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穿书之炮灰要活到大结局(穿越重生)——霜蕖

时间:2022-03-17 11:31:20  作者:霜蕖
  旁边立即有人把琉璃玉拿下来,说道:"你不要眼睛了!长时间照射都能纸烧着,你的眼睛还能不怕火吗?不如我们自己再来做一遍,看看纸是怎么烧的?"
  一群人当即重新拿张纸出来,对着纸张开始照射。一开始他们不得其意,不过很快就调整过来,把光照聚集到一点聚焦在纸张上。
  很快,纸张如同期望的一样燃烧了起来。他们惊喜不已。不过很快又有人提出,"是不是只有琉璃才行,我们把其他的东西弄成这样外凹内凸的样子,是不是也能点着火?"
  "依我看,这应该是用光照聚集在一点所造成的。这琉璃玉透明剔透,只有这样光照才能透进来。可是琉璃玉价格何其昂贵,多是贡品。除非圣上赏赐,否则我们也买不到。"
  "对,这琉璃玉我们是不用想了,不如再思考一下为何外凹内凸的的形状就可以点火,如果外凸内凹的形状又会如何呢?而且凹凸的对比度,是不是越凸越好?"
  "可是这还是要有实物才能知道。可是我们没有琉璃玉?"
  "应该只要透明剔透就行,我们就能试验一番。可是还有什么便宜实惠的东西是透明剔透的呢?"
  几人顿时又陷入新的一轮讨论。但是说出的几个东西似乎都不够透明。几人都急得挠头。
  萧景瑜在旁听到现在,见他们思索着手上不由抓紧了琉璃玉,他连忙把琉璃玉拿过来擦干净后重新挂在腰间。见人看过来,他想了想说道:"要说透明剔透,冰似乎也可以。"
  "冰!"对啊,怎么没想到冰。冰虽然容易融化,可是足够他们研究了。而且冰窖里有冬天的藏冰,方便易取还不贵。
  几人想到这里,心急的就要往冰窖去取冰了。司典连忙对着萧景瑜笑道:"王爷,您先去屋里坐着歇会,我这就让人上茶。之后下官给您安排个轻简的活,您要是再想到什么好点子,麻烦说一声。"
  萧景瑜享受着司典的殷切照顾,借此轻松融入到工部之中。这次倒是比当初进礼部还要容易一些。
  陶安然知道萧景瑜这次进了工部,而且日常和建材这些东西打交道,脑海中倒是想到了一样东西,对他现在一定大有用处。那就是水泥。
  水泥的简单制法倒是不难。就是把石灰石和粘土煅烧成熟料,之后再与炼铁后的矿渣混合磨细,便成了水泥。需要用时与沙子混合,便能立即使用。
  只是其中的一些比例需要好好琢磨。所以实际制造起来还是有些难度的。所以在没有做成功之前,陶安然也没有声张,只等着能够使用的时候再告诉萧景瑜,给他一个惊喜。而且以后有了水泥,房屋和道路的建造,都能够派上大用场。
  既然决定要做水泥,陶安然便忙了起来。他让人运来原料,在空地搭建个炉子,直接就指导下人封炉烧石头。
  于是接下来的时间里,萧景瑜在工部当值,跟着工部的人管理京城的一些房屋建造事宜。事情不是很轻松,但只管做事就好,不用和旁人多打交道。只是体力上劳累一些,心里倒是轻松。
  而陶安然在府里做水泥,经常把自己弄得灰头土脸的。但当萧景瑜问起时,却又一副神秘的样子,只说是惊喜。弄得萧景瑜既好笑又期待。
  很快京城里气候炎热起来,人们争吃杨梅,杨梅酒更是畅销。虽还不到取冰降暑的时候,但蚊虫已多,蒲扇更是打个不停。
  陶安担心萧景瑜劳累,每日都让厨房备好绿豆汤或者杨梅汤凉茶等降暑东西,让他每天饮用。
  这一日正值萧景瑜休沐,刚好又下起了阵雨,于是陶安然和萧景瑜两人便坐在府里的凉亭里看雨打荷叶。两人听雨声,吃些新鲜的时令水果,萧景瑜兴致来了便想要泼墨作画。陶安然便给他磨墨,看他作一副雨打荷叶图。
  两人正是闲情逸致,开心放松之时。这时,大满冒着雨势,急忙跑来凉亭禀告道:"王爷,陛下急诏,邀文武百官进宫议事。"
  画上的荷叶还没有画根茎,萧景瑜皱眉放下毛笔,问道:"可知是什么事情?"
  大满连忙回道:"不知,只听说有三百里加急件入京。"
  萧景瑜一惊,三百里加急,定是要事急事。他连忙起身,向王妃说道:"看来是有大事发生,我马上进宫。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如果我回来迟了,不必等我,早点休息。"
  陶安然点头,连忙把旁边的伞拿给他,回道:"我知道的,王爷路上小心。"
  萧景瑜点点头,随即撑起伞,冲出凉亭。陶安然看着这天气,祈祷不会发生什么大事。
  当天萧景瑜很晚才回来,陶安然也才知道黄河有段支河泌河因为夏季雨水增多,决堤了。此次泌河周围县城受到很大影响。于是圣上决定派人过去赈灾。
  工部有水部司一直负责桥梁堤堰这些事情。而萧景瑜刚好又在工部当值,所以此次便派萧景瑜带着水部司的人去泌河周边解决此事。
  此事宜早不宜迟,所以萧景瑜第二天便要出发。陶安然听后,也无心睡眠,连忙让人准备行囊,各种东西都要带着。
  最后还是萧景瑜按住了他,说道:“不用着急,这些东西自有下人收拾,你先陪我好好休息一下,我明天早上就走。”
  陶安然闻言,只好按捺住着急的心,先陪萧景瑜好好休息一下。他明天就要出远门,今晚得好好养精蓄锐才行。
  第二日清晨,陶安然早早地就送萧景瑜出门,只是在门口倒是碰到了等候的严先生。
  严真看了看萧景瑜的面色,说道:“王爷此去也许会有些小磨难,但只要记得保持心平气和,定能逢凶化吉。”
  萧景瑜眼神闪了闪,回道:“先生的话我记住了。此次出行,恐怕会耽搁些时日。京城里的事情就拜托先生了。”
  严真立即应道:“王爷放心,老夫定当竭尽全力。”
  萧景瑜点点头,随即便骑着马带人出发了。陶安然目送他离开,希望他此行平安无事。
  转眼离萧景瑜出发有半个月了,期间陶安然总算把水泥弄了出来。试探性地做出的水泥砖也坚硬无比,能直接派上用场。
  正当他高兴的时候,门外有人传信,带来了萧景瑜的消息。只是这个消息,陶安然宁愿不知道。
  作者有话要说:
 
 
第113章 
  镇北王奉旨前往泌县赈灾, 一开始一切都按照提前计划的一样,安排地井井有条。他派人施粥,派人检查河道, 清理淤泥。
  谁知就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有人发热晕厥。一开始只当是连绵的雨势所导致的风寒发热,直到陆续有许多人发热晕厥,甚至有人因此而亡。这才引起重视,然后发现这不是简单的风寒发热而是洪灾之后的瘟疫。
  此时已经有很多人感染晕厥。此事情况严重, 为避免更多人感染,镇北王当即决定封城, 并派人回京城寻求支援。毕竟当初只为赈灾和清理河堤而来,对付瘟疫的药材并没有准备。
  而在探子回京之时,镇北王也已经感到发热了。
  晋德帝听到消息的时候, 宛如晴天霹雳。本是才下朝的时候, 他立即让还没走远的官员重新上朝, 商量如何应对泌县瘟疫的事情。
  陶安然听到消息的时候, 正是半上午。当他知道萧景瑜可能已经感染瘟疫时, 当时就要站立不住。等回过神来, 第一个反应就是他要去泌县, 去萧景瑜身边。
  他当即就要收拾东西去泌县, 白露寒露连忙安抚住他。陶安然有些惊慌失措,听不进去其他人的话。
  此时已经听到消息的严真也过来了, 他对王妃说道:"既然王妃要去王爷那里,那现在先去宫里, 让陛下派太医院的太医和药材一起去泌县。现在泌县难枫急需大夫和药材。"
  陶安然清醒过来, 的确, 此时他一个人去泌县也无济于事, 只会给萧景瑜带来麻烦。他应该带着需要的东西去帮助萧景瑜。
  他立即整顿神色,说道:"好,我现在就进宫。"
  朝堂上得到消息的众臣都吃惊不已,没想到泌县居然发生瘟疫了。而且镇北王似乎也感染瘟疫了。朝臣们议论纷纷,却无人上前进言。
  晋德帝看着众臣,问道:"泌县此次灾情非同小可,居然发生了瘟疫。哪位爱卿愿意前往,整治瘟疫救助泌县。"
  瘟疫可不是小事,一旦感染,十有八九小命就丢在那里了。为官者,虽然也想要做一番事业,但如果小命都没了那就什么都没了。而且镇北王也感染了瘟疫,就算自己去整治了瘟疫,如果镇北王不幸遇难,陛下痛失爱子,自己估计也得不到好果子吃。
  所以综合种种,即使晋德帝问了两遍,都没有人愿意主动前往泌县。正当晋德帝要发火时,有人通传,镇北王妃求见。
  镇北王妃此时求见,估计也是为泌县瘟疫一事而来。晋德帝皱了皱眉头,还是让人觐见。
  陶安然进了朝堂,无视众多朝臣,直接跪拜道:"儿臣见过父皇。"
  晋德帝抬手道:"起来吧,你此时进来,想必是听到了一些风声。朕正准备重新派人去泌县救治灾情,抵御瘟疫。"
  陶安然没有起来,只是说道:"父皇,儿臣愿请命前往泌县。儿臣希望父皇能安排太医院的太医以及准备许多清热解毒的药材随儿臣一起前往泌县。"
  晋德帝瞪大眼睛,"你说什么?你要带着太医和药材去泌县。你可知现在那里是什么情况?这传来的消息都是三天前的消息了,现在泌县恐怕更加严重。你去了可是有感染瘟疫的风险,你不怕吗?"
  陶安然面色平静地回道:"儿臣不怕瘟疫。而且王爷在那里,儿臣就一定要去。"
  堂内鸦雀无声,晋德帝亦是沉默一瞬,最后笑道:"好好好,不愧是镇北王妃。朕准了你的奏,赐你特使令牌,安排太医院张李两位院首及下属医官跟随你一起去泌县。药材也随你一起出发,如果不够,可凭令牌在沿途县城调转,所有人不得违抗。"
  得到想要的结果,陶安然再拜,叩谢道:"儿臣谢父皇恩典,这就先行退下,准备去泌县了。"
  晋德帝挥手,和蔼道:"退下吧。"
  等镇北王妃一走,晋德帝的脸色立即就变了,他看着众臣,怒道:"你们文武百官平时一个个为了点事情就争论不休。现在事情来了,一个个却都像缩头乌龟一样,贪生怕死。瞧瞧你们,还没有一个哥儿勇敢!"
  大臣们能说什么呢,只能跪地认错道:"臣有罪!"不过他们心底对镇北王妃倒也是敬佩不已。
  晋德帝见他们跪了一地,也是颇觉无趣。最后只好怒气冲冲地甩甩手退朝了。
  陶安然重新回到王府时,东西都已经收拾好了,曲芷水也带着药箱准备好了。陶安然向严真说了一下晋德帝的决定,便准备出发了。
  严真回道:"王妃,此次出行,务必多带些人手。泌县出了事情,如果王爷因病无力压制,人手不够,恐怕会生变故。"
  陶安然闻言,立即说道:"好,我把百骑带着。此次我也将去泌县,京城里的事情就劳烦先生多多操心了。"
  陶安然说完向严真行了一礼。
  严真连忙回礼,说道:"王妃放心,老夫定竭尽全力稳定局势。而且王妃不要忘了当初王爷出发前老夫说过的话,此番对王爷来说不过是个小磨难。王妃去了,王爷定能逢凶化吉的。"
  陶安然扯出一个笑来,回道:"借先生吉言。"
  他随即便带上准备好的人和药材出发。为了快速方便,此行多是骑马。陶安然虽然许久没有骑上白云,但默契依旧。他上了马,便沿着官道开始疾行,身后的人也都随着他一起疾行。
  这一幕落在很多有心人眼里,各自表情不一。
  陶安陵在茶楼雅间,看着人马快速离去。他也已经得到消息,实在没想到泌县居然发生了瘟疫。简直是天助他也。瘟疫非同小可,如果此次镇北王没有挺过来,那么梁王就是板上钉钉的太子乃至皇帝了。
  原本他还担心镇北王此去赈灾,不论结果如何,必然会与去年梁王去颖水的赈灾结果产生对比。但现在这些担心似乎可以放下了。趁此机会,他们完全可以先一步掌握京城中的局势。最后就算镇北王能够平安回京,他们也都占据有利局势了。
  陶安陵思索着局面,只有一点令他格外的耿耿于怀。那就是陶安然真的与以前大不相同了。他居然有胆子深入泌县这个险地。虽然在王府的青禾也只说一切正常,但他还是怀疑,陶安然究竟怎么了?
  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难道他就去西北呆了一年多,性子就完全变了吗?还是有其他原因。陶安陵皱眉思索,却没有头绪。不过暂时这也不重要,等陶安然能回京城之后再说。
  沈云娥也同样目视着镇北王府一行人远去。她刚得到消息时,就想去王府看望王妃。虽然她与王妃才见过几面,但一直觉得王妃可为知己。镇北王发生这么大事,王妃肯定需要安慰。
  但是她得到的消息太迟,等她到王府周围时,就发现王妃已经整顿人马一起出发去泌县了。她只好抄了近道到官道旁边等待。到最后也只看到一行人快速从她眼前跑过。
  沈云娥站在高处,能清晰地看清楚王妃位于马队前方,神色肃穆,驾驶坐下白马快速疾驰而过。纵使前方危险丛丛,他也一往直前。这一刻,这个哥儿不逊于任何男子。
  沈云娥忽然想明白了什么,她所顾虑的,她所担心的,她想要得到的,她能够放弃的。她要为自己想要的生活做出决断,付出努力。她的神色变得坚定起来。
  陶安然不知他驰援泌县的行为让某个彷徨的人坚定了起来,也为后来的事情埋下伏笔。他的眼中只有泌县,只知道一定要快点到泌县。
  但即使他能日夜不休地赶路,马儿也不可以,更别说后面的太医和药材运输速度都快不了。他们一行人包括自带的百骑,还有晋德帝安排的人,加上太医和运输药材的人,足足有两百多人。人一多,速度更是快不了。
  因为事态紧急,众人也都休息的很少,大部分时间都在赶路。再加上王妃心急脸色不好,所以就算有人受不了也不敢有怨言。即使如此,他们一行人到达离泌县最近的驿站时,也已经过了七天。
  到达这个驿站的时候天色已黑,当陶安然知道离泌县只有二十里路程的时候,恨不得大家立即出发赶到泌县。
  还是曲芷水连忙劝阻道:"王妃,已经赶了一天的路,大家都累极了。与其再多走二十里路到泌县,不如在驿站休息一晚养精蓄锐,这样明天去泌县大家也能立即忙活起来。"
  陶安然闻言看了看众人,尤其是太医院的太医,确实已经满脸疲惫。他想了想,还是压下心底的冲动,安排众人赶紧进驿站休息。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