间,不论私情, 光论嫡长,我们站在镇北王这边才是正确的选择。你还小, 不知当初陛下对皇后的情谊。如今虽然两位王爷看上去旗鼓相当, 而且梁王还有外祖崔家帮衬。但只要镇北王不做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 这太子之位迟早是他的。"
容柯没想到祖母竟然如此肯定, 他疑惑道:"陛下吩咐两位王爷六部历练,如今是梁王多得称赞。镇北王府虽然也备受讨论,但镇北王在礼部似乎并没有做出什么功绩。若是在之后的历练中,梁王依旧出色,镇北王还是没有任何建树。我们这样旗帜鲜明,之后恐怕会惹梁王不喜。"
老夫人笑道:"你就是太沉稳了,不过思虑地也周全。在梁王眼里,因为老身的关系,我们恐怕不会被信任。所以于情于理,我们都该站在镇北王这边。
不过信上也说了,我们若是答应,也不必现在就公之于众。等到需要公布的那日,我们再出面就好。若是最后情形不好,我们也可以完全当没有发生过此事。不过我想着,既然决定答应这件事,不如再深入一点,向镇北王表明我们的态度,再为你谋个职位。"
容柯当即恭敬回道:"是孙儿不成器,难为祖母为孙儿操心了。"
老夫人拍拍他的手,说道:"如今容府也只有你能成事了。论起私情,你依附镇北王,他多少要对你有些优待。到时他若成事,从龙之功定能让容府重回昔日风光。只是就要多辛苦你一番了。"
容柯回道:"孙儿不怕苦。此事但凭祖母做主。"
时间转瞬即逝,很快四个月一晃而过。这一日是镇北王和梁王分别在礼部和刑部历练结束的日子。同样也是要重新到其他六部历练的日子。
这四个月,朝堂上表面风平浪静。大家冷眼旁观两位王爷在礼部和刑部的表现,实则心里暗自掂量。
其中梁王先是在刑部断了失窃案,还了无辜者清白,受到一致好评。镇北王在礼部则是不温不火,没有亮眼的行为。但却从镇北王府上传出了近亲通婚的危害以及两种急救法。经过证实,这些都是正确的,但似乎与镇北王并没有什么关系。
最起码京城中人知道梁王明察秋毫。对镇北王的印象还停留在以往的不近人情,杀伐果断上。对于民心,梁王略胜一筹。
早在第一轮历练将要结束之时,礼部尚书和刑部尚书都已经上了折子,细数两位王爷在衙门里的作为,最后还有自己的评价。晋德帝也都一一仔细看过,再结合自己所知道的,心中也都有了决断。
不出意外,刑部尚书林青对于梁王的评价是甲上。因为梁王在刑部衙门当值时兢兢业业,还百姓清白,帮助衙门抓捕犯人。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尚书林青认为梁王行为人品皆为上品,故评价甲上。
礼部尚书丁章对镇北王的评价是甲。因镇北王为嫡长,且在礼部期间翻阅典籍,记录礼仪规范,参与祭祀等行为合乎礼仪。故为甲等。
晋德帝拿到这两封折子后,看了好几遍,也思索了很久。无人知道那时他的心里在想什么。就算是贴身伺候的大太监往录那时候也不敢打扰他。
于是这次早朝上,晋德帝没有对萧景瑜和萧景辞有过多评价,只是吩咐镇北王和梁王之后分别到工部和户部开始第二次历练。
下朝后,萧景瑜对礼部尚书丁章拱了拱手,便随着工部尚书司典到了工部衙门。工部衙门里不像礼部衙门里那样干净整齐,人员也多是嘈杂,整个地方看起来像个菜市场一样。
尤其是尚书司典把萧景瑜带到衙门里后,没有寒暄,直接说道:"王爷,这里不比其他地方舒服,东西都乱七八糟地放着。您就坐在这里就好,不要随意走动,也不要乱碰东西,小心伤着。"
司典说完不管萧景瑜是怎样的看法,直接丢下他就走了。而萧景瑜被晾在一边,连口水都没得喝。不过萧景瑜倒也理解,工部主要就是管理山泽、屯田和工匠等事。都是与确切的实物打交道的人,不比其他部门。
尤其是尚书司典,更是一个技艺高超的匠人。他沉迷于先进的技术,在他的带领下,整个工部都致力于研发更加精进的技术。而且颇受晋德帝器重。工部算是唯一一个只注重技术实物的部门,而且不用参与党阀斗争。
虽然说不要乱走,但萧景瑜明显不会听从。他坐了一会,发现没有人理会他之后,便走出了大堂。顺着耳中听到的声音,萧景瑜走向旁边的一个房间。那里聚集了好几个人,正围着什么讨论着。其中尚书司典也在这里。
萧景瑜走近一看,发现他们围着的东西很眼熟。正是一个小小的水车,不过似乎与西北用的水车有些差别。
“这边的扇叶改变一下,水车的速度就变得更快了。”
“对,对,对。最好在大水车旁边再联动两个小水车,那样能够灌溉的水流更多。”
“我觉得不应该用这种木头,这种木头用不了几年恐怕就会腐坏,可以用其他的木头试试。”
……
他们讨论的尽兴,好似没有发现萧景瑜的到来,又或者是不在意。萧景瑜也不在意他们的态度,只是在一旁听着,虽然并没有很明白,不过倒也知道工部想把水车改善得更好。
在一旁站了许久之后,司典像是才发现了萧景瑜一样,有些不高兴地说道:“王爷,您怎么不在那边坐着。这里东西杂乱,别乱碰,不然到时候就该找不到了。”
萧景瑜不在意他的态度,说道:“本王在这里听了半晌,倒觉得你们改进的水车不错。可有拿到外面田地去试试?”
司典皱眉道:“水车还有改进空间,等弄得更好一些之后,我们才会去试试。您不懂这些,还是不用操心了。”
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萧景瑜对他们来说就是外行,所说的话没有什么参考性。
接连被拒绝,饶是一个人的性格好,也不免有些恼火。更何况萧景瑜的性子并不算很好。
他冷哼道:“本王是不懂这些,但本王见过第一个水车的安装使用。司大人是不是忘了,这水车可是从西北传过来的。”
司典一愣,立即反应过来。的确,这水车还是从西北传过来的。镇北王还比他们先接触到水车呢。不过既然如此,刚好有些问题可以问一下。
司典立即兴奋地问道:“那王爷可知,这水车为何设计成这个样子,又为何能自动汲水?第一个做水车的吴师傅是怎么想到的?”
萧景瑜见司典态度大变,顿时知道这人真是一心只有技术。不过这些问题,他只能回道:“这些只能去问吴师傅了。不过水车是根据水流流动的力量自动汲水的,这些想必你们也都知道了。”
司典虽然有些失望,不过还是回道:“这个动力,只要看过水流流动就知道了。之前西北倒是频繁出现一些新奇东西,不过都是些简单易造的东西,没什么可研究的。只有这个水车倒是可以好好研究改进一下。”
萧景瑜闻言问道:“若是司大人想要研究一些新奇东西,本王倒是可以提个思路。”
司典立即好奇地看过来,其余人也都看向萧景瑜。
萧景瑜继续说道:“不知道司大人相不相信本王能够隔空点火?”
“隔空点火?”司典皱起眉头,回道:“王爷莫不是戏耍我们?我们要不用火折子点火,要么钻木取火。怎么可能隔空点火?”
萧景瑜神秘一笑,说道:“自然可以。司大人仔细瞧好了。”
作者有话要说:
第112章
此时天气正好, 阳光明媚。萧景瑜站在院子里,看了看太阳方位,让人拿几张纸放在一旁。然后他拿下腰间坠着的琉璃玉, 迎着太阳,调整位置,让光点聚集在纸张上。
司典等人只见有光点照在纸张上,有人不明所以,有人却是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等了一会, 纸张上毫无动静,也没有火出现。司典上前一步, 问道:"王爷,您说的隔空点火似乎并没有动静?真得能行吗?"
萧景瑜依旧保持一个姿势,头也不抬地说道:"司大人不要急, 再等一会。本王绝不是诓骗你们。"
司典还有其他事情要忙, 没有时间陪王爷在这耗费时间。他正准备拒绝, 就听王爷说道:"行了, 点着火了。"
司典立即定睛看去, 只见纸张上有一点火苗从小到大往纸张旁边印染, 然后纸张慢慢燃成灰烬。
司典瞪大眼睛看着纸张燃烧成灰烬, 然后转过头来紧盯着萧景瑜手中的琉璃玉。聪明如他, 一眼就看出这一切的关键就是这块琉璃玉。虽然还不知原理,不过拿过来研究一下自然就清楚了。
萧景瑜看着几人聚集在纸张燃烧的地方, 还在探究是何原理。正如他当初第一次见到这种情形时的震惊。
那时王妃把给老夫人准备的礼物拿给他过目,顺便还送他一枚打造好的琉璃玉。礼物老花镜已经让他惊叹了, 但没想到王妃送给他的礼物也有妙用。
这被王妃取名为放大镜的琉璃玉, 不光能放大微小之物。还能聚集太阳光点燃东西。他拿到之后立即就把玩起来, 以往听说有眼睛极利之人可米粒上刻字, 有了放大镜,他也能看清极小的刻字。而且这隔空点火的技能在野外也能派上大用场。
所以他之后便时时戴着这块琉璃玉,没想到今天真能派上用场。工部这些人,对新奇东西最是感兴趣。萧景瑜抛出了钩子,不怕他们无动于衷。
司典直白地说道:"王爷,这琉璃玉可否借我等一观?"
萧景瑜点点头,随即把手中的琉璃玉递给他,不过还是叮嘱道:"只能借你们观看,不可损坏。"
这可是王妃所送的礼物,他最喜欢的东西。
司典立即拿过来,不过还是笑道:"这是自然,我们就看看。"
拿过琉璃玉,司典仔细摩挲整个玉身,立即发现这块玉不是那么平整光滑的,而是两边凹中间凸出来的。他立即明白这个形状是不是就是能隔空点火的关键原因。
不等他继续观察,旁边的下属便凑过来要上手摸摸这块琉璃玉。司典随即交给他们,想知道他们是怎样的看法。
有人同样一摸就知道不同,脱口而出:"这琉璃外凹内凸,很是不一样。"
有人直接拿着琉璃玉对着太阳看,说道:"这看起来有些模糊,看久了还有些头晕。"
69/86 首页 上一页 67 68 69 70 71 7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